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术应激反应引起的高血糖、高代谢状态已引起麻醉工作者的关注。有作者报道,围术期采用多途径给镇痛术对糖代谢具有较好调控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镇痛对开胸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并与单纯全麻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食管癌、贲门癌围术期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提高老年性食管癌、贲门癌开胸手术成功率及降低其围手术期的死亡率。方法:对103例老年食管癌、贲门癌实行开胸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15例,心血管并发症8例,吻合口瘘3例,死亡率5.8%。结论:只要做好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是能承受手术的,对其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3.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术毕时吸痰、拔管等刺激常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脑血管意外。为防止副反应发生,目前多主张使用静脉催眠药、镇痛药及降压药物如艾司洛尔等,但这延长了麻醉恢复期,且增加治疗费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患者术毕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减轻应激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开胸肺癌根治术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等优点[1],但其具有较大的手术创伤,可诱发全身的应激反应,影响机体稳态,甚至可增加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抑制过度的应激反应是围术期需要重视的问题[2]。近年来,临床上愈加重视不同的麻醉方案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3]。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术中及拔管时测定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结果:A组出现明显的心血管反应,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B组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显著变化,A组则显著增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开胸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择期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士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n=38)和空白对照组(n=30),通过术前访视、入室后麻醉前和手术结束后的心理安慰,研究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呼吸、循环和心理活动的影响。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入室前、后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入室后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心理护理组患者在入室前后的紧张感、对手术室的恐惧感、受到尊重等方面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室护士围术期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因情绪紧张而引起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对手术治疗积极配合,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和麻醉操作皆可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本研究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传统的麻醉监测方法如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熵指数等难以适应于小儿患者的麻醉深度监测.文章介绍一种多参数麻醉深度监测仪的设计,它通过监测麻醉期心率、心率变异性、呼吸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多个参数的变化来反映麻醉深度,指导手术中麻醉用药,确保患者意识处于完全消失状态,避免术中知晓,同时防止麻醉药过量,节约麻醉药品,及早苏醒、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儿童麻醉深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目前已知围术期监测麻醉深度及脑功能状态最灵敏的指标之一。Andra E等研究表明BIS与单一镇静药(如异丙酚)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临床工作中发现良好硬膜外阻滞的患者在维持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似乎尚能呈现出一定的镇静作用。本次研究拟引入BIS监测脑功能状态作为围术期麻醉深度的客观指标。评价老年患者行择期开腹手术中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镇静效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总结五年行这类手术麻醉病人150例,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器官病变程度及代偿能力,选择适当的术前治疗与准备,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缺氧、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术前心肌供血不足发生率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发生第三位。麻醉方法取决于病情和手术种类。急诊手术需行呼吸支持,稳定循环。择期手术,术前给予相应的极化液、降血糖、抗心律失常、降血压和抗感染等治疗。术后行PCA镇痛。手术麻醉死亡率为零。结论:心脏病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前充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患者数量逐年递增,由于老年患者的应激能力及生理机能普遍衰减,而围手术期过度应激反应会使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风险加大~([1])。手术及麻醉等围手术期因素让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患者的血液成分,特别是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的某些指标水平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上升~([2,3])。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接受三种常用麻醉方式的老年患者体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生理储备能力下降,全身性疾病增多,致使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性增加。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老年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摆在每位麻醉医生面前的难题。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行腹部外科手术资料完整的30例,总结其围术期处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术中保温对老年开胸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开胸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保温组患者术中控制室温22~24℃,输入的液体加温至37 ℃,并选用加温至37℃的灌洗液进行胸腔冲洗;对照组患者术中仅控制室温,不采用任何保温措施.测定术前及术后核心体温,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收缩压、心率、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保温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稳定,手术前后体温、收缩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在人室时、消毒时和手术中1 h及手术结束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术前及保温组比较,术中体温显著下降,收缩压、心率波动明显(P<0.01);而保温组低温(<36℃和<35℃)、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开胸患者术中保温可维持患者体温的稳定,有效预防术中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拔牙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老年拨牙患者分成心血管病组和非心血管病组,拨牙中分别进行心电监护,观测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3项指标在围拔牙期均发生变化,拔牙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血管病组患者的变化更明显,与非心血管组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拔牙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拔牙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肋间神经冷冻术对开胸术后疼痛与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胸术中肋间神经冷冻对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应激反应、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经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排除探查病例)166例,其中冷冻治疗107例,未行冷冻治疗59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主观感受、额外镇痛药的需求、术后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以及术后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冷冻组术后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7d疼痛视觉评分以及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照组血浆中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则显著高于冷冻治疗组(P〈0.01,P〈0.05)。结论开胸术中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术能显著降低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减少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术前已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这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9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手术麻醉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时的麻醉选择和围麻醉期处理,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例90岁以上老年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合并症者,ASA评级2~3级。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BP),心电图(ECG)及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并进行术后近期随访。结果:12例病人麻醉效果良好。3例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经用麻黄素,多巴胺及加快输液、输血后,血压保持稳定。4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心肌缺血,低血压,经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结论:对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病情评估及麻醉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安全的重要环节,而适当的麻醉选择及术中管理是麻醉成功的关键。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骨折手术;下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4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外科、妇科手术,1例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全身麻醉。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1例行经皮冠脉成形(PTCA)加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第2天因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行支架内扩张支架再植入术。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短期内心肌梗死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应重视术前准备,力求将全身情况调节到尽可能佳的状态,手术中严密监测,控制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间可根据病情适当放宽限制。近期行心脏PTCA加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关注围术期的抗凝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明艳  胡忠诚  李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607-3608
目的:观察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分为阿托品组(A组)和长托宁组(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给予阿托品和长托宁,观察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血糖浓度和腺体分泌量。结果:围术期B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A组,血糖浓度低于A组,腺体分泌量少于A组。结论:长托宁作为术前用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小、腺体分泌少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时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忽视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比较剧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与身心康复。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重视并加强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老年患者围术期特殊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麻醉方法 .方法 将我院2002至2006年收治的349例围术期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组和全-硬联合麻醉组.结果 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全-硬联合麻醉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硬膜外麻醉与全-硬联合麻醉组、单纯全麻组相比较,P<0.05.结论 全-硬联合麻醉比硬膜外麻醉和单纯全麻能更好地抑制围术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全面了解病情,作好麻醉准备,合理选择麻醉方法 ,能提高围术期老年冠心病人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