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肝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巴塞罗那(BCLC) 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行TACE联合RFA治疗的BCLC-B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54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通过门诊、住院或电话随访所有病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将单因素分析中P 0. 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154例BCLC-B期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期37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 5%、59. 7%、50. 6%和36. 1%。将患者按照BCLC-B期亚分期分为B1、B2、B3、B4期,B1期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B2~B4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 881,P=0. 001); RFA后1个月达到完全消融、年龄60岁、术前AFP 400 ng/ml、胆碱酯酶≥4000 U/L、TBil≤21μmol/L、Child-Pugh A级,肿瘤数目≤3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不完全消融、年龄≥60岁、AFP≥400 ng/ml、胆碱酯酶4000 U/L、TBil 21μmol/L、ChildPugh B级、肿瘤数目 3个、肿瘤最大直径 5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 002,P 0. 001;χ~2=6. 336,P=0. 012;χ~2=10. 765,P=0. 001;χ~2=6. 933,P=0. 008;χ~2=4. 624,P=0. 032;χ~2=5. 570,P=0. 018;χ~2=6. 761,P=0. 009;χ~2=7. 430,P=0.02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消融评价[P 0. 001,比值比(OR)=21. 950,95%可信区间(95%CI):11. 817~40. 772]、ChildPugh分级(P=0. 002,OR=2. 190,95%CI:1. 329~3. 609)、AFP水平(P=0. 014,OR=1. 760,95%CI:1. 122~2. 760)、B期亚分期(P=0. 004,OR=2. 178,95%CI:1. 284~3. 694)是BCLC-B期肝癌患者RFA治疗后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BCLC-B期肝癌安全有效,不完全消融、AFP≥400 ng/ml、Child-Pugh B级、BCLC-B期亚分期越晚是影响BCLC-B期肝癌RFA治疗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2疗程以上。按照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分为2组:无门脉癌栓20例,有门静脉癌栓组17例,分析疗效与是否存在门静脉癌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估算,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则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3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34个月)。无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40. 0%,疾病控制率为85. 0%,而有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5. 9%,疾病控制率为35. 3%,客观缓解率(χ2=4. 1,P=0. 042)及疾病控制率(χ2=7. 65,P=0. 006)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生存期(P 0. 001)和6个月(χ2=16. 76,P 0. 001)、12个月(χ2=8. 70,P=0. 003)及24个月(χ2=1. 12,P 0. 001)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以及肝损伤,所有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均缓解。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负荷(HR=0. 045,95%CI:0. 009~0. 216,P=0. 001)及门静脉癌栓(HR=0. 181,95%CI:0. 066~0. 497,P 0. 001)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化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癌栓是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rdGCR SBP)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合并腹水培养单株细菌阳性的SBP。依据药敏结果,腹水病原菌对3rdGC耐药者纳入3rdGCR SBP组(n=101),敏感者纳入对照组(n=105)。查阅患者电子病历采集各项信息。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自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LR法。结果 2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预测指标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χ~2=12. 351,P 0. 001)、SBP非首次发病(χ~2=14. 427,P 0. 001)、血肌酐(χ~2=-2. 537,P=0. 011)及血碳酸氢盐(Z=-4. 592,P 0. 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比值比(OR)=2. 376,95%置信区间(95%CI):1. 009~5. 598,P=0. 048]、SBP非首次发病(OR=2. 841,95%CI:1. 133~7. 122,P=0. 026)及血碳酸氢盐(OR=0. 892,95%CI:0. 818~0. 973,P=0. 010)对3rdGCR SBP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及低水平血碳酸氢盐是3rdGCR SBP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这些特征的SBP患者应慎用3rdGC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地空巢老人在进行疾病诊治过程中遇到障碍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间在医院进行疾病治疗的空巢老人进行调查与测评,并对医院关键人物进行访谈,获取相关核心内容。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等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民族(χ2=8. 640,P=0. 003)、不同年龄组(χ~2=37. 819,P0. 003)、不同婚姻状态(χ~2=13. 897,P=0. 001)、不同经济收入(χ~2=6. 390,P=0. 011)、不同归属地(χ~2=19. 281,P0. 001)、不同空巢类型(χ~2=30. 917,P0. 001)的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济收入高低、不同民族、空巢类型、屈服应对是住院空巢老人求医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住院空巢老人的求医障碍与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经济压力、心理问题等息息相关。设置就诊引导人员可以改善住院空巢老人求医的语言障碍;对空巢老人的子女提供就业援助,增加经济收入,可以减少空巢老人住院的经济压力障碍;医院设置清楚的标识有利于报站住院空巢老人求医活动正常进行;对入院空巢老人开展心理指导可降低其心理负担,改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社区一体化综合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12-01~2013-12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接受规范治疗患者798例进行一体化的综合干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相关代谢指标、遵医嘱行为和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情况。结果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干预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的糖尿病治疗率为99. 00%,高于干预前的77. 82%(χ2=174. 625,P=0. 001),服药依从性自干预前的60. 90%提高到干预后的91. 