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研究鲁中地区办公建筑外窗布局对建筑室内通风的影响,采用Phoenics软件分别模拟了24 m~2、6 m~2几组房间的分散式与集中式2种外窗布局下的室内风环境的效果,并以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一期项目为例,验证了原始方案与对比方案布窗差异对室内风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窗墙比固定的情况下,分散式布窗的通风效果优于集中式布窗,为改善夏季室内环境舒适性,辅助确定建筑南向的基本立面形体,提高办公人员生活与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即使关闭建筑外窗,室外细颗粒物(即PM2. 5)仍可跟随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合理评估室内PM2. 5净化过滤负荷对空气净化器设计选型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团队前期提出了基于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内PM2. 5净化过滤负荷计算模型,然而,模型中房间换气次数和细颗粒物穿透系数难以简单确定,尚未给出推荐设计值,限制了模型的工程应用价值。为此,本文结合研究团队前期提出的房间换气次数、PM2. 5穿透系数与沉降率推算模型,以及北京地区多个办公建筑室内外PM2. 5质量浓度和室外气象参数长期监测结果,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渗透通风条件下,不同气密性等级建筑外窗对应的单位缝长渗透通风量和穿透系数确定方法,给出了推荐设计值,评估了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对空气净化器净化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东辉 《山西建筑》2005,31(12):11-12
阐述了门、窗开口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对室内通风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房间开口的位置和面积、开窗的方式、制冷的方式对通风的影响,探讨了门窗的建筑性能指标及节能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低温建筑技术》2015,(10):152-154
严寒地区节能住宅执行外窗气密闭性等级6级标准后,提高了室内的气密性,降低了冷风渗透能耗。但是,同时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因此,采用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对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非常必要。本文研究了严寒地区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现状,提出了改善住宅建筑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技术措施,确定了冬季室内通风换气的主要参数取值方法,给出了严寒地区住宅通风换气装置的运行调节模式。对严寒地区住宅建筑的冬季通风换气设计及其系统运行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软件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了外窗材料、室内温度、室内湿度与通风次数等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采用SPSO-BP模型对影响建筑能耗的6个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合建筑实际节能潜力,给出了高校宿舍建筑能耗的定额指标。  相似文献   

6.
新型建筑光伏幕墙是在建筑外窗下面布置倾斜光伏组件,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具有较大的光伏板安装面积,又不会影响建筑正常开窗。为了保证光伏板具有良好通风的同时,尽量降低对外窗自然通风的影响,采用CFD模拟分析了在不同通风腔顶部和下部开口尺寸及窗户开启角度、尺寸等参数下,通风腔开口和外窗自然通风流量系数、外窗进风温度所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如何加强建筑平面空间划分设计以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定量分析支撑等问题,通过构建进深不同、内墙分隔疏密度连续变化的标准层平面模型矩阵,控制外窗开启扇洞口面积比变化,进行室内风环境模拟,以“标准层新风换气次数”为评价指标,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平面空间划分与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相关性规律,及这一规律在不同外窗开启扇洞口面积比下的差异化表现。结论包括:控制进深较小、外窗开启扇洞口面积比较大,有利通风;内墙分隔疏密度对建筑自然通风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室内有无分隔影响明显、且以2.5%的外窗开启扇洞口面积比为临界点呈现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   

8.
建筑外窗是太阳辐射热进入建筑室内的主要途径,要降低夏季建筑能耗、保证室内环境舒适性,外窗遮阳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现有建筑外窗遮阳装置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遮阳、外遮阳和玻璃自遮阳三种;根据遮阳装置的可调节程度,可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可收缩式三种.该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现有各种遮阳技术都存在一定缺陷,而理想的遮阳设施应做到遮阳比例灵活可调,遮阳与采光、通风兼顾,早晚可收起,抗风雨,无高空坠落风险,安装维护方便,费用经济可行.要满足这些要求,应从多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研究,综合协调处理好建筑遮阳、采光、通风、建筑安全、建筑美学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窗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窗对于建筑就如是人的眼睛,因为采光、通风等一些功能都要通过窗来实现,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当今建筑界对于窗的关注并不多。文章从建筑外窗的采光、通风、装饰、景观、防御、展示方面进行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明外窗的艺术性以及外窗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以推动今后建筑外窗方面的研究工作更加系统、科学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唐汝宁  马卿 《暖通空调》2011,41(4):42-45,62
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自然通风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旧厂房改造中室内通风设计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如烟囱、地道、排风管道等,结合金属孔板、通风口、通风竖井、可开启窗等,强化室内自然通风效果,使室内通风设计达到生态、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室内CO2浓度为评价指标,应用多区模型模拟软件CONTAM分析比较了哈尔滨某住宅建筑内自然渗风和双向通风窗通风作用下的室内空气品质.结果显示,应用双向通风窗之前,室内的CO2浓度变化很大,最高达5400 mg/m3左右;应用双向通风窗之后,室内的CO2浓度基本稳定在l 440 mg/m3以下,表明空气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谢云涛 《城市住宅》2021,28(10):136-137
阳台作为功能性的建筑构件,在提供实用空间的同时,对调节室内的物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以济南地区为例,结合设定的模拟方案,运用CFD模拟的方法分析阳台外挑宽度、阳台窗开启扇的位置、尺寸等对自然通风的影响,提出1.5m阳台外挑宽度、开启扇正对阳台后房间布置、适当增加开启扇面积等优化措施,力求进一步改善室内通风效果,优化室内通风环境.  相似文献   

