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分析湖南省90年代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90年代湖南省O1群EVC对氟哌酸、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均高度敏感且较稳定。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总的敏感度较低。近3年来耐药模式非常集中,主要为复方新诺明 痢特灵 四环素及对复方新诺明的单耐。结论 氟哌酸等可为我省霍乱抗菌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四环素不宜首选应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霍乱病例及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2008年广东省O1/O139群霍乱病例分离株38株,环境株145株,以毒素基因ctxAB的PCR检测区分产毒株与非产毒株;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分析霍乱弧菌对11种抗生素在体外的药物敏感性。结果183株O1/O139群霍乱弧菌中,ctxAB阳性44株,ctxAB阴性139株。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中,小川型菌株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耐药;稻叶型菌株对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100%耐药,而O139群菌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有一定耐药;分离自环境的菌株和ctxAB阴性菌株中,小川型和稻叶型菌株对四环素、萘啶酸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有一定耐药,而O139群则仅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有一定耐药;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以耐多药为主,耐多药率分别为78.9%和75.0%,高于分离自环境的菌株和ctxAB阴性菌株的31.7%和30.9%(P0.01)。结论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中分离自病例的菌株和ctxAB阳性菌株耐多药率较高,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海南省霍乱疫情分离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和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08年海南省霍乱暴发点采集的81株O1群霍乱弧菌进行1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全部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100%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嗯唑的耐药率均为100%.四环素的耐药率为92.59%.结论 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可作为今后我省病例和带菌者的治疗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磺胺异嗯唑不宜使用.四环素也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2004年-2007年31株O139群霍乱弧菌临床分离株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和相关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O139群霍乱弧菌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B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实验检测细菌13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用常规PCR方法扩增TEM、aadA2、strA、strB、tetA、floR和sul1等7种耐药基因和1型耐药整合子。结果:药物敏感实验表明31株O139群霍乱弧菌临床分离株只存在一种耐药谱型,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氟哌酸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耐药,均扩增出TEM、aadA2、strA、strB、floR和sul1耐药基因和1型耐药整合子结构。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已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存在相关耐药基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2008年衡阳市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及药敏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相似文献   

6.
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与菌株质粒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 对 1 997~ 2 0 0 1年从桂林地区分离到的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质粒检测。结果  2 92株副伤寒沙门菌对痢特灵、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啦定敏感率达 1 0 0 % ,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 80 .0 % ,磺胺甲基异口恶唑 85 .6 % ,对此两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菌株多重耐药最多可达 4~ 6种 ,耐药类型以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红霉素为主。 85 .6 % (2 5 0 / 2 92 )的菌株可检出带有90Mdal的大分子质粒 ,质粒检出率与耐药种类呈正相关 (t=4 .78,P <0 .0 5 ) ,所有耐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和复方新诺明的菌株均能检出该质粒 ,而 2 9株敏感株则未能检出质粒。结论 桂林地区副伤寒杆菌普遍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和复方新诺明耐药 ,痢特灵、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啦定等抗菌素为桂林地区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物。菌株携带 90Mdal大分子质粒 ,与副伤寒菌株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读者王沫飞来信问:溃疡病人不宜使用哪些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吡哌酸、复方新诺明、呋喃口旦啶、四环素、红霉素、洋地黄、利血平、苯海拉明等。以上药物为什么会引起溃疡复发或加重呢?归纳起来,不外有...  相似文献   

8.
贝文政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216-3218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肺炎链球菌(SP)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新鲜痰液,分离培养得到SP后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①经青霉素E-test测定,70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28株(40.0%),中介及耐药为42株(60.0%),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依次阿莫西林(91.4%)、头孢呋辛(40.0%)、头孢曲松(88.6%)、红霉素(0)。②采用K-B纸片法测定70株SP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氯霉素、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纸片扩散结果显示为,红霉素耐药率为100.0%,克林霉素为98.4%,复方新诺明为81.6%、氯霉素为13.3%,并未发现氧氟沙星、利福平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主要耐药模式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占32.9%,其次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占18.6%,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为17.1%。结论: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呈现高度耐药,临床治疗需调整用药,已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蚌埠市2010年霍乱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同源性,为霍乱防控提高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O1/O139群霍乱病例分离株8株,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分析霍乱弧菌对15种抗生素在体外的药物敏感性;应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技术对其作分子流行病学分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有O1/O139群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舒普生、氧哌嗪青霉素、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均100%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均100%耐药。O139群霍乱弧菌在氯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的敏感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随机扩增多态DNA聚类分析可以将检出的O1/O139群霍乱弧菌分为2个型别。结论 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率较O1群霍乱弧菌高,应根据不同菌型选择相应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d meningitides,Nm)的敏感性,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浓度梯度法对我省58株Nm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 19株A群和16株B群Nm对四环素、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氯霉素、利福平、美洛培南和氨苄西林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都耐药。3株C群Nm中除1株对利福平不敏感外,其耐药菌谱与A和B群Nm的一致。而20株W135群Nm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美洛培南和氨苄西林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但对环丙沙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和利福平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特征。