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研究组有效止血率为95.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7%(P0.05);72 h后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穿孔等不良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注射止血,安全有效,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镜下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与药物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5年3月至12月共12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即时止血率、有效止血率高于对照组,72 h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外科手术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粪便潜血转阴、引流管变清、呕血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镜下注射药物治疗,金属钛夹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止血快、再出血率低,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01/2013-12收治的146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73例)采用内镜钛夹止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照组(73例)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比较止血时间、治疗出血量和总输血量,以及随访期内的再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前者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中出血量和总输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钛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单用质子泵抑制剂高,其止血迅速有效,再出血的发生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急诊胃镜下钛夹治疗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行内科药物治疗的非静脉曲张出血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72 h止血率,再出血率,半年后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72 h止血率97.37%,较对照组72 h止血率85.00%为高,观察组再出血率2.63%,半年后再出血率0.00%均较对照组再出血率22.50%,半年后再出血率10.00%为低,且观察组住院时间(8.96±3.58)d、住院费用(4091±1278)元较对照组住院时间(11.32±5.72)d、住院费用(5387±1894)元明显减少。结论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下钛夹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进一步确定其价值。方法选取海南屯昌县人民医院消化科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62例行内镜下钛夹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止血指标,以及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等止血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快速止血,同时降低再出血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氩气刀对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APC组),以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为对照组(注射组),比较两组的有效止血率。结果注射组的患者中,112例患者未再出血。4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6.6%。APC组的患者中,119例患者未再出血,2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8.3%。结论APC组及注射组止血有效率高,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治疗,B组患者接受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C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止血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外科手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例分布及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A组和B组的82.1%、75.0%(P=0.017);A组与C组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显著高于B组的92.9%(P=0.017);C组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A组和B组的10.7%、16.1%(P=0.034);但在转外科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56例。A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治疗,B组患者接受内镜下注射止血治疗,C组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止血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外科手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例分布及病情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A组和B组的82.1%、75.0%(P=0.017);A组与C组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显著高于B组的92.9%(P=0.017);C组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A组和B组的10.7%、16.1%(P=0.034);但在转外科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出血病因及内镜下改良Forrest分级,对11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苦选择性使用:注射药物、氩离子凝固术(APC)、血管夹及注射联合氲离子凝固术等4种内镜下止血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总的即时止血率98.2%(110/112),再出血率12.7%(14/112),未见明显并发症者,无死亡病例。注射组23例,即时止血率100%,有效止血率73.9%(17/23),再出血率26.1%(6/23);APC组29例,即时止血率100%,有效止血率86.2%(25/29),再出血率13.8%(4/29);血管夹组27例,即时止血率96.3%(26/27),有效止血率92.6%(25/27),再出血率3.8%(1/26),明显低于注射组及APC组(P〈0.05);联合组33例,即时止血率96.97%(32/33),有效止血率87.9%(29/33),再出血率9.4%(3/32),低于单纯注射组(P〈0.05)。各组即时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起效迅速,疗效肯定,可成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出血病因选择合理的止血措施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5例老年ANVUGIB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三组,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分别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和金属钛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时止血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2 h再出血率和外科手术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大便潜血(OB)试验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死亡病例、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NVUGIB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血凝酶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确诊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A、B、C三组,各36例。A组予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方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方案;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喷洒、注射立止血方案。对比三组患者止血效果,记录治疗后1周内呕血次数及黑便次数,分析治疗前后血压、脉搏等体征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C组立即止血率、48 h内止血率分别为83.3%和94.4%,均显著高于A、B组;手术率、治疗1周内再出血率则为0.0%和5.6%,均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1周后,C组呕血次数、黑便次数分别为(0.5±0.2)次和(0.6±0.3)次,均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上述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 d后,三组患者脉搏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血压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血压显著低于B、C组,脉搏次数则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在上述指标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将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局部喷洒、注射肾上腺素+立止血的方案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止血效果确切,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0例ANVUGI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对照组行注射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后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止血时间22.29 h,对照组为36.47 h,两组间差异显著(Log-rank值=8.904,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用于ANVUGIB效果显著,但前者出血停止时间更早,再出血率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3.
胡学军  姚平 《山东医药》2010,50(41):80-81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7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喷洒组、注射组、钛夹组和微波组,使用电子胃镜检查和治疗,喷洒组向出血部位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注射组向出血部位注射1∶10 000的肾上腺素溶液,钛夹组用金属钛夹止血,微波组使用微波反复熨烙止血。结果钛夹组即时有效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97.73%,均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注射组即时有效率为90.91%,治疗有效率为81.82%;喷洒组及微波组治疗效果欠佳。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钛夹止血法和注射止血法效果确切,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内镜下黏膜注射、金属钛夹和电凝止血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溃疡出血寻找更佳的方法。[方法]选取上消化道溃疡并出血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注射组60例,钛夹组52例,电凝组47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即时止血率、72h再出血率、转外科手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比较:注射组即时止血率88.3%明显低于钛夹组96.2%、电凝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夹组虽略低于电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72h内再出血率比较:注射组(15.0%)与钛夹组(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72h内再出率最低(2.1%),与注射组、钛夹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转外科手术率比较:注射组为11.7%,钛夹组为7.7%,电凝组为2.1%;注射组与电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与钛夹组比较、钛夹组与电凝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注射止血、金属钛夹止血、电凝止血对溃疡出血患者的即时止血率高,疗效安全、可靠。内镜下金属钛夹和电凝止血治疗溃疡出血,较之于单纯黏膜注射止血的临床效果更可靠,电凝止血更优,且再出血和转外科手术率低,故该治疗方案作为治疗溃疡出血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90例,根据内镜、患者病情等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B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C组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4例。比较A、B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特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1.A组呕血、肝功能Child A级发生率(分别为72.5%、31.4%)较B组(47.6%、8.5%)高(P值分别为0.000、0.006、0.025),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7.84%)较B组(19.35%)低(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B组相比较,A组Alb浓度、门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P值分别为0.000、0.003),BUN浓度、冠心病发生率较低(P值分别为0.019、0.007),输血量较少(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A组17.65%、B组7.26%、C组4.88%(P=0.001);A组死亡率最高,为2.94%(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最高)发生率低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比例最高),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高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时的内镜检查和诊治尤为重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静脉推注奥美拉唑20 mg;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治疗;C组采用静脉推注奥美拉唑40 mg联合内镜下止血夹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止血时间、空腹胃液pH值、不良反应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21/35),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30/36),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3%(38/3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且C组在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P0.05)。治疗后,三组的空腹胃液pH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C组患者的空腹胃液pH显著高于A、B两组(P0.05);三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C组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快速止血,纠正胃酸过度分泌,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胃镜下金属钛夹夹闭治疗,观察组给予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距出血灶3~5 mm处)联合钛夹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血清内毒素(LPS)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血清LPS、CR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周内,观察组再出血率(2.17%)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孔、感染、发热、周围循环衰竭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胃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钛夹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这可能与降低血清LPS和CRP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胃镜下应用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在胃镜探查下对53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钛夹止血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3例急性出血患者经胃镜下钛夹治疗分别置放钛夹1-5枚后,均成功止血(100%)。结论在胃镜下操作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内镜下进行胃黏膜肾上腺素局部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介入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规钛夹止血;疗效更为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47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3-12/2006-07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止血.结果: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经钛夹钳夹治疗后,均一次性止血成功,即时止血率100%,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3mo无1例再发出血.结论:金属钛夹是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率高及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