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鸡胚绒毛膜(CAM)模型。方法以梯度递增的肺癌细胞株A549接种鸡胚,并对生长出的移植瘤行原位解剖学显微镜摄影,体积测量,切片显微观察。结果细胞数为(0.6~2.5)×106的A549细胞株可在CAM上形成移植瘤,该移植瘤与人体肺癌的形态学一致。结论成功建立非小细胞肺癌鸡胚绒毛膜移植瘤模型,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腺癌细胞株HT-29鸡胚尿囊膜移植模型建立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其血管生成的特征.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人大肠癌腺癌细胞株HT-29接种于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观察影响大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瘤体成活的因素、瘤体生长特征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建立了人大肠癌CAM移植模型.移植模型瘤体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生成作用.结论 该模型易于复制,能动态观察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过程,可用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药物筛选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鼻咽癌鸡胚绒毛尿囊膜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接种梯度递增的鼻咽癌细胞及对照组于鸡胚,对生长出的移植瘤行原位数码摄影,体积测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鼻咽癌细胞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形成移植瘤;该移植瘤可模拟鼻咽癌人体内生长模式;鼻咽癌细胞在CAM上适宜成瘤接种细胞数是0.5~1×106。结论成功地建立了鼻咽癌CAM移植瘤模型,为开展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研究奠定又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研究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人胆管癌细胞接种于鸡胚尿囊膜,观察影响胆管癌移植瘤成活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结果 建立了人胆管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电镜下移植瘤具有与人胆管癌类似的组织结构。结论 该模型可应用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模型易于复制、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是研究胆管癌的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宫颈癌鸡胚模型,探讨其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将Hela细胞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观察影响宫颈癌鸡胚移植瘤成活可能的因素、移植瘤生长特性、形态、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建立了人宫颈癌鸡胚移植瘤模型。移植后瘤易于生长,具有较强的血管诱导作用。光镜下显示移植后瘤具有与人宫颈癌相似的组织结构。结论该模型容易建立,能动态观察宫颈癌诱导血管生成的全过程,可用于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抑癌药物的研究建立人舌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选4-6周裸鼠24只,在其皮下接种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建立人舌鳞癌移植瘤模型.结果 用本法可成功建立舌癌动物模型.成癌率为98.5%.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组织呈低分化鳞癌表现.结论 本模型能较客观地反映了人舌鳞癌的生物学行为,为舌癌的生物学、治疗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沉默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基因表达,对人舌鳞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用ILK mRNA的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和无同源性的对照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稳定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分为TCA8113组、TCA8113 vector组和TCA8113 siILK组,通过筛选鉴定后,用MTT法、划痕试验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中ILK、p-Akt、p-GSK3β及Snail等的表达.结果 沉默ILK基因表达显著抑制了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接种的第48、72、96、120小时,TCA8113 siILK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7%、29%、25%、42%,迁移能力较TCA8113组和TCA8113 vector组分别下降67%和66%,侵袭能力则较两个对照组下降了67%和68%,p-Akt、p-GSK3β及Snail的表达较TCA8113组和TCA8113 vector组分别降低了45%和53%,57%和61%,74%和73%.结论 抑制ILK基因的表达可通过Akt/GSK3β/Snail途径,显著抑制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潜能,可作为治疗人舌鳞癌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EGCG在体内外对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凋亡效应及抗肿瘤血管的生成作用。方法 观察EGCG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FCM检测EGCG对肺癌细胞生长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观察EGCG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微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上观察EGCG对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NF-κB表达。结果 EGCG显著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IC50是46.54μg/ml。EGCG使S期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明显凋亡峰,凋亡率19.6%。EGCG显著抑制CAM血管形成。EGCG组治疗2周后,移植瘤瘤体体积变化和瘤体重量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抑瘤率为40.9%。EGCG组瘤体组织中NF-κB(p50)的表达与PB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瘤体组织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降低。结论 EGCG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莱特注射液对舌癌细胞株Tscca裸鼠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在裸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细胞株Tscca接种于裸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和平阳霉素对Tscca细胞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结果:康莱特注射液和平阳霉素对Tscca细胞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79.8%和83.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对口腔鳞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Tca8113细胞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青蒿琥酯处理Tca8113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建立口腔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ip给予移植瘤小鼠青蒿琥酯200 mg/(kg?d),连续给药10 d,观察青蒿琥酯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以5-氟尿嘧啶(5-FU)作为阳性对照。结果 青蒿琥酯作用Tca8113细胞后,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现象,部分细胞明显肿胀、变圆、变大,溶解成碎片,甚至死亡;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且呈时间、剂量相关性;青蒿琥酯能有效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并呈时间、剂量相关性,还能将Tca8113细胞阻滞在G0/G1期。体内实验显示,青蒿琥酯对Tca8113细胞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41.18%。结论 青蒿琥酯体内及体外对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诱导细胞凋亡或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2.
