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思佳  陆慧 《吉林医学》2013,(28):5825-5826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生后3 d内进行彩超检测,并选取4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分析二维颅脑超声声像图改变及两组新生儿的脑血流情况。结果:彩超在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特别对中重度患儿,准确率为100%。另外,患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以及阻力指数(RI)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异常,Vs、Vd下降,RI上升(P<0.01)。结论:彩超在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一定参考价值,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早期改变则能够较早提示病变的存在,对本病的下一步临床治疗以及患儿预后均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韦东明  韦桂兰 《中外医疗》2013,32(11):180+182-180,18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高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90例高危儿新生的头颅,检出缺氧缺血性脑病283例,分析28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历资料。结果 1390例高危新生儿中检出颅内病变642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8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20.6%(283/1390),轻度152例、中度88例、重度43例,大脑中动脉RI测值减低39例,大脑中动脉RI测值增高67例,大脑中动脉流速减慢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占颅内病变的44.1%(283/642)。结论新生儿囟门未闭,以囟门做透声窗进行超声检查,能检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检查无创、简单、费用低、可重复,在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诊断、程度判断、治疗处置和预后康复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颅脑疾病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颅脑超声异常患儿超声表现,分析二维超声表现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情况。结果绝大部分颅脑疾患均有明确二维超声异常表现,可伴或不伴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少数仅有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异常表现。结论二维超声对颅脑疾患有直接和确定诊断价值,同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力二维超声及低流速彩色多普勒技术对57例临床诊断为HIE早产儿进行超声检测。经新生儿前囟切入,切面选择冠状面、旁正中和侧脑室全貌矢状面,血管条件垂直或几乎垂直于探头。结果:早产儿发生HIE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54%,超声显示侧脑室增宽,脉络丛形态异常,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结论:在二维超声反映脑结构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对颅内终末动脉的流速变化进行监测,可及早了解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对愈后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评估及指导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分析,并分别在患儿出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采用彩超及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颅内终末动脉对照检测,记录所得数据。结果:彩超诊断下9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轻度23例,中度57例,重度12例。采取有效治疗中,患儿均戍功治疗,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彩超在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T影像诊断特点及价值。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对入住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33例患儿,在出生24~72 h內分别行头颅超声及CT检查。结果:超声对早期脑水肿检查优于CT;中、重度HIE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HIE的分级优于CT及单纯二维超声(P<0.01),且超声能动态观察HIE患儿的脑血流变化;CT对整体颅脑病变及颅脑內出血的显示优于超声。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HIE的诊断符合率优于CT,且超声能动态观察新生儿的脑血流灌注变化,有助于早期评估其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可作为初诊、随访的首选方法,怀疑有颅內出血的新生儿行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60例中,CT未见异常4例,CT异常56例,其中轻度26例;中度2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重度9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程度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新生儿及小婴儿颅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应用价值。并通过与头颅CT的对照,体现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新生儿及小婴儿颅脑疾病的120例患儿,分别应用二维超声经囟门检查患儿二维切面脑组织的结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大脑动脉的分布走行及颅底的Willis环的循环。测量大脑前动脉及左右中动脉收缩期、舒张期流速及阻力指数。同时,给予每个患儿做头颅C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发育,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疾病和头颅CT对照研究,从整体上体现了头颅超声在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上比头颅CT优越。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测,以其具有简便、无射线损害、价廉,及颅脑中央部位病变的高分辨率,可以动态观察,尤其对危重患儿可做床边检查,无需搬动患儿。基于以上优点,头颅B超较头颅CT更适合基层医院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新生儿颅脑疾病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50例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8例(占16%)仅有多普勒血流频谱异常者,42例患儿发现颅内有异常表现(占8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简便、易行、无创、价廉、可反复,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定义 《宁夏医学杂志》2012,(10):1028-1029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254例CT表现有异常,占88.2%;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83例,占28.8%;同时伴有脑室系统出血20例,占6.9%;脑实质出血30例,占10.4%。结论 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变程度和预后评估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头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和颅内结构改变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检测58例HIE患儿及20例正常出生1~2 d内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参数及脑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出生1~2 d内窒息的早产儿及足月儿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及舒张末期流速(Vd)较对照组下降,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或单侧侧脑室冠状面前角变小,甚至不显示,侧脑室周边脑组织回声增强,呈放射状或脑实质内广泛均匀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结论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对诊断HIE及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时期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HIE提供
