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葡萄酒产区优良酒类酒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翠霞  李华  金刚  杜立业  王华 《食品科学》2012,33(1):141-146
为了分离筛选出适合葡萄酒酿造的优良酒类酒球菌(Oenococcus oeni)菌株,从我国新疆葡萄酒产区分离纯化出30株酒类酒球菌,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它们均被鉴定为酒类酒球菌。分别对其进行单因子(pH值、酒精、SO2)耐受性实验,选出单因子抗性较好的9株菌进行复合因子(pH值×酒精×SO2)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有3株酒类酒球菌具有较好的发酵适应性。最后通过Species-specific PCR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验证,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筛菌株与酒类酒球菌的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说明本实验所筛选的9株性能较好的菌株均为酒类酒球菌。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RAPD 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RAPD 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以33 株抗酸性酒酒球菌和9 株酸敏性菌株为试材,采用BSA 法和RAPD 技术,通过对45 个随机引物的筛选以及在单菌株中的筛选验证,最终获得与酒酒球菌抗酸性状相关的3 个RAPD 标记:S40-1400、S333-2500、S333-650。  相似文献   

3.
利用梯度稀释法和划线纯化法,对扳倒井大曲、酒醅及窖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12株菌种,包括61株细菌、32株霉菌和19株酵母菌。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对其进行冻干管制作,并保藏至扳倒井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分别对112株菌种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进行测定,筛选出高酶活菌株;同时对112株菌种进行耐高温和耐酸性能筛选,筛选出具有抗逆性能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酒类酒球菌的分离及发酵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葡萄酒主产区的酒类酒球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通过考查分离菌株苹果酸—乳酸发酵性能后,对鉴定为酒类酒球菌的127株菌株进行了pH、SO2和酒精单因素耐受性试验,然后再选择抗性较好的初选菌株(8株)进行复合因子(pH×酒精×SO2)梯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有4株酒类酒球菌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苹果酸—乳酸发酵适应性,其中分离菌株O.oeniSD-2a对胁迫条件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对照商业菌株O.oeni31DH。  相似文献   

5.
金刚  王华  张昂  李华 《食品科学》2015,36(17):134-139
为了解我国葡萄酒产区酒酒球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22 株筛选自我国不同葡萄酒产区的乳酸细菌进行了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pecies-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16S rRNA序列分析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基因分型。种特异性PCR和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22 株分离株为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建立了O. oeni基于HindⅢ和MseⅠ为内切酶的AFLP分析体系,对16 对引物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HT-MA、HT-MT、HT-MC、HG-MA、HG-MT、HC-MT为O. oeni 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且实验重复性在98%以上。对O. oeni的AFLP分析结果显示:22 株O. oeni分为3 个簇群,且簇群间遗传相似性系数较小。所以,以HindⅢ和MseⅠ为内切酶的AFLP技术是研究O. oeni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我国葡萄酒产区的O. oeni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O. oeni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不仅仅与其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可能还与其所处的微生态和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石榴酒酵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为原料进行石榴酒发酵研究,对6种酒用酵母进行多级筛选,得到3株优良酵母,对这3株酵母进行耐酒精度、耐SO2、耐糖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4号菌株耐酒精度为18%vol,耐糖度为24'Bix,耐SO2浓度为430 mg/L.以初始糖度为20'Bix的石榴汁在28℃条件下发酵7 d,可以酿制出酒体纯正,色泽光亮透明,酸甜爽口的石榴酒,发酵醪液酒精度为9.6%vol.  相似文献   

