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昼夜节律紊乱对大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和与其年龄、体质量相匹配的同源正常血压(WKY)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节律组(对照组)、12 h节律紊乱组(观察组1)、6 h节律紊乱组(观察组2),每组SHR及WKY大鼠各10只,通过改变光照/黑暗时间构建节律紊乱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试验,力竭运动后测量其血压、心率。结果 SHR大鼠造模时间与昼夜节律对力竭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2.409,P=0.047),造模3个月后,对照组力竭时间高于观察组1和观察组2(F=4.290,P=0.032);WKY大鼠造模时间与昼夜节律对力竭时间无交互作用(F=0.717,P=0.638),不同组间力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3个月后,SHR大鼠观察组1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1和观察组2运动后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WKY大鼠不同组间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昼夜节律紊乱会降低SHR大鼠的运动耐力,可能与大鼠的心血管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对高血压进展、血压调节以及心血管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训练影响高血压进程的中枢机制。方法:5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大鼠(WKY)随机分成安静组(Sed)和运动训练组(ExT),即SHR+Sed、SHR+ExT、WKY+Sed、WKY+ExT,每组10只。运动训练大鼠进行20周中低强度的跑台运动(20m/min,60min/d,5d/w)。尾套法测定大鼠收缩压(SBP)和心率(HR)变化。静注苯肾上腺素检测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实时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血管中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m RNA和蛋白表达。侧脑室分别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拮抗剂Losartan,检测注射前后压力反射敏感性变化。结果:与SHR+Sed组相比,20周运动训练明显延缓SHR+ExT组高血压进展,显著降低SBP(P0.01)和HR(P0.05),改善血压调节能力、恢复受损的BRS(P0.01)。侧脑室注射AngⅡ降低SHR+Sed组和SHR+ExT组BRS(P0.05),取消运动训练改善SHR大鼠BRS的效果。相反,侧脑室给予Losartan增强SHR+Sed组和SHR+ExT组BRS(P0.05)。20周运动抑制SHR大鼠心血管中枢[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室旁核(PVN)]ACE、AT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与WKY+Sed组相比,20周运动降低WKY+ExT组大鼠SBP、HR(均P0.05),心血管中枢(RVLM、NTS、PVN)ACE、AT1 mRNA和蛋白表达呈轻度改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运动训练增强血压调节功能、降低血压、延缓高血压进程。运动训练下调心血管中枢ACE、AT1表达,降低ACE-AngⅡ-AT1轴功能可能是运动训练降低高血压、改善血压调节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骨骼肌纤维类型及代谢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最佳运动处方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方法:30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安静组(SHR sedentary,SHR-S)、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SHR moderate continuous aerobic training,SHR-MCAT)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SH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SHR-HIIT),同时以10只雄性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WKY和SHR-S组安静饲养,SHR-MCT、SHR-HIT组分别进行8周持续和间歇跑台运动。实验后利用递增负荷跑台实验测定力竭时间(exhaust time,ET),分离胫骨前肌(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和比目鱼肌(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利用比色法测定柠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CS)(有氧代谢标志物)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无氧代谢标志物)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Ⅰ、Ⅱ)以及细胞横断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结果:a)与SHR-S组比较,SHR-HIIT组和SHR-MCAT组ET增加(P0.05);b)SHR-MCAT组比目鱼肌以及SHR-HIIT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加(P0.05)、Ⅱ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CSA升高(P0.05);c)SHRMCAT组比目鱼肌CS活性升高(P0.05)。d)SHR-HIIT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CS、LDH活性均升高(P0.05)。与MCAT组比较,SHR-HIIT组ET、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CSA、CS和LDH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均能够促进SHR骨骼肌肥大、诱导肌纤维向抗疲劳亚型转换,进而改善肌肉代谢和运动能力,以高强度间歇运动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