60%(χ2=207. 699,P=0. 001),定期测血糖率从47. 12%上升到87. 59%(χ2=297. 298,P=0. 001),糖尿病知晓率从干预前的19. 55%提高到干预后的87. 97%(χ2=751. 406,P=0. 001)。干预后的限盐率为90. 47%,高于干预前的48. 75%(χ2=328. 447,P=0. 000)。控油率为96. 12%,高于干预前的48. 25%(χ2=455. 328,P=0. 001)。结论由社区医院积极推动的社区糖尿病专业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社区居民的相关代谢指标,对转变其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90 d)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57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确诊后90 d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39)和死亡组(n=234)。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评分模型对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Z=-0. 304,P=0. 002)、TBil(Z=-5. 961,P 0. 001)、外周血WBC(Z=-6. 027,P 0. 001)、Cr(Z=-4. 638,P 0. 001)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Hb(Z=-2. 012,P=0. 044)、Alb(Z=-4. 007,P 0. 001)、Na(Z=-4. 558,P 0. 001)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死亡组并发症肝性脑病(Z=-7. 859,P 0. 001)、腹膜炎(Z=-2. 310,P=0. 021)、上消化道出血(χ~2=11. 697,P=0. 001)发生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凝血指标PT、INR、PTA优于死亡组(Z值分别为-7. 737、-7. 672、-7. 867,P值均0. 001)。各评分模型MELD、MELD-Na、CLIF-C OFs、CLIF-C ACLFs、COSSH-ACLFs的AUC分别为0. 726、0. 587、0. 712、0. 735、0. 750,COSSH-ACLFs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4个模型(Z值分别为7. 89、18. 83、12. 49、5. 05,P值均0. 001)。结论COSSH-ACLFs评分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LIF-C ACLFs、MELD、CLIF-C OFs、MELD-Na。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现况。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包括门诊、住院部),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通过对人口学资料、乙型肝炎家族史、医生告知详细否、生活作息、体育锻炼、依从性、乙型肝炎知识知晓情况、健康信念、社会支持等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因素对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结果612份调查问卷,回收600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100%。600例CHB患者中NAs抗病毒治疗依从好的有334人(55. 67%),而依从性差的266人(44. 33%)。依从性差的CHB患者中,不遵从医生建议,自行选择其他药物的有56人(21. 05%);有时忘记服药的206人(77. 44%);有时不注意服药(时间、剂量、频次) 187人(70. 30%);症状改善自行减药、停药的135人(50. 75%);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自行停药的100人(37. 59%)。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有13个研究指标是影响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值均0. 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CHB患者NAs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因素有:民族[比值比(OR)=0. 218,95%可信区间(95%CI):0. 076~0. 996,P=0. 007]、医疗支付方式(OR=0. 772,95%CI:0. 445~0. 919,P 0. 001)、体育锻炼(OR=2. 55,95%CI:1. 472~6. 545,P=0. 020)、社会支持水平(OR=0. 836,95%CI:0. 649~0. 947,P 0. 001)、健康信念中感知不依从后果危害(OR=0. 577,95%CI:0. 393~0. 886,P 0. 001)及自我效能(OR=0. 094,95%CI:0. 074~0. 328,P 0. 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与医疗付费方式、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关。改善患者医疗费用偿付能力,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认知教育以及减少社会歧视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病毒学应答状态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9月-2016年9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8例,根据其抗病毒治疗期间是否HBV DNA持续不可测,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243例)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135例)。并依据应用不同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分层。记录其基线资料并随访至终点事件发生或研究终点,记录其死亡、肝细胞癌发生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结果持续病毒学应答组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4%vs 19. 3%,χ~2=10.627,P=0. 001)。持续病毒学应答组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4%vs 80. 7%,χ~2=12.594,P0. 001)。对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恩替卡韦组和非恩替卡韦组患者,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 7%vs 90. 2%,χ~2=1.122,P=0. 290),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vs 97%,χ~2=0.552,P=0. 458)。对于非持续病毒应答组,恩替卡韦组和非恩替卡韦组患者,5年无肝移植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4%vs 82. 8%,χ~2=1.526,P=0. 217),5年肝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 5%vs 17. 1%,χ~2=1.844,P=0.174)。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持续病毒学应答可以降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内分泌科糖尿病出院患者的随访方式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应用医院信息软件系统进行微信群发随访,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2个月,并对比其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有效随访率为97.3%,对照组为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4,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药物服用治疗依从性(χ~2=8.579、P0.05)以及定期入院复查率(χ~2=7.142、P0.05)、随访满意度等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结论采用微信随访能够明显提升内分泌科出院患者的有效随访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小板及其内源性5-羟色胺(5-HT)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并根据血小板计数高低分为低血小板组(n=129)与高血小板组(n=81),对比组间差异因素并进行预后分析。