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分离并建立舌癌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建立舌癌Tca8113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永生化的舌癌细胞系,并进一步探讨舌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同源癌细胞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为舌癌干细胞研究提供基本的研究模型。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并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进行永生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在淋巴道转移模型中,HE染色与EMA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癌细胞转移。进而取转移模型裸鼠的淋巴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经分离和纯化以及连续传代而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Tca8113-Ml,目前传代100余代,时间近2年,生长稳定,倍增时间为22.51h,染色体众数58,保持人染色体形态,细胞形态与Tca8113细胞相似。Tca8113-Ml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为100%,裸鼠腋窝皮下成瘤的组织切片显示为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论: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可分离培养与建立永生化的舌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13.
曹莹  李敬  于大海  陈海波  郝洁 《广西医学》2008,30(5):617-620
目的探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小分子RNA干扰(siRNA)对舌癌TCA8113细胞体内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两对特异性针对VEGF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空载体组做实验对照组,经脂质体转染人舌癌TCA8113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以未转染舌癌细胞作空白对照组,MT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将稳定转染的各组细胞接种裸鼠,接种后7 d开始,每4 d测量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各时间段肿瘤生长,接种后47 d处死,比较瘤体积和瘤重。结果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两个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降低,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接种肿瘤生长缓慢,处死后测量到瘤体体积小、重量轻(P<0.05),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抑制率、瘤体体积、瘤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siRNA在体内和体外能有效的抑制人舌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L-精氨酸在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在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 ,检测和分析不同浓度L 精氨酸作用下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QGY 770 3的生长、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1)浓度在4mmol/L以下的L 精氨酸 ,轻度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 ;4mmol/L以上浓度的L 精氨酸 ,则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2 )高浓度L 精氨酸 (16mmol/L和 6 4mmol/L)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并且使肝癌细胞增殖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L 精氨酸促进肝癌细胞的生长 ;高浓度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肝细胞癌的体外抑瘤作用。方法将取自我国海南省海域的深层海水进行制备,制成PDSW,检测所含有的部分元素。体外培养的正常肝细胞和人肝癌QGY‐7703细胞被随机分为PDSW组和生理盐水组,PDSW组加入PDSW,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4h后,每天分别接受40℃热疗6h和43℃热疗1h,在热疗后的24、48、72h,用MTT法检测热疗结合PDSW对正常肝细胞及人肝癌QGY‐7703细胞的抑制率。同时检测PDSW及生理盐水在40℃6h连续10d状态下对人肝癌QGY‐7703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抑制率在两组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DSW组的肿瘤抑制率明显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W组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此外,PDSW组的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率较生理盐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SW能够提高正常肝细胞对热的耐受性。当联合热疗时,可明显抑制人肝癌QGY‐7703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舌癌及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的表达及其与舌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分析LRG-1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我院40例浸润性舌癌患者的病灶及癌旁正常组织、20例舌部不典型性增生组织、20例舌原位癌中LRG-1的表达,分析LRG-1表达与舌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中LRG-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舌癌组织及细胞系Tca8113中LRG-1的表达;MTT法检测LRG-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LRG-1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LRG-1阳性表达率在舌癌组织中(85%,34/4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4/40),亦显著高于舌部不典型性增生组织(30%,6/20)及舌原位癌(50%,1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G-1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等不相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LRG-1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小管形成。结论 LRG-1在舌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异常,且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小管形成,提示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中药肺一丸抑制肺癌血管生成和抗转移的作用。[方法]1)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肺一丸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d胚龄的CAM上,作用48h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2)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3)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9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法及局部给药法,观察中药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肺一丸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肺转移抑制率为60%。[结论]中药复方肺一丸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肺腺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提示肺一丸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抗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果酸体内抗肺癌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重计算抑制率观察熊果酸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TUNEL检测凋亡指数,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实验组用药后移植瘤生长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1.35%。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熊果酸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