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接毒接害工人对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四川省攀枝花市3 346名接尘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 359份,收回有效问卷3 346份,有效回收率为99.6%。职业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工人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因素有文化程度、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种类(P0.01)。结论四川省攀枝花市接毒接害工人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尤其中小型民营企业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今后应大力加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矿山粉尘岗位工人职业卫生及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为矿山企业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6年来我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8家矿山单位的980名粉尘作业岗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6份),了解不同工龄和文化程度对职业卫生及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调查的8家矿山粉尘岗位工人对职业卫生与防护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6%;对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知晓率最高(96.4%),对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发放知晓率最低(72.8%);工龄和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化程度较高的劳动者通过自学途径获取职业卫生知识比例较高。结论矿山企业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应把低工龄、低学历接尘工人列为重点宣教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职接尘工人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9—11月间在广东省清远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1500名在职接尘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0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8.00%。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4.56%;相关正确态度持有率为92.11%;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4.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接尘工人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工龄(P<0.05);影响接尘工人相关态度正确持有率的因素为学历和工龄(P<0.05);性别是影响接尘工人相关行为正确形成的主要因素(P<0.01),其OR值为2.16。结论清远市接尘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今后应以女性、工龄短、低文化程度,大年龄组的人群为培训重点,加强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兰州市企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兰州市企业1 549名接尘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企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题的平均知晓率为31.1%~67.0%;国有企业工人较私有企业知晓率高(P<0.05);女工较男工知晓率高(P<0.05);接尘工龄短者、文化程度低者知晓率低(P<0.05);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者知晓率低(P<0.05);接尘工人主要通过广播电视(36.6%)及书刊杂志(34.8%)获得职业卫生知识,通过专业培训(3.5%)获得者最少。提示,兰州市企业接尘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今后应加强宣传及培训,提高其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更好地保护其健康。  相似文献   

5.
对乌鲁木齐市邮政行业接尘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展开调查,了解此行业的职业防护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接触粉尘作业人员45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尘作业人员对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要好于对职业病政策方面的掌握和了解。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民族间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较低的是维吾尔族。不同接尘工龄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工龄长者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接尘工龄短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较低,尤其是不同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3 394名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应答的3 176人中,只有40.5%的工人知道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47.9%的工人在作业时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49.8%的工人知道岗位职业卫生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基本上随工龄增加而升高,高学历高于低学历,年龄小的高于年龄大的;仅有36.6%的接尘工人通过职业卫生培训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结论河北省中小铁矿采选业接尘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劳动者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较差,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上海某郊区铸造行业接尘农民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水平,为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按文化程度和工龄比较农民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水平.结果 (1)该区铸造行业266名接尘农民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因素进入人体途径知晓率分别为57.9%和79.3%,但对职业病发病条件的知晓率较低(9.4%);了解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对健康有影响、主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相关知识和所在岗位的职业危害情况的百分率分别为52.6%、41.7%、78.2%和56.4%;但对职业危害可导致职业病和注意警示标识的百分率较低,分别为18.0%和26.7%.(2)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职业卫生知识和行为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工龄的农民工职业卫生信念态度和行为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职业卫生知识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区内铸造行业农民工职业危害认知水平较低,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结合SPSS软件统计分析对某电子企业接触噪声的656名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企业员工职业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偏低,文化程度、工作岗位、接噪工龄、年龄及职业卫生培训是员工职业健康认知水平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粉尘作业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粉尘作业体检人员中随机选择400名高血压劳动者设为高血压组,选择400名血压正常的劳动者设为非高血压组。统一发放调查表,比较两组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职业史、个人生活方式及体检结果,分析该类人群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吸烟指数、接尘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尘工龄(OR=1.004)和吸烟指数(OR=2.652)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接尘工龄长和年吸烟指数大是粉尘作业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一,应重视该人群的高血压预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研究接尘工龄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五金厂1 112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异常检出率为35.3%,检出尘肺1例,占0.09%.结论 随着工龄的增加,肺功能、胸片异常检出率升高.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生产环境治理,加强粉尘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宁市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188-2014的要求,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病史记录及职业健康检查,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397名粉尘作业人员中,体检结果异常有715例,检出率为29.83%,疑似职业病有25例,检出率为1.04%,职业禁忌证有11例,检出率为0.46%。体检结果异常项目中,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最高,占21.07%。50岁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异常检出率最高(42.89%)。接尘工龄20年以上的作业人员异常检出率最高(64.56%)。男性作业人员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38.68%)高于女性(2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1,P <0.001)。结论粉尘作业人员的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与年龄及接尘工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接尘工龄越长,检出率越高。