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舞动造成的危害以及发生因素。通过对吉林省内近年线路舞动情况的调查,并借鉴辽宁省在高压输电线路舞动治理方面较为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防舞器防治方案: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同时给出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以及相间间隔棒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相间间隔棒在线路舞动载荷作用下,经常发生因连接金具疲劳损伤而造成的掉串故障。为了实现相间间隔棒舞动条件下动态承载特性的模拟测试,对导线舞动特征及相间间隔棒动态承载特性进行分析,基于载荷等效原理,研制开发了相间间隔棒舞动承载模拟测试系统。测试表明:该系统动作形式与实际导线舞动形态较为一致,能够模拟导线舞动时相间间隔棒所受的拉伸、压缩、扭转等载荷,实现导线水平、垂直、三角布置形式下相间间隔棒舞动承载特性的模拟测试。  相似文献   

3.
线路舞动,尤其是高等级电压线路舞动,一直是威胁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2010年,衢州电力局率先采用了超长相间间隔棒对500 kV线路进行舞动防治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分析了衢州地区的线路舞动情况以及进行防舞工作的必要性,并简要地介绍了超长相间间隔棒的选取方式与安装方法.在已有的架空线路输电导线舞动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对超长间隔棒的实际防舞效果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了加装间隔棒后线路的舞动幅值抑制效果与力学负荷情况,为超长间隔棒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编写了基于导线悬链线模型的含操作界面的超长相间间隔棒结构长度优化计算程序.该程序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500 kV与110 kV输电线路不同安装方式下各支相间间隔棒的结构长度,计算精度在±4%以内,有效满足了工程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4.
沽太500kV双回线路覆冰舞动故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2009年4月发生的500kv沽太双回线路跳闸故障.从气象条件、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及线路结构参数等方面分析,确定此次线路故障是由强风、覆冰等恶劣气象条件导致的覆冰舞动跳闸.并结合输电线路舞动故障的研究成果以及华北电网公司的运行经验.从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以相间间隔棒为主、线夹回转式子导线间隔棒和双摆防舞器为辅的舞动防治措施和配置方案.建议相间间隔棒等防舞装置作为防治覆冰舞动的有效手段,应在易舞动等微地形、微气象区域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的防舞性能问题,以ADAMS软件为研究平台,根据湖南葛云冈500 kV关门水库108~109号跨越档线路参数及舞动记录,布置4根相间间隔棒,并建立该档段的虚拟样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特定气象条件下的线路舞动,提取右相档距1/4、1/2、3/4处的位移数据,绘制位移曲线,得出线路舞动稳定振幅。结果表明,在未安装相间间隔棒时,舞动幅值为5.0 m;在安装相间间隔棒后舞动幅值为3.514 3 m,降幅为29.714%,由此验证了相间间隔棒能够提高线路的抑舞能力。  相似文献   

6.
山东电网500 kV输电线路防覆冰舞动治理,对于同塔双回线路,采用安装相间间隔棒的防舞治理措施。在分析整串相间间隔棒结构的基础上,对容易发生破坏的子导线间隔棒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联合金具及合成绝缘子厂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子导线间隔棒,其机械性能除满足普通分裂导线间隔棒性能外,还充分考虑线路舞动时,相间间隔棒的轴向拉(压)载荷,试验结果证明各项机械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已广泛应用在山东电网的舞动治理线路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首次出现的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间隔棒内的导线翻转现象,分析认为是导线覆冰雪引起线路舞动且导线张力松弛所致,提出增加导线间隔棒,相间间隔棒等防舞动措施。  相似文献   

8.
柏晓路  黄欲成 《电工技术》2015,(2):20-21,31
针对500kV宜兴I、II回输电线路发生的舞动跳闸事故,提出安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相间间隔棒两种防舞动改造方案,经过对投资、设计/生产和施工难度、杆塔和导线荷载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差异化改造方案,并进行了联合防舞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相间舞动一直是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舞动跳闸的重合成功率较低,造成线路停运的几率大。特别是500 k V紧凑型线路,一旦发生舞动事故,将对系统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目前,安装相间间隔棒是紧凑型线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舞措施,但现阶段相间间隔棒采取绞链式+球窝联结,该种联结金具是非标产品,联结金具长度调节范围小,安装和调整较为困难,且容易造成相间间隔棒球头部位受到集中应力,引起相间间隔棒球头断裂。针对500 k V紧凑型线路相间间隔棒球头断裂的情况,通过开展相间间隔棒联接方式的研究,研制了相间间隔棒配套用4点连接子导线间隔棒,并在数条500 k V紧凑型线路挂网试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山东电网2010年两次大面积的覆冰舞动事件,针对线路覆冰舞动故障的特点,对诱发舞动的机理和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舞动治理的设计方案。单回路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线夹回转式双摆防舞器的组合抑舞措施,双回路采用安装相间间隔棒的防舞措施。同时针对双回路段由于安装相间间隔棒引起的三相弧垂变化不一致,对实际测量的相间距离进行修正,对山东电网的舞动治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导线舞动及其防治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分析了输电线路导线舞动造成的危害形态和导线舞动发生的因素 ,认为一定的风速风向及导线迎风面覆冰增加是舞动的原因 ,加强观测确定舞动易发地区 ,并相应改进铁塔紧固方式加大导线间距 ,加装相间间隔棒均可减少导线舞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导线防舞动相间间隔棒铰链式联结金具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我国输电线路舞动灾害严重的情形下,针对当前使用的相间间隔棒安装联结金具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研制了新型的相间间隔棒联结金具,该联结金具采用新型材质和联结方式,有效提高了金具机械强度和释能效果,改善了其受力状况,因而提高了相间间隔棒及其联结金具的运行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进而有助于其发挥防舞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覆冰舞动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线覆冰舞动是架空输电线路覆冰灾害之一。研究导线不均匀覆冰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建立导线不均匀覆冰力学模型,求出导线覆冰舞动启动的风速条件。介绍了目前我国尚未广泛应用的相间间隔棒和带旋转线夹的导线间隔棒等两种导线不均匀覆冰舞动防御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相似文献   