力竭性运动对大鼠血浆心钠素及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程度大鼠力竭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及心肌缺血情况,探讨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脏内分泌以及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武汉体育学院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安静对照组(n=4)笼内生活,自由饮食;游泳力竭组(n=6)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一定的适应性游泳训练;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n=6)训练8周,6次/周。8周后,后两组大鼠进行力竭性运动,运动后取大鼠血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钠素含量;取心肌组织,制作光镜切片,采用Nagar-Olsen特殊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情况。结果:1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游泳力竭组、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0.01);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显著高于游泳力竭组(P〈0.05)。②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缺血较为严重;而长期耐力训练游泳力竭组大鼠心肌组织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也有缺血现象发生,但没有游泳力竭组严重。结论:力竭性运动会造成大鼠心血管内分泌活性物质心钠素的失调,并造成心肌组织缺血;长期耐力游泳训练可以使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运动后大鼠小脑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以期探讨胆碱能系统在小脑运动调节中的意义及小脑对运动调节的中枢机理。 方法: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运动力竭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各组,采取无负重游泳,分别测定小脑AchE活性。 结果:①力竭组小脑AchE活性(mmol/g)明显升高(0.631±0.088),与对照组(0.480±0.036)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06,P=0.000)。②大负荷运动后18h组小脑AchE活性明显升高(0.714±0.203),与对照组、大负荷运动后6h组(0.578±0.063),24(0.479±0.047)各组相比,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749,P=0.000,0.021,0.000)。 结论:①AchE在运动调节中有重要意义。②AchE活性变化与运动负荷相关,力竭运动后出现早,大负荷运动后出现相对较迟。  相似文献   

6.
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存在着强化机制的异常,而多动性是强化机制异常的一种表现.目的 观察 ADHD动物模型自发高血压大鼠( SHR)的多动性变化,以探究其强化机制.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系生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 12只雄性 SHR大鼠和 12只雄性 Wistar Kyoto( WKY)大鼠.实验在标准 Campden连续反应测试箱中进行,大鼠禁水 22 h,采用长变异间期方案(变异指数 180 s),分析最后 10 d稳定曲线的均值.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按杠次数、推门次数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 ① SHR组大鼠按杠次数 [(642.9± 173.1)次 ]显著多于 WKY组 [(219.9± 79.5)次〗 (t=7.52, P《 0.01).②实验过程的 3个相同阶段 SHR大鼠的按杠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0.10, P 》0.05).③ SHR组的推门次数明显多于 WKY组 (t=4.43, P《 0.01),而获水次数与 WKY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86, P 》0.05).结论 SHR大鼠的多动性较 WKY大鼠强,强化机制异常,有助于了解 ADHD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并评价H型高血压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6只和同源正常血压大鼠(WKY)8只,适应性喂养一周。SHR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水组和2%蛋氨酸饮水组,WKY大鼠为普通饮水组,每周记录每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体质量增加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1个月后测定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 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大鼠每日平均进食量、饮水量比较,SHR 2%蛋氨酸饮水组均低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而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体质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体质量增加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各组大鼠平均每周体质量增加量,SHR 2%蛋氨酸饮水组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大鼠每周SBP比较发现,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SHR双蒸水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高于WKY双蒸水组(P<0.05);(4)各组大鼠每周DBP比较发现,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在0、2、3、4周均明显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在1周时,SHR 2%蛋氨酸饮水组与SHR双蒸水组DBP均高于WKY双蒸水组(P<0.01),SHR 2%蛋氨酸饮水组DBP与SHR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HR 2%蛋氨酸饮水组Hcy水平高于SHR双蒸水组和WKY双蒸水组(P<0.01);而SHR双蒸水组与WKY双蒸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蛋氨酸饮水与SHR结合可以构建H型高血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元宝枫油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模型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45只健康SD雄性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组,正常饮食+每天生理盐水灌胃)、力竭组(B组,正常饮食+每天生理盐水灌胃)和预处理干预-力竭组(C组,每天元宝枫油0.21mL/kg灌胃),6周后进行1次力竭游泳运动。