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清P选择素(PS)、瘦素、脑钠肽(BNP)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维持性HD患者58例(观察组)、正常健康者5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BNP、PS、瘦素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t).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BNP、PS、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IVST、LVPW、LAD、LVM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与LVDd、LVPW、LVMI、CRP、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256、0.309、0.358、0.328,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76,P<0.05),与LVDs、LAD、IVST无相关性;血清PS水平与LVDd、LVMI、CRP、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1、0.315、0.372、0.321,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06,P<0.05),与LVDs、LVPW、LAD、IVST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维持性HD患者体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与血清瘦素、PS和BN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为研究组,根据衰竭类型将患者分为收缩组(n=66)和舒张组(n=74),另选取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检测所有入选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QRS波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收缩组QRS显著长于舒张组,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YHA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收缩组显著优于舒张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NT-pro BNP水平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较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高,且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差异,QRS波时限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对利钠肽及左室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将65例EH患者分为杓形高血压组与非杓形高血压组,分别进行了血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杓形高血压组与非杓形高血压组的ANP、BN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其中非杓形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杓形高血压组(P<0 01);且ANP、BNP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0 45,0 67;P< 0 01).结论: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心脏ANP分泌增加,与LVMI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Kappa700DDD与DDDR模式起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远期影响。方法选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心脏重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功能,用HOLTER了解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房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术后半年,A、B两组在阵发性房颤(AF)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术前减少(P<0.05),且B组较A组显著(P<0.05);B组LA、LVMI及左室舒张功能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模式交叉半年后,A组AF发作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较B组减少(P<0.05);A组LA、LVMI较起搏模式交叉前减小(P<0.05),B组LA、LVMI较起搏模式交叉前增大(P<0.05);A组左室舒张功能继续好转,而B组左室舒张功能较术后半年有所减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ppa700DDDR与DDD模式比较,DDDR模式更加利于改善心脏重构,改善舒张功能和减少AF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其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透龄≥1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BNP、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红蛋白(Hb)、血清钙离子(Ca2+)、血磷(P)的水平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T)、右室内径(R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BNP、i PTH和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LVDS、LVMI和LVDd、LVPW、IVST、RV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Hb、LVEF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Ca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BNP与LVDd(r=0.381,P<0.05)、LVDS(r=0.384,P<0.05)、IVST(r=0.381,P<0.05)、LVPW(r=0.389,P<0.05)、LVMI(r=0.421,P<0.05)、P(r=0.364,P<0.05)、RV(r=0.367,P<0.05)均呈正相关;与LVEF(r=-0.411,P<0.05)、Hb(r=-0.416,P<0.05)呈负相关;与i PTH(r=-0.133,P>0.05)、Ca2+(r=-0.095,P>0.05)无相关性。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室结构存在明显变化,心功能受损;血浆BNP水平普遍升高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BNP可作为早期临床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与左室肥厚(LVH)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LVEF、舒张早期血流播散速率(FPV)、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液流速峰值(E)以及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计算左心室重量(LVM)、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各项检测指标,以及BNP水平与各项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 LVH组较正常组BNP水平及LVPWT均增加,E/A及FP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D组较正常组BNP水平、LVPWT和LV-MI均升高,E/A及FPV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与LVPWT和LVMI呈正相关(P<0.01),与E/A和FPV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LVH时,BNP明显升高,而当高血压LVH伴LVDD时,BNP升高更明显,BNP是反映LVH及LVH伴早期LVD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 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心脏重构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脂联素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21例、老年正常对照组116名均采静脉血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脂联素(APN),留24 h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舒张期末左室内径(LV)、舒张期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EH早期肾功能损害组的IVS、LVPW、LVM、LVMI和脂联素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在30 mL/min≤Ccr<60 mL/min组与Ccr≥90 mL/min组比较,LVPW、LVM、LVMI和脂联素显著增大(P<0.05),而LV和IVS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EH的左室重构组中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高于无左室重构组(P<0.05),Ccr显著低于无左室重构组(P<0.05),而BUN、Cr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对心血管重构有显著影响;肾功能是脂联素的显著调节因素,而低脂联素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血压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超声心动图结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质量(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峰(A峰)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F-1、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2.125,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提高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病人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的测定,探讨不同程度的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每组病人均测定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即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Peak E)、晚期充盈峰值流速(Peak A)、A/E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RT)、左房直径(LAD)、二尖瓣半压时间(MV1/2T)。比较各组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情况。结果:BMI与Peak E呈负相关(r=-0.235,P<0.05);BMI与A/E比值呈正相关(r=0.195,P<0.05);BMI与IRT呈负相关(r=-0.163,P<0.05)。2型糖尿病早期亚临床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分别36%;47%;58%。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肥胖加重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脑尿钠肽(BNP)水平与心脏功能的关系及其在心导管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特点。