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院收治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凌霜  梅红彬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792-2793
目的:了解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现状,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工作。方法:以264例我院收治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组,270例普通精神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统计,并作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小,受教育水平低,省外籍贯人数明显较对照组多,入院时也多因伤人或自伤、违反社会治安等原因入院,并伴有多种躯体疾病,抗精神病治疗上联合肌注针剂明显多于对照组,以上对临床疗效有不利影响。结论:对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应采取规范化诊治措施,同时还需完善相关配套法规,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及社会支持,促进患者康复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患传染性疾病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流浪三无精神病患者370例,进行采血检测艾滋病病毒Anti—HIV、梅毒抗体,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37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其中梅毒32人(8.6%),艾滋7人(1.9%)。结论: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其起病原因主要为环境不良、营养缺乏及社会支持因素不足,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主要加强入院卫生管理、人院检查及入院后的隔离工作,同时加强营养供给及社会支持,从而减少传染疾病对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我区精神病发病的特点及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收治季节、入院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年来我院共收入院精神病患者696例,其中,流浪精神病患者339例(无家可归的收容患者),占48%;社会对象367例(有经济来源的自费患者),占52%。结论:收治流浪精神病患者是民政系统精神病院的重要任务之一,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郗小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97-3098
目的:分析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特点及护理对策,以指导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1日~2006年4月1日入院的197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自编情况调查表调查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特点,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与普通精神病患者相比,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存在资料缺乏、交流困难、合并躯体疾病多、个人卫生差、安全隐患大的特点。结论:应根据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朱琼 《中国民康医学》2011,(19):2440-2441
目的:探讨伴有躯体疾病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75例,按是否伴发躯体疾病和肢体残疾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用自制量表和BPR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BPRS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系统更加缺乏,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伴躯体疾病和肢体残疾者疗效更差,社会支持系统更加缺乏,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2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现象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22例人住我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流浪患者中以男性、有职业、籍贯为外省者占绝大多数,但姓名、年龄与既往史不详者约占入院流浪患者总数的1/3~1/4;人院的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伤人毁物、扰乱交通以及言行紊乱者比例明显较高;按CCMD-3标准,能明确诊断者中以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比例较高,但有约1/4的患者因病史资料不详而不能明确诊断;离院方式以救助站护送回原籍地和家属接走为主,但滞留在院的比例仍有15.76%;52.25%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骨折等占前几位。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极大,合并躯体疾病多见,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7.
汪建萍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80-3181
目的:探讨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特点,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收集467例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人院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与一般住院精神病患者相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大多病史不详,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行为紊乱,语言不通或者弱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合并躯体疾病较多,甚至有的女患者已怀孕。结论: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护理及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在护理上更需要特别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市流浪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在我院收容病区住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200例,其中有攻击行为的100例为研究组,100例无攻击行为者为对照组,采用行为量表及自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制调查表统计的一般资料发现,在既往攻击、住院情况方面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外显行为量表统计发现,研究组患者均有外显攻击行为;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统计发现,自知力障碍因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因子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种因素与流浪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有客观联系,多个调查量表综合分析能一定程度预测其攻击行为,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行为改善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6月共118例人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采用人院顺序编序,按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单数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干预组,在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1周、3周的心理社会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焦虑忧郁、思维障碍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个人卫生等因子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70例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加施协同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生活技能、社交能力、卫生状况、兴趣、抑郁、迟缓、激怒、精神疾病与总消极因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社会兴趣、卫生、社交能力与总积极因素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协同护理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1.
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发躯体疾病的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临床特征。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人按伴发躯体疾病与否分为研究组(伴发躯体疾病)和对照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躯体疾病以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性疾病、营养不良、传染病、骨折等占前几位。研究组:各项目资料不全者比例较高(P〈0.05);由慢性病防治院送入方式较多(P〈0.01);入院直接原因以脏臭流浪、少语少动、扰乱交通较多,而在言语紊乱包括骂人高歌方面较少(P〈0.05);医疗费用由慢性病防治院记帐付费较多,但家属付费者更少(P〈0.01)。精神病院总体亏损明显。结论:流浪精神病人伴发各种躯体疾病多见,对自身及社会危害大。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重视及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方式的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228例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按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二组:公安系统110组和卫生系统120组,用自编《住院流浪精神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及分析。结果:公安110组精神病复发者多见,占38%(P〈0.01);卫生120组伴发各种严重躯体疾病者较多(P〈0.05);公安组以骂人高歌乱舞等阳性症状为主,卫生组则以少语少动等阴性症状为主(P〈0.01);医疗费用方面公安110组精神病院亏损更明显,达70%(P〈0.01)。结论:不同人院方式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临床处理应有差别。流浪精神病患者医疗干预问题突出,建议精神卫生立法多部门协同解决。  相似文献   

13.
许俊  朱洪  唐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49-750
目的:探讨流浪精神病人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2005年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290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浪精神病人病种多、诊断难、病情重,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伴随躯体疾病多,疗效相对差,社会危害大。结论:对流浪精神病人应多方协作,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住院临床特征、治疗用药物等,对入组对象逐项填写并统计分析,并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在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除智能损害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外还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合并癫痫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ADL量表治疗前后评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是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随州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特点,为本地区社会治安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制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本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住院精神病患者有无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以男性、精神分裂症、性格内向、无职业、离异或丧偶、住院次数较多、病程较长、监护差、未复诊、拒绝服药、无医保、经济状况差等为特征的精神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主要表现为打人、毁物等。结论: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病的防控救助机制,并针对其特征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导致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社区精神病患者失眠的防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本社区居家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200例失眠症患者,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通过与患者及其亲友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总体情况、病情状况、药剂用量。并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细致登记随访结果信息表格,对随访结果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并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结果:难以入睡70例(35%),早醒64例(32%),时睡时醒9例(4.5%),彻夜不眠15例(7.5%);失眠症与精神状况、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身体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相关。结论: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现状及心理保健需求。方法:2012年1月~6月随机抽查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224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等,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需求进行调查,抑郁症状诊断标准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袁(pHQ-9)。结果:224名调查妇女中有抑郁症状78人(占34.8%)。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痛经程度、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分(P〈0.01)。89人(39.7%)表示不关注自身心理保健。156人(69.6%)通过电视节目或收音机了解相关知识,138人(61.6%)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知识。结论: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除与自身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受社会支持、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降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特点。方法:应用临床心理测定工具分别评价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及62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事件负性紧张、焦虑和抑郁为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本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除了常规治疗同时,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衰退期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对患者个体的影响。方法:将473例人组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研究组237例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综合社会心理干预28周,在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亲属进行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患者一级亲属实施干预后其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阴性症状减少,丰十会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综合社会心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积极影响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剂量沐舒坦联合补肾益肺化瘀汤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在气管插管后给予沐舒坦联合补肾益肺化瘀汤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的对照组,观察肺部感染恢复情况、咳嗽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后3 d起CPI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恢复快于对照组;拔管后的平均咳嗽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补肾益肺化瘀汤能够有效的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