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毅 《门窗》2012,(7):286+293
为了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以较小的水泵功耗实现更多的热交换,通过实验对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三种换热器的研究结果都说明冷、热媒流量越大,换热量就越多,而流量的增加又会带来管路阻力的增加,从而造成水泵功耗的增加。由此提出了在工程中如何控制换热器冷、热媒流量的一些建议,以期在换热器换热量和水泵功耗之间找到最佳的流量值,从而达到设备运行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2.
萧俊 《河南建材》2011,(1):150-150,152
为了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以较小的水泵功耗实现更多的热交换,通过实验对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行了研究。三种换热器的研究结果都说明冷、热媒流量越大,换热量就越多,而流量的增加又会带来管路阻力的增加,从而造成水泵功耗的增加。由此提出了在工程中如何控制换热器冷、热媒流量的一些建议,以期在换热器换热量和水泵功耗之间找到最佳的流量值,从而达到设备运行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7)
为了能够在暖通空调工程运行的实际生产中,实现换热器水泵作功耗能少、热交换效率高的高效益、低能耗生产,本文试经实验研究,对板式、列管式及套管式三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分别开展对比测验。研究试验证明:冷、热媒流量值与换热量数值呈正比关系;流量减少,管路阻力随之减少,并进一步使水泵的功耗减少。笔者依据实验结论与生产实践经验,对于换热器在暖通空调工程中如何运行节能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希望能于换热器的换热量同水泵耗能间获得最佳的流量值,实现装备运行节能。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旁通阀定压差控制的某办公楼变流量空调冷水泵功耗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一次泵的功耗模型,计算了旁通阀压差设定值对变速冷水泵瞬时功耗和全年功耗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旁通阀的定压差平衡状态存在一个上限流量,其值随压差设定值单调增加,同时其工作压力可划分3个特性区:欠压区、定压区和超压区;旁通阀的压差设定值对变速冷水泵的运行有显著影响,当旁通阀压差设定值取最远端用户的供回水压差时,变速冷水泵的功耗最小。  相似文献   

5.
寒区隧道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寒区隧道冻害问题,将地源热泵型供热系统应用于内蒙古博牙高速林场隧道中。通过开展寒区隧道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岩土热响应试验,研究热交换管管内循环介质的入口温度、流量和管间距对换热量的影响以及热交换对隧道围岩和衬砌温度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管内循环介质的流量一定时,换热量随着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管内循环介质的入口温度一定时,换热量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增加流量可以提高热交换管内循环介质的换热能力,但却增加管内循环介质与管壁之间的阻力,建议热交换管管内循环介质流量不宜超过0.75 m3/h。热交换管间距为100和50 cm时,围岩温度场的影响深度分别约为75和100 cm。热交换管间距越小,围岩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则越大,温度增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了一种带翅片柱形散热器的热水进出口位置、质量流量对换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水质量流量的增加,散热器换热量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散热器进出口布置为异侧时,上进下出比下进上出换热量稍高。当散热器进出口布置为同侧时,上进下出与下进上出换热量相同。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建议采用上进下出的热水流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器由于表面水膜均匀性、完整性差而导致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两侧旋转布水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3种布置方式下的换热性能实验,运用正交实验对影响换热器性能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开孔正对气流方向时换热器换热性能最佳,且旋转布水装置存在最佳转速76r/min,喷水量、空气流速、冷却水流量、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增大,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升高使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少,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的改变对换热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温度由35℃上升到39℃时,换热量提高37.62%,单位面积换热量为1.14kW,该换热器可安装于地下车站排风坑道内,可有效地解决地铁站冷却塔安装位置难题。  相似文献   

8.
