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胃癌肝转移的化疗和化疗栓塞,评价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81例胃癌肝转移,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胃动脉造影及化疗和化疗栓塞后再行肝动脉造影,观察肝转移瘤血供类型,并进行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和化疗栓塞。结果 富血供转移15例(18.52%),有效率86.67%;少血供转移66例(88.48%),有效率48.48%,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富血供中位生存期11个月,少血供中位生存期7个月。结论 动脉内灌注化疗及化疗栓塞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有效,富血供的胃癌肝转移治疗效果较少血供的胃癌肝转移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李毅  卿毅  廖正银  顾咸庆  谢家印  梁伟  彭娜  王东 《重庆医学》2012,41(29):3046-3048
目的研究FOLFOX4方案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及静脉化疗对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50例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行FOLFOX4方案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患者评价近期疗效并随访其生存状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6例可评价近期疗效,无CR病例,PR 20例,SD 15例,PD11例;所有患者无Ⅲ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6.7%、10.4%,中位生存期19.7个月。结论基于FOLFOX4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肝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总生存期,患者耐受力良好,联合治疗具备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富血供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肿瘤血管灌注化疗药物和超液态碘油栓塞治疗,间隔4~6周重复治疗,共行365次化疗栓塞治疗。按照WHO实体瘤的疗效标准,根据随访结果,分析近期疗效和转移后生存率。结果96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癌患者中,肝动脉造影表现多血供者41例(42.7%),少血供者55例(57.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84.37%(81/96),CR为18.75%(18/96),PR为65.62%(63/96);对其中符合随访条件的65例患者按6、12、24个月随访,中位生存期14.95个月,6个月生存率98.46%(64/65),12个月生存率67.69%(44/65),24个月生存率18.46%(12/65);并将原发肿瘤切除者26例和原发肿瘤未切除者39例分2组统计分析,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6、12.7个月。按6、12、24个月随访结果,生存率分别为100.0%、84.6%、30.8%和97.4%、56.4%、1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同时应积极控制原发肿瘤,尤其尽可能地行原发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在胃癌肝转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成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73.3%,生活质量改善率73.3%,对照组有效率为43.3%,生活质量改善率4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分层分析,富血供者疗效更佳。两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静脉化疗是胃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富血供的胃癌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肿块型肝转移瘤采用介入 肿瘤消融术法,观察疗效及生存期。方法31例孤立肿块型肝转移瘤患者根据肝动脉造影分成乏血供组(19例)和富血供组(12例),乏血供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TAI) 肿瘤消融术,富血供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肿瘤消融术。结果乏血供组,有效率CR PR为63.1%。富血供组有效(CR PR)8例,有效率CR PR为66.6.1%。两组总有效率为64.5%。生存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分别为65.1%,45.2%,19.1%。结论孤立肿块型肝转移瘤采用介入 肿瘤消融方法疗效肯定,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别采用全身化疗(化疗组)32例、TACE(栓塞组)13例及两者联合治疗(联合组)23例,比较3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41.18%,化疗组的有效率为43.75%,栓塞组为7.69%,联合组为56.52%;联合组的疗效优于栓塞组(P<0.01),但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全组总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其中化疗组与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19个月,而栓塞组为13个月,3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肝功能损害。结论:全身化疗联合TACE在乳腺癌肝转移中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88%(44/50),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36.7%(11/30),两组有显著的差异(P<0.01).介入化疗栓塞组50例6、12、24个月生存率为95.4%、76.8%、40.3%,单纯的静脉全身化疗组30例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9.7%、32.3%、14.8%.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治疗组50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对照组30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共介入治疗124周期,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所有患者每次介入治疗前均行增强CT测量肿瘤大小,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724)。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4%),部分缓解(PR)15例(30%),病变稳定(SD)10例(20%),病变进展(PD)23例(46%),总有效率(CR+PR)34%(17例)。1年生存率82%,2年生存率30%。从诊断肝转移始中位生存期38个月,从介入治疗始中位生存期2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个月。结论经左锁骨下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灌注是治疗内科化疗无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化疗及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乳腺癌术后肝转移34例临床特征、比较单纯化疗和化疗+TACE两种方法的疗效及预后。结果:乳腺癌34例术后肝转移患者,单纯全身化疗组有效9例(42.9%),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组为7例(53.8%),全组中位随访期16个月(3~5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18%、11%。结论:采用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性化疗栓塞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0例采用介入法肝动脉栓塞化疗 ,对照组 30例采用常规全身静脉化疗。结果 介入化疗栓塞组有效率为 87.5 % (35 /4 0 ) ,全身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 36 .7% (11/30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介入化疗栓塞组 40例中 6、12、2 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 95 .4%、6 6 .7%、38.9% ,单纯静脉全身化疗组 30例中 6、12、2 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 9.7%、32 .3%、14.8%。结论 肝动脉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疗效及生存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我科选择性接收并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12例。Ⅰ期手术,结扎横断大多数结肠癌转移灶隶属肝叶的门静脉Ⅰ级分枝(左:右=1:11),射频消融残余肝叶内转移灶,并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植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通过化疗泵行3个疗程化疗栓塞。Ⅱ期手术,全部化疗疗程结束后4周行半肝切除术。随访30月,记录术后并发症、化疗客观疗效和毒副作用、残余肝和肝外发现转移瘤时间以及实际生存时间。结果围术期内患者无死亡和肝功能衰竭,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切口感染(2/2/2,例)是主要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化疗后无CR,PR 83.3%(10/12),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6/3/3,例次)。2例患者术后10月残余肝内发现转移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4例患者术后17月发现肝外转移(肺2例,骨2例;立体定向R-刀治疗)。1、2年总体实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5%,中位生存期26个月。结论分期手术联合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部分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患者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且能增加患者肝转移癌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是治疗结肠癌术后双叶肝转移的较好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复发16层螺旋CT表现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和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细胞癌(HCC)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6例肝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均采用小剂量团注自动追踪扫描.采用300mgl/ml和370mgl/ml非离子型对比剂,比较病灶和血管成像效果.应用三维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或多平面重组(MPR)技...  相似文献   

13.