力竭运动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TnT),以及B型脑钠肽(BNP)4项生理指标以反应力竭运动后各组大鼠心肌损伤情况;测定肝组织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反应力竭运动后动物模型肝损伤情况;同时,对3组小鼠运动至力竭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及比较。结果相对B组大鼠,C组大鼠的运动至力竭所需时间显著增加(P0.05);C组大鼠和B的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B型脑钠肽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大鼠血清CK、CK-MB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TnT和BNP略低于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且SOD及GSH-PX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元宝枫油可提高大鼠运动耐受能力,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损伤等作用,在控制高强度运动后的肝损伤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颖  白引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83-2686
目的研究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后大鼠血清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运动医学保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8只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运动力竭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各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cTnI的检测用改良Bodor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结果(1)对照组和力竭运动后即刻组血清cTnI的OD值分别是0.0469±0.0124,0.0543±0.0050;t=1.567,ν=13,P=0.14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大负荷运动后6,18,24h各组cTnI的OD值分别是0.0476±0.0088,0.0437±0.0094,0.0557±0.0150。各组与对照组及各组间方差分析:F=1.393,P=0.267,组间两两比较,P值0.061~0.89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1)本实验大负荷运动后未见有血清cTnI升高,提示没有心肌损伤。(2)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血清cTnI未有升高,但需作进一步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及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海马区锥体细胞及其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在郑州大学完成。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设耐力训练组:安静组;急性力竭运动后24h组;耐力训练+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组;耐力训练+急性力竭运动后24h组。每组10只。安静组不外加运动,其他组次日进行力竭运动,力竭运动开始的速度为10m/min,逐渐提高速度并在3min内到达预定的速度(中等强度、大强度力竭运动的速度分别为20m/min、36m/min),保持速度直至力竭,并记录力竭运动时间。耐力训练方案:大鼠在动物跑台进行运动训练,1次/d,6d/周。跑台速度由开始的10m/min逐渐增加至第4周30m/min,运动时间由30min/d增加到40min/d。力竭标准为大鼠用毛刷驱赶无效,在跑台尾端停留2s仍不愿跑,且失去快速翻正反射。主要观察指标:断头处死分别取材检测大鼠大脑海马区锥体细胞及其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40只SD大鼠均完成实验设计方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耐力训练和力竭运动后大鼠大脑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力竭运动强度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增多,且多为神经胶质细胞,安静组大脑细胞凋亡率为(6.56±1.24)%、急性运动后24h组为(16.14±3.26)%、耐力训练+急性运动后即刻组为(29.78±1.96)%、耐力训练+急性运动后24h组为(32.43±2.35)%。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的分析研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变性较为显著。结论本实验观察到耐力训练和力竭运动对大脑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海马区神经元线粒体变性,可能是由于疲劳训练引起脑组织的酸中毒和缺氧引起大脑细胞的一些变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对大鼠肾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4只分为对照组(C组,n=7)和力竭运动组(E组,n=7)。测量定运动后大鼠尿蛋白、尿酸、葡萄糖,血尿素氮;荧光探针法检测肾脏活性氧物质(ROS),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硝基酪氨酸(3-NT)和nephrin蛋白含量;Harri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E组大鼠尿蛋白、尿酸、葡萄糖,血尿素氮,及肾ROS、iNOS、3-NT和nephrin蛋白含量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小球形态改变,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变形。结论力竭运动可通过氧化应激机制,导致肾组织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国外常用的注意缺陷障碍动物模型SHR大鼠为观察对象,观察注意缺陷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特征。