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肩胛上神经卡压是较少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胛上神经卡压在诊断上不易与颈肩部的其他疾病区分。本文归纳了近期的文献报道,以进一步认识该疾病的病因及相应治疗。 1 解剖学 肩胛上神经起源于臂丛上干(第5、6颈神经根),第4神经根也参与它的组成。自臂丛发出后,往下进入斜方肌内,直至肩胛骨上缘的切迹,肩胛上动静脉跨过该处肩胛上横韧带进入肩胛窝,肩胛上神经在此韧带下穿过,发出运动支支配冈上肌和感觉支支配2/3的肩关节囊。主干继续沿着肩胛冈走行,穿过由肩胛冈关节盂韧带(又名肩胛下横韧带)和肩胛冈组成的纤维-骨性隧道,转至冈  相似文献   

2.
肩胛上神经卡压征是指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卡压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 1990年~ 1999年 ,我院共收治 5例 ,均作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5例 ,男 4例 ,女 1例。年龄 2 7~ 45岁 ,平均 3 3岁。病程 6~ 2 4个月。肩部有明显外伤史者 1例。症状 :患侧颈肩部疼痛 ,有酸胀感。肩上举外展起始 3 0°时无力、外旋无力 ,冈上、下肌 4例轻度萎缩 ,1例中度萎缩。在肩部相当肩胛切迹处有明显压痛 ,但无放射痛。上臂交叉试验阳性[1 ] 。肌电图检查示 :冈上、下肌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电位。2 .手术方法 :取肩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技术与疗效. 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病例9例,其中肩胛切迹肩胛横韧带卡压4例,肩胛盂切迹囊肿卡压5例,其中“双卡”1例.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冈上肌或(和)冈下肌弱,或萎缩等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象,术前依据MRI、EMG等初步定位,均采用关节镜下肩胛横韧带松解或囊肿切除术,分别松解肩胛上神经位于肩胛切迹与冈盂切迹的卡压.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肌肉萎缩部分改善,肌力基本恢复. 结论 关节镜下肩胛上神经卡压松解是有效、微创的方法,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贾松 《中国骨伤》2003,16(9):555-555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该病以肩胛切迹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局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临床症状典型病人21例,采用神经阻滞水针刀松解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后进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术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以恢复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肩外展功能的后进路术式。方法 选用陈旧尸体 10具 2 0侧 ,新鲜尸体 4具 8侧 ,解剖观测在肩胛冈上缘水平副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的关系。设计后进路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新术式 ,并试用于临床。结果 肩胛上神经 10 0 % (2 8/ 2 8)位于肩胛横韧带深侧的肩胛上切迹内 ,位置恒定 ;副神经降支行于斜方肌深面、筋膜下 ,在肩胛冈上缘水平位于肩胛骨内侧缘 [(10 .42± 4.2 4)mm , x±s,下同 ] ,在该水平与肩胛上神经的最近距离为 (4.94± 1 2 2 )cm。游离切断后 ,可与肩胛上神经在无张力下直接拉拢缝合。临床试用于 10例病人 ,均顺利完成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术后检查斜方肌上部肌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后进路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术式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肩胛上切迹骨折致肩胛上神经卡压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肩胛上切迹骨折临床较少见 ,而由此引起肩胛上神经卡压者则更为少见。我们曾收治 1例 ,采用肩胛上切迹扩大术及神经松解术后 ,取得满意效果。患者 男 ,3 9岁 ,建筑工人。入院前 8个月被重物砸伤左肩部 ,当时即感左肩疼痛 ,有轻度肿胀 ,不敢活动。即在当地医院摄X线片 ,诊断为肩胛骨骨折 ,无明显移位。遂给予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 9周后左肩背部开始出现麻木感。左肩外展无力 ,左冈上、冈下肌及三角肌明显萎缩 ,经多方治疗无效 ,来我院治疗。局部检查 :左侧冈上、冈下肌及三角肌肌萎缩 ( ~ ) ,冈上、冈下肌肌力 2级 ,三角肌 3级。左…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冈下支嵌压征—例报告张宁,陈杰,汪琦,赵少平肩胛上神经嵌压征及手术治疗由朱盛修等于1989年报告,该征系因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压引起该神经支配的冈上肌、冈下肌的功能障碍。作者于1990年5月经治1例。患者男,27岁,工人,劳动强...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术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介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术前、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6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手术均行腓肠神经桥接于患侧膈神经和肌皮神经之间,副神经移接于肩胛上神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术前、后均作系统性、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则不行康复治疗。手术后6个月时对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作肌电图检测。结果康复组:8例中肩胛上神经有再生电位者达100%,肌皮神经有再生电位者为50%。对照组:8例中肩胛上神经有再生电位者占62.5%,肌皮神经有再生电位者为12.5%。结论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术前、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杨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3):1317-1320
随着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日趋成熟,其临床地位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部分颈椎病患者术后并发颈神经根症状,尤以C5神经根麻痹多见[1],表现为三角肌瘫痪、肩部感觉减退、牵扯痛等,明显影响手术效果.本文就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防治措施及预后等综述如下. 1 C5神经根的解剖 C5神经根起于颈脊髓第5髓节,经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椎管,参与构成臂丛,经前斜肌间隙向外侧穿出,在锁骨后方行向外下进入腋窝.完全或部分支配肱二头肌、三角肌、胸大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肩胛提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肱肌、肱桡肌.司臂部外面皮肤感觉,反射以肱二头肌反射为标志[2].  相似文献   