以R22为工质,对环形热管换热器在不同充液率和风量下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形热管换热器在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充液率在70%左右,当充液率一定时,环形热管换热器的换热量随着风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换热量增加的效果随着风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剧院中央空调系统效果不佳的问题进行检测诊断,现场测试了板式换热器实际运行工况。通过对实测换热量的修正,得到设计温差换热量QST和设计温差流量换热量QSTF,将其与额定换热量QS对比,以此作为判断板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依据。最后,就板式换热器的实际运行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及诊断其性能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地区为例,使用TRNSYS软件中PID控制器使镀锌钢管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进出水平均温度维持在冬季7.5℃、夏季32.5℃的设定温度,模拟研究钻孔深度、钻孔间距及内管流体流速对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换热量的影响。得到钻孔深度从80 m变化至120 m时,换热器的冬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变化较小;夏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呈上升趋势,最高可上升6.6%。当钻孔间距从3 m增加至6 m,冬、夏季平均延米换热量分别升高2.5%和1.6%。管内流速从0.03 m/s变化至0.7 m/s时,换热量逐渐上升并趋于平缓。将镀锌钢管套管式换热器与两种常规埋管换热器(单U-PE管和双U-PE管)对比,得到镀锌钢管套管式换热器换热效果最好,其冬季延米平均换热量分别高出常规换热器32.6%和28.5%;夏季延米平均换热量高出常规换热器29.6%和25.7%。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系统热短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国  王京 《建筑节能》2008,36(2):12-14
主要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热短路实验研究,对河北工程大学120m埋深地源热泵U型埋管实验室进行冬季性能测试,进行多流量工况的测试,流量分别为4t/h、3.5t/h,3 t/h各运行5 d,地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也会随著流量的减小而减少;埋管中的流量变化和埋管中的换热量的大小对热短路都有影响.通过热短路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热短路实验研究,对河北工程大学120m埋深地源热泵U型埋管实验室进行冬季性能测试,进行多流量工况的测试,流量分别为4t/h、3.5t/h、3t/h各运行5d,地下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也会随着流量的减小而减少;埋管中的流量变化和埋管中的换热量的大小对热短路都有影响。通过热短路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京  杨卫国 《煤气与热力》2007,27(11):64-66
对土壤源热泵竖直 U 型埋管换热器进行了冬季性能测试。循环水质量流量分别取4.0、3.5、3.0 t/h 各运行5 d,测量与埋管井不同距离的3口测温井的土壤温度。在以埋管井为圆心的作用半径中,距埋管井较近的测温井土壤温度受到埋管井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反之,受埋管井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随着室外温度下降,虽然埋管换热器循环水质量流量减小,但土壤温度还是有所下降。热泵机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单位井深热流量随着埋管换热器循环水质量流量的下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环境温度、间歇/连续运行工况、管内循环液流速等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埋管地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采用间歇运行,有利于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地埋管换热器平均单位井深换热量随管内循环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5.
谢红雷  刘晓霞 《山西建筑》2012,38(2):112-113
讨论了分户储热间接换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给出了已知储热水箱换热盘管参数,探讨了换热循环泵流量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防止水箱热量逆流的控制方式,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余热利用供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张磊 《煤气与热力》2014,34(12):8-10
介绍热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常规余热利用供热技术。对吸收式热泵机组与吸收式换热机组(吸收式换热机组将热水型吸收式热泵与板式换热器相结合,替代热力站的传统换热机组)联合供热方式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污水源热泵污水侧除污问题,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除污功能的壳管式换热器.基于分布参数法对其建立了稳态数学模型.采用矩阵控制的方法求解模型,并对其除污前后不同的污水、循环水流量,不同的换热面积下两侧流体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器面积设计偏大时会出现局部热量反交换现象,并指出了多发区.将除污功能应用于壳...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地铁站冷却塔设置难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低速电机驱动旋转布水装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在两种布置方式下,对其换热性能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运用正交实验法对较优布置方式下影响换热器换热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布置方式下,喷嘴与蒸发冷却器的间距、两组换热管束间距均存在最佳值,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优于单侧旋转布水;换热器平行气流布置且喷嘴双侧旋转布水为较优布置方式,此时,换热器换热量随喷水量、转速、空气速度、冷却水进口温度的增加以及喷水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冷却水进口温度对换热器换热影响最为显著,其他因素对其换热的影响从主到次顺序为:喷水量、空气温度、空气速度、喷水温度、转速、冷却水流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对其各装置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及有、无蓄热水箱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性能的影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随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口水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其出口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地下埋管换热器出口水温升高,蒸发器传热量增大。当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中无蓄热水箱时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高于有蓄热水箱时的瞬时集热效率。就总体效果而言,有蓄热水箱要优于无蓄热水箱,这样可使地源热泵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Ground-source heat pump (GSHP) systems can achieve a higher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than conventional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 systems. For the design of a GSHP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heat extraction and injection rates of the heat exchanger. Many models that combine ground heat conduction and heat exchange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predict heat extraction/injection rates from/into the ground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However, most analysis models are inaccurate in their predictions for long periods because they are based on a thermal conduction model using a cylindrical coordinate model or an equivalent diameter model.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model that combines a heat transport model with ground water flow and a heat exchanger model with an exact shape is developed. Furthermore,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soil properties based on ground investigations is proposed.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nume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del developed above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an experiment from 2004.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i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heat exchange rate for an actual office building in Jap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