7.
乔慧  卢柯  杨世玲  薛楚然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4,35(23):144-150
在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过程中,一些酒酒球菌产生的糖苷酶活性受葡萄酒环境的影响,筛选并利用在酿酒环境中具有高活力糖苷酶的菌株进行MLF,有助于提升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本实验以中国5 个酿酒产区19 株酿酒特性优良的酒酒球菌和一株商业菌为实验菌株,通过测定5 种糖苷酶活性,对其中5 株糖苷酶活性高的菌株研究其在葡萄酒环境中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20 株菌在相应底物作用下均含有可检测到的糖苷酶活力,不同菌株酶活性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不显著。5 株糖苷酶活性高的菌株最适pH值为4.0,最适温度为45 ℃,在低水平(4%乙醇+0.1 g/100 mL果糖)时有促进作用,高水平(14%乙醇+2 g/100 mL果糖)时抑制作用显著,葡萄糖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各种酶活性表现为菌株依赖性。在模拟酒条件下,菌株相对酶活力仅是菌株酶活力的9.805%~32.331%。总之,在所选菌株中,SD-1f在葡萄酒环境中的糖苷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从原料乳中分离筛选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经酪蛋白水解圈实验,筛选出10株产蛋白酶的菌株.在此基础上,通过蛋白酶耐热性比较,筛选出一株产耐高温蛋白酶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核酸特征分析;K16S rKNA基因序列测定等对该菌株进行鉴定.BLAST比对构建该菌株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从哈密瓜酒生产中分离获得的3株哈密瓜酒酵母进行发酵性能分析,发现其中1株发酵异常.采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酵母进行分子鉴定,经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出1号和3号酵母为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模式菌株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2号酵母鉴定为高里毕赤酵母,与高里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相似性为99%.进一步对3株酵母的同源序列与其他种之间的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很好的相似度,表明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可以作为生产中酵母污染检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随机选择代表菌株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出323株酵母菌,形态学初步鉴定为12类,分子鉴定为分属于5个属的7种酵母菌,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覆膜孢酵母属亚种(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叉开假丝酵母(Candida diversa)、东方拟无枝酸菌(Candida sorboxylosa)和假丝酵母属亚种(Candida stellimalicola)。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形态区分与分子鉴定技术结合,对筛选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从自然界中筛选获得优良枇杷果酒专用发酵菌株,该文以枇杷果汁自然发酵液、果园土壤以及枇杷果皮为主要的酿酒酵母分离源,经过TTC平板分离筛选得到209株具有产酒精能力的酿酒酵母,使用杜氏小管对分离出来的酿酒酵母进行产气能力筛选后,进一步用小瓶发酵筛选出发酵能力强且风味好的酿酒酵母。经过品评后结合GC-MS风味物质测定,得到了最佳菌株GP-34。相比商业酿酒酵母D254,GP-34菌株醇类、酯类、酸类与酚类物质高31%、86%、25%与11%。并对其进行18S rDNA测序,鉴定菌株GP-34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用于食品发酵。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酒用酵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育出猕猴桃酒专用酵母,采用酵母分离和比较发酵的方法,对猕猴桃酒用酵母进行了初步筛选。通过观察菌落特征及镜检细胞形态,筛选出YZ1、YZ2、YZ33株酵母菌。经发酵试验表明,YZ1菌株发酵彻底,产酒精度达9.4%;产酸能力强,达4g/L以上;对SO2的耐受力为30~40mg/L;耐酸性强,发酵醪酸度高,起酵速度快,且发酵酒的香气和风味均优于YZ2和YZ3的发酵酒。因此将YZ1菌株培育驯化后可得到猕猴桃酒专用酵母。  相似文献   

13.
从陕西糯米稠酒小曲中分离得到11株酵母菌,经过产气性能实验、TTC显色实验,初筛得到4株酵母,再通过发酵实验复筛,最终筛选出1株高产酒精酵母Y11。该菌株在28℃条件下,静止发酵96h后酒精体积分数可达10.5。通过形态分析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4.
对自制的开菲尔酸牛乳酒进行分离得到16株乳酸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为肠膜明串珠菌乳脂亚种两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2株,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2株,粪肠球菌1株,瑞士乳杆菌3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2株,嗜酸乳杆菌4株;经发酵性能测定,筛选出2株乳酸球菌LC2、LC6和3株乳酸杆菌LB3、LB4、LB8发酵活力较高、发酵乳组织状态及风味较好,可作为Kefir酸牛乳酒纯培养发酵剂乳酸菌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38株红曲霉菌株固态发酵制备功能红曲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曲米中monacolin K和桔霉素含量,筛选高产开环型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将其应用于红曲酒酿造,分析红曲酒的品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高产开环型monacolin K、不产桔霉素的菌株ABQ2,经鉴定,其为丛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采用该菌株发酵制备功能红曲米中的monacolin K含量达到25.10 mg/g,开环率为90.5%,且桔霉素未检出。采用菌株ABQ2酿造的红曲酒酒精度为12%vol,酸度为1.91 g/100 mL,monacolin K含量为0.48 mg/mL,其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行标要求;与小曲酒相比,红曲酒中总酯含量(433.65 mg/L)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最高,高级醇类含量(145.52 mg/L)略低,主要为正丙醇、异丁醇、正戊醇、β-苯乙醇等。  相似文献   

