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城郊新场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对城镇社区A组200例,B组选取2个村中随机约200例60岁及以上家庭养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评分总体是较高的,总体得分(27.88±7.22);两组在中分段、高分段频数分布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段频数分布,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LS影响大小依次是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居住、配偶状况及文化程度.结论 上海城郊新场社区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大小依次是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居住、配偶状况及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淮安市279名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方式和居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月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婚姻状况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城市社区老年人家庭居住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居住安排呈现出"居与愿违"的特点,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人多维度健康状况调查表对城乡老年人1001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04%的城乡老年人对目前生活"很满意或满意"。有无兴趣爱好、以前与父母相处融洽与否的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收入满意度"一般或差"、与邻里关系"一般或差"是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结论政府应重视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培养及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等户外活动的宣传力度,同时,为农村老年人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和提供多样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心身科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并结合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90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的PSQI得分均分为(12.45±5.15)分,多存在睡眠问题;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居住地、是否仍工作、负性情绪、运动锻炼、生活满意度对患者的睡眠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负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睡眠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减少负性情绪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3个行政区老年人875人为调查对象。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进行焦虑、抑郁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SAS平均得分为(29.19±7.14)分,50分772人(88.23%),≥50分103人(11.77%);SDS平均得分为(31.75±8.53)分,50分715人(81.71%),≥50分160人(18.29%);女性SAS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女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月收入、与子女同住和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保情况、疾病数量的老年人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人焦虑与性别、婚姻、月收入和慢性疾病数量呈正相关,老年人抑郁与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和疾病数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况,性别、年龄、婚姻、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保险和慢性疾病数量等是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区为老服务及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我国社区为老服务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依据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库>居家养老样本15215例数据,8项社区服务指标,分析社区为老服务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超过30%的老年人所在社区开展了为老服务工作,但农村社区为老服务状况较城市差.有社区服务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无社区服务老年人.社区服务显著缩小了老年人由居住地(城市/农村)、年龄(低龄/高龄)以及家庭支持状况(有/无)等因素导致的生活满意度的差异.结论 我国社区为老服务已做出初步成绩,但农村社区为老服务工作亟待加强.社区服务明显提高老年人,特别是弱势老年群体(如农村和无家庭支持)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市低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社会学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188名低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低、中、高龄老年人SWB存在显著差异(F=6.35,P=0.002)。低龄老年人SWB在文化程度、子女数、对子女生活满意度、子女探望频率、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变量上的差异显著(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其SWB主要影响因素有:子女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结论子女是影响城市低龄老年人SWB的核心问题,可从多角度深入探讨提高城市低龄老年人SWB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家庭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选取1 39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率(44. 92%)显著高于城市(37. 50%,P0. 05)。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2. 18±5. 87)分。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 0. 05)。在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中,无子女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最低(P 0. 05)。与同城但不住一起相比,和子女住在不同城市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P0. 05)。结论不同家庭居住类型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支援新疆(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女性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284名女性老年人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RB)进行调查。结果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15.50±4.11)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职状态、在职时单位性质、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障、来疆时间、失能时间及失能程度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来疆时间、在职时单位性质及失能时间是影响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市与农村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疼痛的数字评分法(NRS),对唐山市城乡296例老年KOA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运动锻炼自我管理方面农村患者得分〔(166.03±95.11)min/w〕与城市〔(155.10±99.83)min/w〕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方面农村患者得分〔(1.18±0.40)分〕好于城市〔(1.05±0.57)分〕(P0.05);在与医生沟通方面城市患者得分〔(0.95±0.74)分〕好于农村〔(0.57±0.55)分〕(P0.01)。结论城乡老年KOA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均较低,应针对城乡自我管理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让其学会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长沙市老年公寓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长沙市7所老年公寓,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例。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MUNSH)进行老年人幸福感的测量,比较不同人口学因素幸福感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该组老年人总的幸福感得分为(32.73±11.472)分,正性情感维度(6.56±3.203)分,负性情感维度(2.51±2.894)分,正性体验维度(8.27±3.565)分,负性体验维度(3.66±3.670)分。