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评价转铁蛋白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化学法测定胃内容物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103例患者胃液同步使用检测转铁蛋白(TF)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化学法灵敏度(阳性率)为35.9%,特异度为36.0%;血红蛋白胶体金法灵敏度(阳性率)为41.0%,特异度为72.0%;转铁蛋白法灵敏度(阳性率)为52.7%,特异度为76.0%,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6,P<0.05;χ2=9.346,P<0.05)。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阳性率)为62.8%,特异度为84.0%。结论检测胃液隐血时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检测更符合临床诊断,是筛检胃内容物隐血更理想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Hb-mAb)法]和转铁蛋白试验[转铁蛋白单克隆抗体(TF-mAb)法]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抗血小板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且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患者粪便标本,分别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 785例患者粪便Hb-mAb法阳性检出率1.27%;TF-mAb法阳性检出率19.62%,2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提高至24.46%。结论 TF-mAb法对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2种方法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免疫双联法检测粪便隐血,分析在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和免疫双联法(双联法用于定性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对7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的粪便进行隐血检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6例,胃肿瘤病变11例,消化道溃疡25例,大肠肿瘤病变10例。结果血红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3.8%、72.7%、44.0%、60.0%;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7%、81.8%、52.0%、80.0%,两种方法同时检测即应用双联免疫法(其中任何一项为阳性则均判定为阳性),其阳性率分别为88.5%、100%、64.0%、100%。结论粪便隐血的检测仍然是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筛查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它更快捷,更直接,更经济有效的反映消化道出血情况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应用双联免疫法即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强,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其恶性肿瘤病变的粪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吴鹏  李艳  陈进  孙端阳 《检验医学》2010,25(3):176-178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分别对1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76名阴性对照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用稀释已知浓度人红细胞(RBC)悬液比较2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结果化学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54.1%、97.4%、97.1%、56.9%,而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6.7%、98.7%、99.2%、94.9%,化学法检出限高于联合免疫法。结论Tf与Hb联合免疫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和匹拉米洞化学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联合免疫法和化学法分别对1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和76名阴性对照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评价2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用稀释已知浓度人红细胞(RBC)悬液比较2种方法检测线性范围。结果化学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54.1%、97.4%、97.1%、56.9%,而联合免疫法分别为96.7%、98.7%、99.2%、94.9%,化学法检出限高于联合免疫法。结论Tf与Hb联合免疫法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对象的粪便标本,分别应用单克隆双抗体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统计比较两种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转铁蛋白单独检测方式,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0.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4.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血红蛋白单一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48.00%,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阳性检测率为5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0.00%;联合检测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为86.00%,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8.00%,健康人员的阳性检出率为2.00%,联合检测方式诊断效果显著高于转铁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单独检测方式,误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中的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能够大幅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同单一诊断相比,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转铁蛋白(TD/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并探讨三种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灵敏度与干扰性试验对三种大便常规检测实验方法学进行比较,并用三种试验方法同时对186例大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血红蛋白(Hb)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0.2和2 μg/ml,联合免疫法转铁蛋白最低检测浓度为0.04 μg/ml.匹拉米洞法能与人以及其他动物Hb反应,而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能与人的Hb反应.一定浓度的VitC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而对另外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无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2%,74.5%和94.1%;下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96.3%和74.1%;正常对照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2.8%和10.2%.匹拉米洞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74.1%.结论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测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两种便血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589-2590,2592
目的评价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双联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联合免疫法与化学法检测198例临床疾病患者大便隐血的阳性检出率,其中包括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化学法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均发生反应,常出现假阳性;联合免疫法只对人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对于76例阴性病例、78例上消化道出血和4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化学法检出阳性74、44、22例,联合免疫法检出阳性76、76、42例。结论联合免疫法灵敏度高,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并比较免疫血红蛋白法(IFOBT)与转铁蛋白法(Tf)在胃液隐血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72例胃液标本(标本需在收集后1 h内检验完成,若不能及时检验需置于4℃冰箱保存)分别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试纸条、转铁蛋白试纸条进行隐血检测.结果 免疫血红蛋白法共检出阳性标本20例,阳性率为27.78%;转铁蛋白法检出阳性标本41例,阳性率为56.94%,两种检验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转铁蛋白法阳性率高于血红蛋白法.而联合检测(Tf+IFOBT)阳性率增加到62.5%.通过胃液颜色与隐血检测结果分析发现,当胃液颜色为黑色、黑褐色、咖啡色时,绝大多数隐血试验为阳性.但是其他颜色的胃液也有阳性结果.结论 转铁蛋白法检测胃液隐血优于免疫血红蛋白法,联合检测可提高胃液隐血试验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Hb)和转铁蛋白(TF)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及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 Quick chaser 法对有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 Quick chaser 法检测血红蛋白的灵敏度分别为0.2、0.4和2μg/mL,单克隆抗体法仅对人的血红蛋白发生反应,联合免疫法和 Quick chaser 法对人和动物的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发生反应。结论联合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于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及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廖卫  邢志广  王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00-101,10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匹拉米洞法)、免疫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 910例住院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中查出阳性的5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590例粪便隐血阳性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448例,非消化道出血疾病142例.