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Barker码的一些结论和二元码的优选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最终证明了不存在n>13位的Barker码,并探索了二相码的解析优选法。文中定义了一个Yn矩阵,并由Yn导出了二相码的重量w,Hamming距离d,游程数l和码长n之间的关系式,所得关系不仅揭示出二相码各参数之间,而且可用它来解决Barker码的存在性问题,从而将二相码的优选问题建立在解立在解析的基础上,文中还举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二相码旁瓣抑制滤波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相编码是一种在雷达脉冲压缩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波形,但是一般的二相码波形的旁瓣抑制算法只适用于短码(如Barker码等),且设计得到的滤波器阶数比较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时域综合的二相码旁瓣抑制滤波器,能适用于各种长度的二相码,包括m序列等。文中给出了m序列和Barker码旁瓣抑制滤波器结果,并与现有的滤波器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指出杨光正(1995)关于证明n13的Barker不存在的证明过程有误,因此,n13的Barker码是否存在仍然是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4.
二相码信号由于实现简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脉冲压缩雷达,然而到目前,高压缩比、低旁瓣二相码信号的优选由于数学处理的困难和计算代价的昂贵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本文引入神经元计算的思想,提出了基于模拟退火的二相码选码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搜索到最优码,搜索次数大大减少,而且易于做到优选二相码的优化程度与计算代价之间的折衷。  相似文献   

5.
光正交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义先 《电子学报》1991,19(1):25-31,49
本文求出了光正交码最大容量φ(n,w、λ)的几个精确公式,并首次对容量固定为v后(n、w,λ)光正交码的最大可能个数ψ(v、n、m、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几个上、下界公式。最后讨论了光正交码的构造问题。文中还提出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洪青  褚红燕 《现代雷达》2007,29(1):31-33,37
首先给出了希尔波特解调过程,研究了相位编码信号的识别算法,接着对识别过程中存在的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基于上述算法,文中对二相编码信号、四相编码信号及多相码调制信号进行了仿真试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将算法应用于某雷达接收机的测试系统中,验证了其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李炳成  万发贯 《通信学报》1991,12(3):53-57,96
分维几何学自七十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一直是十分热门的学科,最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分维的思想引入到信号设计领域中来,提出二相码选码的新方法——分维树生成法。与前人的结果比较,新方法的搜索次数大大减少,从而为搜索高压缩比低副瓣的二相码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相位编码具有优良的低截获概率等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到雷达中.介绍了常用的相位编码信号——二相码的其中几种概念及产生原理,并仿真了其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根据仿真图形分析了常用二相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郑远  温博  马瑞平 《电子科技》2013,26(8):61-63,85
编码信号是多普勒敏感信号,回波多普勒频移的存在会导致编码信号的脉冲压缩性能下降。文中从积分旁瓣比以及信噪比损失两方面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对混沌二相码信号压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杨武周  刘彤 《信息通信》2016,(4):218-219
相对于LDPC码、Turbo码等经典编码,极化码由于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和容量可达的特性,成为近年来信道编码的研究热点之一。文中对极化码的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极化码的研究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宋时立  刘国超  杨玲  陈霄  文红 《通信技术》2012,45(8):17-18,21
LT码是一类可现实的喷泉码,喷泉码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可以克服深空通信中反馈难以实现,距离远,变时延的困难。依次介绍了在有中继传输的深空通信中适用的分布式LT码编码以及相对普通LT码编译码复杂度更低,系统开销更小的系统LT码。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两信源分布式LT码的编码方法,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其性能,为喷泉码在深空通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类性能优良的编码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 new channelization code tree structure, namely an ROVSF (rotated-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 tree, is defined and investigated. Most existing code assignment schemes are investigated on the OVSF (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 tree in WCDMA systems. The main work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exploit and justify the new properties of the ROVSF code tree. We show that the ROVSF code tree offers the same code capability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OVSF code tree, but our ROVSF code tree additionally has the code-locality capability. With the code-locality capability, a fast code-assignment strategy is developed on the ROVSF code tree. Compared to existing code assignment schemes on OVSF code trees, a fast code assignment scheme is developed with lower search costs and a low blocking rate, due to its code-locality capability. 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our proposed scheme on the ROVSF code tree actually has lower search costs and a better blocking rate.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of the R.O.C. under grant nos. NSC91-2213-E-194-041 and NSC91-2213-E-194-042.  相似文献   

13.
The problem of Gray image of constacyclic code over finite chain ring is studied. A Gray map between codes over a finite chain ring and a finite field is defined. The Gray image of a linear consta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chain ring is proved to be a distance invariant quasi-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field. It is shown that every code over the finite field, which is the Gray image of a 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chain ring, is equivalent to a quasi-cyclic code.  相似文献   

14.
The problem of Gray image of constacyclic code over finite chain ring is studied. A Gray map between codes over a finite chain ring and a finite field is defined. The Gray image of a linear consta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chain ring is proved to be a distance invariant quasi-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field. It is shown that every code over the finite field, which is the Gray image of a cyclic code over the finite chain ring, is equivalent to a quasi-cyclic code.  相似文献   

15.
手机二维码业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鹏 《电信科学》2006,22(12):36-39
手机二维码是指将相关信息用二维码进行编码,使二维码信息以各类业务的形式在手机里存储、阅读、传播.本文首先对手机二维码的技术特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手机二维码业务在其他各国的应用现状,并对典型的业务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手机二维码业务在中国开展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焕兵  陈翔  姜晖 《电视技术》2012,36(1):80-82,117
在一类非规则重复累加码优越的次数分布对基础上,利用准循环码原理设计了基校验矩阵,并进行了去四环优化,利用算法构建优化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码长变化灵活,性能比优化前有明显提高,十分接近IEEE 802.16e标准规定的LDPC码性能,非常适合电视信号的传输。  相似文献   

17.
乘积码迭代译码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分组码的软输入软输出译码基础上以扩展BCH码为子码的乘积码的迭代译码算法,提出了在高带宽利用率调制方式下的算法应用方式,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最后与传统的并联卷级码代译码方案比较,发现在高编码效率时,乘积码迭代译码方案有着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8.
NRZ伪随机码序列同步时钟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占华  吴靖 《数字通信》1999,26(4):20-21,55
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NRZ非归零码是一种最常见的基带信号。它本身不含有位同步时钟分量。只有对其进行非线性处理,转换成RZ归零码后,方可提取出同步时钟,本文通过对NRZ,RZ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频谱分析,得知当NRZ码变换成码元占空比为1/2的RZ码时,所提取的同步时钟功率最强。  相似文献   

19.
空时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平  陶小峰  王卫东  雷鸣 《电子学报》2000,28(Z1):110-113
提高频率利用率一直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研究热点,而近年来提出的空时码又是其关键技术之一.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空时码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分层空时码(LST);二是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分组码和空时格码.由于空时码具有良好的频带利用率及性能,3GPP已将空时分组码作为一可选方案列在所提规范之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空时码必将广泛应用于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线性等距码与极大投射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樊恽  刘宏伟 《通信学报》2001,22(6):48-52
本文证明任意有限域上的一个线性等距码等价于一个极大投射码的重复码,从而给出了一般q元线性等距码的全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