G F Gates  J H Miller  P Stanley 《JAMA》1978,239(25):2667-2670
Forty-three children with intrahepatic masses had technetium Tc 99m sulfur colloid hepatic scintigrams including scintiangiography. Hypervascularity occurred in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masses, but was limited to children with primary liver tumors including hepatomas, hepatoblastomas, hepatic adenomas, and cavernous hemangiomas. All metastases, abscesses, and hematomas were hypovascular. Routine inclusion of scintiangiography may allow separation of primary hypervascular liver tumors from other hypovascular masses whose static hepatic scintigrams are virtually identical.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的碘化油沉积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oily chemoembolization,TOCE)的碘化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肿瘤CT动脉期血供强化程度进行分型,将其分为富血供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和乏血供型(强化不明显型+无强化型),并与TOCE术后碘化油沉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行TO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型40例(均匀强化型10例+不均匀强化型30例),乏血供型29例(强化不明显型16例+无强化型13例)。四种分型碘化油沉积率的总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0.096,P<0.01),肿瘤强化程度与碘化油沉积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4,P<0.01),富血供的碘化油沉积率明显优于乏血供(χ2=43.281,P<0.01);富血供中均匀强化型碘化油沉积率优于不均匀强化型。【结论】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碘化油沉积具有相关性,利用CT动脉期进行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估,可以初步预测原发性肝癌TOCE后的碘化油的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15.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中晚期肝癌3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转移性肝癌9例。肿瘤最大径≤5 cm的12例肝癌患者采用单纯射频消融治疗(RFA),肿瘤最大径>5 cm的18例肝癌患者采用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RFA术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或肝脏增强CT、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完全灭活率46.7%(14例),部分灭活率53.3%(16例)。单纯RFA组12例完全灭活率50.0%(6例),部分灭活率50.0%;RFA联合TACE组18例完全灭活率44.4%(8例),部分灭活率55.6%(10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例AFP阳性患者术后AFP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较好,对于大肝癌宜联合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彤  姚建军  王维明  姜荣兴  周攀  王鹤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183-1185,I000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联合动脉造影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介入治疗术前方法选择、术后疗效评价的指导意义。方法确诊CAL患者36例,共83个病灶纳入研究。对比不同分型肝血管瘤介入治疗后瘤体缩小率差异,探讨两种分型方法与栓塞治疗疗效间的关系,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 CT强化特点符合高流量的18例(50%),中等流量15例(41.7%),低流量3例(0.08%)。动脉造影符合富血型20例(55.6%),乏血型11例(31%),动静脉分流型(AVS)5例(13.9%),无门静脉供血型。36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平均瘤体缩小率54.8%,其中富血型瘤体缩小率63.3%,而乏血型21.4%,AVS型57.6%。高流量瘤体缩小率76.2%,中等流量瘤体缩小率53.2%,低流量20.1%,各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型和AVS型均较乏血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和中等流量均较低流量为高(P〈0.05)。结论 CHL的CT多期扫描联合动脉造影术前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4例胃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8次,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加PVA(聚乙烯醇)颗粒加平阳霉素,4例给予口服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随访3年,比较两组病例平均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时间(TTP)。结果TACE治疗组中1例患者经过4次TACE获得二次手术机会,生存期已超过3年;另3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50%,TTP为9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0.7个月;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75%,TTP为11.5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效果优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相似文献   

18.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五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对肝癌组56例、肝硬化组40例、肝炎组47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199、CA125和铁蛋白进行联检。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炎组AFP、CA199、CA125和S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均高于转移性肝癌(P〈0.05)。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检对肝脏疾病的癌变(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同时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35例,经肝TACE联合RFA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6、12、18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35例肝转移瘤共154个病灶行49次肝TACE及42次RFA,病灶的完全坏死率为85.7%(30/35),全部病例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3%、88.6%。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