10.
肩胛上神经损伤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195 9年 ,Kopell和Thompson首先报告此征〔1〕。早期的文献报道较少 ,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此征的认识正逐渐深入。1 解 剖肩胛上神经是运动和感觉混合神经 ,发自臂丛神经的上干 (C5~C6 ) ,如有变异可来源于C4 神经根。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的运动 ,并且发出感觉支到喙锁韧带 ,喙肩韧带 ,肩峰下囊 ,肩锁关节和盂肱关节。对肩胛上神经皮肤支配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 ,Ajamini发现肩胛上神经的一个皮支支配上臂近端外侧 1/3皮肤的感觉〔2〕。肩胛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严重撕脱常规锁骨上前入路术式难以修复肩胛上神经时,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疗效。方法2003年2~10月对6例臂丛严重撕脱患者应用后入路副神经移位术式修复肩胛上神经,并观察肩胛冈上缘水平副神经与肩胛上神经的关系、术后斜方肌各部分肌力的变化及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入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冈上缘水平,副神经走行于斜方肌深面、筋膜下,定位于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相交附近,肩胛上神经位于肩胛横韧带深侧肩胛切迹内,二者位置相对固定,相距3.5~5.5 cm,在肩胛冈上缘横切口内二者在无张力情况下直接拉拢端端吻接;术后随访18~26个月对斜方肌上部功能无明显影响,肩外展恢复35°~55°。结论当臂丛损伤肩胛上神经撕脱严重常规手术难以解剖、进行修复时,后入路副神经移位术式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讨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近 6年来收治的 2 4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史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在肩外展起始 30°时 ,冈上、下肌肌力明显下降 ;同时双上肢在伸直位、肩关节前屈 90°位 ,交叉于胸前时可诱发肩胛部疼痛 ;此两点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特殊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肩胛上神经慢性损伤。 2 1例于肩胛切迹处痛点作局部封闭治疗。 3例手术治疗 ,切断肩胛横韧带。结果 保守疗法中 7例失访 ,14例获 6个月以上的随访 ,有效率达 5 7.14 % ,其中 3例因无效后期改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6例 ,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症状完全消失 ,但肌萎缩均无明显改善 ,未发现有复发者。结论 颈肩痛患者系肩胛上神经卡压引起并不罕见 ,一旦确诊 ,可先于肩胛切迹处压痛点处作封闭治疗 ;如无显著效果 ,或出现明显肌萎缩者 ,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可呈现多种形式,使得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遇到一些困难。肩胛上神经卡压较为少见,常被忽视,但一旦诊断明确,较易治愈。解剖:肩胛上神经起自由颈5、颈6神经根组成的臂丛上于,向下位于臂丛后方,在斜方肌下面与肩胛舌  相似文献   

