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2O3:Eu超微粉末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Y2O3:Eu超微粉末,平均粒径0.04μm-0.1μm,XRD分析为立方晶系,试验结果表明,Y2O3:Eu的平均粒径和相对亮率随焙烧温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超微状态下的Y2O3:Eu相对亮度低;Y2O3:Eu的平均粒径对相对亮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燃烧还原化合法备氮人钛粉末(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用燃烧还原合成法制备氮化钛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一种无需机械粉磨处理的直接合成工艺。制备的氮化钛粉末粒径分布为0.2 ̄1.0μm,平均粒径为0.5 ̄0.6μm。研究结果表明,副产物氧化镁的机械分割作用是使氮化钛颗粒免于烧结成块的根本原因,恰当地控制合成温度可较好地兼顾产物的氮化率与颗粒形态。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在碱式碳酸锌热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碳酸氢铵制得超细肤色ZnO粉末的新方法。应用化学分析、XRD、TEM等方法时产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合成的ZnO呈肤色粒径小,近似球形,适用于化妆品、医药、颜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超细肤色ZnO制备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达  顾燕芳 《粉体技术》1996,2(3):27-30
报道了在碱式碳酸锌热解过程中添加适量碳酸氢氨制得超肤色ZnO粉末的新方法,应用化学分析,XRD,TEM等方法对产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法合成的ZnO呈夫色,粒径小,近似球形,适用于化妆品,医药,颜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物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草酸和醋酸盐为原料,用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合成出前驱配合物NiC2O4·2H2O,CuC2O4 和ZnC2O4·2H2O,再分别在350℃,300 ℃和460℃热分解2h,得到纳米NiO,CuO和ZnO。用X- 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NiO为球形立方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40nm 左右;纳米CuO为球形单斜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0nm 左右;ZnO为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六角晶系结构,平均粒径约为20nm 。  相似文献   

6.
采用喷雾干燥-热分解法制得了平均粒径0.1μm的γ-LiAlO2超细粉,该粉末经冷压烧结成型工艺制得密度,孔径分布为0.08-0.4μm的γ-LiAlO2多孔陶瓷芯块,已成功地用于我国第一条产氚演示回路上。  相似文献   

7.
B4C超细粉末的制备及烧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气流粉碎对BC粗粉(比表面积0.52m/g,中位粒径20.4μm)进行了一系列粉碎实验,研究了气流粉碎次数、成形压力和烧结温度对烧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粉碎次数达到3次后,可获得<1μm的BC超细粉末.经过4次气流粉碎的BC超细粉末的比表面积为2.53m/g,中位粒径为0.56μm;粉末分别于2200和2250℃压烧结1h,其烧结密度分别达到理论密度的78.6%和82.5%,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8和50μm抗压强度分别为390和555MPa.  相似文献   

8.
氚固体增殖剂偏铝酸锂多孔陶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喷雾干燥-热分解法制得了平均粒径0.1μm的γ-LiAlO2超细粉,该粉末经冷压烧结成型工艺制得密度80%(T.D)、孔径分布为0.08~0.4μm的γ-LiAlO2多孔陶瓷芯块,已成功地用于我国第一条产氚演示回路上。  相似文献   

9.
以工业氢氧化铝粉为原料,对其进行了添加α-Al2O3晶种的处理,研究了粉体添加晶种前后转相温度的变化情况。氢氧化铝原料粉在1250℃转变为α-Al2O3,而用湿磨工艺混入5wt%的α-Al2O3作为晶种后,在900℃相转变开始发生,到1100℃转相完成。粉体平均粒径0.3μm,优于原料粉的转相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无机物为前驱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等离子喷涂的,粒径在10 ̄50μm范围内的,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球形粉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乳化条件可以控制这种粉末的形貌,粒径和粒度分布。昨用SE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该方法得到的粉末主要是球形的,并且符合粒径分布的要求。致密的球形粉末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差热分析表明,用4.7mol%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粉末在468℃有一放热峰,是  相似文献   

11.
ZnO导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与导电机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探讨了ZnO导电陶瓷的微观结构与导电机理。发现基俱有不同于ZnO压敏电阻和ZnO线性电阻的特殊的微观结构。该导电陶瓷是由大的并带有针状的晶粒及小的粒状晶粒组成,针状晶粒体积较大(15~20μm),它们在烧结体内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而贯穿烧结体始终,本文还介绍了该导电陶瓷的特点。该导电陶瓷室温电阻率可达到0.068Ω.cm室温下就能导电,工作时无需预热。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型嵌锂材料锌锑合金的嵌锂特性及其嵌锂机理。将Zn4 Sb3 球磨后得到ZnSb 与ZnO复合相。用此复合相单独作电极得到272m Ah/g 的容量,加入铜粉后可得到462m Ah/g 的容量,可逆性提高。加入Li2O不能提高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化学法制备超细陶瓷粉末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ZrO2·Y2O3·Al2O3陶瓷粉末工艺过程。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防止粉体团聚的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共沉淀法制粉过程中,母液浓度对粉体粒度无明显影响;滴定pH值以8-9为佳;表面活性剂与粒子分散剂的正确选择与适时定量加入可明显减弱粉体团聚倾向。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粒度为0.5μm左右超细陶瓷粉末。  相似文献   