16.
旨在筛选酿制猕猴桃果酒专用酵母,为猕猴桃酒在生产过程中品质改善提供专用菌种资源。通过菌落形态和18SrDNA进行测序鉴定菌株,确定从猕猴桃表面筛选出的3株酵母菌的种属关系,并比较分析三者的发酵力、酒精和二氧化硫的耐受情况,采用3株酵母酿制猕猴桃酒,经陈酿后测定酒的理化指标、甲醇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筛选最理想的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3株菌株被鉴定为季也蒙毕赤酵母,其中菌株Q3的发酵力最强,能够耐受酒精体积分数为16%,可耐受SO_2的质量浓度为300 mg/kg,酿制的猕猴桃酒酒精度可达11.54%Vol,VC含量390.82 mg/L,残糖5.35g/L,甲醇含量87.7 mg/L,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5种。菌株Q3在发酵力、酒精和二氧化硫耐受方面都优于菌株Q1、Q2,能满足工业需求,且菌株Q3酿制的猕猴桃酒品质优良,甲醇含量低,在猕猴桃酒工业中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一株高产酒精酵母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获得高产酒能力的功能特性酵母菌株,对白酒车间样品中分离出的数百株酵母菌株进行定性筛选,经发酵糖产气法初筛和发酵能力复筛,最终获得3株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通过形态结构观察和生理特征分类鉴定,初步判断Q1XX-64Y和Q1XX-80Y属于酿酒酵母属,CW-65Y属于酒香酵母属.对筛选出的3株酵对菌进行产酒率及发酵产香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CW-65Y菌株利用糖固化碳源,发酵力和淀粉出酒率最高,分别为18.04g/100g和29.61%,是适合用于白酒强化发酵的优良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8.
桔子果酒酵母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腐烂桔子中分离得到35株酿酒酵母,从中筛选出3株发酵性能较优良的菌株.编号为F16菌株在发酵性能及桔子酒的品质方面,总体表现最优,可作为桔子酒发酵用菌种或桔子酒专用菌种选育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野生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差异,探索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与酒酒球菌耐酸性的相关性。方法:35株野生酒酒球菌中,利用酸胁迫环境筛选耐酸能力最强的菌株,并与野生酸敏菌SX-1b及实验室离子注入诱变的耐酸、酸敏突变菌a3、b2共同进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克隆、测序和比对;选择存在氨基酸突变的野生耐酸酒酒球菌及野生酸敏菌株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ATCC33222中进行外源表达,从而验证耐酸菌株cfa基因与耐酸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筛选出野生型耐酸酒酒球菌CS-7b和ME-5b,确定其耐酸生长极限为p H 2.6;(2)对野生菌与诱变菌的cf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耐酸菌株的野生型和诱变型的序列相同,较酒酒球菌PSU-1发生3处碱基突变,而酸敏菌野生型、诱变型的序列则与酒酒球菌PSU-1一致;(3)将SX-1b与CS-7b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中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MG36ecfa1和pMG36e-cfa2,并得到对应重组菌L1和L2;(4)在pH 3.6培养基中培养,重组菌L1和L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L0,且L2的生长优于L1。而在p H 3.4培养基中培养,L0没有生长迹象,只有重组菌L1和L2正常生长,cfa基因的导入突破了植物乳杆菌宿主菌的生长极限。结论:酒酒球菌cfa基因及基因间存在的稳定差异与菌株耐酸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合火龙果酒酿造的酵母菌株,从多种浆果表面分离获得200株酵母菌株,在杜氏小管发酵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火龙果汁中发酵筛选出发酵性能好并具有较好香气的菌株。结合风味物质分析及感官品评获得1株起酵速度快且果酒香气浓郁、具有火龙果典型特征香气的菌株194。通过18S rDNA序列比对,鉴定其为酿酒酵母,可用于食品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