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氯灭痛药膜体外透皮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涂膜剂,用大鼠皮进行双氯灭痛药膜的体外透皮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氮酮与丙二醇可以促进药物渗透。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可影响药物的扩散与释放,从而影响其透皮速率。与无膜无促透剂处方相比,药物在乙基纤维素中的透皮速率没有增加,在聚乙烯醇膜中的透皮速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流调制电流,以小鼠皮为模型膜,pH7.4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对氢化可的松、氢化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了直流电导入透皮吸收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直流电导入方法可促进药物透皮扩散速率,而且与导入电极正、负的位置不同有一定关系。同等条件下,地塞米松磷酸钠药物透皮量较大。  相似文献   

3.
在pH值不同的介质中聚乙烯醇膜片的溶解速度化学教研组苗靖,李燕丽,薛春兰聚乙烯醇(PVA)由聚乙酸乙烯酯经皂化醇解而获得。目前较广泛用于制备载药膜,用于缓释、控释、透皮释放药物。聚乙烯醇是一种无毒、安全、且与人体相容性极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时,主药的体外释放、经皮渗透和皮肤贮留情况。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测定维A酸从载体中的释放速度,扩散池与供给池之间为纤维素膜(截留分子量8 000~14 000),扩散池面积为2.92 cm2。体外透皮试验用小鼠、大鼠或兔子背部皮肤替代半透膜。在体外透皮试验完结后,取下皮肤,剪碎匀浆,用50%异丙醇-生理盐水提取,提取液处理后用HPLC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结果表明维A酸释放速率和累积经皮渗透量大于市售乳膏,同时具有较高的皮肤贮留量。结论 维生素C棕榈酸酯泡囊作为维A酸载体有助于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盐酸普萘洛尔透皮吸收膜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体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研究了盐酸普萘洛尔在杜促灵、油酸、Azone作用下的透皮效果.在盐酸普萘洛尔的饱和水溶液中促进效果大小依次为50g/LAzone,100g/L杜促灵、200g/L.杜促灵、50g/L杜促灵、50g/L油酸,并且杜促灵的滞后时间比Azone短.在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100g/L杜促灵为促进剂制成的膜剂用于家兔皮肤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普萘洛尔膜剂透皮给药后以零级方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6.
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和其它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超微球状载体制剂。脂质体具有的双重特性-亲水性和疏水性,决定了脂质体可以较好的包裹亲水性物质和亲脂性物质。1979年首次报道了以脂质体包封药物用于经皮吸收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脂质体能够包裹并携带亲水或亲油性药物进入体内;可以包封难以透皮的药物及易受胃肠道破坏的生化高分子药物及疫苗,促进其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及免疫预防效果;与皮肤角质层脂质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能增加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积累,起到持续的药物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Valin-Chien渗透池与HPLC法测定人体6个不同部位完整皮肤及除角质层皮肤的雌二醇体外渗透率,结果表明,完整皮夫以臂部的渗透速率最高,与腹、胸、大腿、上臂和背有显著差异(P<0.01);除角质层皮肤的渗透速率明显高于完整皮肤,钩增加18-55倍,本结果为药物透皮释放系统的研究设计,临床选择合理用药部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盐酸青藤碱在微针阵列作用下的透皮给药规律与微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机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裸鼠皮肤用微针阵列预刺处理,采用水平双室扩散池法研究微针的针尖形状、刺入力、滞留时间以及阵列数对于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影响规律。将微针预刺处理的皮肤制备成切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变化。结果微针阵列预刺处理与被动扩散比较能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的累积渗透量(P<0.01),但平顶微针比尖顶微针更能有效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的刺入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刺入力超过5.0 N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随着微针在皮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断增大,当滞留时间超过60 s时药物的累积渗透量不再显著增加;尽管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阵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二者之间无正向线性关系。皮肤切片表明微针刺入皮肤后能够在皮肤上形成跨越角质层的微孔道。结论微针可以在皮肤上形成微孔道而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从而为盐酸青藤碱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透皮给药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熔压敏胶载药基质的结构和组成对药物透皮性能的影响。选择水杨酸甲酯和盐酸苯海拉明作为模型药物,采用热熔法制备压敏胶载药基质;选择累积透皮量和稳态流量作为考察指标,用Franz扩散池进行药物透皮性能考察。结果发现:压敏胶结构和组成对水杨酸甲酯透皮性能有显著影响,对盐酸苯海拉明透皮性能无显著影响。水杨酸甲酯的累积透皮量和稳态流量都要高于盐酸苯海拉明;水杨酸甲酯的皮肤通透性较好,盐酸苯海拉明的皮肤通透性较差,药物在压敏胶基质中的扩散是药物透皮的限速步骤;皮肤成为影响药物扩散的限速膜,压敏胶结构对药物透皮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主要成膜材料在关黄柏的水提液及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中的成膜性能,为含关黄柏的中药喷膜剂成膜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成膜材料的溶解性,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乙基纤维素(EC)、甲基纤维素(MC)、聚乙烯醇缩丁醛(PVB),通过显微照片采集,分析各成膜材料在关黄柏的水提液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中的成膜性能。结果在关黄柏的水提液以及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的提取液混合样品中,PVP-K30、PVP-K90、MC-1500、MC-400能形成质地均匀、表面光滑、细腻、平整的膜。结论成膜材料的选择与关黄柏提取液溶媒的极性相关;PVP-K30、PVP-K90、MC-1500、MC-400可作为关黄柏的中药喷膜剂、膜剂的优选成膜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23例,创面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覆盖封闭,24h不间断负压吸引(维持负压在~40kPa~-60kPa之间),并于22例进行对照.结果:平均使用VSD 7天,然后游离植皮,23例皮片全部...  相似文献   

12.
