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免疫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9月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随病情进展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组,36例;B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组,24例,C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组,20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免疫球蛋白IgG、lg A、lg M的变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_3~+、CD_4~+、CD_8~+淋巴细胞)变化,血清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发展为手足口病或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66-76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40例HFMD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脑炎分为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每组20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HFMD组(P<0.05)。结论 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免疫功能差,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HFMD并发脑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HFMD)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9年3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67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106例重症及危重症患儿咽拭子和肛试子标本进行RT-PCR以确定病原.对不同样本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570例普通病例患儿中555例的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均数与同龄婴幼儿及儿童正常参考水平一致,仅有15例低于正常均数;106例重症及危重症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较普通病例患儿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D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普通组与正常儿童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而重症和危重症组明显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对重症及危重症病例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CD16+CD56+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病例组患儿CD3+、CD4+、CD8+和CD16+CD56+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均低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低于普通病例组(P<0.05);危重型病例组CD19+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高于重型病例组,且两组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各组患儿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危重型病例组IFN-γ、IL-2、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病例组,且重型病例组高于普通组(P<0.01)。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16+CD56+百分比与病情呈负相关(r=-0.942、r=-0.953、r=-0.874、r=-0.953,P<0.01);CD19+、IFN-γ、IL-2、IL-4和IL-10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r=0.659、r=0.937、r=0.946、r=0.891、r=0.879,P<0.01)。结论 HFMD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降低是HFM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引起HFMD不同临床经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对重症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根据病情将治疗组患儿分成3组,脑膜脑炎组(ME组)14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组(ANSD组)13例,肺水肿组(PE组)12例,均在入院12h内给予IVIG[lg/(kg ·d),2天]治疗.并设普通手足口病对照组(HFMD组)10例,给予一般治疗.比较治疗组患儿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d、IL-2、IL-10、IL-13、IL-6以及INF-γ水平的变化,及各组间年龄、发热时间、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在IVIG使用前后,ME组患儿各细胞因子无明显改变,ANSD组患儿IL-13、IL-6明显下降(P<0.05),PE组患儿IL-10、IL-13、IL-6、INF-γ明显下降(P<0.05).各组之间比较,随着病情加重,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6、IL-13浓度逐渐升高;血糖、白细胞计数同P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外周血CD4/CD8比值、NK细胞比例PE组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治疗可调节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及时使用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黄小霏  范联  陈国华 《重庆医学》2012,41(30):3157-315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白介素(IL)-6、IL-10、IL-17水平及其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6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4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IL-6、IL-10、IL-17的含量;并对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HFMD患儿中重症患儿、普通患儿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了解IL-6、IL-10、IL-17在HFMD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1)HFMD患儿急性期IL-6、IL-10及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恢复期IL-6及IL-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HFMD重症患儿急性期IL-6、IL-10及IL-17水平高于普通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恢复期,重症组仍未能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急性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呈负相关关系(P<0.05)。恢复期,IL-6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关系(P<0.01);IL-10与IL-17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性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8.
对8O例甲型肝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表明甲型肝炎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与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均有变化,提示甲型肝炎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EV71)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儿科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150例,根据《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013年版)》分为普通组100例、重症组50例,两组患儿年龄均为2~5岁;选择同年龄段的9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V71型HFMD患儿病程第3天及对照组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数。重症组患儿按手足口病诊治指南规范治疗5 d后再次检测上述相关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重症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数较对照组及普通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CD4+/CD8+比值低于普通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型HFMD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可能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Epstein-Barr 病毒(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及Toll 样受体7(TLR7)、TLR9 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 12 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8 例感染EBV 致IM 急性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50 例EBV 感染阴性 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IM 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病程满1 个月后 复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另外分离外周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qRT-PCR 检测 TLR7 和TLR9 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M 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3+、CD8+、白细胞介素-1β(IL- 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 干扰素(IFN-γ)、TLR7 和TLR9 mRNA 相 对表达量升高(P <0.05);CD4+、CD19+、CD16+56+ 降低(P <0.05)。IM 急性期患儿EBV DNA 载量与血清 IL-1β、TLR9 mRNA 呈正相关(r s =0.247 和0.348,P <0.05),与其他指标无关(P >0.05)。IM 患儿在恢复 期时,外周血CD3+、CD8+、IL-1β、IL-6、IL-8、IL-10、TNF-α、IFN-γ、TLR7 和TLR9 mRNA 相对 表达量降低(P <0.05);CD4+、CD19+、CD16+56+ 升高(P <0.05)。结论 监测IM 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及TLR7、TLR9 的表达变化,尤其是重点关注血清IL-1β 和TLR9 mRNA 的表达,有助于了解病 情进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以及补体C3和C4的含量,流式细胞法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Th1/Th2细胞因子:观察组的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干扰素-γ(IFN-γ)含量低于对照组,Th2细胞因子白介素-6、10(IL-6、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功能:观察组的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含量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3)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关系:TNF-a、IFN-γ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负相关;IL-6、IL-10含量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补体C3和C4的含量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漂移,血清中Th1细胞因子TNF-a和IFN-γ含量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升高,且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RRTI患儿为RRTI组,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结果 RRTI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和停药后12个月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INF-γ、IL-4、INF-γ/IL-4、IgA、IgM水平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停药12个月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存在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漂移,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改善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动态平衡漂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入室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及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诱导方法相同。