收集20例住院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及32例非复发/转移肝癌患者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5-HT水平,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不同肝癌分组患者的外周血小板计数、聚集率及外周血5-HT水平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血小板计数与生存期相关性以及5-H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聚集率相关性分析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生存率及复发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影响肝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分析。结果不同血小板水平患者的年龄(χ2=32. 304,P=0. 044)、肿瘤大小(χ2=35. 201,P=0. 001)、肿瘤数目(χ2=31. 304,P=0. 032)、Child分级(χ2=31. 250,P=0. 036)及TNM分期(χ2=35. 201,P=0. 001)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与患者整体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入院AFP水平、入院血小板计数、治疗方式(P值均0. 05),而与无复发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入院AFP水平、肿瘤大小、入院血小板计数、治疗方式(P值均0. 05)。生存分析发现,高血小板组相对低血小板组具有更低的整体生存率和更高的复发率(χ2值分别为34. 060和31. 030,P值均0. 001)。随着血小板计数的增加,患者整体和无复发生存期均呈现下降趋势(R2OS=0. 034,POS=0. 007; R2DFS=0. 045,PDFS=0. 002)。肝癌复发/转移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清游离5-HT水平显著高于非复发/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 950、2. 363、3. 082,P值分别为0. 041、0. 043、0. 048)。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5-HT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及最大聚集率均呈正相关(P值均0. 05)。结论血小板计数是肝细胞癌患者整体生存及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5-HT水平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正相关,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6. 30%(52/54),高于对照组的83. 33%(45/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051,P=0. 011)。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M、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814,P 0. 001; t=4. 841,P 0. 001; t=14. 477,P 0. 001; t=6. 586,P 0. 001)。观察组患儿血清PCT、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548,P 0. 001; t=15. 375,P 0. 001; t=23. 700,P 0. 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协同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以较好的协调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临床特征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判断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2018年10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初治患者289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临床特征对肝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判断效能。结果 ALBI(F=5. 487,P 0. 001)、NLR(χ~2=30. 146,P 0. 001)、BCLC分期(χ~2=71. 973,P 0. 001)、Alb (χ~2=18. 887,P 0. 001)、TBil (χ~2=12. 138,P=0. 007)、ALT(χ~2=18. 001,P 0. 001)、AST(χ~2=12. 067,P=0. 00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F=6. 262,P 0. 001)、淋巴细胞绝对值(F=2. 934,P=0. 034)、肝内原发肿瘤直径(F=4. 905,P=0. 002)、腹水(χ~2=9. 034,P=0. 021)、门静脉癌栓(χ~2=13. 434,P=0. 004)、肝外转移灶(χ~2=2. 529,P=0. 002)在肝癌各中医证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LT和BCLC分期是湿热蕴结型的独立判断因素[比值比(OR)=1. 002、0. 591,95%可信区间(95%CI):1. 003~1. 021、0. 413~0. 845,P值均0. 05]; ALT和BCLC分期也是肝郁脾虚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85、3. 191,95%CI:0. 974~0. 997、2. 042~4. 986,P值均0. 05); TBil、Alb、ALBI是气滞血瘀型的独立判断因素(OR=0. 966、1. 259、0. 088,95%CI:0. 937~0. 995、1. 064~1. 490、0. 013~0. 607,P值均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ALT和BCLC分期判断湿热蕴结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62(95%CI:0. 605~0. 717,敏感度69. 4%,特异度58%),ALT截断值为36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C期; ALT和BCLC分期判断肝郁脾虚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53(95%CI:0. 699~0. 801,敏感度72. 7%,特异度68. 2%),ALT截断值为64 U/L,BCLC分期截断值为B期; TBil、Alb和ALBI判断气滞血瘀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34(95%CI:0. 576~0. 690,敏感度56. 7%,特异度65. 3%),TBil截断值为28. 4μmol/L,Alb截断值为37. 8 g/L,ALBI截断值为1. 95。结论基于ALT、BCLC分期、TBil、Alb和ALBI构建的临床判断模型可区分肝癌中医证型的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该判断模型简便、客观,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老年胃癌术后抑郁患者服用抗抑郁药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的老年胃癌术后抑郁患者63例,应用Morisky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获得纳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抑郁情况和一般资料。采用SPSS19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老年胃癌术后抑郁患者服用抗抑郁药依从性与患者社会支持情况(χ~2=8.186,P=0.004)、收入情况(χ~2=7.891,P=0.019)、医疗费用支持形式(χ~2=11.027,P=0.004)、就医模式(χ~2=6.418,P=0.011)、抗抑郁治疗时间(χ~2=7.966,P=0.019)和嗜睡、乏力、头晕不良反应(χ~2=9.457,P=0.002)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婚姻情况、文化程度、职业情况、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胃肠道副反应和循环副反应无关(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抑郁患者抗抑郁药服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服药依从差的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怀,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护理和治疗,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概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本院36例诊断符合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但不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诊断的ANCA阳性的间质性肺炎(ANCA-IP),19例同时符合IP及AAV诊断(AAV-IP)及4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卡方分割法、多元Logistic回归、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ANCA-IP、AAV-IP、IIP三组间比较年龄(χ~2=0.177,P=0.915)、性别(χ~2=3.555,P=0.1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困难更常见于IIP组(χ~2=17.042,P=0.001); AAV-IP组患者WBC(χ~2=11.333,P=0.003)、Cr(χ~2=17.371,P=0.001)、CRP(χ~2=8.549,P=0.014)、ESR(χ~2=13.062,P=0.001)均显著高于ANCA-IP及IIP组;ANCA-IP患者胸部HRCT更多表现为蜂窝肺(χ~2=6.671,P=0.036)。