14.
ZnFe2O4纳米晶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EG凝胶法合成出不同平均粒径的ZnFe2O4纳米晶。用TEM和XRD分析其结构、粒径和形貌。用磁天平仪和红外光谱仪(IR)等手段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ZnFe2O4纳米晶在室温下有磁性,表面不饱和离子配位数降低。  相似文献   

15.
ZnO基导电陶瓷的溶胶掺杂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o、Nb、Y元素对ZnO材料进行掺杂制备出ZnO基导电陶瓷样品。研究了掺杂含量及掺杂方式对ZnO基导电陶瓷电阻率的影响。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得Y(NO3)3含Ti掺杂剂溶胶且与Y2O3固相氧化物掺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Y(NO3)3含Ti溶胶掺杂可制备出室温电阻率很低的ZnO基导电陶瓷,其室温电阻率可达3.38x10-2Ω·m,溶胶引入量为0.05%mol。  相似文献   

16.
团聚型Al2o3/TiO系列球形复合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旭东  邓世均 《材料保护》1996,29(10):12-15
对已研制成功的Al2O3.TiO系列团聚型空心球状复俣粉末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粉末的流动性均在73-120s/50g内,其松装密度在0.80-1.12g/cm^3内,85%以上的粉精神病 为空心球状结构,用该系列粉末制涂层,送粉速率波动小,沉积效率范围为66-86%,可获得致密度高,结合性能好的系列耐磨抗蚀涂层产品。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托克马克核聚变装置内壁材料对W-Cu复合材料的需求,提出了内嵌式粉体爆炸复合方法和技术工艺。先用该方法制备内嵌式W-Cu粉复合材料,其实验粉末分别采用粒径3μm与23μm的纯钨粉和添加10%铜粉的W-Cu混合粉末(质量分数)。然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对内嵌式W-Cu粉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粉末经过爆炸烧结压实后能达到90%以上该密实材料的密度。添加10%铜粉后制备的W-Cu粉复合结构材料结合界面更加规则均匀理想,结合界面附近几乎没有孔隙,粉末压实部分孔隙度更小且孔隙的尺寸更小,均匀致密性更好,但粉末压实层硬度更低。使用粒径3μm的混合粉末与23μm的混合粉末,后者制备的W-Cu粉复合材料,粉末压实部分均匀致密性更好,孔隙度更小且孔隙的尺寸更小,粉末压实层密度更大,但硬度更低。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托克马克核聚变装置内壁材料对 W-Cu复合材料的需求,提出了内嵌式粉体爆炸复合方法和技术工艺。先用该方法制备内嵌式W-Cu粉复合材料,其实验粉末分别采用粒径3μm与23μm的纯钨粉和添加10%铜粉的W-Cu混合粉末(质量分数)。然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对内嵌式 W-Cu粉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粉末经过爆炸烧结压实后能达到90%以上该密实材料的密度。添加10%铜粉后制备的 W-Cu粉复合结构材料结合界面更加规则均匀理想,结合界面附近几乎没有孔隙,粉末压实部分孔隙度更小且孔隙的尺寸更小,均匀致密性更好,但粉末压实层硬度更低。使用粒径3μm的混合粉末与23μm的混合粉末,后者制备的 W-Cu粉复合材料,粉末压实部分均匀致密性更好,孔隙度更小且孔隙的尺寸更小,粉末压实层密度更大,但硬度更低。  相似文献   

19.
LiNi0.8Co0.2O2是很有希望取代LiCoO2的新一代锤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控制结晶法合成球形 α-Ni0.8Co0.2(OH)2为前驱体,与 LiOH·H2O混合,在700℃通O2热处理4h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粉末.X光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Ni0.8Co0.2O2粉末结晶良好,具有规整的α-NaFeO2层状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粉末颗粒呈球形,粒径约8μm.粉末的流动性好,堆积密度高.充放电测试表明,合成的 LiNi0.8Co0.2O2正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97mAh·g-1,放电比容量为174mAh·g-1,10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初始放电比容量的96.6%.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氧化锌形态及含量在1~1000MHz范围内对ZnO/Ni-Zn铁氧体复合材料电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ε',ε")和等效磁导率(μ',μ")均随着ZnO(颗粒或晶须)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1~1000MHz范围内,相同成份配比条件下添加晶须状ZnO比添加颗粒状ZnO所得复合材料的电磁参量(ε',ε",μ',μ")值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