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晖 《海南医学》2003,14(11):122-123
1 .病例资料例 1 女性患者 2 4岁 ,因全身骨痛 ,关节疼痛 ,贫血查因入院。初次骨髓检查显示 :ANLL—M 2a。进行化疗一周后复查骨髓显示 :ANLL—M2a并骨髓坏死。例 2 患儿、男、8岁 ,发热、肌肉疼痛、贫血 3天入院。初次骨髓象示ALL—L2并骨髓坏死。例 3 男性患者 37岁 ,骨痛、发热、贫血入院 ,初次骨髓象示骨髓坏死。 1个月后复查骨髓显示ALL—L2。该患者在鞋厂工作 12年 ,有长期接触化学类试剂史。2 .临床表现3例患者均表现为骨痛、发热、贫血、有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有 2系或 3系减少 ,3例均有红细胞减…  相似文献   

2.
<正>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为探讨骨髓检查在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现对我院2010—2012年240例初诊为发热待查患者骨髓象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初诊为发热待查收住院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2例,年龄182岁,平均(39±3)岁。1.2症状和体征:以上患者发热都超过38℃,3 d以上,部分  相似文献   

3.
杨淑君 《当代医学》2009,15(10):107-108
目的对比发热性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与临床最终确诊结果,探讨骨髓检查在发热性疾病确诊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5月~2008年11月期间的148例诊断未明发热患者的骨髓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一步评价。结果在148例发热性疾病患者中,采用骨髓检查最后确诊的病例为81例,占总检查病例的54.7%。结论骨髓检查对于发热性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发热性疾病患者应尽早进行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3岁,江西黎川人,因发热,头昏、乏力半年入院.患者无诱因于2004年11月份出现发热,体温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在外院就诊,查血色素低,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低下,诊断不明,且出现头昏,乏力,体温升高达40℃,在上海某医院查心电图正常胸部CT正常,未行治疗入我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骨髓坏死(BMN)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分析1997-2012年本院收治的9例骨髓坏死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其临床表现及原发病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检查显示9例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都明显增高,7例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9例患者血红蛋白都明显减低(其中6例〈50g/L);骨髓涂片中细胞形态模糊不清、大片融合、破碎、溶解;以骨痛、发热和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且原发病多数为恶性疾病。结论骨髓坏死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但实验室检查尤其是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仍是目前诊断骨髓坏死的主要手段,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行骨髓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2013年潮州市潮州医院200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以骨髓细胞学检查前后结果作为对照并分析评价。结果不明原因发热患者200例中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的有181例,确诊率为90.5%。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在实验室常规检查方法无法确诊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是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周格琛 《广西医学》2009,31(3):450-451
骨髓涂片检查不仅是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基本方法,也是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查找病因的重要手段,笔者对初诊为发热待查的342例患者的骨髓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检查对发热患者诊断的作用.方法:对发热病因待查患者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发热患者,诊断急性白血病24例,再牛障碍性贫血、慢性白血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等24例,感染性疾病89例(其中有特异性骨髓象改变者28例).正常骨髓象8例.结论:通过骨髓检查大部分患者可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来源、临床及骨髓特点。方法:对21例骨髓转移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疗过程进行统计。结果:本组骨髓转移癌以肺癌、胃癌、结肠癌常见,未查到原发灶者6例,占28.57%;骨髓转移癌常见临床表现有贫血、骨痛及发热等;骨髓涂片在两侧及片尾部可见成团分布的癌细胞是骨髓转移癌的特点。结论:骨髓穿刺是诊断骨髓转移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不能解释的贫血、骨痛及发热者应尽早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66例原因不明发热(FUO)患者骨髓像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探讨骨髓像检查在FUO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FUO患者进行血常规,骨髓像检查。结果: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58例(43.2%),其中各种白血病75例,其它血液系统疾病83例;各种感染性疾病99例(27.0%),其中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其余88例为非特异感染骨髓像(其中46例为结核病);骨髓像无特殊变化者109例(29.8%)。结论:提示骨髓检查是FUO患者查找病因的重要实验诊断技术之一,对FUO患者诊断应根据临床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黑热病血液的改变,总结临床表现.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收住确诊黑热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共16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22岁:2岁2例;7岁6例;11岁4例;14岁2例,19岁1例,21岁1例.9例患者都有发热、乏力、肝大、脾大等表现.选例标准:黑热病血清学检查阳性,骨髓涂片找到利杜氏小体,来源于新疆的南疆地区患者.  相似文献   