化学法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4.6%、17.9、0.04、0.82和0.99.免疫法分别为93.8%、99.2%、115.4、0.06、0.97和0.9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分别为91.3%、99.7%、321.1、0.09、0.99、0.98.结论 匹拉米洞化学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阳性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免疫法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的阴性似然比和阴性预测值接近.总体评价,免疫法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均为阳性时,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特异性和确证价值最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且两种方法都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与转铁蛋白(Tf)在粪便隐血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健康人及170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抗体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以及化学法(匹拉米洞半定量检测法)进行检测。单克隆抗体法检测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法检测Tf,化学法检测Hb。结果化学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5.2%,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7.4%,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17.5%。单克隆抗体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8.4%,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6.7%,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转铁蛋白方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41.9%,检测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64.8%,检测健康组阳性率为2.5%。单克隆抗体法与转铁蛋白法一项为阳性即为阳性的上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54.8%,下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4%,健康纽阳性率为2.5%。结论粪便中的Hb与Tf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消化道出血及大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Hb)试验和转铁蛋白(TF)试验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肿瘤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363例以及健康对照者的粪便标本100例,受试者标本均采用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和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粪便隐血检测。结果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低于联合试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患者血红蛋白隐血试验、转铁蛋白试验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非消化道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粪便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胶体金试纸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体金试纸法与酶联免疫法对600例患者粪便标本和血红蛋白标准液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胶体金法特异性高,灵敏度较差,前、后带效应影响较大;酶联免疫法灵敏度、特异度都比较高,可以定量测定。结论:胶体金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便血等大量出血以及微量出血易引起的假阴性结果,酶联免疫法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在检测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抗干扰性。方法采用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399例消化科患者便隐血,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阴性249例,阳性150例。化学法阳性结果共124例,占总数399例的31.1%,占阳性150例的82.7%;血红蛋白法阳性结果共99例,占总例数的24.8%,占阳性150例的66%。;转铁蛋白法阳性结果共计:112例,占总例数399例的28.1%,占阳性150例的74.7%;血红蛋白法和转铁蛋白法任一种为阳性结果共计:130例,占总例数399例的32.6%,占阳性150例的86.7%。结论转铁蛋白法对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较高;转铁蛋白与血红蛋白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酸碱对免疫胶体金双联法检测呕吐物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107例疑诊胃出血患者,采集其非重复性呕吐物标本,应用免疫胶体金双联法检测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然后依据pH值将标本分为pH≥2.0组74份和pH2.0组33份,pH2.0组应用质量分数5%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pH≥2.0组标本二等分后1份滴加冰醋酸、1份应用质量分数5%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再次采用免疫胶体金双联法检测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记录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结果呕吐物血红蛋白检测阳性率(28.97%)低于转铁蛋白(38.32%)(P0.05);调节呕吐物pH值至7.0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33.64%、40.19%)与调节pH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H≥2.0组滴加冰醋酸后血红蛋白检测阳性率(45.95%)高于调节pH前(29.73%)(P0.05),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39.19%)与调节pH前(3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2.0组调节pH值至7.0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检测阳性率(33.33%、45.45%)与调节pH前(27.27%、42.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胶体金双联法对呕吐物转铁蛋白具有较高的检测阳性率,与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降低胃蛋白酶等破坏血红蛋白引起的假阴性结果,适量滴加冰醋酸可提高pH≥2.0呕吐物血红蛋白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化学法和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在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及二者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230份,分别用单克隆胶体金试纸和化学法(匹拉米酮)检测隐血,与内窥镜检查的结果比较。结果检测230份粪便标本,实验组110例经胃镜或者肠镜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为77例,灵敏度为70.0%(77/110),特异度为97.5%(117/120),与内镜诊断(金标准)符合率为84.35%[(77+117)/230)];单用化学法的灵敏度为85.5%(94/110),特异度为91.7%(110/120),与内镜诊断符合率为88.7%[(91+110)/230]。当两者联合检测,与内镜检查结果对比,灵敏度为94.5%(104/110),特异度为90%(108/120),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2.2%[(104+108)/230]。结论免疫-化学双联法在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时与单用免疫法和单用化学法相比较,既能减少免疫活性丧失所致的免疫法假阴性,又能减少化学法对少量出血的漏检,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也提高了和内镜检查结果的一致度。同时,因其检测简便,又有很好的患者福利,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初筛和普检方法,用于辅助诊断消化系统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林颜玉  劳小斌  王柏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304-1305,1308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品牌的免疫胶体金粪便隐血试纸条敏感性、特异性、干扰试验检测结果,了解和探讨免疫胶体金潜血试剂的优缺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的血红蛋标准液对3种隐血试纸条的灵敏度进行比对测定;选取中山市古镇医院本院消化科确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标本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标本5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60例,对3种隐血试纸条进行临床标本验证试验;采用8种动物抗凝血、4种不同浓度维生素C、5种不同浓度过氧化物酶、铁剂对这3种隐血试纸条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3种试剂条的最低敏感度血红蛋白均达到0.18 μg/mL,干扰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在临床标本验证实验结果中,健康体检者的粪便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对高度怀疑上、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临床标本,建议稀释该标本或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测.  相似文献   

20.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同时检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查粪便中转铁蛋白(Tf)和血红蛋白(Hb)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健康人及135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用Quick Chaser便潜血法检测Tf和Hb;"速而准"便隐血法检测Hb;便潜血A、B板法检测Hb。结果Quick Chaser便潜血法同时检测Tf和Hb,一项结果阳性者即为符合诊断。阳性率健康组2.2%,上消化道出血组40.2%,下消化道出血组68.4%;用"速而准"法检查人Hb,阳性率健康组2.2%,上化道出血组33.0%,下消化道出血组55.3%;便潜血A、B板邻联甲苯胺(A)法阳性率健康人组19.6%,上消化道出血组26.8%,下消化道出血组26.3%;愈创木脂(B)法阳性率健康组人19.6%,上消化道出血组13.4%,下消化道出血组7.9%。结论Quick Chaser法同时检测粪便中人Hb、Tf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更有效的一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