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3~7月在我中心儿童院区临床确诊为HIE的136例患儿作为实验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收缩期血流速度(Vs)及阻力指数(RI),与作为对照组的251例正常足月儿的大脑中动脉
中央支声像图比较,并对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超声声像图显示轻度HIE患儿脑水肿仅脑室周围白质增强,中、
重度HIE患儿出现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脑结构回声模糊,清晰度降低。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患儿脉冲多普勒
检测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Vs降低,R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与
中、重度HIE患儿之间Vs和RI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HIE患儿之间Vs和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
声检查能够动态观察HIE患儿颅内二维形态、回声改变及脑血流灌注特点,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能够清晰准确反映患儿脑血流灌
注情况,为早期诊断脑水肿,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出现弥散受限病变时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颅脑MRI出现弥散受限病变的新生儿127例,回顾性分析其弥散序列及常规序列特点。结果经临床证实,共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84例、新生儿低血糖脑病30例、新生儿脑梗死13例;新生儿HIE根据MRI表现分轻、中、重三度,均表现为对称性弥散受限信号,但弥散受限范围及强度小于T1WI,常伴颅内出血且重度均累及深部灰质核团;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弥散受限常见于枕顶叶,皮髓质均受累,双侧对称或者不对称,其中20例皮髓质交界见线状T1WI高信号;新生儿脑梗死弥散受限位于一侧大脑半球,呈楔形改变,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常见,可累及同侧内囊前后肢、丘脑及大脑脚,其中11例皮髓质交界见线状T1WI高信号。结论新生儿HIE、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新生儿脑梗死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可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床边检测67例经临床诊断HIE患儿(观察组)和24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出生后24h内的脑实质回声改变,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血流动力学,HIE患儿按照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并对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观察组中67例患儿脑实质回声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基底节回声增强、结构模糊,脑室变窄或消失等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观察组MCA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CA的PSV及EDV测值均增加,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组之间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评价新生儿HIE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有窒息史及 Apgar评分不良新生儿 35例行低剂量 CT扫描 ,探讨低剂量 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方法 低剂量 CT扫描 ,扫描参数 :管电压 10 0 KV,管电流 10 0 m A,扫描时间 1秒。双盲阅片 ,进行诊断及随访。结果  1.阳性率高 ,本组 35例 ,CT诊断 HIE2 6例 ,占 74 .3% ,其中轻度 18例 ,中度 6例 ,重度 2例。随访 30例 ,正常 2 4例 ,异常 6例 ,其中单纯脑沟加深 3例 ,外部性脑积水 2例 ,脑软化灶 2例 ,脑局限萎缩 2例。死亡 2例。2 .图像对诊断无影响。结论 低剂量 CT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头颅CT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对1997年1月~2001年12月在儿科住院临床诊断HIE。37例行头颅CT检查。结果: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13例,正常2例,异常中伴颅内出血13例;治愈21例,自动出院12例,死亡4例;随访7例中有1例正常,6例见不同程度脑软化,表现为脑瘫伴智力低下4例,痉挛2例。结论:头颅CT检查对HIE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并对评估预后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诊断和预后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床旁头颅超声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价值,分析其在HIE预后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出生时重度窒息新生儿(HIE高危患儿)58例进行颅脑扫描检查,监测其72 h内脑血流变化,以同期66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HIE高风险患儿出生72h内脑血流存在显著改变,(48±3)h脑血流变化分析可用于早期诊断中、重度HIE,(72±3)h脑血流变化异常程度则与中、重度HIE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应用床旁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HIE高风险患儿进行出生72 h的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为HIE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CT平扫和CTA检查的16例烟雾病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及脑梗死2例,脑萎缩及脑出血2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CTA显示双侧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4例,单侧3例.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C1段、A1或A1~A3段、M1段不同程度狭窄、闭塞9例.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16例均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粗大、增多,迂曲延长.结论: CTA可提供烟雾病确切的诊断,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技术,对烟雾病分析评价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方法对180例急性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 e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双侧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频谱,并以平均血流速度(Vm)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180例患者中,Vm增高135例(75%),Vm减低20例(11.11%),以多支病变多见;在流速增高的病例中,以MCA多见,在流速减慢的病例中,以VA-BA系统多见;Vm正常范围的25例(13.89%),其中有15例(8.33%)两侧同名动脉的Vm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两侧血流速度不对称,包括8例MCA,3例ACA及4例VA。结论在急性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TCD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偏头痛诊断及疗效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对58例HIE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预后。结果:本组58例HIE中,轻度20例,中度22例,重度16例。在30例合并颅内出血中,随访复查发现17例恢复正常;其他13例中,2例死亡,11例均有脑软化、脑萎缩、脑穿通畸形、脑钙化灶等不可逆性后遗症的表现。结论:不同类型的HIE,其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