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卉 《重庆医学》2011,40(11):1098-109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396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77例,经股静脉置管319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局部渗血 5例,血肿 2 例,导管阻塞4例,感染6例.结论加强置管术中的无菌操作和术后的精心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深静...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向琼  余兆兰  孙雪红  欧三桃 《重庆医学》2009,38(22):2849-28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血液透析464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82例,股静脉置管50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置管术中发生并发症有:血肿10例,局部渗血15例,误穿动脉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36例,导管栓塞6例,导管血流量不足(血流小于180mL/min)8例,导管意外脱落5例.带管时间1d至15个月.结论 临时深静脉置管对紧急血液透析患者,因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为临床造瘘提供了时间,是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3.
石丽丽  王夏莲 《医学综述》2011,17(18):2866-286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方法 1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62例,股静脉置管60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18例,对其置管方法、并发症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临时置管(颈内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时间3~65 d;18例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使用时间为6~30个月;透析时血流量200~260 mL/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0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陈秋月  崔文芳 《海南医学》2011,22(13):146-147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置管患者中,术后第一天出血1人次,导管相关性感染7人次,早期导管功能障碍3人次,晚期导管功能障碍9人次,置管处周围皮肤瘙痒4人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居家护理宣教,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例右侧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的患者,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此患者于半个月后体温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61.2%,血培养阴性,效果满意,导管得以保留。结论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延长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行深静脉置管治疗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138例,对导管行系统性管理,积极预防置管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首次穿刺成功132例(95.7%),首次穿刺失败的换另侧肢体再次穿刺均成功。置管患者发生静脉炎3例(2.2%)、导管堵塞2例(1.4%),无空气栓塞、导管脱出、气胸、血胸,拔管后送检导管培养未见感染。结论:心胸外科术后行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意义重大,应加强对深静脉导管的护理,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既往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导管并发症预防护理经验。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194例接受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同时查阅医院计算机病历系统,血液透析室收集的档案,按照数据资料,采用EXCEL表格录入资料,双人核对。结果:股静脉置管165例,并发症例次率95.2%(157/165),并发症发生率68.5%,颈内静脉置管29例,并发症例次率89.66%(26/29),并发症发生率75.9%,合计并发症例次率94.32%(183/194),发生率69.6%(135/194);并发症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血流不稳57.7%(112/194)、二次置管13.4%(26/194)、感染7.7%(15/194)、堵管5.7%(11/194)、出血2.6%(5/194)、脱管率1.6%(3/165);未见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使用仍存在许多问题,规律透析率较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特别是血流流速不足、感染等居高不下,日常护理非常重要,需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督促患者规律透析,护士做好导管管理维护,严格遵守护理原则,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做好并发症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深静脉置管代替外周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180例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情况。结果:置管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10~21d,平均(14±2.35)d。导管堵塞8例(4.4%),导管脱出4例(1.1%),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和感染。结论: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可在心脏外科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0例患者进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结果:加强对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护理,控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尽量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患者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总结护理对策,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收集100例经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观察导管使用期间的常见并发症。结果 100例患者中,2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发生感染,3例导管功能不良,1例导管脱落。结论通过了解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得血液净化治疗顺利实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1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康 《四川医学》2009,30(5):680-682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院肾内科采用3种方法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78例患者。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6例(3.4%),皮下血肿8例(4.5%),穿刺部位渗血2例(1.1%)。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2例(12.4%),导管栓塞7例(3.9),导管意外脱落3例(1.7%),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11.8%)。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使用医用葡萄糖酸洗必泰棉片护理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对降低导管相关感染事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血透导管接头不同的消毒方式,将9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碘伏棉签消毒导管螺纹接头,观察组使用医用葡萄糖酸洗必泰棉片对导管螺纹接头擦拭消毒。观察2组患者血液透析置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  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13例,发生率28.9%,观察组感染3例,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91.96±2.76)分,对照组(87.16±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使用医用葡萄糖酸洗必泰棉片擦拭消毒血液透析导管螺纹接头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操作、感染防控质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emporary hemodialysis catheters are important devices used in dialysis practice but may b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th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70 hemodialysis patients using 113 hemodialysis catheters.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was 23.9%, of which Staphylococci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growing organism (96.3%). Exit-site infection was observed in one patient. No cases were lost due to th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The ri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was increased after the 24th day of catheterization and after the second venous puncture. CONCLUSIONS: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oalbuminemia and bacteremia.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nd hypoalbuminemia were determined as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The 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related bacteremia in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catheter should be determined and modified in order to decreas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林艳梅 《中外医疗》2014,(35):184-185
目的讨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护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该院行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观察并发症。结果具体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感染4例(5.0%),出血3例(3.75%),血栓栓塞患者5例(6.25%),导管脱落患者2例(2.5%);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26.25%),出血13例(16.25%),血栓栓塞12例(15.0%),导管脱落患者6例(7.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导管时间、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4.90±1.22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6.72±7.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19±3.24分;对照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为2.19±0.67个月,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3.24±9.4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4±1.9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效果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显效61例(76.25%),有效12例(15.0%),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患者显效49例(61.25%),有效8例(10.0%),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较多,主要集中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导管脱落等几个方面,通过对患者予以舒适护理,能够取得较为积极效果,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标分析高龄危重患者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与导管相关事件的关系。方法观察本院南楼2007年9月-2012年3月间311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高龄重症患者,根据导管尖端位置分为两组,上腔静脉组和右房水平组,观察两组导管主要事件、预后及导管应用时间等指标。结果除置入较浅导管的脱出比例(4.7%)高于更深组(0.5%,P=0.019)外,两组在其他导管相关事件、临床预后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今中心静脉导管技术成熟的时代,导管尖端位置深浅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周围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8例产生PICC置管后并发症患者的详细观察记录资料,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38例PICC置管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依次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导管脱出、导管异位,经相应护理后均痊愈。结论PICC留置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大多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可极大程度地降低其发生率并减少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深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对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观察深静脉置管术200例,其中观察组100例为单纯缝线固定,对照组100例为常规固定,每例分别采集导管前段3 cm、穿刺点周围3 cm皮肤拭子及对侧静脉血10 ml作普通细菌培养,共采集标本600例次.分别记录两组置管后局部皮肤感染例数、导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和外周血细菌培养阳性例数,细菌培养菌株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深静脉导管前段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率(χ^2=19.205,P〈0.05),深静脉导管前段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拭子细菌培养病原体以G+球菌为绝对优势株,而且两者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符合率较高,提示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外源性.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留管时间分别为(29.97±12.81)d和(18.95±10.7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点周围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皮肤正常寄殖菌,单纯缝线固定法固定导管对减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和延长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钟安琪 《当代医学》2014,(18):126-127
目的:探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透析中心收治的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共72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封管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封管,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加庆大霉素联合封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透析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尿激酶和庆大霉素封管有助于增强尿毒症患者的透析效果,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