13.
运用DeST-h软件对成都地区某居住建筑室内温度和冷热负荷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外窗热工性能以及通风模式对基础室温、冷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室内基础室温高于29℃的时间占全年不到5%,而冬季室温低于16℃占全年30%左右,夏季室内基础室温可容忍度明显优于冬季.降低外窗传热系数后,冬季热负荷降低;而对夏季冷负荷的影响还与通风效果直接相关,通风不好的情况下冷负荷有可能增加.因此,加强保温有利于降低供热能耗;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提高时,还必须注意合理利用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制冷能耗.  相似文献   

14.
姚珊珊  刘哲 《建筑技术》2020,51(1):92-96
豫南山地民居由于夏季潮湿多雨,建筑形式注意通风散热。以豫南山地民居丁李湾一进典型院落的正屋为研究对象,采用ECOTECT和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高侧窗对室内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影响,定量化研究高侧窗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丁李湾民居而言,现有南向高侧窗的设置对室内二层的采光、通风可起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一层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通过增加北向墙面和山墙的高侧窗,可提高室内一层及二层的自然采光、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中小型公共建筑及住宅,目前大部分还是通过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但会破坏室内热、声环境。文章对自主研发的几种保温隔热新风一体化窗进行了其在既有建筑中的试点应用,通过测试探究了该窗对室内温湿度、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微粒、通风以及隔声等方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嘉寓     
正防雾霾窗防雾霾窗的工作原理是将建筑外门窗与空气净化通风装置通过结构上的巧妙结合,实现针对PM2.5进行净化,利用动力设备产生机械强力使空气对流,有效除去环境空气中的PM2.5后,将新风送入室内。另外,这款雾霾窗还能够实现手控、遥控、智能模式控制,操作简便。智能模式下,可对室内烟雾、甲醛、二氧化碳、臭氧等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当其浓度超过  相似文献   

17.
建筑外窗是建筑的围护结构,起着通风、采光、保温、隔音等作用。本文就建筑外窗的设计计算、试验、加工安装及施工验收等各阶段作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建筑外窗节能的问题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建华 《工业建筑》2006,36(1):8-10,13
建筑外窗的传热系数大,气密性差,是建筑能耗的重点部位。提出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重视外窗设计,考虑外窗的采光、通风、保温和节能的综合效果,大力推广和使用节能效果好的材料和窗型,加强窗户的施工管理,提高外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目前重庆地区农村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情况,采用长期监测、短期测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地区典型农村建筑的热环境状况进行了主观与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建筑自然通风状态下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状态较恶劣,且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但农村居民主观上对室内热环境有一定的接受程度,农村地区室内热环境舒适评价条件应有别于城镇建筑。利用相关热环境分析工具分析了各典型围护结构性能提升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发现提升外墙、屋面和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对室内热环境改善效果显著,此外,双层通风墙、通风屋面以及水平遮阳等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双层光伏外窗建筑,采用Daysim和EnergyPlus软件耦合模拟研究了光伏电池覆盖率、安装朝向以及窗墙比等关键设计参数对建筑室内采光质量和综合能耗的影响。首先,对典型气象条件下双层光伏外窗建筑室内工作面水平照度值进行了实测,并采用实验数据验证了Daysim软件采光模拟模型的可靠性;其次,结合常见采光评价参数对眩光问题考虑的不足,提出了N-Daylit区域室内面积占比指标以评价室内天然采光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室内采光质量和降低建筑综合能耗的角度出发,对双层光伏外窗的光伏电池覆盖率、朝向及窗墙比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当双层光伏外窗建筑应用于北方寒冷地区办公建筑时,采用南向或者东南向安装、40%的光伏电池覆盖率和30%的建筑窗墙比,可以在保证良好采光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外窗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