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1-7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50mg I/m L),B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7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 mg I/m L),C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 V及50m L对比剂碘海醇(300mg I/m L)。对CTA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组间SNR值、CNR值、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的可诊断率分别为97.40%、96.61%和96.36%,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图像节段的优良率分别为93.23%、92.69%和92.47%,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辐射剂量分别为(3.87±0.58)、(2.89±0.54)、(2.33±0.48)m Sv,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用量分别为24.5、21.0、15.0g,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 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 I/m 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接受256层螺旋头颈动脉成像的12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将激发层面感兴趣区均设在主动脉弓下缘降主动脉内。A、B、C组触发阈值分别设为150、120、90 HU。并测量3组图像中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CT值。记录3组不同触发扫描阈值的延迟时间及图像质量评价情况。结果 A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420.28±46.02)、(421.34±45.16)HU;B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408.83±52.84)、(413.21±58.78)HU;C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311.22±39.22)、(339.08±33.21)HU,C组与A、B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头颈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机器自动触发扫描所用时间分别为(12.26±1.57)、(10.23±2.24)、(7.76±3.49)s,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56层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中将120 HU作为监测触发阈值时,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触发扫描前延迟时间,并相应减少了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行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90例疑似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各45例。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管电流250 m As,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低剂量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管电流200 m As,对比剂浓度300 mg I/ml。由2名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以统一标准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客观评价。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有效剂量ED分别为(8. 45±0. 32) m Sv、(3. 30±0. 16) m 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1. 1 g、9. 0 g,低剂量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碘含量均较常规剂量组低(P 0. 05)。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和低对比剂浓度在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在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多模型迭代重组(ASIR-V)联合80 kV低管电压在门静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碘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CT门静脉成像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50 mg I/kg,采用FBP重组;B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350 mg I/kg,采用40%ASIR-V重组。分别在门静脉主干(MPV)、门静脉左支(LPV)、门静脉右支(RPV)放置兴趣区(ROI)并记录每个ROI的CT值和SD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名有经验医师采用五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2.14±0.21)mSv、碘对比剂(22.14±2.59)gI显著低于A组(5.54±1.15)mSv和(28.19±4.04)gI,其中ED和碘对比剂较A组分别降低约61.4%和21.5%。B组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及门静脉右支CT值显著高于A组(P0.05),B组门静脉SD值显著低于A组(P0.001),B组门静脉SNR值和CNR值显著高于A组(P0.001)。两名医师对图像主观评分具有很好一致性(Kappa值0.800,P0.001),B组图像两名医师主观评分(4.20±0.71和4.23±0.68)显著高于A组(3.37±0.49和3.43±0.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静脉成像中,ASIR-V联合80 kV低管电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且可获得更好的门静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相同管电压和噪声指数(NI)条件下,自动毫安调制范围的选择对头颈动脉CTA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头颈动脉CTA检查。A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600 m A;B组管电压为120 k V,管电流调制范围为150~400 m A。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中部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血管后处理图像进行评分,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记录并统计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DIvol和DLP,同时记录主动脉弓、颈4椎体、齿状突、垂体窝水平层面管电流的值。结果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分叉部、基底动脉腔内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辐射剂量比较,A组CTDIvol、DLP显著大于B组。A、B组在主动脉弓水平组织较厚,管电流均保持为最大值;主动脉弓、颈4椎体水平、齿状突,A组管电流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垂体窝水平管电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适当的选择管电流调节范围,有效利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有助于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头颈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技术和低剂量对比剂进行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管电压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20kV、70ml,120kV、50ml,100kV、50ml,对比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增强情况、静脉伪影及辐射剂量。