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观察国产血管内支架治疗犬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健康杂种犬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组1;对照组,未置入支架;组2:实验组,腹主动脉前壁纵行切口长度≤1cm,置入支架治疗;组3:实验组,腹主动脉前壁纵行切口长度>1cm且≤2cm,置入支架治疗;组4:实验组,腹主动脉前壁纵行切口长度≥3cm,置入支架治疗。外科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后2周行介入治疗。术后每个月行增强CT检查;第6个月处死时,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组1在6个月观察期内,CT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均示瘤腔存在。组2于第1个月CT检查时发现有1只犬瘤腔闭合;第2个月CT检查时有4只犬瘤腔闭合;第3个月有2只犬瘤腔闭合;条4个月有1只犬瘤腔闭合;第6个月腹主动脉造影检查也证实瘤腔闭合。组3CT检查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每只犬均残留有1个小瘤腔,且瘤壁呈向心性增厚。组4CT检查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每只犬均显示有1个大瘤腔。32只犬的腹主动脉均通畅。结论 国产镍钛合金血管内裸支架,对瘤颈直径≤1cm的腹主动脉瘤有治疗作用;对瘤颈直径>1cm且≤2cm者,可防止动脉瘤继续扩张和迟发破裂;对瘤颈直径≥3cm者则无任何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腔内血栓可能是腹主动脉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本研究目的包括评估CT测量主动脉血栓体积技术的重复性以及研究主动脉扩张病人肾水平以下主动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 - 05~2009 - 12对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54±12)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J)确诊.切开左或右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随访行CT或MRI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36例无内漏,2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无患者死亡,发生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3例.结论: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图像重组.结果 CT显示腹主动脉呈囊状扩张7例、梭形扩张23例、囊梭形扩张10例.其中多发性腹主动脉瘤3例,并发假性动脉瘤1例.MPR准确显示瘤体的位置、形态、范围及瘤腔内附壁血栓,MIP较好地显示瘤壁或附壁血栓内的钙化,VR以三维形式精确显示瘤体与邻近腹主动脉及其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是腹主动脉瘤诊断、随诊观察和术后随访最理想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ADA)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例Debakey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CT或MR增强检查确诊。经股动脉置入覆膜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置入后造影检查证实疗效,术后随访采用彩超或增强CT检查。结果:4例患者共成功置入7个支架,1例术后支架远端出现内漏,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并发的腹主动脉瘤随访2个月无变化;随访2~18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李真林  卢春燕  胡刚  孙家瑜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308-13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16-MSCTA)在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0例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层面准值16×0.75,螺距1,重建层厚1 mm,间隔0.7 mm;碘对比剂总量按患者体重计算,CTA延迟扫描时间用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法测定;重点运用专用软件测量主动脉夹层及动脉瘤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所需的所有参数.结果:Ⅲ型夹层26例,单个破口23例,多个破口3例.其中8例符合腔内隔绝术;腹主动脉瘤14例,其中4例符合腔内隔绝术.16-MS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1例,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100%).结论:16-MSCTA可从局部到整体对瘤体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腔内隔绝术所需的各项参数,为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术前规划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CT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与临床表现及部分患者的预后随访。结果 37例患者平扫见主动脉明显增粗,多数腔内密度均匀,部分管腔内可见弧形钙化影;增强后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为双腔;真腔较小,呈半圆形、卵圆形;假腔较大,呈半圆形或新月形;真假腔可相对平行,假腔也可盘绕真腔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呈螺旋状。平扫时真腔与假腔多为等密度,增强后真腔密度较假腔略高或等密度。当假腔呈螺旋型盘绕真腔时,内膜片也呈螺旋状走行;6例假腔内有不同形状的血栓,其中2例假腔完全被血栓填塞。16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无受累表现;37例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正常。3例患者双侧髂总动脉受累。8例夹层血管周围局限性肺不张。10例合并胸腔积液。本组分型采用DeBkey法分型:I型14例;Ⅱ型4例;Ⅲ型19例。结论 CT可对主动脉夹层做出明确诊断。能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清荣  邹利光  陈垦  陆明  罗勇 《放射学实践》2003,18(11):814-8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表现,评价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报道5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影像所见,MRI检查4例,彩超检查3例,CT检查2例和主动脉造影1例。结果:胸、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为3例和2例,假性动脉瘤位于主动脉轮廓外。彩超显示瘤体与主动脉有双向血流。CT和主动脉造影表现层状密度瘤体、早期强化和显影。MRI表现假性动脉瘤壁厚薄不均和信号不均质,均有破裂口。GRE显示经主动脉狭窄破裂口向瘤腔内喷射高信号血流。结论:MRI对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经外科手术确诊的6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以及是否累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等。结果 6例腹主动脉瘤中,3例患者累及左肾动脉下至髂血管分叉水平,出现管壁多发钙化,管腔呈瘤样扩张,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余3例患者累及髂总动脉及髂股动脉,出现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管壁多发混合斑块,管腔呈瘤样扩张,腔内见环形充盈缺损,相应管腔不同程度狭窄。结论 CTA能够清晰显示腹主动脉瘤的病理解剖改变,是感染性腹主动脉瘤临床评价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A,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层面重建法。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确定有无内漏、内漏的类型及漏出量。结果 105例中有13例术后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2.4%,其中,8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Ⅰ型内漏8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MS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等并发症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