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采用智能中医灸疗床进行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灸疗床组和局部灸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水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自测量表(self anxious scale, SAS)评分及抑郁自测量表(self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灸疗床组总有效率为96.7%,局部灸组总有效率为8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3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2次和第3次随访时,灸疗床组VAS评分均低于局部灸组(P<0.05);第3次随访时,局部灸组VAS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后。治疗后及3次随访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OX-2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及3次随访时,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同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孙氏选穴针刺法联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寒凝血瘀型EMS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桂香温经止痛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孙氏选穴针刺法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包括小腹冷痛、腰骶酸胀痛、畏寒肢冷、月经后期、经血量少、经色暗有血块、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暗有瘀斑、脉沉涩)评分及血清前列素E2(PG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29/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小腹冷痛、腰骶酸胀痛、畏寒肢冷、月经后期、经血量少、经色暗有血块、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暗有瘀斑、脉沉涩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灸量的精灸对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寒湿凝滞型女大学生痛经患者随机分配到轻度精灸组(30例)、中度精灸组(31例)和假精灸组(31例)。轻度精灸组采用轻度艾炷灸治疗,中度精灸组采用中度艾炷灸治疗,假精灸组采用假艾灸治疗。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CM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及随访CM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CMSS评分低于轻度精灸组及假精灸组(P<0.05),轻度精灸组低于假精灸组(P<0.05)。中度精灸组和轻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中度精灸组和轻度精灸组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低于假精灸组比较(P<0.05),中度精灸组随访时低于轻度精灸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证痛经患者采用疏肝温经汤联合艾灸辅以电子痛经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寒凝血瘀证痛经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艾灸辅以电子痛经治疗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温经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寒凝血瘀证评分;比较两组月经相关指标(月经周期、月经量、疼痛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F(PGF)、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的寒凝血瘀证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PGF和PGE2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血清中的PGF和PGE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血清中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体积对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AM)痛经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寒凝血瘀型AM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患者子宫体积大小将其分为A(子宫体积56~<90 cm3)、B(子宫体积90~<130 cm3)、C(子宫体积≥130 cm3)3组,A组54例,B组43例,C组33例。3组患者均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排便痛、深部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A、B组患者痛经、排便痛、深部性交痛、慢性盆腔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痛经、排便痛、深部性交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B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C组总有效率为66.67%(22/33),C组总有效率低于A、...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观察消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生成相关指标和不同月经周期痛经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EMs肾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米非司酮片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消瘤方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相关指标、不同月经周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6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46/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同月经周期疼痛VAS比较均有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骶韧带触痛结节、性交疼痛、非经期盆腔痛、盆腔压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瘤方治疗EMs肾虚血瘀型,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抑制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减轻月经期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必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HM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M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治疗组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院内制剂“乳必宁颗粒”冲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并复查,评估病情反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时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血清雌激素[孕酮(P)、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治疗期间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肿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时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房肿块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患者乳房疼痛VAS评分、乳房肿块大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血清E2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时2组患者E2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宫方穴位贴敷及布洛芬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用布洛芬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温宫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8、TNF-α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宫方穴位贴敷及布洛芬治疗慢性盆腔痛寒凝血瘀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陈娥  张雄  林陈娟 《新中医》2022,54(18):138-141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 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 例寒凝血瘀型PD 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记录2 组治疗前后腹痛程度,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2 组治疗前后任脉平均温度,检测2 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比较2 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任脉平均温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任脉平均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子宫动脉PI、RI、A/B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子宫动脉PI、RI、A/B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0.56%(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任脉灸联合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PD 疗效确切,能促进任脉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琥珀散加减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疼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致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8例符合要求的EMs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分化,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12.5 mg/次,1次/d。观察组采用琥珀散加减辨证治疗,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个月。经期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对非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和血瘀证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癌抗原125(CA125),雌激素(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269,P0.05);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在6个月经周期的治疗过程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对照组=6.903,F观察组=7.632,P0.05),经配对t检验,观察组在第3,4,5,6个月经周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非经期的盆腔痛、性交疼痛、盆腔压痛、骶韧带触痛结节评分和血瘀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琥珀散加减辨证治疗EMs疼痛(血瘀证)患者,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降低雌激素、前列腺素和血清TNF-α,IL-6,IL-8等因子水平,起到改善EMs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灸和假天灸对腰椎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天灸方法,对照组采用假天灸。观察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及副反应,并进行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McGill疼痛评分的PRI、VAS、PPI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副反应较低,观察组有少许皮肤瘙痒、水泡、发热,但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腰痛复发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灸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的镇痛作用明显,并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针刺配合TDP对照比较,观察何氏药物铺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标准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何氏药物铺灸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VAS评分比较。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铺灸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铺灸的药材、灸材、隔灸物作用及温热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退出。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口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的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和同期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66.67%(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程度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观察组)和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各30例,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盆腔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SDS)、抑郁(SAS)评分,随访治疗后两个月内的慢性盆腔痛发作频次。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减少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痛发作次数均减少,但对照组治疗后第2个月盆腔痛发作次数较前1月增加(P<0.05),而观察组无变化(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盆腔炎性后遗症慢性盆腔痛,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并发的焦虑抑郁精神症状,减少疼痛发作频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任脉长蛇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任脉长蛇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疗程结束后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观察组COX痛经症状量表积分、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上,运用任脉长蛇灸治疗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痛经汤+隔药灸治疗,中药组仅服用痛经汤治疗,隔药灸组仅使用隔药灸治疗,各组患者均于经前5日起治疗至月经第2日,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计算各组总有效率,并记录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中药组84.0%及隔药灸组80.0%。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隔药灸组(P﹤0.05)。结论:痛经汤联合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痛经汤或单纯隔药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火堂无火恒温灸与悬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温火堂无火恒温灸取神阙及小腹部气海、关元、子宫等穴,于月经来潮前7 d开始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次,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温灸盒置入艾条悬灸,取穴部位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痛经评分。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1例,对照组患者脱落2例,均作无效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痛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接近(P0.05)。结论温火堂无火恒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在临床疗效、改善疼痛及其他伴随症状方面与悬灸相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伟  程敏 《山西中医》2021,(2):44-4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进行痛经视觉模拟量表(VAS)及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血流变检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CMSS评分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CM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结论:立极针法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优,并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热敏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67%(29/30),对照组为76. 66%(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