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亚低温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伤到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及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果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明显优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越早使用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就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亚低温治疗的监测指标.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该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各35例.随访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同时监测局部脑组织的氧饱和度(rSO2)在亚低温治疗各时点的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的致残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24 h后rSO2明显上升,48 h后rSO2持续维持在稳定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实行亚低温治疗能减轻脑组织氧代谢紊乱,改善预后.无创持续监测rSO2对亚低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亚低温治疗中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方法:我院亚低温治疗患者30例,开始亚低温治疗前、亚低温治疗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标本采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以上病例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未见亚低温治疗导致血液粘度增高情况.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在发病48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后2周和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吴虹  蔡俊杰  方升 《四川医学》2014,(2):183-185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23)及常温治疗组(n=23).亚低温组接受体温控制在32℃~35℃的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优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 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宁  何静  黄思庆  胡家政 《四川医学》2005,26(10):1105-1106
目的统计总结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经验.方法 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58例进行了亚低温治疗,其余作为对照组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减少其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梅志忠 《微创医学》2002,21(6):783-78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12小时内入院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亚代温采用(34±1)℃.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判断其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终止亚低温治疗的时机尚无明确的标准.笔者结合我科使用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终止亚低温治疗的时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把84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33~35 ℃的低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0 天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省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 0.05).结论亚低温疗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行采用的一些低温治疗方法的不足,全封闭亚低温治疗床完全可满足亚低温治疗病人的需求,且治疗效果佳,疗效快而稳定,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亚低温治疗设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2006年9月~2007年6月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4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观察,结合颅脑损伤病人的特点,参照亚低温在重症脑外伤病人中的应用,采用不同于治疗脑外伤的冬眠药物,通过对颅脑损伤病人采用亚低温治疗,对环境要求、降温护理、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临床资料搜集、论证,并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亚低温治疗护理组病人的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生存率明显优于非亚低温治疗护理组(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研究亚低温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明显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后的关系 ,提高对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方法 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 连续监测颅内压,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 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伤后 6个月,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恢复良好率.  相似文献   

14.
王洪武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05-1007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方法 将收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8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PF4含量的测定. 结果 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在治疗后48h亚低温治疗组血浆PF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头戴冰帽、睡水循环式降温毯、肛温控制33~35℃)持续48~72 h.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亚低温治疗有效率86.7%,常规组有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加快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治疗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脑溢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脑溢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亚低温联合治疗组(亚低温组)4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6例,后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研究分析,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后发现,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SS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亚低温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治疗脑溢血亚低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显著改善脑溢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并提高护理效率.方法:入选1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两组,亚低温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温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与常温治疗组相比较,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恢复程度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权素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47-304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分出血组(n=25)和缺血组(n=15).亚低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于入院时、治疗后14 d进行病灶范围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病灶范围有显著差异(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明显(出血组P〈0.01,缺血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保护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亚低温与常温疗法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疗效.方法 将43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疗法组(治疗组)与常温疗法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治疗10d治疗组颅内血肿体积、周围水肿带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疗法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GOS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低,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