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获取1-苯基-1,2-丙二酮(PPD)在环己烷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TD/6-311++G(d,p)计算,指认出A吸收带的跃迁主体为π→π*的跃迁。获取PPD A-带共5个不同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A吸收带的Franck-Condon区域结构动力学,其共振拉曼光谱被指认为Franck-Condon区域5个活性振动模的基频、倍频和组合频,其中C1O2的伸缩振动、C6C5C10/C7C8C9伸缩振动和环上CH的面内摇摆(v10、v11)对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表明PPD的S4激发态在Franck-Condon区域内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这三个反应坐标展开。  相似文献   

2.
获取1-苯基-1,2-丙二酮(PPD)在环己烷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结合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TD/6-311++G(d,p)计算,指认出A吸收带的跃迁主体为π→π^*的跃迁。获取PPD A-带共5个不同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A吸收带的Franck-Condon区域结构动力学,其共振拉曼光谱被指认为Franck-Condon区域5个活性振动模的基频、倍频和组合频,其中C1O2的伸缩振动、C6C5C10/C7C8C9伸缩振动和环上CH的面内摇摆(v10、v11)对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表明PPD的S4激发态在Franck-Condon区域内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这三个反应坐标展开。  相似文献   

3.
获得二苯甲酮在不同溶剂中紫外吸收光谱,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二苯甲酮(BP)A-带的电子激发和Franck-Condon区域结构动力学.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上,获得A-带电子跃迁类型是S0-S4,跃迁主体为π广→π* A带共振拉曼光谱指认为5个振动模式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其中vs(C=O伸缩振动)、v7(环的伸缩振动)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对拉曼光谱强度的贡献最大,表明BP的Sπ*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主要沿C=O伸缩振动、环的伸缩振动等反应坐标展开.考察了溶剂效应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C=O伸缩振动发生了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4.
获得了2,5-二甲基-1,3,4-噻二唑(DMETD)在乙腈、甲醇和水中的紫外吸收光谱以及三种溶剂中不同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并结合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6-311++G(d,p)计算对DMETD的短时结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固态的FT-Raman、FT-IR光谱和DFT计算指认了DMETD在溶剂中的共振拉曼光谱,并对DMETD共振拉曼光谱的强度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METD在气相和溶剂中的跃迁主体都是π→π*。溶剂模型计算发现溶剂的极性对拉曼强度无影响。这样,DMETD在Franck-Condon区域活性振动模大致可以指认为7个基频v8,v12,v15,v17,v22,v23和v27以及它们的倍频和组合频,C=N和N-N伸缩振动占据了对拉曼强度的主要部分,说明S2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也主要沿这两个坐标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刚性环取代的香豆素为电子给体,噻吩为桥键,丙二酸为电子受体,设计合成了新型"D-π-A"类香豆素荧光染料,对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与传统荧光染料7-二乙氨基-3-苯并噁唑香豆素荧光染料比较,该新型香豆素荧光染料具有更刚性的香豆素电子给体、吸电子能力更强的丙二酸电子受体和相对较大的共轭体系,其紫外吸收波长以及荧光发射波长均红移,Stokes位移增大.同时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了计算,并从分子构型以及分子轨道能级方面对其光谱性能的改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供磷酸奥司他韦药品拉曼检测参考需求,对磷酸奥司他韦的拉曼散射光谱进行了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检测了磷酸奥司他韦标准化学对照品200~4000cm-1的自然拉曼光谱,通过构建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空间结构,利用密度泛函(m06-2x/6-31++g**)方法优化结构计算获得的理论拉曼光谱。分析指认了200~3800cm-1区间特征频率的振动谱,为拉曼光谱技术在药品鉴定领域提供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共振拉曼光谱技术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2-氨基-5-甲硫基-1,3,4-噻二唑(5-AMTT)在Franck-Condon区域的光诱导激发态短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了5-AMTT固体的FT-IR和FTRaman光谱,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确认了5-AMTT的稳定构型。