14.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告中病例数较少。我院1988年10月~1991年1月接诊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8~78岁。诊断要点为后肩胛部疼痛,肩胛上切迹和冈下肌压痛,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肩外旋力减弱和异常肌电图。1例行肩肿上韧带切断减压术,1例未接受治疗,其余10例封闭治疗。11例经6~26月的观察结果,优6例,良4例,可1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38-1642
[目的]为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后路微创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探讨临床疗效。[方法]8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在不切断三角肌、冈下肌及小圆肌情况下手术入路能显露的肩胛颈与肩胛盂范围。临床合并有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的肩胛骨骨折共21例,IdebergⅡ型13例,Ⅲ型4例,Ⅳ型3例,Ⅴ型1例,采用后路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根据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微创后入路可以完整显露肩胛颈及大部分后方肩胛盂(显露范围68.67%~52.31%,平均60.34%)。21例临床病例均获随访,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末次优良率为95.3%~90.01%,平均91.82%;末次Constant肩关节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41.2分,VAS评分平均降低6.3分。[结论]后路微创手术治疗肩胛盂、肩胛颈处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肩胛切迹定位封闭的疗效.方法对28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采用肩胛切迹测量定位封闭,结合理疗,非甾体药物等治疗.结果26例获随访3~12个月,根据VAS评分:优18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结论肩胛冈上缘及肩峰角走行恒定,部位表浅可作为肩部疾病的诊治定位标志.早期准确封闭可使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最佳人路。方法2000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21~53岁。病程6个月~3年。均采用后入路切断肩胛上磺韧带松解肩胛上神经的手术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症状,肌力、肌肉萎缩的恢复情况。结果8例术后1周颈肩部疼痛均消失,肩外展、外旋及开始30。外展肌力恢复至5级.于术后1、6、12及16个月随访,症状未见复发,但肌肉萎缩无明显改善。结论后入路手术方法简便且不影响外形,肩胛£神经卡压只局限在肩胛切迹处应选择后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18.
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目的探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撕脱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998年2月至2000年9月,对4例颈5、6神经根节前损伤患者,采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上干,其中2例同时将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结果术后随访1 ~ 2年半,4例肱二肌肌力均恢复至M4.肩外展1例外展15°,1例45°,2例 > 90°.供区神经的支配肌,除短期内肌力下降1级外,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臂丛上干损伤采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是有效的、安全的手术方法.如系下干不全损伤时,使用该手术必需慎重.  相似文献   

19.
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经典术式,副神经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最常用的移位动力神经之一[1].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上肌、冈下肌是肩关节外展的"启动肌",又是上举的"主要肌"和上臂外旋的"关键肌",修复肩胛上神经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具有重要作用.副神经是斜方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斜方肌上部对于维持肩部外形和完成耸肩、肩外展动作非常重要.而副神经与肩胛上神经距离近,用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已是常规术式[2-3].  相似文献   

20.
颈部中、重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 ,严重影响功能和外观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及青少年如用皮片移植、斜方肌肌皮瓣等修复 ,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影响手术效果。 1984年Nakajima等[1 ] 报道了颈背皮瓣 ,其供瓣区主要位于脊柱和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但因皮瓣血供未能阐明 ,远端常出现坏死 ,故临床未能广泛应用。 1990年Hyakusoku[2 ] 改进皮瓣设计方向 ,将皮瓣远端向肩胛下角方向延伸 ,命名为颈肩胛皮瓣 ,临床应用效果较颈背皮瓣为好 ,但国内临床应用报告文献尚少。 1992年以来 ,我们应用颈肩胛皮瓣修复面颈部软组织缺损 5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