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刘祖贻运用扶正法治疗肝癌的经验。认为肝癌以脏腑阴阳气血亏虚为本,湿、热、瘀、毒互结为标,正气亏虚、邪毒搏结为其主要病机。临证主张在扶正御邪、扶正祛邪、扶正安邪即"扶正三法"的指导下,以健脾扶正为主,佐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熊晓刚  胡仕宏  宁秋荷 《陕西中医》2009,30(2):F0003-F0003
扶正解毒法即在以扶正为主、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基础上,佐以解毒之品,用于治疗人体正气不足、兼有毒邪之病证,属中医“攻补兼施”之法。中医认为“毒”邪往往代表病邪盛极时的一种继发性病理产物,如风盛为毒、热极为毒、湿重为毒、燥烈为毒、瘀甚为毒等,它们既可单独致病,亦可相兼为患。  相似文献   

3.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宝文教授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加之后天失调,损伤脾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入骨伤髓,或邪毒内蕴,耗气伤血,邪正交争,致气血亏虚,久虚不复或正不胜邪,影响脾肾功能,无力抗邪,发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提出“扶正祛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根据邪正盛衰态势,酌配扶正、祛邪药物;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注意剂量比例,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介绍朴炳奎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乳腺癌的发生多由正气不足,邪客乳络,或情志内伤,气滞血瘀、邪毒内蕴而发病。肝、脾、肾功能失调是主要病机,痰、瘀、毒是主要致病因素。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辨病;综合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注重综合治疗;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注重扶正。临床善用对药和引经药。  相似文献   

6.
总结李秀荣治疗乳腺癌经验,认为该病病因病机多为正虚邪犯、冲任失调、情志内伤、邪毒蕴结致气滞血瘀,与痰、毒聚结而成。临床治疗上多强调扶正培本,调和冲任;中西并重,个体施治;身心同治,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毒邪是极为猛烈的致病因素,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毒邪存在于肿瘤疾病的发病、转归、治疗、预后等各个阶段。甘肃省肿瘤医院夏小军教授认为,充分认清毒邪,才能治疗好肿瘤。他指出,以时间而论,毒邪可分为先天之胎毒、后天之毒;以成因而论,可分为外毒、内毒;以性质而论,可分为阳毒、阴毒。六种毒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癌毒的关键是:一要排毒,二为化毒,三当以毒攻毒。而扶正的作用有三,一助患者恢复正气,驱毒外出;二为增强患者对攻邪之法的耐受性,便于进一步攻邪治疗;三为防止疾病转移和复发。文章归纳总结夏小军教授关于“癌与毒”的学术思想和见解,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羽  车文生  洪素兰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0,(6):1092-1092,1094
目的:总结洪素兰教授治疗瘰疬的经验。方法:从该病的病因病机着手,辨证分型论治,硬结型(早期):给予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之法;脓肿期(中期):正气未衰,毒邪亦盛者,以托里透脓。正虚邪实者,宜扶正托毒;破溃期(后期)用扶正托透,祛除余邪之法;术后久不敛口,用渗湿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生肌之法。结果与结论:采用辨证分型内外治法结合治疗瘰疬,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付聪  张娟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2):113+121
毒邪分内外.外毒有外感六淫、戾气.内毒指由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毒邪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常表现为热毒、瘀毒、痰毒.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  相似文献   

10.
疫病是一类受疠气毒邪所感而发的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疫疠之邪入口鼻,后直中肺脏、旁涉三焦,逆传心包.郑进教授认为,其病位表现为多脏受邪,病机有"湿、毒、瘀、虚",故治疗以祛秽排毒为主,扶正养阴为辅;方选助阳解表代表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上健脾化湿、清肺化痰之药,全方寒温并用、扶正养阴、加减灵活、切中病机;体现了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11.
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小儿病毒笥肺炎病因多属正气弱 ,卫外不固 ,继而外感风热邪毒 ,由口鼻而入 ,内攻于肺而发病。急性期宜开畅肺气 ,化痰泄浊。应重畅肺气 ,化痰泄浊 ;明辨寒热 ,侧重解毒 ;兼顾次证 ,解痉活血。恢复期宜扶正为主 ,扶正可清余邪。应健脾益气 ,肃肺化痰 ;养阴益气 ,润肺上咳 ,调和营卫 ,扶正达邪。  相似文献   

12.
以“正复胜邪”理论指导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为疫毒侵犯、正邪相持,正不胜邪、虚实并存,以邪实为主。故其治疗重在祛邪,祛邪一是清热解毒,一是活血凉血;同时佐以肤正,即补脾益肾,升发清阳,据此拟定了祛邪扶正托毒汤。扶正应平补、缓补,不可峻补、大补,以期“正复胜邪”。临证时通过辨病掌握共性,再经辨证认识每个患者的个性,知常达变,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症状多样化,乃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其发病过程有虚有实,实乃毒邪损伤脑络,虚乃气虚脑髓失养,其治疗不外乎祛邪与扶正。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如何恰当运用到中风治疗中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风始发痰瘀生毒、毒损脑络,毒邪炽盛,应先予以祛邪,解毒通络,结合不同证候要素或清热化痰、或化痰通腑;并提出将补气扶正治疗时点前移,以助祛邪;另不容忽视的是中风始发即出现正虚之象,治疗先补气扶正,后再兼祛邪;溶栓后破血耗气致气虚络脉瘀阻及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治疗应益气化瘀通络和补气摄血护络;中风恢复期肾虚不容忽视,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治疗需要重视补肾益髓护脑,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学伟  郭会军  刘琦  郭玉明  彭勃 《中医杂志》2006,47(11):803-805
从以下方面论述艾滋病(AIDS)与毒邪的关系:(1)“毒邪”学说的内涵。(2)艾滋病与“毒邪”致病:认为“毒邪”为艾滋病的直接致病因素。(3)艾滋病发病与中医“毒邪”的致病特点:包括广泛性、从化性、兼夹性等10个方面。(4)艾滋病从“毒邪”论治的实践依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已证实了中医清热解毒扶正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科学性。(5)依“毒邪”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病机为毒邪袭肺、痰毒凝聚、肝郁邪乘、正气虚弱。指出: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清邪正虚实和病因病机,根据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使辨证施治与辨病治疗、扶正治疗与抗癌治疗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介绍周永明教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经验。周师认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主要是气阴亏虚,邪实主要是痰湿瘀毒,本虚标实出现在急性白血病的各个阶段,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主,治疗时应注重标本缓急,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并倡导分期论治,化疗前期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为化疗创造条件;化疗期当健脾和胃、助运化湿,意在增效减毒;化疗间歇期主张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兼以清解邪毒。  相似文献   

18.
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感染性休克的病机是邪盛正虚欲脱,气机逆乱,阴阳不相顺接;而毒邪互结是其发病的关键。导师姜良铎提出排毒解毒与扶正相结合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思路,并以西洋参、大黄组成扶正排毒注射液,用于辨证属邪毒炽盛、气阴耗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取得良效。该思路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及中医治疗危重病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介绍范忠泽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与邪毒外侵;治疗以扶正为主、少予攻邪,同时辨治兼症、斟酌剂量与服药方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追溯伏毒学说的起源、研究进展,认为伏毒学说与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在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上有较强的相似性,如内外邪气可与内毒、外毒相联系;病机为正气亏虚,毒邪内伏,遇邪触发;证候特点表现为隐伏、缠绵、暗耗、暴戾、杂合、多变。在此理论基础上,对CTD-ILD提出扶正益气托毒、化痰通络解毒的治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