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清洁级SHR大鼠(注意缺陷障碍组)和WKY大鼠(对照组)各10只,鼠龄4周,均为雄性,体质量70~90g,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利用开场试验观察记录大鼠穿越的格子数、大鼠直立次数、理毛次数,以及粪便数,làt迷宫观察大鼠穿越角落的频数及直立和斜搭在墙上的频率,跳台试验记录每只大鼠受到电击后跳上平台的次数,以此作为学习成绩。24h后重新测试,在铜栅通电的情况下,直接将大鼠置于橡皮台上,记录第1次跳下橡皮台的潜伏期和5min内的错误次数作为记忆的成绩。结果:10只SHR大鼠和10只WKY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白天及夜晚开场中SHR大鼠穿越格数及直立次数均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多(白天:72.10±15.44,37.50±9.59,29.40±15.19,10.30±8.55;夜晚:83.70±11.78,49.00±7.94,42.00±18.12,14.10±10.45,P<0.001)。②SHR大鼠在Làt迷宫中30min内,穿越角落频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均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加(128.30±29.38,151.90±46.51,14.00±5.03;46.10±22.97,36.00±26.31,7.90±4.12,P<0.001或P<0.05);将其分为0~10min,10~20min、20~30min3个时间段来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续,SHR和WKY大鼠穿越角落频数逐渐减少,但各个时间段内SHR大鼠穿越角落频数仍较对照组WKY大鼠显著增加(63.80±15.5,36.10±13.34,28.40±8.34;26.40±11.01,13.30±12.18,6.40±4.97,t=6.13,3.99,7.15,P均<0.01),SHR和WKY大鼠直立次数随着时间的延续也逐渐减少,但各个时间段内SHR大鼠直立次数仍较对照组WKY大鼠多(67.30±20.49,46.60±21.58,38.00±14.31;18.80±12.04,11.60±12.21,5.60±4.38,t或t’=6.41,4.46,6.85,P均<0.01)。③跳台实验结果显示,SHR和WKY的学习能力差异无显著性,记忆测试时SHR大鼠的潜伏期与WKY大鼠也未见显著差别,但SHR大鼠的错误次数显著高于WKY大鼠(1.42±1.00,0.56±0.73,t=2.19,P<0.05)。结论:利用开场实验、Làt迷宫及跳台实验等多方法结合,可以简单有效的从多动、注意障碍、学习记忆等方面对注意缺陷障碍模型进行行为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硫化氢(H2S)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后SHR大鼠内源性NO的变化对主动脉CSE/H2S体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HR大鼠16只,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SC组)和高血压运动组(ST组),每组8只.同时选用雄性Wistar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WC组).ST组大鼠进行8周、每周6次、每次90min中等强度的无负重游泳运动.结果:8周90min游泳运动后,SC组大鼠血压较实验前显著升高(P<0.01),ST组大鼠血压较SC组大鼠血压显著下降(P<0.01),且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ST组大鼠较SC组大鼠主动脉NOS、NO、CSE和H2S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运动可抑制SHR的血压上升,增加SHR主动脉NOS和NO的含量,内源性NO对SHR主动脉CSE/H2S体系在运动缓解血压上升中呈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参与了运动降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因子3(NT3)-壳聚糖载体对大鼠运动皮层损伤后的前肢行为学功能恢复的效果,并检测其对损伤区及侧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65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7)、单纯损伤组(n=29)和NT3-壳聚糖组(n=29)。制作大鼠运动皮层吸除损伤性脑损伤模型。NT3-壳聚糖组于手术后立即植入NT3-壳聚糖载体,单纯损伤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分别于术后3 d、7 d、14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应用食物球抓取实验观察大鼠前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E染色观察损伤区的空腔体积,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评价NSCs的增殖和分化。结果 NT3-壳聚糖组右侧前肢抓取成功率高于单纯损伤组右侧(F6.00,P≤0.05)。NT3-壳聚糖组空腔体积均显著小于单纯损伤组(F629.5,P0.001)。在NSCs分化实验中,NT3-壳聚糖组各时间点损伤区Brd U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F171.43,P0.001)。在NSCs增殖实验中,NT3-壳聚糖组Brd 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损伤组(F155.06,P0.001),术后7 d损伤同侧Dcx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F=62.367,P0.001),Brd U/Dcx双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33.527,P0.001)。结论 NT3-壳聚糖载体可增加脑损伤所致的侧脑室下区NSCs的增殖,促进损伤区新生神经元的发生以及大鼠前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奈比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以及不同动脉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舒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16只SHR随机分成奈比洛尔治疗组(奈比洛尔8 mg·kg-1·d-1灌胃,n=8)和SHR组(灌胃等量蒸馏水,n=8).以同周龄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n=8).给药8周后,无创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动物后取胸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观察卡托普利(1×10-8~3×10-4 mol/L)舒血管效应的变化.