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转运的护理管理措施,以保证院内转运的安全顺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台州医院制定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重症监护病房146例重症病人的院内转运情况,对整个转运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转运后护理,观察转运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能。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后,患者安全转运率高达97.9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1%,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致转运终止。结论: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各环节加强重症监护病人院内转运护理安全管理,同时做好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是保证危重病人得以顺利安全转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措施。方法:对我院颅脑损伤病人安全转运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证了颅脑损伤患者转运的安全。结论: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密切相关科室的协调,规范护理活动,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转运是为危重患者进行诊断性检查、急诊手术或转入相应科室等提供安全转运措施,保证其得到持续监测及治疗,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分析了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整体搬迁过程中病人转运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在兼顾安全和效益的医院总体搬迁方案指导下,针对住院病人的转运制订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工作流程,包括病人安全保障方案;做好调度工作,保证高效和有序的转运;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并且不断优化,提高转运效率.只用不到两天半时间就转运了388个住院病人,同时实现了零差错,实现了安全、高效、有序的既定目标.这次病人转运经验可以为其它医院搬迁时提供参考,也可为特定情况下(例如应急抢险救灾等)病人的集体转运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FMEA模式对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流程进行改进。方法:2013年7月成立大急诊科FMEA小组,根据FMEA模式的步骤,绘出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流程,小组讨论列出影响转运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计算RPN值,分析目前潜在影响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流程的失效模式,针对RPN值高低确定需要优化的项目,对其进行改善和优化。一年后FMEA小组再次评估讨论影响转运失效模式的危险因素并计算RPN值。结果:执行建议措施后,RPN值显著下降。结论:FMEA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降低院内危重病人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院ICU是综合性监护室,主要收治全院各科急、危重症病人,而大部分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这些病人常因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需要而进行院内转运.对病情复杂的ICU病人来讲,从ICU转运到其他科室的风险很高.而医院内转运可增加并发症和病人的病死率,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1].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ICU回顾性总结了近几年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经验,针对安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制订了危重病人转运(检查)流程,自2011年1月起实施该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安全措施。方法:对8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转运前评估、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知情谈话,保证绿色通道畅通。配备专业人员护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正确地处理突发情况。结果:本组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病情处理,确保生命的安全。结论:定期组织人员专科培训将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安全管理质量,在转运过程中6例病人发生突发问题,采取相应及时有效的措施,使病人顺利诊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改进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相关内容设计成表格项目,护士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过程中填写使用。结果:规范交接流程,明确交接内容,强化护士责任心,保障患者安全,有利于科室之间协调,减少纠纷。结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单的应用是保证转运交接环节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和分析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尽可能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安全转运到目的地进行确定性治疗,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探讨和分析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尽可能保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安全转运到目的地进行确定性治疗,防止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分析子痫病人的临床特点,重视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迅速反应,准确评估伤情,现场护理,安全转运.结果:4例均安全转运我科住院治疗.结论:重视子痫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将极大改善子痫孕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金丛兰 《光明中医》2013,28(3):610+612
目的探讨远距离转运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转入我院84例外伤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急救及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84例案例均完全转入我院。结论做好自身准备,完善车载装备是安全转运患者的前提。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循环,做好各种损伤的处理和各种管道的管理以及心理护理是提高安全转运患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危重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了解安全转运情况,及采取的系列措施。结果:300例患者均成功的完成了院内安全转运,途中发生心跳骤停7例,占2.33%;呼吸骤停5例,占1.67%,经急救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结论:急诊科危重病患院内安全转运时应指派有经验的临床护士,强化护理配合,加强各科室的协作,做好应急准备,降低风险,以防意外发生,从而保障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急诊科机械通气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注意事项,为加强安全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7月~2015年9月之间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机械通气治疗的114例患者,对患者院内转运前的准备措施、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总结,改善整体护理质量。结果:1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转运,109例患者病情平稳,转运途中2例患者发生躁动,自行拔出气管导管,1例患者输液管道扭曲,需要重新输液,1例患者呼吸机故障,1例患者心跳骤停,但经及时处理、抢救后均顺利送达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未发生相关事故或纠纷。结论: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的院内转运风险较大,因此要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切实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确保转运通道通畅,保持与家属的良好沟通,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导管护理,减少转运意外,提高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把院前救护过程中的病人病情降低到最低点。方法:现场救护,提供相应急救措施及护理。结果:经过短暂的救护,维持病人的基础体征,快速安全转运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救治。结论:院前急救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的因素,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提高医疗安全。方法:通过查询文献和咨询专家,设计《急诊患者转运安全评估表》,对宁波市第六医院的390例急诊病人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其调查结果。结果:有120例(占30.77%)患者是不符合安全转运的。其中对急诊患者安全转运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患者转运时间和护士工作年限及其工作经验。结论: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的过程中,仍有一部分是不符合安全转运操作的,作者认为应加强对工作年龄低、工作经验少的医护人员的培训,以此确保急诊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办法及相关体会。方法:以2011年浙江省绍兴县中心医院安全转运管理的121名外科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10年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04名外科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的转运时程、转运中不良事件和突然事件的出现率。结果:2011年院内转运时程为(29.5±6.8)分钟,2010年为(38.8±4.8)分钟,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2011年院内转运时程比2010年缩短了约9分钟。2011年不良事件总例数与发生率比2010年明显下降。结论:对外科危重患者制定新的院内安全转运办法,可有效缩短转运时程,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降低转运过程异常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制定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的转运过程。方法:通过对医院10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的安全转运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对安全转运管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在急诊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医院急诊科室的安全转运过程整齐有序,并且没有发生一例伤亡事件发生。结论:对急诊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转运的培训,制定相关的安全转运流程和规范能确保患者在安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视。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并进行院内转运的65例患者资料,对其在急诊经气管插管后转运至各相关科室过程中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在转运途中,1例出现突发心搏呼吸骤停、1例出现发绀、1例出现血压下降,经积极处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对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时,充分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护理,完善转运后的交接,是保证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对ICU转运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比较情景模拟训练前后3个月ICU转运患者的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情景模拟训练后,ICU转运患者的转运时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训练前(P0.05)。结论:情景模拟训练可降低ICU转运风险,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和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