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早期发现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21例高血压病人、1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SDNN、SDANN、SDNNindex、rMMSD、PNN50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较高血压组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早期发现高血压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以分析其对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单纯高血压及3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HRV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HRV减少(P〈0.05~〈0.01);而BPV增大(dSBPSD、dSBPCV、24SBPSD.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病变,进而造成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善其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4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CHD分为2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单纯T2DM组和合并CHD组的HRV时域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合并CHD组的大部分参数值亦低于单纯T2DM组(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CHD会显著加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使心率变异性降低。HRV能较直观地评价老年T2DM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筛选高危患者,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特点. 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各40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脏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计算运动中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分析心脏变时指数和心率储备率与SDNN、SDANN、RMSSD、PNN50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DNN、SDANN 、RMSSD、PNN50均较健康者降低(P〈0.01).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指数、心率储备率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SDNN、SDANN、RMSSD及PNN50与心脏变时指数(r=0.522、0.472、0.337、0.321)和心率储备率(r=0.541、0.480、0.351、0.285)均存在明显正相关.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明显,表现为迷走神经功能减退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146例随机分为心痛定治疗组45例、伲福达治疗组47例、拜新同治疗组54例;以健康查体血压正常的4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于门诊或病房行同13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血压变异性指标(血压标准差)、心率变异性指标(SDANN、RMSSD、PNN50;LF、HF、LF/HF)。结果治疗前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心痛定组收缩及舒张血压的变异性高于治疗前水平(P均〈0.05),拜新同组收缩压的变异性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伲福达组、拜新同组心率变异性时域性指标改善明显(P均〈0.05);频域性指标心痛定组升高、拜新同组明显降低(P均〈0.05),以上指标治疗后三组比较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DNN与血压标准差、血压负荷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2、0.621,P均〈0.05),LF/HF与血压标准差、血压负荷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64,P均〈0.05)。结论长效硝苯地平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EH+T2DM)和单纯高血压者(EH)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HRT新指标-一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的变化。方法30例EH+T2 DM(A组)、30例EH(B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c组)作为入选对象,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利用MGYHT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其反映HRT的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TT。比较3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TO和鸭有显著差异(P〈0.05),TT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TO、TS和TT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者较单纯高血压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提示前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4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48例单纯糖尿病患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时时域分析,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当的62例正常人HRV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患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0.01);(2)与单纯糖尿病患比较,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HRV参数中SDNN、SDANN、SDNN-index、rMSSD明显降低(P<0.05-<0.01);(3)昼夜资料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患白天mR-R升高(P<0.05),SDNN、rMSSD、PNN50显下降(P<0.05-<0.01),夜间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0.01),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患除SDANN、PNN50外各指标下降更加显。提示糖尿病患的HRV分析有助于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对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患者35例及对照组43例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正常人明显减低,合并心肌缺血比没有合并心肌缺血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仅rMSSD、PNN50减低。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植物神经损害,心率变异性减低,心率变异性减低程度与心脏损害程度有关。合并心肌缺血患者对心血管自主神经损害较没有合并心肌缺血者重。  相似文献   

12.
对T2DM合并LI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DM组),以同期非糖尿病合并(I)病人50例为对照(非DM组)。结果:DM组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多(P〈0.01)。两组高血压发病率均增高,比较无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较正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糖是T2DM合并LI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及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是两组脑梗塞病人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有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合并心脏损害组(B组),脑损害组(C组),肾损害组(D组),多脏器损害组(E组),对各组动态血压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脏器损害组的动态血压值、血压负荷值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收缩压变异性明显增大(P〈0.01);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明显增多(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指导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年2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无创伤性心脏植物神经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HbA1c的关系经t检验统计学显示,HbA1c浓度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早期病变组HbA1c的关系经t检验统计学显示,HbA1c浓度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组与早期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迷走神经功能首先异常,继以交感神经异常,最后使心脏处于无神经调节状态。早期认识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熟悉其诊断方法,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即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HbA1c浓度,才能真正减少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于海水浴前后对60例海水浴组和60例一般疗养组的T2DM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以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的进行比较。结果:①疗养前:T2DM患者HRV和LVEF值均较健康组降低(P〈0.05~〈0.01),且T2DM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DM+SMI)组较单型性T2DM(DM)组的降低显著(P〈0.05~〈0.01);②疗养后:与疗养前比海水浴DM组各值升高显著(P〈0.05),DM+SMI组升高非常显著(P〈0.05~〈0.01);而一般疗养组各值均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海水浴体疗对老年T2DM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着积极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共70例,分为高血压伴糖尿病组及单纯高血压组。采用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心肌质量(IN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计算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瓣环-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m)的比值(E/Em)。结果①高血压伴糖尿病组患者室间隔(IVS)、左室后壁的厚度(LVPWT)和LVM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左室内径(LVDd)和LVMI有升高倾向,但无明显差异(P〉0.05)。②高血压伴糖尿病组Em降低,E/Em升高(P〈0.05)。而EF、FS及E峰、A峰、E/A无显著差异(P〉0.05)。③单纯高血压组LVMI与E/Em呈正相关(r=0.336,P〈0.05)。高血压伴糖尿病组LVMI与E/Em、E呈正相关(r=0.74、0.456,P均〈0.05),与Em、Am呈负相关(r=-0.516、-0.42,P均〈0.05)。结论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中2型糖尿病与室壁增厚、LVM增加、左室松弛性受损以及左室舒张末压升高有关,这些对心脏结构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有害作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升高(P〈0.01)。EH+T2DM组、EH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8.1%、34.9%和17.8%(P〈0.05/〈0.01)。EH+T2DM组正常左室几何构型(NG)的比例低于EH组和对照组(44.2%vs56.4%vs82.2%.P〈0.05和〈0.01);EH+T2DM组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高于EH组和对照组(43.4%vs27.5%vs15%.P〈0.01),三组间向心性肥厚(CCH)和向心性重构(CCR)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有一定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抑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结果进行分组,高血压合并抑郁者为高血压抑郁组(40例),高血压不合并抑郁者为单纯高血压组(110例),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及36项简易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抑郁组在心率变异性方面: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ESDNN,(118.90±32.63)ms比(93.95±25.98)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07.60±28.50)ms比(83.29±25.18)ms]、总频域值[TP,(2283.62±965.31)ms^2比(1492.91±1004.69)ms^2]、极低频功率[VLF,(1845.62±747.26)ms^2比(1132.41±680.34)ms^2]、低频功率ELF,(383.38±253.82)ms^2比(232.82±160.54)ms^2]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生活质量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或d0.01)。结论:抑郁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