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对小儿神经源性膀胱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资料41例.所有患儿术前完成B型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m,VCUG)、99mTc-DTPA肾动态显像(DTPA)、尿动力学检查.其中34例行储尿期+排尿期膀胱压力描记.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23例,活动低下11例;括约肌过度活动21例,活动低下13例.根据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参考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具体术式包括:回肠代膀胱扩大+阑尾代可控性膀胱流出道(Mitrofanoff)+阑尾代顺行结肠灌洗造瘘(Malone)+膀胱颈悬吊(Sling)2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 Sling 5例,回肠代膀胱扩大+输尿管再植+ Mitrofanoff+ Sling 7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右肾切除+Sling 1例,回肠代膀胱扩大+输尿管再植+ Mitrofanoff 18例,回肠代膀胱扩大+Mitrofanoff 2例,输尿管再植+Mitrofanoff 3例,膀胱颈封闭+回肠代膀胱扩大+Malone+回肠卷管代可控性膀胱流出道(Monti)1例,Mitrofanoff 2例.术后39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限3个月~5年,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大部分患儿术后恢复满意.结论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手术方式选择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以及超声、影像、同位素检查结果,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对于手术的方案制定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8岁6个月。1周前,因胸痛、乏力加重、呼吸困难而入院。B超提示右侧大量胸腔积液。2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前胸不适、胸痛。B超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入院后,胸穿抽出无色透明液体约400ml,化验检查为漏出液,住院1周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多次B...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在本院行Anderson-Hynes术,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对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 结果 139例患儿行144侧Anderson-Hynes术,其中5例为双侧.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12例(8.3%)血尿、2例尿路感染(1.4%)、1例尿性囊肿(0.7%)、2例(1.4%)暂时性吻合口梗阻、2例(1.4%)尿漏.拔除肾周引流管平均时间4.2d.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平均时间9.6d.拔除肾盂造瘘管平均时间13.3 d.平均住院天数14.8 d.术后随访0.5~24个月,没有发现因吻合口再次梗阻等原因需再次手术的病例.结论 小儿肾盂成形术后使用输尿管支架管和肾盂造瘘管引流,减少了尿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可能,也未增加术后尿路及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6~2004年我院收治输尿管乳头状瘤患儿12例,均行病变切除、输尿管及肾孟输尿管成形术。结果12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随访中未出现腹痛、血尿等症状。肿物组织检查,光镜下显示肿瘤表面为增生的移行上皮,中心为毛细血管和含少量平滑肌束的纤维结缔组织,伴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均未发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小儿输尿管乳头状瘤在术前诊断上有一定困难。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局部切除病变的输尿管并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后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王文生,郑有仁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虽然较为少见,但其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较高[1]。1993年~1994年间我院共有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于体外循环术后并发上消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钝性外伤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断裂伤的诊断、延误诊断的原因及陈旧性断裂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腹部钝性外伤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断裂伤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术中所见及随访情况。结果4例均为男童,平均年龄3.25岁,伤后均无血尿,确诊距受伤时间3~4周,平均3.75周。主要症状为腹痛或腹部肿物,手术距离受伤时间3~12周,平均7.25周。CT及CTU(CT泌尿系造影)检查均表现为肾脏积水及肾脏周围积液。术中见损伤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完全断裂,断端相距2~4cm。手术方式均为肾盂输尿管吻合术,腹膜后引流管保留时间2~4d,术后吻合口支架管保留时间17~22d,平均20d。均痊愈,随访1—4年无异常。结论车祸、撞击及坠落伤导致腹部钝性损伤的患儿应警惕肾盂输尿管损伤的存在,CT尤其是CTU可以明确诊断。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缺乏泌尿系损伤的典型症状或存在合并伤,易于忽视。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ICU中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小儿阑尾炎术后并发MODS较少见。我院ICU近来收治两例阑尾炎术后并发MODS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联合第四代EMS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低位开窗+碎石清石术治疗的小儿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年龄1~8岁,中位年龄2.5岁。经尿道置入F8/9.8输尿管镜,以2μm激光手术系统行囊肿低位开窗术,再以EMS系统碎石清石。术后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及尿管,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如期出院。随访期间未见输尿管囊肿或结石复发。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2μm激光联合第四代EMS系统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具有出血少、操作安全简便等优点,无管化方案可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不适感,加快康复进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残端综合征(the distal ureteric stump,DUS)是半肾或肾输尿管切除术后临床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我院行半肾或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患儿,其中5例并发此症.为提高大家对小儿输尿管残端综合征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积水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少见的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2004至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4例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男3例,女1例,年龄为6个月至10岁,其中下肾部并发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性肾积水者3例,1例完全型双输尿管者作下肾离断性肾盂成形;另1例不完全型双输尿管者作下肾部肾盂与上输尿管端侧吻合术;下肾部肾巨大积水功能丧失1例作下肾切除.不完全型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并发反流积水功能受损1例,作共同通道段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经术后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经B超、利尿性肾图(DR)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检查,2例下肾部并发.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息儿积水缩小,肾功能提高,1例下肾部反流患儿反流消失.结论 重肾双输尿管畸形下肾部积水,功能受损病例较少见,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则术前需根据不同病例进行仔细地个性化评价.  相似文献   