回归分析表明,除公寓满意度、身体状况、年龄及兴趣爱好幸福感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人口学因素的幸福感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沙市老年公寓中老年人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良好的公寓环境、改善老年人身体状况、发展兴趣爱好可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同时还需注意满足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心理压力、孤独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探讨孤独感在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5 514位农村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心理压力量表(K10)及孤独感量表(ULS-8)分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一般情况、生活满意度、心理压力及孤独感。SPSS19.0软件分层回归分析和Process宏程序对孤独感在心理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评分为(30.55±5.13)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评分与孤独感评分和生活满意度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孤独感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净解释量为2.7%,中介效应的效果量为13.5%。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效应为β=-0.102(P0.001,95%CI=-0.122~-0.083),说明孤独感在农村老年人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孤独感可以中介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社区、敬老院、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9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村(统称社区)、12家敬老院、5家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进行调查,并对社区、敬老院、老年病房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71.9±23.3)分、躯体角色(73.6±43.0)分、肌体疼痛(80.2±20.3)分、一般健康状况(53.2±19.1)分、生命力(70.4±15.6)分、社会功能(83.8±20.3)分、情感角色(81.1±37.2)分、心理健康(78.1±15.4)分、加权平均分为(74.1±17.5)分;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42.1±30.7)分、躯体角色(57.9±48.1)分、肌体疼痛(78.0±23.0)分、一般健康状况(50.2±19.5)分、生命力(66.0±19.5)分、社会功能(70.8±26.3)分、情感角色(66.8±45.7)分、心理健康(73.6±19.6)分、加权平均分为(63.2±21.0)分;老年病房在住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为躯体功能(20.4±26.0)分、躯体角色(36.1±46.9)分、肌体疼痛(65.4±29.5)分、一般健康状况(43.1±17.1)分、生命力(59.0±18.0)分、社会功能(57.9±25.3)分、情感角色(49.5±48.7)分、心理健康(66.2±18.3)分、加权平均分为(49.7±18.3)分.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以前从事的职业、年龄、所患疾病、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对娱乐活动场所的满意度、体育锻炼状况;影响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年龄、所患疾病、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对娱乐活动场所的满意度. 结论 社区老年人人口学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而敬老院、老年病房则不明显.对居住环境、娱乐活动场所、看病、交通状况满意程度不同及体育锻炼状况不同的社区、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四川城乡老年人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整群随机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自编一般信息表对四川19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抑郁检出率为20.4%,农村(28.7%)明显高于城市(12.4%,P<0.01);②农村老年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P<0.01);③经济状况、可以帮忙的亲朋好友数预测农村老年人抑郁(P<0.001);而健康状况、经常见面的亲朋好友数预测城市老年人抑郁(P<0.001)。结论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较城市更严重,影响城乡老年人抑郁的因素不同,因此干预方法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河南省5个城市分层整群抽取的1 31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6. 08±24. 9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性病和婚姻状况对生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生理健康、既往职业及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月收入、慢性疾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既往职业。男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降低、合并慢性病的减少、收入和文化程度的增高而生活质量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衰弱的现况,并探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衰弱量表对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弘慈医院直属的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32个社区的中高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衰弱状况的相关性及中高龄老年人衰弱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高龄老年人健康促进总分为(124.32±23.446)分,衰弱总分(47.27±11.744)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的中高龄老年人衰弱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促进总分及各维度与衰弱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衰弱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人际间支持、自我实现(均P0.01)。结论中高龄老人衰弱状况比较严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一般,可通过加强运动锻炼、人际间支持、提高健康责任来提高健康促进水平,从而改善其衰弱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人危机意识状况及其对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北京、济宁、沈阳3所城市共1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危机意识状况、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及最近1 w内的心境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危机意识的总体状况良好,为(61.39±10.69)分,女性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08);危机意识越高的老年人心境情绪状况越差(P=0.001),但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工作人员应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其拥有恰当水平的危机意识,在防范危机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天津市城乡老年人对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对策。方法应用横断面问卷调查设计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需求问卷,调查天津市城乡老年人信息化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内容,比较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结果共调查333名城乡老年人,对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有需求者占82.9%,城市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28.95±42.33)分,乡村总分为(164.32±4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P0.001)。城市需求最高的是社会参与,最低的是法律维权;乡村需求最高的是社会福利,最低的是生活照料。结论 "互联网+养老"是中国养老模式中的创新式改革,加强信息化养老产品的开发,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老年群体全方位多样化养老需求,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互联网大环境下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抽取该院78例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的39例为综合组,行传统护理的39例为传统组,观察两组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综合组糖化血红蛋白(7.13±1.26)%、空腹血糖(9.79±2.18)mmol/L、餐后2 h血糖(12.74±2.33)mmol/L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糖化血红蛋白(5.38±1.01)%、空腹血糖(5.52±1.69)mmol/L、餐后2 h血糖(8.02±1.46)mmol/L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精神健康(85.17±4.62)分、生理职能(87.82±4.96)分、社会职能(86.59±4.77)分、情感职能评分(87.65±4.32)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率(97.44%)高于传统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