获得了5-AMTT在乙腈、甲醇和水溶剂中309.1nm激发波长下的共振拉曼光谱图。共振拉曼光谱可以被指认为9个Frank-Condon活性振动模的基频、倍频和它们的组合频,其中5-AMTT环上C5N4的伸缩振动、CH3上C—H的振动以及NH2的振动的基频、倍频和组合频占据了其主要吸收带共振拉曼光谱强度的绝大部分,表明5-AMTT激发态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这些反应坐标展开。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2-吡嗪腈(2-CP)在气相中的电子吸收光谱,通过实验获得了2-CP在水、甲醇、乙腈和环己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上,发现A-带和B-带的电子跃迁主体为π→π*。A-带共振拉曼光谱指认为6个基频的振动模式及其泛频和组合频,其中υ16(N1/N4面内弯曲振动),υ14(吡嗪环呼吸振动),υ10(C2C7伸缩振动+C3H9面内弯曲振动)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对拉曼光谱强度的贡献最大。在B-带,2-CP的结构反应动力学主要沿着υ5(C2C3/C5C6对称伸缩振动)和υ14(吡嗪环呼吸振动)反应坐标展开。A-带与B-带的主要贡献振动模的强度不同,结果表明,A-带与B-带的激发态反应动力学的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了2-吡嗪腈(2-CP)在气相中的电子吸收光谱,通过实验获得了2-CP在水、甲醇、乙腈和环己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上,发现A-带和B-带的电子跃迁主体为π→π^*。A-带共振拉曼光谱指认为6个基频的振动模式及其泛频和组合频,其中υ16(N1/N4面内弯曲振动),υ14(吡嗪环呼吸振动),υ10(C2C7伸缩振动+C3H9面内弯曲振动)的基频、泛频和组合频对拉曼光谱强度的贡献最大。在B-带,2-CP的结构反应动力学主要沿着υ5(C2C3/C5C6对称伸缩振动)和υ14(吡嗪环呼吸振动)反应坐标展开。A-带与B-带的主要贡献振动模的强度不同,结果表明,A-带与B-带的激发态反应动力学的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乙酰丙酮锌激发态动力学及反应机理对理解和控制沉积膜的成分及形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共振拉曼技术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乙酰丙酮锌的激发态动力学,对乙酰丙酮锌的振动光谱进行了指认,对乙酰丙酮锌在甲醇中285 nm处的电子吸收带进行归属.获得了282.4 nm处乙酰丙酮锌在甲醇溶液中的共振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乙酰丙酮锌的激发态动态结构包含6个全对称振动模,起决定作用的是v11、v10、v7和v6振动模.注意到了乙酰丙酮锌和乙酰丙酮铜共振拉曼光谱中v4、v10、v11振动模的相对强度变化,以及非全对称模在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获取了反式-5-甲基-2-庚烯-4-酮(5M2H4O)分别在甲醇、乙腈以及环己烷三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探讨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A-带共振拉曼光谱Franck-Condon(FC)区域的短时动力学。在B3LYP/6-31+G(p)计算水平下得到了5M2H4O的电子跃迁、几何结构及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最强吸收带(A-带220nm)的跃迁主体归属为πH-1→πL*。结合理论计算及傅里叶拉曼和傅里叶红外实验对共振拉曼光谱的7个基频振动模进行了指认。C=C伸缩振动(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对共振拉曼光谱强度贡献最大,这表明该激发态的结构动力学主要沿着C=C伸缩(ν16)和C=O伸缩振动(ν15)反应坐标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金包银核壳纳米粒子有望在保持纳米银优良表面增强拉曼(SERS)增强性能的同时,提高银纳米粒子的抗氧化能力;但是目前制备完整纳米金壳包裹的纳米银粒子仍较困难. 以AuI4-代替传统使用的AuCl4-,利用碘与金、银原子的相互作用,避免了金与纳米银核的电化学置换反应而导致的结构缺陷,制备得到了完整均匀包裹的金包银核壳粒子(Ag@Au NPs). 该粒子不仅具有与银类似的SERS增强效果,同时具有可以与纳米金相比拟的抗氧化性能. 将上述方法得到的金包银核壳粒子成功地应用于玫瑰红B、亮蓝等合成色素以及农药百草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HF/DFT的混合泛函PBE0和UPBE0优化了配合物[Os(DMSO)2(CN)2(N^N)](其中N^N=2,2'-吡啶)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分别计算了它在gas(1)、CH2Cl2(2)、CH3OH(3)和H2O(4)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Os-S1、Os-C1键较长,Os-N3键较短,表明溶剂的极性会影响配合物的电子云分布.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均来自分子轨道93→95的激发,该激发被指认为[d(Os)+π(CN)+π(N^N)→π*(N^N)]的跃迁具有混合的金属到配体和配体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LLCT)特征.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519、501、494、485和654、631、622、610 nm,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1234),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发生明显的蓝移.这显示出通过改变溶剂极性可以调节配合物的发光颜色.  相似文献   

14.
