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吸毒人群高危行为与相关血源病原感染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0例吸毒者HIV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吸毒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吸毒行为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我所新收容的2000例吸毒劳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并采用“吸毒方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0例吸毒人员中HIV阳性者372例,检出率18.6%。2000例吸毒人员中静脉注射吸毒1860例中HIV感染370例,烫吸吸毒140例中HIV感染2例;1860例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1302例,其中HIV感染360例(HIV感染率28.42%),非共用注射器558例,其中HIV感染10例(HIV感染率1.4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63.89,P〈0.001)。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静脉吸毒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是引起HIV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3.
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81例静脉药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观察HCV感染和常见的血源传播病毒的感染指标。结果静脉药瘾者中抗HCV阳性261人(68.5%),感染率与当地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吸毒史长短、共用注射器者和重叠HIV/HBV感染相关。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主要因素是HIV感染、吸毒史和共用注射器。结论静脉药瘾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而吸毒史长、共用注射器和伴发HIV/HBV感染时,使机体易感性增高,静脉药瘾者是丙型肝炎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澄迈县高危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澄迈县戒毒所715名在押吸毒人员血清标本中的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结果715例标本中检测出HCV抗体阳性标本388例,阳性率为54.27%,其中301例曾经共用针具的吸毒者256例HCV抗体阳性率为85.04%,90例单独使用针具吸毒者中阳性率为38.89%,324例单纯12I吸的吸毒者阳性率为29.7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已在共用针具的吸毒者中广泛传播,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工作非常必要,应积极采取措施杜绝共用针具吸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吸毒人群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侧449例吸毒人员和400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一HCV).结果吸毒组血清抗-HCV阳性率91.09%,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0.25%,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9.09, P<0.01).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95.57%)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52.63%)(χ2=47.38, P<0.01).结论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人群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51名吸毒人员的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分析,了解到本市吸毒人员以青壮年为主,无业者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在11.6%-89.2%之间。静脉吸毒者占62.O%,其中共用针具占58.6%,吸毒人员中曾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占68.7%,而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仅为38.2%,有时使用和从未使用者占61.8%。检测251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为2.0%;HCV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28.4%;梅毒抗体阳性15例,阳性率为6.0%。说明我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均属低流行;HCV在吸毒人群中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吸毒人群中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因此,尽快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榆林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吸毒方式,吸毒时间与HCV感染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榆林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收治的477名吸毒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在477名吸毒患者中男性占92.24%,女性占7.76%;总的HCV抗体阳性率为73.79%。男性阳性率(74.77%)高于女性(62.16%)。单纯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为80.08%,口吸或烫吸者的HCV抗体阳性率52.88%,混合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78.50%;共用注射器的HCV抗体阳性率86.87%,不共用者的HCV抗体阳性率64.52%。结论榆林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率高,文化程度低,吸毒时间长,共用注射器的高危因素普遍存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HCV传播,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感染途径、性别、年龄因素的关系。方法在198份抗HCV抗体和HCV RNA均阳性的血清标本中,分别提取HCV RNA ,通过逆转录巢式PCR(RT nested-PCR)扩增C基因的羧基端至E1基因的氨基端长度为474 bp的片段,测定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 HCV序列进行系谱分析,确定HCV基因亚型。结果198例患者中,HCV 1a型4例(2.0%);1b型例71例(35.9%);2a型9例(4.6%);3a型29例(14.7%),3b型47例(23.7%),6a型37例(18.7%),6d型1例(0.5%)。各基因型在男女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518, P=0.885);不同年龄人群 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56,P=0.005);不同感染途径人群 HCV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45,P=0.005)。结论贵州地区 HCV 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3b、6a、3a型,同时还存在1a、2a和6d等基因型。HCV基因型与其感染途径有关,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了152例海洛因依赖者吸毒方式及HI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吸毒者中存在HIV感染.HBVM、HBsAg、抗-HD和/或HDV、HCV、HGV感染率分别为69.74%、19.74%、2.63%、45.39%、35.53%.静脉吸毒与非静脉吸毒相比,除HBVM、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尽管吸毒者是四种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吸毒以及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释毒品溶剂不消毒不是造成HBV感染的主要原因,而吸毒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吸毒对肝脏的损害,加之吸毒者特殊群体之间密切接触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静脉吸毒方式对HCV、HGV感染较HVB感染影响更大,提示HGV感染在易感性及传播途径上与HCV更相似,而与HBV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危险行为及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2年4-6月乌鲁木齐某区 CDC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360名吸毒人员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就医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 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360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97.9%,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知晓率越高(χ趋势^2=4.794,P =0.029)。曾经有注射吸毒史者占76.9%,共用针具吸毒者占40.8%(113/277)。有效应答者中13.1%(47/358)承认有过性交易,其中每次性交易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7.4%。360名吸毒人员 HIV感染率为16.1%,HCV感染率为67.5%,梅毒感染率为2.2%。有注射吸毒史者感染 HIV和 HCV的危险分别是未注射吸毒者的5.5(1.8,17.1)倍和2.3(1.7,3.1)倍(P <0.01);共用注射针具者感染 HIV的危险是不共用注射针具者的2.2(1.3,3.5)倍(P <0.01)。