(2)ANCA-IP组内治疗方式对比,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有显著差异(χ~2=6.440,P=0.040),与大剂量激素+CTX组相比,小剂量激素/对症治疗组患者预后更好(χ~2=6.438,P=0.011);IIP患者不同治疗方式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029,P=0.865)。(3)随访过程中,1例(2.8%)ANCA-IP患者在25月后进展为AAV。(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剂量激素+CTX的治疗方式(OR=0.029,P=0.018)是存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ANCA-IP患者病情可能长期保持稳定而不进展为AAV,它可能是AAV疾病的早期阶段,也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应避免过度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症状恢复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治疗组(甲泼尼龙静脉滴注,2mg/kg·d)、大剂量治疗组(甲泼尼龙静脉滴注,10 mg/kg·d)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转归情况的差异。结果 (1)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9%,大剂量组为97. 3%,对照组为55. 3%,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 8617,18. 1595,P=0. 0003,0. 0001)。(2)三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其中大剂量组患儿的上述时间均短于其余两组(均P 0. 001)。(3)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儿肺部阴影2/3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2. 1191,20. 7264,均P 0. 001)。(4)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741,P=0. 6006)。结论甲泼尼龙可提高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较大剂量甲泼尼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外泌体复合物7(LncRNA EXOC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于宣城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行肝癌手术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79对,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EXOC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使用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LncRNA EXOC7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 211±0. 637 vs 2. 924±0. 415,t=4. 106,P 0. 01)。肿瘤大小(χ2=5. 157,P=0. 023)、有无门静脉癌栓(χ2=4. 049,P=0. 044)、有无脏器转移(χ2=4. 345,P=0. 037)和TNM分期(χ2=6. 479,P=0. 011)在LncRNA EXOC7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EXOC7高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期(χ2=8. 215,P 0. 001)和总体生存期(χ2=6. 091,P=0. 001)较低表达组短。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EXOC7表达、肿瘤大小、脏器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 05)。结论 LncRNA EXOC7参与调节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结合其治疗依从性和降压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水平[(132.39±7.46)mmHg(148.85±8.82)mmHg,t=5.249]、舒张压(DBP)水平[(85.59±6.73)mmHg(91.82±8.14)mmHg,t=5.016]以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3.70%16.67%,χ~2=5.959)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6.60%75.93%,χ~2=9.367)和护理满意度(92.59%74.07%,χ~2=6.667)相对更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和提升其降压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miR-378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有120名接受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入选。收集临床资料和miR-378表达量,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分析miR-378表达与NSCLC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NSCLC中,72例高表达miR-378,48例低表达。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在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iR-378的表达与淋巴结和TNM分期相关(χ~2=6. 899 8,P=0. 001;χ~2=10. 551,P=0. 005)。多变量cox回归结果表明,miR-378高表达是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HR=1. 69,95%CI:1. 17-2. 45,P=0. 005; HR=2. 38,95%CI1. 67-3. 91,P 0. 001)。结论miR-378与NSCLC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疼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生存情况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疼痛缓解情况、体重、瘤体、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KPS评分≤60分和60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13,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60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χ~2=4. 54,P0. 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60分和60分比例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88、7. 61,P0. 05)。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治疗后体重增加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治疗后实体瘤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均完成为期1年的随访。两组6个月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163,P0. 05)。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研究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对比有显著性差异(t=6. 237,P0. 05)。结论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