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时(年度间)和短时(24h)收缩压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大血管功能及结构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2010-2011年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064名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464名。SBPV采用收缩压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收缩压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4种指标;大血管功能及结构采用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两种指标。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年度间和24hSBPV指标与baPWV、CIMT的相关性。结果2464名观察对象年龄(67.4±6.1)岁,男性1667名(67.7%)。按各SBPV中位数分组,年度间、24h、日间SSD、MMD和ARV分组中,高水平SBPV组的baPWV、CIMT均高于低水平SBPV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度间SSD、VIM、MMD与baPWV呈正相关(B=55.50、57.35、24.34,均P0.01),年度间VIM与CIMT呈正相关(B=0.02,P0.05);短时(24h、日间、夜间)SBPV指标与baPWV无线性相关(均P0.05),24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均P0.05);24h、日间、夜间和年度间平均收缩压与baPWV、CIMT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长时SBPV与baPWV呈正相关,而短时SBPV与baPWV无相关;年度间VIM及24h、日间SBPV与CIM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收缩压变异性(BPV)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受试者中,2 46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接受肾功能测定,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作为肾功能评定指标,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共1 382例。以短时收缩压极差(MMD)作为收缩压变异性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缩压MMD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1 382例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e GFR水平随着收缩压MMD的增加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 GFR与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MMD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 h、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24 h和日间收缩压MMD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硬化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诊断及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其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酸等血生化指标,采取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baPWV组年龄与高血压病程均明显高于低baPWV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脉压(24 h PP)、昼间平均SBP(dSBP)、昼间平均PP(dPP)、夜间平均SBP(nSBP)、夜间平均PP(nPP)明显高于低baPWV组,24 h SBP标准差(24 h SSD)、白天SBP标准差(dSSD)、夜间SBP标准差(nSSD)明显高于低baPWV组(均P0.05)。Pearson线性单因素分析证实,baPWV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低密度脂蛋白、24 h SBP、dSBP、nSBP、24 h SSD、dSSD、nSSD、24 h PP、dPP、nPP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证实,高血压患者24 h SSD、24 h PP与血管硬化有独立相关性。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血管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检的3 208例健康者,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双侧baPWV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按照baPWV值分成两组:低baPWV组为<1 400cm/s者,高baPWV组为≥1 400cm/s者。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因素对baPWV的影响,因变量为baPWV值,自变量为年龄、BMI、SBP、DBP、Glu、HDL-C、LDL-C、TG、TC及HCY。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高baPWV值组的身高和HDL-C水平低于低baPWV组,其余各指标水平均高于低baPW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BP、年龄、Glu、HCY、LDL-C、DBP及TG是baPWV的危险因素。结论:baPWV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影响因素有关,SBP和年龄是baPWV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064例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为1382例。根据动态收缩压的标准差(SSD)四分位数将调查人群分为四组,测定各项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秩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SD与eGFR的关系。结果在1382例观察对象中,平均年龄为67.16±5.86岁,其中,男性905例(65.5%),女性477例(34.5%)。24h SSD、日间SSD和夜间SSD均与eGFR呈负相关;对e GFR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24h SSD、日间SSD仍与e GFR呈负线性相关。