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国家"产业升级"和吉林省"高教强省"战略的引领下,高校各专业要更加明确办学特色和定位,结合国家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强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特色鲜明的掌握领域核心技术的工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了"新工科"的任务基础上,提出了"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课程教学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工科专业门类的本科教育的特点,以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管理体系创新、一流专业建设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提升育人水平的角度,探讨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奔赴、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出适合工科院校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是高校化工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实施校企合作也是今后各工科院校化工类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现状,阐明了校企合作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并在我校校企合作的基础,提出改革校企合作的新方法,实现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高校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究了在建设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称专业认证)的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如调整实验课程中设计性实验的占比;以合作项目为媒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等。深挖潜力、全方位提升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培养高质量应用型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雪静  黄薇 《山东化工》2014,(6):163-163,165
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比较了国外工程教育趋势,从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及校企联合等方面对地方院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爱丽  孙春艳 《广东化工》2013,(13):233+232
为适应经济发展,满足地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科大学生应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分析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并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潘萍  彭高丰  朱智平 《粘接》2023,(3):141-145
校企合作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针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PDCA循环理论为基础,设计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企业实践新模式。为评价PDCA企业实践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BA对SVM模型的参数组合进行优化,得到了用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BA-SVM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市某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中。评价结果表明,BA-SVM模型相对于SVM模型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准确率高,PDCA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实践教学对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大提升。研究对提升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围绕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介绍了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将科研项目融入实验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智慧课堂、改变考核方式等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创新成果的产出,从而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培养适合新工科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物理化学作为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工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如何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隶属于化工与制药类的工科专业。本着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本文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依托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学科,在全国高校生物工程专业设置及建设现状分析基础上,确定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工科背景,生物科学为基础、工科技能培养为特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技能强、具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求提高学生的结合素质,获得最佳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师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性坤  江伟静 《广东化工》2011,38(5):250-251
文章对师范院校工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与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合理选配;整合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将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创新实践与导师制培养管理模式相结合;通过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解决师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专业依托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协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虚实结合、校企结合、课内外结合、专兼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多维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双赢,为新工科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启照  戴一 《广东化工》2012,39(1):178-179
探索校企联合共同进行药物专业人才培养,阐述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简述校企联合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实现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多方面共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联合共建药物制剂专业。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结合四大培养理念,聚焦地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对江汉大学化工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对校地、校校、校企、校内各创新平台和研究院所等不同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针对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本文还提出了校企共建基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构建双核心教学团队是其顺利实施的两大保障,并对校企协同育人实践环节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完善和优化。通过一系列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作者以河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现状,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分别从校企合作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介绍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建设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制药工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发,分析了目前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论+实践"贯通式培养课程群和"四步走"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竞争力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对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作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积极开展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详细论述了本专业新工科教学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方案,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普遍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不足,新工科特征不强等问题。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武汉理工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于2020年7月共同创建武汉理工-京博N1N联合培养平台。于2021年4月起,化工专业开始选派学生前往联合培养平台,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强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加强学生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关举措可为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交融期,工科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过程中的识别、分析、设计、开发、研究、沟通、合作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还需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考察了在申请工程专业认证前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变化,认为专业认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主因是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科研平台提升和教师教育理念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