结果①除右侧锁骨下动脉外,各主要动脉节段影像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组血管CT值最低,C组最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A组静脉伪影较B组、C组明显(P均<0.05),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辐射剂量高于C组(P均<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进行头颈部256层螺旋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成像中降低对比剂用量和提升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肠系膜上动脉CTA受检者4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能谱CT成像模式,对比剂用量450 mg I/kg,扫描后重组最佳单能量、40%ASIR图像;B组行常规120 kVp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0 mg I/kg,扫描后重组40%ASIR图像。分别测量两组肠系膜上动脉及同层面右侧竖脊肌CT值及SD值,并计算肠系膜上动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对两组图像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CPR),由两名有经验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两组碘摄入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和辐射剂量中CTDIvol、DLP、ED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碘摄入量[(25.47±3.43)g]较B组[(35.80±6.18)g]减少了约26.6%(P<0.05)。A组图像最佳单能量水平约65 keV。A组肠系膜上动脉的CT值、SNR、CNR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B组肠系膜上动脉SD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肠系膜上动脉SD值低于B组。两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0,P<0.05),A组图像主观评分(4.65±0.59)高于B组(3.86±0.57)(P<0.05)。结论在相似辐射剂量条件下,能谱CT最佳单能量(65 keV)成像可以显著降低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对比剂碘摄入量(约26.6%),且可获得优于常规120 kVp肠系膜上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双低"组(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 300 mgI/ml、60 ml)、"个性化双低"组(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 300 mgI/ml、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及对照组(C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 370 mgI/ml、60 ml),测量、计算及分析各组动脉CT值、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两组双低组对比剂用量.结果 ①3组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B组均高于C组(P均<0.05).②除右侧双锁骨下动脉(SA)外,其余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B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组(P<0.05).④与常规"双低"组相比,个性化"双低"组45~60 kg及61~75 kg体质量节段患者对比剂用量下降,>75 kg体质量患者用量上升(P均<0.05),但两组总体对比剂平均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56层螺旋CT行"双低"及"个性化双低"头颈部CTA既能满足图像诊断要求,又能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连续收集50例头颈CTA病人,研究组使用碘克沙醇(270mg I/m L),80 KVp,对照组使用碘克沙醇(320mg I/m L),120 KVp;记录每组CT扫描自动生成的剂量参数,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两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CT值差别。结果使用双低剂量扫描,两组CTA扫描图像中各支动脉的CT值均大于300HU,客观评价比较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其它扫描参数前提下,管电压从120KVp降至80KVp时,其CTDIvol、DLP分别下降了64.08%、6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CT头颈CTA应用双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在满足临床诊断同时,显著降低对比剂危害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234例符合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及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冠脉MSCTA,实验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迭代法重建。对照组(B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两组管电流均为160 mAs。对MSCTA图像采用主观4分法进行评价,并测量两组的图像噪声,计算辐射有效剂量。结果:A组117例,男67例、女50例;年龄32~86岁,平均(58.40±10.93)岁;体重指数22.03±1.71(kg/m~2)。B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32±9.97)岁;体重指数22.04±1.79(kg/m~2)。A、B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5±0.29)mSv、(4.24±1.23)m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8.44±0.88)gI和(23.78±0.86)gI。A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噪声及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加迭代重建检查技术应用于MSCTA,在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的情况下,能降低冠状动脉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管电压、不同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肝脏血管CTA成像中的增强效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索碘克沙醇270 mgI/mL肝血管成像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我院76例(36名男性,40名女性)临床怀疑肝胆病变的患者行肝脏血管CTA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50、管电压120 kV,B组(38例)碘克沙醇270、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用量、注射流速均为1.2 mL/kg及5 mL/s。所有图像均同一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通过VR、MIP及MPV进行后处理重建,对照2组患者的肝动脉、门静脉主干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并对照其扫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肝动脉、门静脉的CT值、对比噪声比及图像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浓度组患者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少于高浓度组,并且出现对比剂注射相关不适感的比例也明显少于高浓度组。 结论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结合低管电压扫描技术可用于肝脏血管CTA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探讨25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临床怀疑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拟行CTA检查的58例患者,根据对比剂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碘海醇350mg I/mL)及实验组(碘克沙醇270mg I/mL),每组29例。结果:两组病例均显示清晰,各段动脉血管CT值均250Hu,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实验组CT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图像均显示良好以上,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略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24.9 kg/m~2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A组60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扫描;B组60例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流速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l,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SAFIRE)。