结果 与SHR组相比,奈比洛尔可明显抑制SHR血压升高[(152±27)mm Hg比(203±36)mm Hg,1 mm Hg=0.133 kPa,P<0.05).SHR组颈动脉对卡托普利的最大舒张效应(Emax)小于WKY对照组,使预收缩张力舒张50%所需浓度(EC50)大于WKY对照组(均P<0.05);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的Emax和EC50在SHR组与WKY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奈比洛尔可增加SHR组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卡托普利的Emax,并降低主动脉、股动脉EC50(均P<0.05),而对颈动脉和肾动脉EC50则无影响.结论 奈比洛尔可增加SHR血管对卡托普利的舒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运动后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将它们进行比较,以期探讨它们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游泳力竭后即刻组,游泳4.5h后6h,18h,24h组,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CK,CK-MB,LDH。cTnI检测用改良Bodor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CK-MB测定用免疫抑制法。结果①游泳力竭后即刻组,大负荷运动后6,18,24h组cTnI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t=1.567,ν=13,P=0.141;F=1.393,P=0.267,组间P值0.061~0.897,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游泳力竭后即刻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4.027,10.666,9.413,P值均<0.01,差异有显著性。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CK,CK-MB,LDH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是0.044,0.015,0.019,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游泳力竭后即刻CK,CK-MB,LDH升高,但cTnI未有升高,尚需进一步动态检测cTnI。②大负荷运动后,动态检测未见有血清cTnI升高,提示未有心肌损伤。③大负荷运动后6h组出现的CK,CK-MB,LDH升高是否表明有心肌损伤应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含糖、电解质、微量元素的运动饮料对于负重游泳训练SD大鼠恢复运动疲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2/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将48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40g/L葡萄糖组(n=18),饮料组(n=18)。将每组大鼠在水温平均(30±1)℃,水深50cm,直径50cm的陶瓷缸中用细线绳固定5g重铅块进行负重游泳训练。②游泳前实验大鼠灌胃,每只每次4mL液体,分别为生理盐水、40g/L葡萄糖、自行设计配制的运动饮料,灌胃时间每只平均15s。③第1次负重游泳30min后取出大鼠快速进行第2次灌胃。用红外线取暖器对鼠笼保温休息20min,立即进行第2次负重游泳50min,取出后快速进行第3次灌胃。以同样方式保温休息20min,进行第3次负重游泳至力竭。④力竭判断标准为大鼠沉入水中超过10s,无法浮出水面,视为力竭,记录力竭时间。结果:实验纳入48只大鼠全部完成训练,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3组大鼠负重游泳持续时间的均值分别为对照组(124.00±52.11)min、40g/L葡萄糖组(138.61±83.05)min、饮料组(204.50±75.20)min。②3组大鼠力竭时间的区间分别为对照组(59~240)min、40g/L葡萄糖组(30~316)min、饮料组(108~393)min。③3组大鼠游泳至力竭时间,对照组与40g/L葡萄糖组无统计学差异,与饮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40g/L葡萄糖组与饮料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结论:①含糖、电解质、微量元素的运动饮料能够明显延长大鼠负重游泳至力竭时间。②保持运动前、中、后机体的水、电解质及能量平衡是快速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心理应激和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的含量及全血细胞的数量,揭示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10在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实验室完成。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心理应激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心理应激组,每组8只。心理应激方法为开灯-电击10s-电击后3s关灯。间隔10s后重复1次,共3次,以上为1个轮次的应激刺激,每天3个轮次,在10min内完成,心理应激时间为2周。力竭运动方法以35m/min的速度,跑台坡度为15°运动至力竭。各训练组动物安排在最后一次训练后24h与对照组大鼠同步处死,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含量及全血细胞的数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为30只,力竭运动加心理应激组有2只大鼠在力竭运动后死亡。①力竭运动组血尿素氮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0.08±1.44),(7.18±1.51)mmol/L,F=2.90,P=0.047];心理应激组和力竭运动加心理应激组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F=2.55,P=0.09)。②与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白细胞数略高,力竭运动加心理应激组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力竭运动使血尿素氮升高,力竭运动及心理应激使血清中白细胞数略高,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说明运动及心理应激条件下,机体调动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运动耐力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四阶段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月、6月时的运动耐力、患肢功能、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1月时,观察组最大心率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最大心率时间、主观感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皮下积液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强乳腺癌术后患者运动耐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