结论贵州省A、B、C、W135四个血清型的Nm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美洛培南和氨苄西林普遍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部分流脑菌株对一些抗生素具有耐药性,需全面监测病例和健康带菌者流脑菌株的耐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2005—2008年福建省霍乱弧菌药物敏感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2005—2008年福建省乱弧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K-B法检测霍乱弧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20种抗菌药物中,霍乱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保持较高敏感率;但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痢特灵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上升;3耐以上的多重耐药株占39.2%。[结论]连续性对霍乱弧菌进行药敏监测和动态分析,可为霍乱防控中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菌属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为痢疾的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闵行区各肠道门诊监测点腹泻病人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32株志贺菌中,B群福氏志贺菌99株、D群宋内志贺菌33株,未分离出其他群型的志贺菌;132株志贺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显著,均>84%,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相对比较敏感,耐药率为8.0%~0%,但B群与D群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头孢类也具有一定耐药性.结论 本地区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利福平等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显著,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1996~2005年霍乱弧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996—2005年湖南省霍乱弧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K—B法检测345株霍乱弧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测定的8种抗菌药物中,01群和0139群的霍乱弧菌对丁胺卡那、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最高,10年来未发现耐药菌株。两类菌在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从1996到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长期对霍乱弧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动态分析,可以为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对霍乱的监控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漳州市流感嗜血杆菌(Hi)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漳州市中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分离的64株Hi,采用ATB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条检测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Nit rocefin试剂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64株Hi对1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达46.8%,其次是氨苄西林37.5%、氯霉素25%、四环素17.2%、利福平15.6%、头孢克洛12.6%、氧氟沙星6.3%、阿莫西林+棒酸1.6%,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均未发现耐药株;产β-内酰胺酶占39.5%。[结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不适合Hi的经验治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氧氟沙星可作为首选药物;提示产β内酰胺酶是耐氨苄西林的主要机制,应关注多重耐药现象,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庆市1984-2002年O1群霍乱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菌株的相关性。方法对59株O1群霍乱临床分离株(小川型20株,稻叶型39株)采用K-B法检测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NotI酶切基因组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重庆地区O1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痢特灵和链霉素的耐药严重,耐药率分别为28.81%(17/59)、61.02%(36/59)和30.51%(18/59),人群分离株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新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21株小川型和40株稻叶型O1群霍乱弧菌被分为13种PFGE型18个亚型,从患者分离到的59株O1群霍乱弧菌的相似性值约在88%~100%。结论未发现重庆市O1群霍乱弧菌人群分离株的耐药性有明显改变,小川型和稻叶型的耐药性不同。重庆市O1群霍乱弧菌人群分离株同源性较高,可能为来自同一来源的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1990年3月~6月间南昌某医院的标本中分离的4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16种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并对耐药菌株进行了R质粒接合转移试验。药敏试验采用WHO(1979)推荐的药物滤纸片Kirby-Bauer 改良法,药敏纸片由大连生物试剂厂提供(批号9001)。16种抗菌药物:利福平、红霉素、羧苄青霉素、呋喃哸咽、萘啶酸、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新霉素、痢特灵、多粘菌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霍乱疫情分离株的流行菌型及其耐药性,为霍乱疫情的快速有效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6月海南省某地霍乱疫情采集的6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霍乱毒素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6株菌均属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除1株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其余5株均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流行株(1c);6株菌均具有霍乱毒素基因;PFGE分型为2个型,但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为100%;6株菌均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耐药;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9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该起霍乱疫情的流行菌型为O1群埃尔托霍乱弧菌稻叶型流行株(1c);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噻吩等可作为病例和带菌者治疗的指导用药,链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粘菌素B则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分离株菌群菌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分析,掌握VP血清群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毒力基因采用普通PCR法。结果:341株VP分属9个血清群15种血清型,前四位占96.19%,依次是O3、O4、O1、O2血清群,余五个血清群占3.81%。血清型以O3:K6为主,O4:K8型次之。282株VP携带tdh,仅1株携带trh,58株不携带毒力基因,无同时携带tdh和trh菌株。341株VP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5种抗生素100%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程度各异。结论:本区VP引起的食物中毒以O3:K6型为主;82.69%的VP携带tdh;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是临床首选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江西省人群中霍乱弧菌菌型变迁、毒力基因、耐药情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人群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采用改良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6-2008年期间,共从人群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39株(O139群136株,O1群小川型3株),其中从患者中分离到O139群41株、O1群小川型1株;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O139群95株、O1群小川型2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O139群中除1株外,其余的均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O1群小川型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均对利福平、丁胺卡那、氟哌酸、环丙沙星、头孢噻肟100%敏感,耐药性在90%以上的药物是四环素、强力霉素。结论江西省2006-2008年间人群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小川型并存,O139群为优势菌;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小川型均为非产毒株。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两所医院儿科病区的环境、物品、患者用具等进行了沙门氏菌污染调查。结果显示,从病区及环境取样,分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为10.88%(26/239)。其中从医护人员工作区取样的阳性率为5.88%(2/34),病区公共区物品的阳性率为31.10%(14/45),病区内患者用具的阳性率为6.00%(10/160)。药敏试验表明对常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四环素、痢特灵、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为100%;氯霉素、吡哌酸、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6.15%、93.31%、80.77%,且呈多重耐药性。其中仅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头孢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