A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硬膜外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维持镇痛;B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2组均采用曲马多术后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1 h(T_1)、术毕(T_2)、术后1 d(T_3)、术后3d(T_4)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1 ml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4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结果2组CD_3~+、CD_4~+均于T_1开始下降,A组于T_3降至最低(P<0.01),B组于T_2降至最低(P<0.01)。T_4 2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T_0(P<0.05)。与A组比较,B组T_1、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_8~+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_4~+/CD_8~+ A组于T_2、T_3下降,B组于T_1、T_2、T_3下降(P<0.05,P<0.01)。2组血清IL-2浓度变化,与T_0比较,B组T_2、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NF-γ浓度T_2、T_3降低,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组比较,B组T_2时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及IL-2、INF-γ浓度的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方法:将在本院确诊的60例子痫前期产妇纳入观察组,将同期进行产检的60例正常妊娠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细胞、Th2细胞的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表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FN-γ、IL-6、IL-10的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Th1细胞含量、Th1/Th2细胞比例以及Th1类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6、IL-10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突状细胞表型:外周血中CD83+、CD80+以及CD86+阳性的树突状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外周血中Th1细胞功能增强、Th2细胞功能减弱,且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Thl/Th2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加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结果:治疗第7、14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均上升,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则下降;观察组血清IFN-γ、IL-2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4、IL-10则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Cg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高于对照组,RBC—ICR和RFIR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加载依达拉奉治疗后,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依达拉奉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曹廷容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690-1692,1695
目的:探讨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D3)、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AR)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测定125例AR患儿、120例非应变性鼻炎(NAR)患儿及120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1,25D3水平,ELISA法测定三组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及血清IgE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1,25D3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的关系。将AR患儿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A组)及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1,25D3、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水平变化。结果:AR组血清1,25D3、IL-2、IFN-γ明显低于NAR组及正常组,而IL-4、IL-10、IgE水平明显高于NAR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NAR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可知,1,25D3与IL-2、IFN-γ呈正相关,而与IL-4、IL-10、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B组患儿治疗后1,25D3、IL-2、IFN-γ高于A组,而IL-4、IL-10、IgE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D3缺乏或不足与儿童应变性鼻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作用机制为1,25D3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女性吸毒者Th1/Th2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女性吸食海洛因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和血清中性激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吸食海洛因对女性免疫功能和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取吸毒组和正常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3mL,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h1/Th2细胞因子,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结果:吸毒组30例患者Th1细胞因子(IL-2:1.45±0.48μg/L,TNF-α:0.37±0.14μg/L,INF-γ:2.99±0.55μg/L)和Th2细胞因子(IL-4:23.68±11.22μg/L,IL-10:12.11±5.13μg/L)低于32例健康组Th1细胞因子(IL-2:4.09±0.79μg/L,TNF-β]:0.91±0.35μg/L,INF-γ:5.69±0.91μg/L)、Th2细胞因子(IL-4:54.24士17.21μg/L,IL-10:22.34±7.26μg/L)水平(P〈0.01);吸毒组患者血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吸毒组E2:38.71±18.18ng/L。P:0.79±0.53μg/L;健康组分别为79.98±34.42ng/L和2.10±0.86μg/L)(P〈0.01)。结论:海洛因的摄入可导致青年女性性腺激素水平下降和免疫水平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状态的变化及转归.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 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结束时,96例抗-HEVIgM转阴,14例未转阴.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转阴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 恢复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8+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 恢复期IL-12、IFN-γ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Th1/Th2水平、CD4+/CD8+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但IL-4水平、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恢复期持续高水平的IL-4不利于疾病恢复,Th1/Th2细胞的失衡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一条途径.增高的CD8+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失调可能影响机体清除戊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持续.  相似文献   

19.
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临床观察部分将幼儿园239例儿童按班级随机分为用药组(118例)和空白对照组(121例),用药组儿童佩戴辟秽防感香囊,连续观察45d,观察流感的患病率、病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动物实验中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模型用药组和正常用药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造小鼠免疫低下模型,造模后模型用药组和正常用药组给予辟秽防感香囊提取液滴鼻,连续用药1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其脾指数、T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 nγ,IFN-γ)含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杀伤活性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结果:用药组儿童的流感患病率和平均病程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发热、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和体征也较对照组有所缓解(P〈0.05,P〈0.01);动物腹腔给予环磷酰胺后,其脾指数、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杀伤活性、血清INF-γ水平及呼吸道SIgA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当给予辟秽防感香囊提取液滴鼻1周后,模型动物的脾指数和呼吸道SIgA含量明显升高,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血清INF-γ呈现上升趋势,但药物对正常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结论:辟秽防感香囊对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水平,尤其是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与人体细胞免疫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就诊的328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组和危重组;普通组296例,其中男175例,女121例,平均年龄(2.70±1.44)岁,其中肠道病毒EV71感染67例,柯萨奇A16感染89例;危重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2.20±1.31)岁,其中EV71感染24例,柯萨奇病毒A16感染6例;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8±1.18)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的表达。结果危重组患儿淋巴细胞CD3(57.63±7.69)、CD4+(34.98±8.59),较对照组CD3(69.67±8.11)、CD4(38.06±8.64)明显降低,危重组患儿CD4+/CD8+(1.184-0.37),较对照组CD4+/CD8+(1.58±0.52)比值降低(t=2.319,2.44,2.4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MD普通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结论HFMD危重组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对HFMD危重型患儿尽早进行免疫学干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