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伊贝沙坦组(32例)和苯那普利组(31例),治疗4周,观察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苯那普利组17例显效、7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7.41%。伊贝沙坦组21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与伊贝沙坦降压效果、降压幅度均基本相似,对血糖、血脂、肝功能及电解质均无明显影响,苯那普利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伊贝沙坦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应用苯那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6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判断其心功能(NYHA分级)及洋地黄中毒情况,并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散(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DVd)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减少。结论:苯那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CHF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任龙 《安徽医药》2002,6(4):23-24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45例CHF病人,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25例,以利尿剂、洋地黄和苯那普利(10 mg po qd)治疗3周;对照组20例,仅以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苯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5%;两组治疗后SV、EF、CO和CI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苯那普利可以增加CHF病人的SV、EF、CO和CI,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左室肥厚逆转效应。方法 6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苯那普利10.20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降压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后均有显著的降压和逆转LVH效应。缬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苯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8.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效应明显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林劲  翟任群  吴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53-1955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患者42例,并与单独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0.0%(P〈0.05),治疗组SBP、DBP、HR、LVESd、LVEDd均明显下降(P〈0.05),LVEF增加明显(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单用和与氯沙坦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34例CHF病人,NYHA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苯那普利组和苯那普利+氯沙坦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胸比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NYHA级别改善效果相似,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善的效果苯那普利+氯沙坦组优于苯那普利组。而且血清钾、肌酐无明显变化,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联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CHF的效果比单用苯那普利好,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规治疗CHF患者疗效比较。方法  6 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血压 ,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恶化住院率。结果 经治疗 2 4周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比较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CHF有协同作用 ,是治疗CHF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盐酸苯那普利与甲钴铵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4例,在血糖控制正常的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应用盐酸苯那普利,疗程12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痛觉过敏与感觉减退有效率达到65%与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与37%(P〈0.05),神经传导速度(SVC)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苯那普利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9.
苯那普利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与小剂量氢氯噻嗪合用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B组30例用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加服氢氯噻嗪12.5mg,每日一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基础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并测定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结果:苯那普利加小剂量氢氯噻嗪组的总有效率及24h动态血压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两组治疗前后的代谢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果:苯那普利与小剂氢氯噻嗪合作治疗高血压较单用苯那普利更有效,而且对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沈涌涛  李名龙 《安徽医药》2008,12(5):456-457
目的总结苯那普利合用小剂量氢氯噻嗪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方法46例高血压伴LVH,男32例,女14例,年龄33-64(49±6)岁,苯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视血压波动情况,酌情增加剂量,直至20mg·d^-1,氢氯噻嗪12.5mg·d^-1,两药连续应用16周。结果治疗后血压,IS-VT、PWT、LVM等指标见表1,有32例患者LVMI恢复正常,逆转率69.56%。经苯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后,虽然左室收缩功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左室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2。结论苯那普利、氢氯噻嗪合用,药理作用叠加,使LVH得到逆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治疗组50例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心率及血压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苯那普利联合缬沙坦作为干预药物,不仅改善了心功能,降低了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疗效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苯那普利治疗99例伴有蛋白尿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时间为3个月。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比较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各基因型患者尿蛋白定量下降程度的差异。结果 苯那普利治疗3月后,DD、DI型组的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明显高于Ⅱ型组(P〈0.05)。结论 苯那普利可改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且与患者ACE基因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相加军 《儿科药学》2000,6(3):24-24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治疗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部分加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9例,有效率6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苯那普利是目前治疗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评价洛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并与苯那普利作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50例,随机分为洛沙坦治疗组(25~50mg/d)、苯那普利治疗组(5~20mg/d),疗程4个月,结果洛沙坦或苯那普利治疗后血压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对左室肥厚的逆转率分别为80%与72%,逆转作用无差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洛沙坦比苯那普利明显减少。本文资料显示,洛沙坦是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疗效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苯那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方法 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男性 16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 1± 11岁 )入选苯那普利组 ,口服苯那普利 5~ 2 0mg ,qd。 30例入选依那普利组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5 8± 12岁 )口服依那普利 5~ 10mg ,Bid,疗程均为 6周。 结果 苯那普利和依那普利均能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2 4h尿蛋白排泄率 (P <0 0 1)。减少 2 4h尿白蛋白的作用 ,苯那普利优于依那普利 (P <0 0 5 ) ,而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病人的舒张压作用不如依那普利 (P <0 0 1)。二组治疗前后BUN和Cr无明显变化。二药的不良反应为干咳和咽痛 ,苯那普利的发生率为 7 1% ;依那普利的发生率为 13 3%。 结论 苯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作用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苯那普利治疗组(n=30)和卡托普利(n=30)对照组,观察降压效果。结果:苯那普利与卡托普利两药的降压有效率相似(P〉0.05),但前者在控制24h血压较后者为优,结论:苯那普利半衰期较长,一次po即可达到满足降压效果,是一种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病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坎地沙坦片,1次/d,8mg/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苯那普利片,1次/d,10mg/次,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至2次/d,早晚各1次,4周为1个疗程,每周记录1次血压数值,并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血糖、血尿、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2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度,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苯那普利、地高辛联用治疗老年顽固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中,利尿药继续使用,停用扩血管药3d后,口服苯那普利(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分装),首次剂量2.5~5mg/d,3d后无不良反应加量至5~10mg/d,最大剂量15mg/d,平均剂量(10±5)mg/d。同时口服地高辛0.125~0.25mg/d。服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摄x线胸片。结果36例心功能Ⅳ级14例中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3例;心功能Ⅲ级22例中,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应用苯那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疗效较好、服药方便、用药依从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苯那普利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本地平缓释片合用 ,治疗单用苯那普利不能控制其血压降至目标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副反应。方法 :112例单用苯那普利治疗不能控制至理想血压的患者 ,在原有剂量不变下 ,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硝本地平缓释片治疗 ,用药后 4周判断降压效果 ,不良反应。结果 :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有效率为 85 .71% ,加用硝本地平缓释片为 78.5 7% ,两组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加用苯磺酸左旋胺氯地平后的显效率有(73.2 1% )高于加用硝本地平缓释片 (5 4.38% ,P <0 .0 5 ) ;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加用硝本地平组 (7.14 %vs 2 8.5 % ,P <0 .0 1)。结论 :对单用苯那普利治疗不能控制其理想血压的患者 ,苯那普利合用苯磺酸左旋胺氯地平或苯那普利合用硝本地平缓释片治疗都是有效的。苯那普利和苯磺酸左旋胺氯地平联合更适合于此类病人的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79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5mg的氨氯地平,口服,1次/d,同时予以苯那普利10mg,口服,1次/d,共治疗6周。结果 79例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降压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