方法 依据纽约大学儿童心力衰竭指数(NYUPHF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功能进行评定,并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心衰组,n=18)及未并发心衰组(非心衰组,n=25);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罗氏床旁快速定量诊断仪测定全血BNP含量。结果 入院时及介入术后心衰组及非心衰组间患儿血浆BNP、NYUPHFI及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在介入治疗之后血浆BNP均显著下降(P<0.01);患儿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血浆BNP浓度与NYUPHFI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心衰组的先心病患儿血浆BNP浓度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且血浆BNP浓度与NYUPHFI呈正相关(r=0.78,P<0.01),但在非心衰组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BNP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介入治疗后随着心脏功能的改善BNP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2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93例,另选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198例。观察2组血浆BNP、肾功能、血脂及心脏功能等指标,比较2组BNP水平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BNP、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及舒张功能指标明显升高(P<0.05,P<0.01)。BNP水平与心脏结构、功能存在相关性,女性冠心病患者相关性更密切。结论测定BNP水平可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非心脏手术后呼吸困难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患者96例,根据心电图及胸片等诊断结果分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心源性组,n=60)和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n=36)。检测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及肺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另外术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BNP水平与肺功能、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对血浆BNP及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源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组(t=-8.688,P=0.000);与非心源性组相比,心源性组血氧分压(PaO_2)、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及6 min步行试验(6MWT)明显下降(P<0.05),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值(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血浆BNP水平与PaCO_2、FEV1、FEV1/FVC、6MWT、LVEDD、cTnI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而与Pa O2、SV及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异常升高,BNP水平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相关指标联系密切,临床上对于诊断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并为治疗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心力衰竭病人BNP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其左室功能.结果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407,P<0.01),与LVEDD、LVM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51(P<0.01)、r=0.369(P<0.05).结论心力衰竭病人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并能较好地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与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并按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6例、Ⅱ级38例、Ⅲ级40例、Ⅳ级2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BNP及血尿酸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级别入选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CHF组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4.19±206.00)ng/L vs(41.25±15.34)ng/L,(405.24±90.16)μmol/L vs(286.43±78.68)μmol/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时,BNP与心功能分级、血尿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呈正相关(r=0.76、0.33、0.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4,P<0.05);尿酸与心功能分级、LVEDD呈正相关(r=0.41、0.23,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4,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几何构型、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免疫法快速测定EH组(106例)和对照组(46例)的血浆BNP浓度,根据心脏彩色超声检测结果,依照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将106例EH患者分为:正常构型亚组(12例)、向心性重构亚组(9例)、离心性肥厚亚组(64例)、向心性肥厚亚组(21例)。应用相关性分析了解EH组LVMI、RWT、年龄、血压、体质指数(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因素与BNP关系。结果:在EH各构型亚组中LVMI以离心性肥厚亚组最高,向心性肥厚亚组、离心性肥厚亚组BN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EH组LVMI与BNP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05,P<0.01),RWT与BNP具有明显的负相关(r=-0.266,P<0.01),LVEF与BNP呈负相关(r=-0.552,P<0.01),LVMI、RWT与血压、BM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H组中不同的左室几何构型对BNP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具有更高的LVMI值和更低的LVEF、RWT值患者,BNP水平更高,而年龄、血压、BMI与BNP、LVMI、RWT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CHD)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CH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HD病人2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BNP水平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94例)及C组(63例)。记录并分析3组血浆BNP水平、Hcy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A组、B组、C组病人BNP、Hcy均依次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依次降低,且不同组别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Killip分级、病变血管种类、病变血管类型、病变血管部位、病变冠状动脉积分及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冠状动脉积分及LVEDP呈正相关;血浆Hcy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冠状动脉积分及LVEDP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LVEF、血浆BNP水平及血浆Hcy水平均是老年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血浆BNP和Hcy水平增高,老年CHD病人冠心病病变程度明显加重,血浆BNP和血浆Hcy水平是老年CHD病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前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脑钠肽(BNP)的变化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56例,根据残余肾功能(RRF)水平分为肾小球率过滤(GFR)2ml/min组(A组)和GFR2ml/min组(B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均给予缬沙坦治疗,剂量80~160mg/d,疗程3个月。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BNP、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等的含量,同时应用彩色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无论残余肾功能水平高低,BNP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B组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二者有差异(P0.01),彩超结果B组患者LVEDd、LVMI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LVEF明显低于A组和对照组。经缬沙坦治疗后腹膜透析患者无论A组还是B组,BNP含量以及LVEDd、LVMI均有所下降,而LVEF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BNP与LVEDd、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BNP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RFF高者有较好的心功能状态,缬沙坦能够显著降低BNP,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超声心动图检查了1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LVH组)、18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患者(NLVH组)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NLVH组及LVH组的血清PCⅢ、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用药前后比较,NLVH组及LVH组血清PCⅢ水平明显下降,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Ⅲ水平与SBP、DBP、LVMI呈明显正相关(r=0.587、0.514、0.825,P均<0.05);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呈明显负相关(r=-0.762,P<0.05).结论 血清PCⅢ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程度与心肌纤维化的敏感、早期指标.缬沙坦有助于减轻心肌纤维化的程度,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