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有色金属选矿过程中,加药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对有用金属的选别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影响很大。近年来,不少单位都很重视加药装置的研究,以提高加药控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减少加药工人对有害环境的接触,保障身体健康。北京矿冶研究总  相似文献   

2.
加药是浮选过程的重要环节,加药的控制直接影响浮选的效果。柱塞式加药机是结合现场经验和需求研发的一款用于选矿浮选药剂添加的设备,该设备利用柱塞泵吸入药剂和推出药剂,也可以作为计量装置将高地势的药剂定量输送到低地势。该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药准确可靠、药剂调节方便快捷等优点,对浮选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矿厂加药机计算机控制系统阐述了运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IC技术,对选矿关键设备加药机进行控制的方法。并介绍了加药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4.
BBH—3型加药机闭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研制的各种类型加药机大都是开环控制加药。只有加药量根据元素品位、矿浆浓度、流量等参数的变化,跟踪调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回收率。开环控制加药是在选矿厂求得上述三个参数后,再确定药剂的变化量与取舍,至少滞后浮选过程控制几个小时,选矿指标早已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加药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州某磷酸盐矿选矿废水含有超细胶体悬浮物的特性,选用美国Ciba化学品工业公司生产的阴子型高分子絮凝剂DPW-1355,在絮凝剂质量分数为0.05%,加药总剂量分别为18mL、25mL和40mL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分次加药及加砂絮凝沉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药总剂量下,絮凝沉降速度均随着加药总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上清液浊度均随着加药总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加药总剂量和加药总次数相同时,加质量分数为5%的砂与不加砂相比,絮凝沉降速度快得多,上清液浊度明显低。对分次加药及加砂改善絮凝沉降效果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对佛罗里达现有磷酸盐矿选矿废水和类似废水的絮凝沉降研究及其工业化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浮选加药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矿选矿工艺中由工控机、PLC、触摸屏、变频器等组成的浮选加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应用的实际效果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凡口铅锌矿选矿厂具有国内外一流的选矿技术与设备,为了使选矿作业过程实行自动检测和控制,进一步稳定生产技术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在选矿厂的选矿试验研究,选矿厂的改造设计,电子秤,荧光分析仪和加药机的控制以及生产调度管理等多个环节中使用了计算机。结果表明,由于计算机的使用,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系统在选矿作业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晓兰  郭飞华 《采矿技术》2009,9(1):107-108
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采用了自动加药、磨矿自动化控制、石灰乳自动定量添加和微机多通道在线品位分析等自动化系统,使整个选矿厂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提高了选矿的回收率和精矿品位,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严凡涛  王志民  杨树亮 《矿冶》2016,25(3):61-64
传统的人工药剂添加方式越来越满足不了选矿工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设计了一种新型自动加药系统。生产实践表明,该系统加药准确及时,同时操作简单,维护量小,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艺指标,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煤泥水沉降效果,确保洗选过程中洗水的一级闭路循环,往往需要对煤泥水进行加药处理,而传统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分析煤泥水加药系统特性,搭建了内模控制系统模型,并结合粒子群算法实现参数的在线辨识,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较传统PID控制系统拥有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以及更好的控制效果,解决了煤泥水加药过程中的大时滞问题。  相似文献   

11.
磨矿分级作业是整个选矿厂生产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实现该作业的自动控制对选矿厂的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至关重要。磨矿分级控制策略作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由传统控制策略逐步发展为现代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越来越适用于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大滞后、时变性等特点的磨矿分级过程,其发展趋势将是多种智能控制方法或机理融合的复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磨矿分级在选矿工艺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选矿厂最终的经济和技术指标,能否在磨矿分级过程中对各个数据进行精准控制,对于实际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但磨矿分级过程存在扰动大、非线性、时变性强等影响因素,采用传统的控制理论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通过分析磨矿分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磨矿工序的生产指标以及矿产特点,引入智能控制策略,对磨矿分级作业进行优化控制,进一步提高磨矿分级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絮凝剂溶液的高效制备及准确投加是关系到选矿浓缩生产过程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分析絮凝剂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絮凝剂制备与投加系统,具有制备效果好、投加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该系统已经成功产品化,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金属露天矿山生产计划优化问题难以建模、求解复杂等问题,从多种金属元素、采掘运输成本以及矿石品位三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石产量、品位波动、矿石资源利用率、开采和处理能力以及回采率等多种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多金属露天矿多目标生产计划模型。受粒子群算法启发,提出一种改进狼群算法(IGWO)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引入反向学习策略和非线性收敛策略来提高算法的求解效率。以国内某露天矿的实际生产为例,分别利用粒子群算法(PSO)、灰狼算法(GWO)和IGWO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对比。结果表明:该生产计划模型更加符合露天矿多种矿产资源综合开采利用的实际需求,IGWO算法较PSO算法运行速度上提高了71%,在求解精度上提高16%。该生产计划方案对多金属露天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精细化排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栓婷 《煤矿机械》2020,41(4):64-66
变频调速系统在现代矿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实际生产中发现配电变压器容量会影响到调速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建立了变频器的输出阻抗模型,将变频器控制系统等效成诺顿电路,根据阻抗稳定性判据分析了配电变压器容量对调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传统控制策略下变频调速系统对弱电网适应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陷波反馈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保证系统在弱电网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最后搭建了双变频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型浮选设备矿浆液位检测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选矿浆液位的控制,是直接影响选矿回收率及精矿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控制策略的确定、液位探测与传感装置的比较、执行机构的选择、管路的设计等方面,对浮选设备矿浆液位检测与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两种较为典型的矿浆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是磷肥的主要来源。以磷矿大型资源基地为研究对象,对矿山数量及分布特征、产能结构、开发利用指标、尾废循环利用指标等进行了探讨,初步掌握了我国磷矿大型基地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磷矿大型资源基地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开发利用强度的控制成效较为明显,对保障磷矿资源的供应安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墨是我国24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种。结合我国典型晶质石墨产区鳞片石墨特征及采选技术指标,计算得出我国大鳞片(>0.15 mm)石墨平均产出率为14%。近三年,我国晶质石墨产量保持在60~70万t,但产品结构正逐步转型优化,耐火、铸造等传统领域用石墨产品比重逐年降低,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用石墨产品比重不断增加。晶质石墨中大鳞片石墨主要应用于可膨胀石墨和柔性石墨等领域;细小鳞片石墨主要应用于冶金材料、电池材料、胶体石墨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资源全球配置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关键一环的矿产资源境外投资成为缓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的有效措施,其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由于矿产资源境外投资具有投入资金多、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对其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根据矿产资源境外投资风险传导机理特性,指出传统模糊综合分析法在此并不适用,而采用群决策ANP-灰色模糊综合评估不仅能科学得出权重,更能合理确定隶属度,进而得出更具合理性,并辅以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典型案例运用。  相似文献   

20.
矿产储量估算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自动化是矿产储量估算的发展趋势,也是推动地矿工作信息化和"数字矿山"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传统的矿产储量估算方法应用广泛、方法简便、适合我国实际勘探情况,开发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的矿产储量估算软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传统矿产储量估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支持我国传统方法的矿产储量估算软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