结论 24h SSD和日间SSD与eGFR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4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观察组,118例)和氯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组(对照组,124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水平、血压晨峰、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平均舒张压(diastole blood pressure,DBP)、白昼SBP、白昼DBP、夜间SBP、夜间DBP、晨峰SBP、晨峰DB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除24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iastole blood pressure vriability,DBPV)、夜间DBPV无改善(P0.05),余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动态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SBP、白昼SBP、夜间SBP、夜间DBP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4)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9.47±2.04)%vs(10.40±2.76)%]、白昼SBPV[(10.62±2.41)%vs(11.28±2.31)%]、夜间SBPV[(8.34±2.53)%vs(10.55±2.63)%]、夜间DBPV[(10.37±2.12)%vs(12.68±2.64)%];昼夜节律[(9.54±1.24)%vs(6.25±1.1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改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但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效果更佳,尤其在降低夜间血压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波速指数(AVI)和动脉压力容积指数(API)对中年人群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住院的138例中年患者,根据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86例)和非AS组(52例)。CAG之前采集两组AVI、API和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动脉僵硬度指标,并分析AVI、API、baPWV和一般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非AS组比较,AS组AVI[(20.4±4.2)比(22.8±5.3)]和baPWV[(14.0±2.5)m/s比(16.3±3.0)m/s]均显著升高(P均0.01)。AVI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压(PP)、API和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219~0.471,P0.05或0.01);API与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SBP、DBP、MAP、PP、脑钠肽(BNP)、AVI和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213~0.726,P0.05或0.01);baPWV与年龄、BMI、SBP、DBP、MAP、PP、AVI和API呈显著正相关(r=0.201~0.472,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是AVI的影响因素(B=0.162,P=0.001),SBP、DBP和HDL-C是API的影响因素(B=-0.166~2.146,P0.05或0.01),SBP和HDL-C是baPWV的影响因素(B=0.116,-3.009,P均0.01)。结论:升高的AVI和baPWV均可预测中年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高盐喂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3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2,饲以0.5%NaCl饲料饲养)和高盐组(n=41,饲以8%NaCl饲料饲养),共饲养24周。采用尾动脉测压仪分别测定Wistar大鼠实验前(0周)和实验3、5、6、7、9、11、13、15、17、19、21、23、24周时尾动脉压。实验24周时,依据血压水平将高盐组分为高盐血压正常组(HSN组,n=7)和高盐高血压组(HSH组,n=34),计算各组短时、长时BPV。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盐组大鼠血压、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短时舒张压标准差(DSD)、长时SBPV和长时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增高(P0.05);HSN组大鼠仅长时SBPV[0~24周时SSD:(9.20±2.39)比(5.16±1.63)mm Hg,SCV:(8.14±2.23)%比(4.77±1.56)%]增高(P0.05);HSH组大鼠血压、短时SBPV、长时SBPV[0~24周时长时SSD:(15.46±5.38)比(5.16±1.63)mm Hg,长时SCV:(12.14±3.50)%比(4.77±1.56)%]、短时DSD、长时DBPV[0~24周时长时DSD:(16.19±4.57)比(8.93±2.30)mm Hg,长时DCV:(17.30±4.65)%比(10.99±3.14)%]均增高(P0.05)。与HSN组大鼠相比,HSH组大鼠长时SSD、SCV于实验0~3周增高并先于收缩压增高(实验第6周),长时DSD于实验0~5周增高并先于舒张压增高(实验第9周)。结论长期高盐喂食可致高盐高血压Wistar大鼠长时SBPV、DBPV增高且早于其血压升高;高盐血压正常Wistar大鼠仅长时SBPV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的相关性。方法对陕西汉中老君乡10个自然村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选取其中完成IMT、FMD、baPWV 3项检查,符合入排标准的30~45岁青年人群473名进行体格及生化指标检查。BP-203RPEⅢ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超声检测IMT和FMD。应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aPWV与IMT、FMD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FMD值较高[(10.28±4.25)%比(9.38±4.40)%,P0.05],baPWV值较低[(12.26±2.05)m/s比(13.59±1.96)m/s,P0.01],两者IM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FMD、baPWV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FMD和baPWV则呈负相关(r=-0.3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等心血管病相关因素后,发现FMD是baPWV的影响因素(B=-8.689,P0.01)。结论在本组青年人群中,baPWV和FMD呈负相关,而IMT与baPWV及FMD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单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及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 SBP、n SBP、n DBP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d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 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 DB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 SBPV、24 h DBPV、d SBPV、d DBPV、n SBPV、n DBP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2例。结论与单用氨氯地平相比,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确定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性,同时检测血浆Hcy水平,分析其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实际变异指数(ARV)之间的关系。结果:136例患者血Hcy平均水平为(15.78±3.78)μmol/L。