14.
鄢艺  徐望圣  陈飞  梁明 《四川电力技术》2017,40(5):27-29+68
±500 kV高肇直流线路局部区段导线舞动严重,舞动产生的导线交变应力造成导线损伤和金具磨损,为减少导线舞动的损害,研制了±500 k V极间间隔棒并应用在该线路上提高线路抗风偏、舞动能力。通过对电气、机械性能要求的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极间间隔棒的制作要求和技术参数,属国内首次研制成的±500 kV极间间隔棒。研制的间隔棒已按技术要求通过所需的所有机电综合试验,并已运用于高肇直流线路,为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具体方案;同时也为超、特高压导线舞动、风偏的限制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5.
山东500kV电网线路舞动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山东500kV电网发生两次大面积的覆冰舞动事件,造成了多条500kV线路大范围受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威胁。针对线路覆冰舞动故障的特点,对诱发舞动的机理和主要因素做了分析,提出了舞动治理的技术方案。单回水平排列线路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和线夹回转式双摆防舞器的组合抑舞措施,双回垂直排列线路采用安装相间间隔棒的防舞措施,同时对2010年山东500kV线路防舞治理工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6.
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对覆冰、风载严重地区输电线路的舞动抑制效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河南尖山实验基地特高压试验线路的基于相间间隔棒的新型防舞措施相地间隔棒,利用清华大学编写的耐张段内多档导线-绝缘子体系3自由度非线性仿真模型软件,对现场工况进行分析与仿真验证,并通过仿真分析无防舞器时的情况验证其效果。此外,通过与相间间隔棒应用效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相地间隔棒对同步舞动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仿真11种配置方案的防舞效果给出推荐方案。结果表明:相地间隔棒安装点舞动轨迹被"削峰",其他条件相同时安装相地间隔棒的最大舞动幅值为安装相间间隔棒的70%,具有更强的抑舞效果;相地间隔棒与相间间隔棒配合可有效抑制同步舞动,且对异步舞动抑制效果增强,在仿真条件下安装相地间隔棒后同步舞动幅值为只安装相间间隔棒的50%,异步舞动幅值减少19%;在11种方案中,对可能发生1阶、2阶舞动的线路同时在档距1/4,1/2,7/9处安装效果最佳。因此相地间隔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舞措施。  相似文献   

17.
减轻送电线路导线舞动灾害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连是舞动多发地区 ,1999年 11月 2 4日辽宁发生的导线舞动事故中 2 2 0kV线路倒塔 2基 ,多条线路瘫痪。经分析和试验研究 ,针对该地区导线舞动成因和规律 ,采取在送电线路上安装相间间隔棒、防舞器等多项措施 ,有效地减轻了导线舞动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18.
防舞动相间间隔棒作为一种抑制输电线路舞动的措施被广泛采用.但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与其连接的导线发生断线、导线断股及本身金具磨损等问题.针对两起断线事故及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其他缺陷,从运行条件、断口特征、磨损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受力分析和理论论证.研究表明,部分防舞动相间间隔棒在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及运行维护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影响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并结合实际工作在设计、制造、运维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线路舞动造成间隔棒受损问题,依托河南尖山真型舞动试验线路,对舞动状态下间隔棒的动态承载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并结合试验线路间隔棒的舞动受损特征统计及原因分析,寻找间隔棒舞动承载薄弱部位。在此基础上,从间隔棒的一般技术要求和舞动区的特殊要求出发,通过蝶形阻尼关节橡胶垫限位连接、扣合式双框板设计及铝合金材料选型等优化,研制开发了舞动区500 k V线路用新型抗舞间隔棒。极限承载试验表明,相比传统的双框板间隔棒,新型抗舞间隔棒顺线握力提升28%,拉压载荷提升114%,向心力载荷提升44%以上,整体承载强度提升24%,机械性能大幅度提升,现已在河南省500 k V输电线路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输电线路的舞动事故日益频繁,严重威胁着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与稳定供电。针对500 kV汗沽双回紧凑型线路的舞动跳闸故障,根据线路现有的相间间隔棒布置方式,采用紧密三角形的配置方式进行防舞动措施优化治理,提高其防舞动效果。同时,将拉线式防舞技术试点应用于该线路,考虑相间间隔棒的布置原则以及拉线防舞装置的安装位置,最终给出了综合防舞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