VSD技术在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应用VSD技术开展治疗观察。结果平均使用VSD7d,然后游离植皮,23例皮片全部存活(创面愈合),5例皮片存活面积达95%~98%,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患肢运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在平均住院天数、植皮的愈合率、换药次数及总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结合游离植皮处理下肢皮肤撕脱创面能在Ⅰ期关闭创面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创面引流,促进创面的良好贴附,有利于皮片存活,是治疗下肢皮肤撕脱伤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复方丙酸睾酮乳膏最佳促透剂,确定促透剂加入比例,以促进皮肤对该乳膏的吸收。方法:以主药丙酸睾酮的透过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及不同比例促透剂对药物透过性的影响,以U5*(5^3)均匀设计方法确定各促透剂加入比例。结果:最佳促透剂组合为:2.43%氮酮、15.46%丙二醇、0.1%薄荷脑。结论:复方丙酸睾酮乳膏采用以上促透剂组合可以达到最佳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治疗汗管瘤的先进手术方法。方法用XH-超高频皮肤美容仪分层气化病变组织,直到肉眼观察皮肤不高出周围正常皮肤为止。结果20例治愈19例,治愈率95%,除1例其余患者原发病无复发,局部无瘢痕及色素沉着。结论 XH-超高频皮肤美容仪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炎痛喜康贴剂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炎痛喜康贴剂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过程。透皮装置采用改进型Franz扩散池。炎痛喜康能从贴剂中缓慢释放,在扩散介质中维持24h的恒定释药浓度。其平均透皮速率及平均透皮百分率分别与贴剂的处方配比、促渗剂含量、表面粘性、皮肤状况、工艺差异有关,而与贴剂的剥离粘性、含量差异无规律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促渗剂对复方蛇床子凝胶的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用HPLC法测定蛇床子素的累积渗透量、渗透吸收速率、增渗倍数等参数,以考察3%氮酮、3%冰片、3%薄荷油的促渗效果。结果不含促渗剂的复方蛇床子凝胶渗透吸收速率为1.3063(μg/cm2)/h,含3%氮酮、3%冰片和3%薄荷油促渗剂的复方蛇床子凝胶渗透吸收速率分别为2.5669、4.4063、3.4006(μg/cm2)/h,增渗倍数分别为1.97、3.37和2.60。结论中药冰片和薄荷油的促渗效果均优于相同用量的氮酮,为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油酸对扑热息痛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皮肤为实验屏障,观察油酸浓度(体积比)分别为0%、0.5%、1.5%和2.5%时扑热息痛累积渗透量。[结果]扑热息痛能透过离体大鼠皮肤,且油酸对其透皮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含1.5%、2.5%油酸的扑热息痛溶液在各时间下的透皮吸收量比不含油酸者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油酸可以促进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油酸浓度为2.5%时有最大的促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几种促渗剂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浓度,采用Franz扩散池,用离体小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计算含不同促渗剂的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结果不同促渗剂对5%布洛芬巴布剂的累积渗透量Q及渗透速率K是的影响大小为:氮酮>丙二醇>薄荷脑>冰片。但只有氮酮和丙二醇表现出显著性(P<0.05),冰片和薄荷脑对布洛芬巴布剂透皮作用基本无影响。2%氮酮和5%丙二醇对其影响最大。结论提示2%氮酮和5%丙二醇可作为促渗剂在布洛芬巴布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大黄酸为测定指标,采用皮肤渗透性实验优选消肿散涂膜剂组方。方法:正交设计涂膜剂的配方,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用离体大鼠皮进行体外透皮作用研究,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透皮接受液中大黄酸的含量。结果:最佳配方为3号组方(基质6%;氮酮6%;药液浓度0.5g生药/mL)且大黄酸累积透过量随透皮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本优选方法为消肿散涂膜剂的配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