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肾小球滤过率(GFR)、血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ARV均相关(均P 0.0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的使用、血甘油三酯水平与舒张压ARV密切相关(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Hcy水平与24 h收缩压ARV(P 0.001)和舒张压ARV(P=0.014)密切相关。结论:血浆Hcy水平是BPV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7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其中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6例(观察组),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性便携式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24 h血压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血脂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24 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血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 SBP和DBP、日间SBP和DBP、夜间SBP和DBP及SBPV、DB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高,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全国范围内非选择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连续三次血压测量间的血压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五月血压测量月"项目中国区域数据(n=77 549)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测量三次诊室血压,以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V)作为评估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研究显示,非所有的第三次血压均较第一次降低,14%的参与者第三次测量的收缩压较第一次增高5 mm Hg或以上。女性SBPV和DBPV高于男性[(4.2±3.3)%比(4.1±3.3)%,(4.7±4.0)%比(4.6±4.1)%;P<0.05]。不同年龄、血压级别组SBPSD、DBPSD、SBPV、DB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BPSD和SBPV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第一次收缩压读数呈正相关,女性SBPSD和SBPV较男性高(均P<0.01)。结论并非所有血压均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三次血压测量间存在变异性,血压变异性与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 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 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累积高血压暴露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集团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抽样标准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符合入选标准者5440人,于2012-2013年对该人群进行了第4次健康体检,并检测了该人群的baPWV,最终有3676名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累积血压暴露值(cumBP)包括累积收缩压暴露值(cumSBP)和累积舒张压暴露值(cumDBP),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cumSBP和cumDBP与baPWV的关系及累积高血压暴露对baPWV的影响。结果在观察对象3676人中,年龄(55.7±9.8)岁,其中男性2012人,占54.7%,女性1664人,占45.3%。随着累积高血压暴露时间的增加,baPWV和baPWV≥14m/s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均P0.05)。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cumSBP和cumDBP与baPWV仍呈正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20和0.1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累积高血压暴露2年组、4年组、6年组、8年组与暴露0年组比较,均是发生baPWV≥14m/s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77(1.39~2.26)、2.05(1.53~2.75)、3.20(2.22~4.61)、3.05(1.96~4.74)。结论 cumSBP和cumDBP与baPWV存在正线性相关,累积高血压暴露是baPWV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BPV)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人群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浆HCY、血糖、血脂检测,测定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及HCY、血糖、血脂水平。并根据HCY水平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伴HCY升高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组和不伴HCY升高的高血压(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3组人群动态血压与HCY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HCY水平、24hSBP、24h DBP、24hSSD以及24hDS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24h SSD以及24hDS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包括H型高血压和非H型高血压)SSD与HCY(P=0.000)、LDL-C(P=0.038)呈显著正相关;DSD与HCY(P=0.024)、LDL-C(P=0.04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指标SSD、DSD与血浆HCY水平显著正相关。血浆HCY升高可能是BPV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探讨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2010年4月-2011年10月的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1 075例(男7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LDL-C水平分为4组:LDL-C正常组(C组,LDL-C<3.42 mmol/L);LDL-C临界升高组(H1组,LDL-C 3.42 mmol/L~4.20 mmol/L);LDL-C升高组(H2组,LDL-C:4.21 mmol/L~4.97 mmol/L);LDL-C显著升高组(H3组,LDL-C≥4.98 mmol/L).