12.
多发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由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由于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21例多发骨髓瘤疑似患者,进行CT系统性检查。通过回顾分析,后经骨髓涂片和手术病理证实,采用东芝16排CT进行检查,分析多发骨髓瘤的影像表现。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1~68岁,平均61.4岁。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疼痛11例,疼痛部位多位于腰骶部,其次为胸壁和肢体出现疼痛症状;7例呈贫血貌,3例发热,18例骨骼疼痛,肝脾肿大2例,2例肾功能出现异常改变,病理骨折3例。所有病例骨髓涂片分析,其骨髓浆细胞占  相似文献   

13.
骨髓转移癌是指造血组织以外的肿瘤转移到骨髓内,引起血液学改变.现将我院7年来经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转移癌者3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81岁. 1.2 临床表现骨骼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这种症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游走性、间歇性,而后逐渐呈持续性,并日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咳嗽、吐血、咯血、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消瘦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首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病原菌分离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院皮肤科从1例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患者体内,成功地分离出我国首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1例由该菌所致的系统性感染患者。 患者女,20岁,因全身性红斑、结节进行性加重9年伴持续发热40余天到该院治疗。患者入院后仍持续发热90余天,经各项实验室检查、肝脏和骨髓穿刺、血液流式细胞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腹部B超和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33例原发灶不明的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常规、骨髓象、生化,肿瘤标记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骨痛(63.4%)、贫血(54.6%)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还伴随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乏力、体质量减轻等.常见的血液学检查异常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幼红、幼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55%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减低,76%患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形态异常、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细胞.结论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骨髓转移癌的敏感方法;血液学检查指标的异常对骨髓转移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骨髓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对177例拟诊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患者,早期进行骨髓象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银川地区2015—2020年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银川120调度指挥系统2015年1月1日0时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受理呼叫事件进行疾病谱统计,根据ICD-10标准对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总疾病谱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中毒。2020年1—3月份的疾病谱排在前4位发生了变化,从4月份开始各个月份疾病谱排在前4位与的2015—2019年同期相同。2015—2019年各个月份发热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2020年1—3月份发热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增多(P<0.05)。2015—2019年各个月份创伤患者和酒精中毒患者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2020年1—3月份创伤患者和酒精中毒患者比例与2015—2019年同期相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120调度指挥数据库中建立院前急救症状监测系统,可能有助于在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并监测其发展趋势;根据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救治流程。  相似文献   

18.
黑热病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黑热痛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提高黑热痛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9年来收治的11例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来自疫区;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球蛋白增高;骨髓象表现有不同程度病态造血;免疫学抗体检查10例阳性;11例患者经1~5次骨髓穿刺均找到利杜小体;采用推荐剂量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好.结论 对疑诊患者行黑热病免疫学抗原、抗体检查初筛,对阳性患者尽早骨髓穿刺,仔细查找利杜小体,有利于早期诊治,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22岁,因头晕,乏力7月余,加重1周,伴神志模糊、尿失禁1天,于1980年12月6日入院.同年6月及10月份因头晕、乏力、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曾两次住本院,经骨髓涂片、Coombs试验等检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给予强的松治疗后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1例骨髓检查确诊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诊疗思路,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骨髓病原学培养在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骨髓培养明确诊断的累及多器官的播散型TM感染病例,并通过检索1990年至2018年国内外相关病例报告对TM感染进行文献复习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23岁,以"反复咳嗽,伴发热"起病,全身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部CT未见异常,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后出现进行性腹痛,全身散在分布多部位丘疹,意识减退,血三系进行性下降,于我院行骨髓穿刺术,术后30 min患者出现循环及呼吸功能衰竭,行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家属即要求转回当地治疗。后HIV初筛结果回报阳性,因骨髓细胞涂片及病原学培养均提示TM而确诊。文献复习共检索TM感染病例2 855例,其中通过血液及骨髓病原学培养确诊的病例占多数,且骨髓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4%及66.8%(P=0.007)。骨髓细胞涂片镜检与骨髓培养相比,误诊及漏诊率可达27.6%。通过骨髓相关检查确诊TM感染的患者HIV阳性率最高(95.7%)。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病原学培养对TM感染的诊断临床意义重大,对可疑HIV阳性的患者,伴发热、淋巴结肿大、血象异常时需进行TM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