测量2组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结果 A组管腔内的平均强化CT值略高于B组,B组的图像噪声较A组略高,A组的SNR、CNR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0.39±0.02)mSv]较A组显著降低[(4.9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BMI 18.6~24.9 kg/m~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低流速注射扫描,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中不同触发监测点对对比剂剂量的影响。 方法 将接受主动脉CTA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对比剂为碘佛醇(350 mgI/ml),注射速度为4.0 ml/s。A组监测点在主动脉弓降部,对比剂剂量为70 ml;B组监测点在肺动脉主干,对比剂剂量为55 ml。测定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统计分析两种监测点下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和图像质量。 结果 40例均触发成功;A、B组主动脉增强后平均CT值分别为(267.4±21.6)HU、(257.7±27.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22)。A组20例图像质量均为优;B组19例图像质量为优,1例为良;两组满足诊断率均达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结论 以肺动脉主干为触发监测点行256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是可行的,可降低对比剂剂量,优越性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降低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及对比剂浓度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0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而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例。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对比剂浓度分别设为A组70m L、5.0m L/s,以5ml/s速率追加30ml盐水,B组50m L、5.0m L/s,以5ml/s速率追加30ml盐水,C组50m L、3.5m L/s、以3.5ml/s速率追加30ml盐水。D组60m L、4m L/s、以4ml/s速率追加30ml盐水。E组50m L、4.5m L/s、以4.5ml/s速率追加30ml盐水。A、B组,扫描触发点设定于主动脉弓;C、D、E组,扫描触发点设定于降主动脉。应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改良分段法进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测量各段冠状动脉管腔内CT值。分别比较各方法获得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管腔内CT值。使用SPSS14.0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法,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图像成像质量比较,A组与D组比较,P0.05,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B、C、E各组间的成像质量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D与其余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速率4ml/s、总量60ml追加生理盐水30ml的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在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与应用70ml对比剂相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部CTA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60例行头部CTA检查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随机分为双低组和传统组。双低组采用管电压100 kV,噪声指数(NI)为10,对比剂为碘海醇(300 mgI/ml);传统组采用管电压120 kV,NI为10,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两组均采用对比剂40 ml,注射流率4.5 ml/s,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包括动脉强化CT值、图像评分)及辐射剂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所得的各组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CT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组有效剂量(ED)较传统组降低15.21%,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头部CTA检查所得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低流速注射扫描方案行头颈CTA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头颈部CTA检查的受检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剂量0.8mL/kg、注射流速4.5mL/s;B组60例,管电压80 kVp、对比剂剂量0.6 mL/kg、注射流速3.5 mL/s。两组均用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内CT值、噪声(SD)、CNR、SNR、图像质量评分、CTDIvol、DLP,评价其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B组图像SNR、CNR较A组略低,两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辐射剂量较A组明显降低,CTDIvol、DLP分别降低约49.4%、52.6%,B组碘摄入量较A组明显降低,降低约27.8%,两组CTDIvol、DLP、碘摄入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及低流速注射在头颈部CTA检查中是可行的,图像质量能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辐射剂量、碘摄入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 V,32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管电压80 k V,270 mg I/m L碘克沙醇,55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CT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各血管段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图像CT值高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双源CT双低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检查中的效果显著,能在获得同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CT值,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16排CT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探索最佳的优化扫描方案。方法:将63例临床疑诊副鼻窦炎行CT检查的儿童随机分为A-C3组,A组(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 V、管电流100m A,B组(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 V、管电流100m A,C组(超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 V、管电流50m A。比较3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A-C组的图像质量主观噪声评分为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D值低于A组与B组(P0.05)。A-C组的CTDlw、DLP和ED逐渐减低P0.05),C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儿童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行,管电压100k V、管电流50m A的扫描方案能显著降低受检儿童的辐射剂量,可推荐作为儿童副鼻窦CT检查首选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