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放置25℃、37℃、56℃-ALP活力测定的影响;方法:166份血清标本,每份分成3组,每组吸取500微升放置室温(25℃)、37℃、560(210分钟,再测定ALP活力值。结果:同一份标本放置不同温度测定值不同。结论:ALP活力测定值在标本放置不同温度时不同,放置温度对ALP活力测定有影响。因此,测定ALP活力时,必须要注明温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及芦丁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样品中芦丁含量。结论测定了各产地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及芦丁含量,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王立明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00-10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学对HcG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RIA、IRMA、DOT三种方法对30份样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RIA与IRMA、RIA与DOT高度显著差异,IRMA与DO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同厂商产品各方法学不同,测定结果不尽相同;不同厂商不同方法学测定结果也有很好的相关性。选择测定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用途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草中有害元素铅、镉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有害元素铅、镉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区、不同栽培方式的甘草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分别为铅95、8%、镉95、2%。对进一步确定本品生产的标准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季节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前文[1]报道了不同类别银杏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今又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树龄、不同产地的银杏叶以及银杏外种皮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为合理采样提供参考。并且在实验中采用以显包前就已带有色素的样品作为参比,直接消除色素等杂质在比色分析中的影响,与用平均  相似文献   

6.
肖樾 《中国药学杂志》1990,25(4):226-228
 本文对樟脑醑中的樟脑用旋光法及折光法进行了含量测定,求出回归曲线并进行了方法的比较。由于原料不同、厂家不同,用上述两法所测得的含量结果亦不同,故又作了原料樟脑含量的比较测定。结果表明,用折光法受原料的影响较小,旋光法较大,因此,认为在医院药房快检中采用折光法测定樟脑醑的含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对维药阿娜尔3个不同部位的锌、铜、铁、钙、镁、锰等22种元素作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部位不同,各种元素也不同。初步讨论了阿娜尔不同部位和临床功效及止泻,止血作用所含活性成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癀片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凯蓁 《中成药》1998,20(6):2-4
用4种不同辅料作新癀片的粘合剂,分别测定其硬度及体外溶出度,探讨不同辅料对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辅料对硬度有明显影响,对其体外溶出参数亦有显著性差异。并测定了崩解时限,结果表明,T50与崩解时限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连类中药组织显微定量图像模式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测定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黄连类中药组织细胞10余个体视学参数,并结合数值分类方法,建立了其显微鉴定模式识别系统,为中药混乱品种与多源道地药材鉴定提供了新的三维定量研究技术和资料。  相似文献   

10.
比色法测定中华芦荟叶片中芦荟苷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华芦荟叶片中芦荟苷含量,比较不同产地、不同方法处理后的中华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方法:应用按《中国药典》中芦荟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华芦荟中叶片的芦荟苷,以提取溶剂为空白,扫描测定芦荟苷的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方法处理后中华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相差较大,其中鲜叶比干品中芦荟苷含量高,鲜品中以广西中华芦荟的芦荟苷含量高。结论:可以应用于芦荟苷的含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1.
糊精溶液稳定性对氯化钠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糊精溶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选择糊精溶液正确的配制、贮存方法,使氯化钠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中国药典[1]银量法中的吸附指示剂法,利用不同配制方法,不同贮存条件下的糊精溶液进行氯化钠含量测定,并将测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配制方法,不同贮存条件对糊精溶液稳定性有影响,对氯化钠含量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糊精溶液以沸水配制及煮沸2 min稳定性好,使氯化钠含量测定结果准确。糊精溶液在20~25℃密塞放置3 d,15~20℃密塞放置4 d稳定性变化不大,对氯化钠含量测定无显著性影响(P>0.05),糊精溶液不宜低温、冷藏贮存。  相似文献   

12.
王浆制剂中10—羟基癸烯酸含量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的提取分离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王浆制剂10-羟基癸烯酸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明党参炮制品对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明党参炮制品用系统溶剂法提取,观察了明党炮制品的不同提取物体外对家兔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应用比浊法测定了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影响,毛细管玻管法测定明党参炮制品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明党参炮制品对小白鼠出血时间影响。结果表明,明党参炮制品提取物能延长家兔血浆PT,TT时间,延长小白鼠凝血、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六神曲消化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  李吉 《中药材》2003,26(7):517-518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六神曲消化酶的活力。方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酶活力,以容量滴定法测定淀粉酶活力。结果:不同产地六神曲消化酶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六神曲生品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炮制品。结论:消化酶可作为质量标准,用以控制六神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维药菊苣薄层色谱鉴别法及浸出物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苣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常用药材,全草入药,《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除性状鉴定外,无其它指标控制其药材质量。因此,我们采集了新疆南北疆不同产地10批次毛菊苣极少量菊苣用其地上部分和根分别建立了薄层色谱鉴别法,通过不同产地的菊苣确定了用55%乙醇测定其生药中的浸出物,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方法测定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制定了限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栾树枝叶中没食子酸及甲酯、乙酯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雅维  马广恩 《中草药》1998,29(3):165-166
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栾树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及甲酯、乙酯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对没食子酸乙酯浸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党渗炮制品对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  陈建伟 《中成药》1998,20(7):17-19
对明党参炮制品用系统溶剂法提取,观察了明党炮制品的不同提取物体外对家兔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应用比浊法测定了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影响,毛细管玻管法测定明党参炮制品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明党参炮制品对小白鼠出血时间影响。结果表明,明党参炮制品提取物能延长家兔血浆PT,TT时间,延长小白鼠凝血、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和采集季节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张岚  任丽娟  李克明 《中草药》2002,33(2):157-159
目的:对全国10个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采收期的叶下珠进行了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测定比较。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70nm。结果:海南和贵州的鞣料云实精含量最低为0.58%,西安的含量最高达1.78%。采收期以8,9月份含量最高,为1.24%。结论:不同产地的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同一产地不同的采收期的鞣料云实精含量相差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黄精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结果:测定了8个产地黄精中15种无机元素,其中Ca,Mg,Al含量丰富,Fe,Zn,Cr,Mn含量也较高;同时测得18种氨基酸及牛磺酸,其中苏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高,所有样品中均测出了8种必需氨基酸。结论:不同产地黄精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芪甲甙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陆一心 《中成药》1996,18(2):38-39
比较了测定黄芪甲甙含量的香草醛—硫酸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香草醛—硫酸试剂空白,吸收值较高,对样品测定干扰较大,而香草醛—冰醋酸试剂的空白,对样品的测定几乎无干扰。本文还对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的显色结果及样品稳定性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样品浓度范围在12.0~60.0μg/ml之间与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