应用冷压陶瓷技术制备Dy分别掺杂在BaTiO3中的Ba位、Ti位和Ba/Ti位的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技术调查了Dy在BaTiO3中的位占据倾向.结果表明:Dy倾向于占据Ba位优于Ti位;无论在Ba位还是Ti位占据的名义配比下,Dy都以少量Dy3+形式不可避免地进入BaTiO3中的另一位.x=0.01时,(Ba1-xDyx)TiO3和(Ba1-xDyx)Ti1-x/4O3陶瓷出现很强的g=1.974的Ba空位缺陷信号.Ba(Ti1-xDyx)O3陶瓷在x=0.01时有第二相Ba12Dy4.67Ti8O35析出并且出现一个较弱的g=2.002的Ti空位缺陷信号.(Ba1-xDyx)(Ti1-xDyx)O3陶瓷的固溶度大于x=0.03,在825 cm-1处有较强的拉曼电荷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选用氯化铬和醋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改变分散介质方法合成了一种溶胶型有机铬交联剂。通过与聚丙烯酰胺(HPAM)制备的调剖体系进行交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Cr3+)/n(Ac-)=(1∶2.5)1∶3.0,交联剂Cr3+质量浓度为197328mg/L,pH为79,与HPAM形成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凝胶,且所制备铬溶胶原位交联剂在高矿化度、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的交联稳定性,适合油层深部原位交联,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热法制备氟化石墨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墨为原料,由Hummers法的改进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再采用水热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氟化,获得氟化石墨烯。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FTIR和Raman结果表明氟化产物的化学结构中存在C-F键,且D峰(1350 cm-1处)和G峰(1580 cm-1处)所对应的强度比ID/IG在氟化后明显变大,即氟化造成碳结构缺陷,规整性下降。AFM显示氟化石墨烯具有纳米层状结构,厚度约为4 nm。该法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对设备要求不高,有望实现氟化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17.
荩草资源丰富且有悠久的民间用药历史,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丰富荩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对荩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用80%乙醇提取荩草地上部分,所得浸膏加水稀释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对氯仿和乙酸乙酯部分浸膏采用各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熔点,溶解性,颜色反应等理化性质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以及氢(1)与碳(13)核磁共振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135,杂核多键相关和杂核单键相关等波谱数据确定了分离所得物质的结构.从荩草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去氢紫堇碱(2)、△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正十四烷(4)、正十五烷(5)、正十八烷(6)、正十九烷(7)、正二十二烷(8)、正二十四烷(9)、二十五烷(10).这10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技术,以CH4和H2为反应气体,在单晶硅片和载玻玻璃片上成功制备出了高质量的类金刚石薄膜.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Raman光谱、红外光谱、显微硬度计表征了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复合硬度.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类金刚石薄膜表面十分平整光滑,表面粗糙度极低,平均粗糙度Ra为0.492nm;薄膜中含有sp^2,sp^3杂化键,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特征;光学透过率比较高,薄膜的复合硬度可以高达507.3kgf/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