测定各组体检者的baPWV和踝肱指数(ABI),及其他临床指标,并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高LDL-C组baPWV值显著高于LDL-C正常组(1 391.74 cm/s±224.74 cm/s比1 310.49 cm/s±222.10 cm/s,P=0.027).C组和H1组baPWV值处于正常范围,且H1组baPWV值(1 351.77 cm/s±229.88 cm/s)明显高于C组(1 310.49 cm/s±222.02 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2组baPWV值和H3组baPWV值轻度升高,与C组、H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组间A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baPWV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SBP)、年龄、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均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在控制SBP、年龄、HDL-C、UA影响因素后,LDL-C仍然与baPWV存在相关性(r=0.078,P=0.012).结论 随着LDL-C的升高,baPWV值增高,LDL-C升高者早期动脉血管弹性下降,baPWV检测有助于发现LDL-C升高的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和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进行降压治疗及管理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411例,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压指数及BPV与baPWV、ABI的相关性,BPV用收缩压标准差(SBP_SD)表示。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降压治疗的效果以及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 通过3年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SBP、DBP、PP、MAP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FPG、TC、TG也较前明显下降,HDL-C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78±7.36)和(142.92±17.14)mmHg(1mmHg=0.133kPa),(80.22±6.31)和(81.49±10.01)mmHg,(51.57±7.81)和(61.43±14.06)mmHg,(97.41±5.57)和(101.97±10.98)mmHg,(5.30±1.67)和(5.81±1.69)mmol/L,(3.85±0.95)和(4.42±0.90)mmol/L,(1.27±0.68)和(1.79±1.13)mmol/L,(1.35±0.31)和(1.21±0.31)mmol/L;均P<0.05];而治疗前后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SBP、PP、MAP、SBP_SD均与baPWV呈正相关(β=10.390,5.500,14.940,11.110;均P<0.05),与ABI呈负相关(β=-0.002,-0.001,-0.002,-0.003;均P<0.05);而DBP仅与baPWV呈正相关(β=8.690,P<0.05),而与ABI无相关性。降压治疗后,baPWV由(1782.70±308.87)cm/s降至(1732.43±261.73)cm/s、ABI由(1.12±0.10)升至(1.14±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aPWV在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中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I在女性患者及60~70岁患者中,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压前后SBP差值、DBP差值与baPWV差值均呈正相关(β=3.000,3.290;P<0.05),而与ABI差值无相关性。结论 SBP_SD是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及综合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baPWV值,而降压治疗对AB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去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开滦研究中部分老年人群短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的影响。方法:抽取开滦总医院、开滦林西医院、开滦赵各庄医院离退休职工中年龄≥60岁、无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频发早搏、心房颤动、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等疾病,2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帕金森治疗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及镇静止痛药物者2 464例组成研究队列,进一步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 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作为24 h、日间和夜间SBPV。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对24 h、日间和夜间SBPV的影响。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指:将2010年AHA提出的7项指标中的蔬菜摄入量改为食盐摄入量;体重指数(BMI)界限值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提出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BMI界限值参考标准;有关运动的定义也与AHA的定义略有不同,本研究采用的标准为理想运动量≥80 min/周,一般为80 min/周,差为从不运动。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812例,按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分组:第一组(0~4分,n=56)、第二组(5~9分,n=1 600)、第三组(10~14分,n=156);三组对应的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为16.02 mmHg(1 mmHg=0.133 kPa)、14.91 mmHg和13.18 mmHg,15.42 mmHg、14.50 mmHg和13.22 mmHg,12.68 mmHg、11.44mmHg和10.16 mmHg(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评分每增加1分,24 h、日间和夜间SBPV分别降低0,20 mmHg、0.19 mmHg和0.37 mmHg(P均0.05)。结论: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SBPV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参数诊断高血压与颈动脉病变及高龄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交互关系。方法 选取3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成内膜正常组(n=96)、内膜增厚组(n=139)及颈动脉斑块组(n=86),检测3组血脂、血压、血压变异性,并收集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颈动脉病变组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d)SBP、dDBP、夜间(n)SBP、nDBP、24 h SBP变异性(SBPV)、24 h DBP变异性(DBPV)、dSBPV、dDBPV、nSBPV和n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颈动脉病变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年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平均值为(1.14±0.22)mm, IMT分别与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