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并未下降,“知信行脱节”是吸毒人群中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源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抗-HCV ELISA双试剂均阳性的无偿献血者样本,经HCV RNA定量检测,HCV RNA定量结果>1×103 IU/mL的样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41例抗-HCV 双试剂阳性样本中,123例病毒载量大于1×103 IU/mL,108例获得基因分型结果。HCV基因分型为:6a(45例,41.67%)、3型(27例,25.00%)、1b (12例,11.11%)、1a (12例,11.11%)、1a+1b (6例,5.56%)和3型+6a(6例,5.56%)。HCV各基因型无偿献血者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无偿献血者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间HCV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河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的基因型(亚型)包括1a、1b、3型和6a,其中6a亚型成为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第一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分型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温州中心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RT巢式-PCR法,对2012年度68例HCV-IgG阳性者进行HCV-RNA的检测及基因分型。结果温州市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各年份基本保持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8例抗-HCV阳性标本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2a单阳性为4.41%,1b单阳性为30.88%,1b和2a双阳性为60.29%,1b总阳性率为91.18%,2a总阳性率为64.71%。结论温州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不高,总体趋稳,所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型占优势,并且基因型1b和2a混合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1996年间住院的HCVRNA阳性,临床上确诊的HCC患者血清标本13份,非肝癌癌症患者血清标本15份,1996年-1997年HCVRNA阳性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标本15份,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基因分型。结果:13例HCVRNA阳性的HCC患者,除1例未能分型外,其余12例均为HCV 1b型(100%)。15例非肝癌癌症患者,除13酌(86.67%)为1b型感染者外,其余均为2a型(13.33%)。15例从业人员中,不仅检出了12b型感染(86.67%),还检出2a型,1/2混合型各1例。所有标本中1b,2a型,1b/2a混合型的构成分别为38/42(90.48%),3/42(7.14%),1/42(2.38%),以1b型的比例最高,未检出1a,2b和3a型。结论:HCVRNA1b型与HCC的关系较为密切,同时也是山西地区HCV的感染优势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参考Ohno的分型方法,采用巢式RT-PCR法扩增抗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样品HCV核心(core)基因部分区段(-12nt~+343nt),克隆并测序[1];以Clustalw软件对所克隆片段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并分型。结果在60份HCV抗体阳性血清中,HCV检出率为55%(33例);系统进化树分析提示共有1b、2a、3a、3b、6a 5个不同的基因型,以1b、3b和2a基因型为主,其中1b阳性率为52%(17例)。结论浙江省慢性HCV感染者中HCV基因型呈现出以1b、3b和2a为主、多基因型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垂直传播机制。方法 选择6对抗-HCV与HCVRNA均阳性的母亲与胎儿,2对父亲抗-HCV与HCVRNA阳性、母亲阴性的胎儿为研究对象,检测父、母亲与子代HCV的感染标志,同时比较两代问所携HCV的基因型别与HCVC/E1区的序列同源性。结果 6对母亲与胎儿HCVRNA阳性,基因型均一致,其中5对基因型别属Ⅱ型,1对属Ⅲ型。母亲与子代间所携HCVC/E1区的序列同源性极高,与其他母亲间、胎儿间的HCV同源性显著差异。2对父亲HCVRNA阳性其胎儿未检测到HCVRNA。结论 母亲与子代间存在出生前期的HC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北省经血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合并HCV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或会诊的597例抗HIV阳性者进行HCV筛查,并行HCV病毒载量检测,对HCVRNA阳性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核心基因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树分析。结果既往有偿供血和受血的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6.5%(205/268),57.4%(189/329)。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b型90例(92.8%)和2a型7例(7.2%),两型的HCV病毒载量(HCV—V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数值分别为(6.0±1.0)拷贝/ml、(5.8±1.4)拷贝/ml,t=0.40,P=0.69]。结论血液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受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低于献血人群,感染者中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和2a型。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oncordance in various hepatitis C (HCV) genotyping method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HCV genotypes in Guizhou area of Southwest China. METHODS: Serum samples from 206 patients (100 with chronic hepatitis and 106 with hemopathy) were detected for antibody of HCV by second generation enzyme-labell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Thirty-five anti-HCV positive samples were detected for HCV RNA by R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30 HCV RNA positiv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for their genotypes by three various genotyping methods [PCR with type-specific primers at the core region (primer-set), slot-blot hybridization with type-specific probes at NS5B region (blotting) and the restric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CR products of 5' NC region (RFLP)]. Ten samples with the known genotype were analysed by the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Of 30 samples with positive HCV RNA, the types of 22 could be classified by three methods, and the genotypes determined by various methods had complete concordance. The types of 6 samples could be classified by two methods and 5 had agreement subtypes. The types of two samples could be classified only by RFLP. Overall, 27 (90.0%) had subtype 1b infection and 3 (10.0%) had subtype 2a infecti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8 samples with subtype 1b and one with subtype 2a were analysed by the direct sequencing. The subtypes determined by sequence analysis were in complete concordance with those decided by various genotyping methods. CONCLUSIONS: Subtype 1b is the predominent HCV genotype in Guizhou area, while subtype 2a is less common. There was a good concordance with the genotyping results obtained by various HCV genotyp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sCvirus-1型感染者治疗48周,非HCV-1型感染者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2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HCVRNA水平。结果HCV-1型感染者24例(60.0%),非HCV-1型感染者16例(40.0%);HCV-1型和非HCV-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5.0%(18/24例)和87.5%(14/16例),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分别为80.0%(16/20例)和85.7%(12/14例),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56.2%(9/16例)和78.5%(11/14例)。结论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个体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