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估短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e, SBE )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5月—20...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内镜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接受了50例次ERCP诊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2.0%(46/50)、93.5%(43/46)、88.4%(38/43)和76.0%(38/50)。结肠镜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辅助ERCP的成功率分别为76.0%(19/25)和75.0%(18/24);共有3例不良事件, 1例患者术中发生胆肠吻合口黏膜撕裂, 1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ERCP总体是有效和安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使用结肠镜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辅助ERCP具有相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标准结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行标准结肠镜或单气囊小肠镜辅助下ERCP的70例Roux-en-Y术后胆道疾病患者资料, 依据内镜使用不同, 分为标准结肠镜组(n=43)与单气囊小肠镜组(n=27)。比较两组进镜成功率、插管成功率、ERCP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0例患者共行了81例次ERCP。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进镜成功率分别为91.8%(45/49)、78.1%(25/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 P=0.153)。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原始乳头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4.1%(20/27)和1/6, 标准结肠镜组原始乳头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气囊小肠镜组(P=0.016)。标准结肠镜组和单气囊小肠镜组ERCP成功率分别为75.5%(37/49)和59.4%(19/3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系统疾病内镜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复杂消化道手术(2例Roux-en-Y术、2例Whipple术)后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1例患者为单纯双气囊小肠镜探查手术后胆肠吻合口,3例为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结合ERCP技术.结果 1例患者成功实施治疗性ERCP,其余3例患者明确了诊断.4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出血、穿孔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法结合ERCP技术是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胆胰疾病内镜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在此基础上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老年胆胰疾病患者行ERCP及内镜下微创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ERCP诊治的10例儿童胰胆疾病临床资料及图像。结果10例患儿ERCP诊治全部成功,无急性胰腺炎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ERCP对诊治儿童胰胆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毕Ⅱ式胃大部切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大部切除术时是否加做布朗吻合分为布朗吻合组和非布朗吻合组。根据使用内镜不同,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分析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67例患者接受了82例次ERCP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0.2%(74/82)、87.8%(65/74)、100.0%(65/65)和79.3%(65/82)。非布朗吻合和布朗吻合患者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79.7%(47/59)和78.3%(18/23)。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93.8%(15/16)、76.2%(48/63)和2/3。常规前视镜使用和不使用透明帽辅助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80.8%(42/52)和54.5%(6/11)。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是有效和安全的。小肠镜可以作为十二指肠镜和常规前视镜操作失败后的一种候选方法。当使用常规前视镜操作时,用透明帽辅助可提高ERCP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 术前禁食6h,在全麻或镇静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根据检查结果,选择性镜下治疗。结果 诊断性ERCP逐渐转向较多的治疗性ERCP,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扩大。结论 治疗性ERCP是胆胰疾病微创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内科消化学组始建于1956年,1979年正式成立消化专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及ERCP等技术。本世纪初,科室成为国内最早引进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单位之一。2008年成为全军小肠疾病内镜诊疗中心,2017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首批小肠镜医师培训中心之一。近十余年来,科室集中力量专注于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在小肠疾病内镜诊治领域开展了较多探索性工作,形成了鲜明专科特色,累积完成500余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2000余例次小肠息肉镜下治疗术。另外,在国际上率先或较早开展了小肠血管畸形镜下治疗术、小肠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小肠镜下狭窄扩张及切开术,小肠金属支架放置术、小肠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等新技术。近年来,科室在小肠疑难罕见疾病诊治、尤其是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定期召开小肠疾病学术会议,举办小肠镜诊治技术培训班、进修班、网络授课等方式,促进了国内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及学术交流,推动了小肠镜规范化培训,为国家培养了近百名合格的小肠镜医师。  相似文献   

20.
目前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治胆胰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但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胆管炎、出血及穿孔等,这些不良反应使得ERCP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ERCP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