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镜检对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FPSA)的影响.方法:32例BPH患者,均行膀胱镜检,研究其对患者血清PSA、FPSA的影响程度及时阃.结果:膀胱镜检前患者平均血清PSA值为2.28±1.86ng/ml,FPSA值0.48±0.31ng/ml;镜检后24h内PSA值4.89±3.72ng/ml,FPSA值1.07±0.65ng/ml;镜检后第3天患者平均血清PSA值2.42±1.92ng/ml,FPSA值0.51±0.28ng/ml.镜检后24h内患者血清PSA、FPSA值较镜检前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镜检后第3天患者血清PSA、FPSA值较镜检前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各组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镜检可引起BPH患者血清PSA和FPSA值显著改变,但对F/T值改变无影响,重复血清PSA和FPSA的测定可在膀胱镜检后72h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癌(PCa)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自2004年7月~2009年12月南京市13692例50岁以上的男性在健康体检时行血清PSA检测.以PSA≥4.0ng/ml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共筛查出PCa患者140例,比较不同PSA值PCa患者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结果:随着PSA值的升高,前列腺癌筛查阳性率亦随之升高,低分化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高分化前列腺癌和中分化前列腺癌患者(P<0.05),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早期PCa患者(P<0.01).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中低分化前列腺癌及晚期前列腺癌的比例高于血清PSA含量<20ng/ml的前列腺癌人群(P<0.01).结论:血清PSA可以为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碧燕  李友邕  李洁  钟德斌  郑文 《生物磁学》2011,(16):3111-311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以及BMI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以BMI与PSA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2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5%的患者PSA水平高于正常,并且年龄,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672.P〈0.01,r=0.785.P〈0.01),而血清PSA与BMI指数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73,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和体积增大而增加,对于PSA轻度升高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要考率到体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总PSA(TPSA)、F/TPSA和PSA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更准确的前列腺癌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40例)的血清PSA水平,通过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的体积,计算PSAD,运用ROC曲线评价和比较血清总PSA(TPSA)、F/T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特异性。结果:(1)前列腺癌患者TPSA和PSAD值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F/TPSA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2)TPSA阈值定为4 ng/m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6.23%、80.10%。F/TPSA阈值定为0.15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0%、69.10%,PSAD阈值定为0.2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0%、88.30%。结论:TPSA、F/T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且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TPSA、F/TPSA,是诊断前列腺癌更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院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55例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症(BPU)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前列腺癌27例,前列腺增生28例。运用B超径腹测量前列腺左右径、上下经和前后径,借助公式:体积=左右径×上下径×前后径×0.52,计算前列腺体积,则PSAD=PSA/v。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增生组(BPH)血清PSA平均值10.72±2.89μg/L,前列腺癌组(Pca)组血清PSA平均值38.90±2.06μg/L,t=3.99,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前列腺增生组PSAD平均值0.7±3.48,前列腺癌组的PSAD平均值1.10±2.45,t=4.7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文献相符,表明在鉴别前列腺增生性疾病与前列腺癌PSAD是一项极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列腺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GS)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经常出现差异.本文主要研究肿瘤病理升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9-01至2007-11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考察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时的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穿刺病理GS,手术后病理GS及肿瘤体积(TIV).使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不用组别之间的变量,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引起GS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是67岁,平均PSA水平为24.3 ng/ml,平均前列腺体积是33.1ml.将前列腺体积分为≤25ml(25例),25-50ml(59例),≥50ml(11例)三组,将穿刺病理GS分为4-5(13例),6(35例),7(32例),8-10(15例)四组.前列腺体积较大组(≥50m1)比体积较小组(≤25ml,25-50m1)的肿瘤升级比率明显较低(48% vs 24%,18%,p<0.05).穿刺病理GS较高组(8-10)比较低组(4-5,6,7)的肿瘤升级比率明显减低(46% vs 34%,2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V、穿刺GS及内分泌治疗与病理升级呈负相关(p<0.05),而肿瘤体积及PSAD与其呈正相关(p<0.05).结论:较大的前列腺体积,较高的穿刺病理GS,接受内分泌治疗以及较低的PSAD均可降低其肿瘤升级的可能.泌尿外科医师在决定由穿刺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应想到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王应洪  张霞  陈春梅  段晨阳  王燕 《生物磁学》2013,(34):6665-6667
目的:探讨临床上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情况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定义为前列腺增生组(BPH),前列腺癌患者83例定义为前列腺癌组(PCa),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入院时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并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PSA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正常值,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总PSA比前列腺增生患者增高的更为明显。对照组游离PSA为(2.78±0.94)ng/mL,总PSA(1.05±0.57)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38±0.61);前列腺增生患者游离PSA为(6.36+3.24)ng/mL,总PSA为(1.64±0.76)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26±0.23);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为(12.42±4.97)ng/mL,总PSA为(1.44±0.78)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12±0.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PSA进行检测,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WBC)数量与前列腺液尿酸(UA)、锌(Zn)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8例,健康对照组52例。分别进行EPS中白细胞(WBC)数量、尿酸(UA)和锌(Zn)含量测定。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U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n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前列腺液中WBC数量与U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Z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EPS中的UA和Zn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PS中的尿酸(U A)、锌(Zn)含量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评估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采用单纯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单纯静脉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70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病人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白细胞数量以及分段尿培养的菌落数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单纯灌注组总有效率78.57%,单纯静脉组总有效率47.14%.结论: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