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危害防控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为该行业粉尘危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因地制宜建立起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防控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等情况进行检测、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干预后该作业场所硬件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其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7.04%提高到干预后的97.29%(P0.05);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行为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作业环境,今后应注重粉尘危害的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研究粉尘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了解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于2012年10月对某大型水泥企业456例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及退休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按年龄分组和按工龄分组进行比对。结果该公司接尘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随着接触工龄增加,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结论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目前唐山市粉尘作业场所和职业卫生机构对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需求,为制定我国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5名职业卫生机构人员和23家粉尘作业场所的30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重点和如何对防尘措施、粉尘监测及接尘者健康监护进行分级管理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等级相关分析.现场观察10家粉尘作业场所的原料、生产工艺及粉尘危害管理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认为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防尘措施和粉尘监测的职业卫生人员比例分别为94.29%和51.43%,企业管理人员比例分别为90.00%和46.67%.国营和外资企业已按工种区别对待工作环境改善措施和接尘者个体防护,但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表现欠佳.53%的职业卫生人员和80%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粉尘接触限值应按行业和工种分类设置.企业接尘人数与管理人员的期望监测周期呈负相关(r=-0.6129,P=0.0053),尘肺发病年龄较小和尘肺发病工龄较短的企业中管理人员的期望粉尘监测周期较短;技术力量较强的职业卫生机构希望在粉尘危害分级管理中考虑粉尘性质.健康监护方面,两类被调查者对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周期的意见一致(r=0.9109,F=14.6142,P=0.0315);建议健康监护周期的设置按工种分类>按行业分类>按接尘工龄分类>统一规定;接尘人数≤1000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倾向于健康监测周期按行业和工种分类,接尘人数>1000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倾向于按工种和接尘工龄分类.结论 粉尘危害分级管理应落实到行业和工种,按粉尘危害的级别确定相应的防尘措施、粉尘监测制度和接尘者健康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宋月  贾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088-2089,209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石材加工行业粉尘作业工人基本职业卫生知识,评价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①通过预调查,选择北京市某区石材加工行业聚集地区接触粉尘作业人员300人,通过职业卫生知识基线调查,将参加问卷调查的人员随机分为A、B两组。②每2个月对A组人员集中开展1次系列粉尘职业危害及案例讲座,观看1次职业病防治科教专题片;B组作为对照组。持续进行1年后,A、B两组再次填写统一问卷,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A、B两组工人对粉尘危害基本知晓情况和自我保护行为改善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在石材加工行业,粉尘作业人员对粉尘危害知识有一定的知晓率,综合干预可以增加粉尘作业人员粉尘危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自我保护行为的形成率;②在石材加工行业,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开展简单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李晓宏  贾玉珠  付清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29-1932
目的了解厦门市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尘肺病发病特点。方法对2006—2010年职业卫生统计年报表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以及2006年以前尘肺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10年厦门市197家接尘企业接尘人数的总接触率为10.42%,总实检率88.79%,不同规模接尘企业实检率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2010年粉尘作业人员实检率均大于80%,检出率在0.99%~2.54%之间。尘肺病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发病平均工龄和年龄明显缩短,病种主要是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结论该市已建立了较规范的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尘肺病仍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宁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工作中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布鲁氏菌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南宁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7%,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为78.8%;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类别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相同;不同工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不相同;文化程度越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高;工龄越小,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越高;不同职业类别,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结论 南宁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较低,应根据职业人群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有害作业工人对健康教育基本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问卷的形式,对491名有害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一般健康知识、职业健康促进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有害因素知晓率、有关法律法规知晓率和职工一般健康知识合格率工龄≥1a组高于工龄〈1a组,女性组高于男性组,正式工组高于劳务工组,高学历组高于低学历组(P〈0.05);职业性健康检查参检率除工龄≥1a组高于工龄〈1a组外,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工龄≥1a组高于工龄〈1a组,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职业健康促进的需求均在90%以上。结论工人对职业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的知晓率、职业健康检查参检率、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北京市昌平区玻璃制品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评价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112名在岗配料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112例接尘(接触粉尘,下同)者中,检出无尘肺(0^+)13例,轻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5例;轻、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各1例,轻度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1例,有自觉症状比率随接尘工龄延长而增加。结论矽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程度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接尘作业时间等因素有关,改善除尘设备、严格个体防护制度、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合理地确定接尘工龄,是防止尘肺病发生的有效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厦门地区石材企业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抽样评估厦门地区石材行业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探索经济有效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对厦门地区41家石材行业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监测、工作场所卫生学调查及职业卫生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接尘人员400名,其中男工364名,女工36名。石材行业粉尘浓度超标率达36.8%,游离SiO2含量超过10%达到矽尘标准的占84%;接尘人员肺部检查异常率为9.0%,随着接尘人员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增加,肺部出现异常的可能性有增加的趋势(χ2=21.151,P<0.01);接尘人员所接触的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高,肺部出现异常的可能性也越高(χ2=7.927,P<0.05);肺部异常率随着接尘人员工龄的增加而增加(χ2=26.886,P<0.01)。接尘人员经常使用防尘用品(主要是防尘口罩)的占66.25%,不使用或偶尔使用的占33.75%,经常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降低肺部出现异常的概率;接尘人员对作业场所防护设施防尘效果评价越好,其肺部发生异常的可能性越小。结论厦门市石材行业作业场所粉尘多为矽尘,且超标率较高。在现有接触水平,肺部检查异常率为9.0%,且随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工龄增加而升高。佩戴防尘口罩及采取防尘措施可明显降低肺部异常率,提示应加强石材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采取防尘措施,可预防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