11.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33例小儿下尿路结石患儿,其中男32例,女1例,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29个月,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有27例.膀胱结石17例,尿道结石16例,其中前尿道结石6例,后尿道结石10例,结石大小8 mm~25 mm,平均13 mm.所有患儿经B型超声、泌尿系CT等检查,均无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畸形.全身麻醉、电视监视系统下应用Wolf输尿管镜(Wolf 6~7.5F,工作通道F4.0)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杆直径1.0 mm)治疗,观察碎石成功率、术后有无尿道损伤、膀胱穿孔、有无发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33例患儿均1次碎石成功,碎石时间15~60 min,平均(26±9)min,术后2d~7d内结石清除率100%,4例患儿术后第一天体温超过38.0℃、无“石街”、无尿道狭窄、无尿道损伤、无膀胱穿孔和排尿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2~3 d,平均2.4d.随访2~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尿路结石安全简便、效果确切、结石清除率高,且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小儿下尿路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作者采用腹部小切口腹膜外入路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33例,分析其手术入路、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3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9±37)min,平均出血量(16±12)mL,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吻合口狭窄、尿瘘、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患儿肾盂均不同程度缩小,肾实质增厚。结论腹部小切口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操作简单,损伤少,并发症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相似文献   

13.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访,复查腰骶部囊性脊柱裂术后患儿,观察神经源性膀胱发病情况。方法:对38例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光膀胱尿道造影,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结果;1.脊髓脊膜膨出占囊性脊柱裂的62%,脊髓脊膜同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发病率为96%;2.骨质缺损≥1.5cm×1.5cm多为脊髓脊膜膨出。3.共有8例上尿路功能受损,残余尿量均≥60ml,其中4例充盈期膀胱内压力≥1.96kPa,而3例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相似文献   

14.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lasgow昏迷分级标准评分3~8分)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被确诊。经补钠和输液治疗,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均得以纠正。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依据,补钠和补足血容量治疗安全有效,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短期饮酒致幼儿酒精性肝炎1例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61011)王小兰患儿男,2岁,因纳差、精神不振10天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与其父每日饮啤酒,每天饮80~100ml,连续饮用5天,其总量约400~500ml(折合纯酒精48~60ml),其间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4qL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6例,其中9例分别于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或二者结合而失败,7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2~2.2 cm,平均(1.62±0.35)cm.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输尿管中段结石4例,右侧4例,左侧12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结果 16例患儿取石均成功.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61.31±29.51)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平均(12.19±7.06)ml;术中无脏器损伤及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均于术后1~2 d恢复饮食和下床活动.3~5 d拔引流管,1周出院,术后漏尿1例.平均随访8个月(3~36个月),患儿肾输尿管积水均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和输尿管吻合处狭窄.结论 小儿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部分代替传统开放性手术,对于较大的输尿管上段结石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颐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18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lasgow昏迷分级标准评分3~8分)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被确诊。经补钠和输液治疗,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均得以纠正。结论低血钠、高尿钠、低血容量及意识状态改变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依据,补钠和补足血容量治疗安全有效,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肾核素动态显影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52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肾积水患儿,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影对52例患儿进行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21例进行手术前后GFR比较。结果肾影像及肾图曲线随病情不同而出现特征性表现,GFR随病情的加重而出现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GFR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Tcm-DRPA肾动态显影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术后病情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肌注右旋糖酐铁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注右旋糖酐铁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周玲患儿女,5岁。因患缺铁性贫血拒绝口服药物而给予肌注右旋糖酐铁,每日1次,每次肌注2ml(浙江瑞安制药厂生产,批号920609),注射后在回家的路上(约5分钟),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呕吐,呼吸急促、出汗、立即返回门诊。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钳夹”式吻合口缝合法在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技巧、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对我院收治的8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小儿肾积水患儿行“非钳夹”式吻合口缝合法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其中男68例,女13例,左侧57例,右侧24例,平均年龄3.5岁(11d至15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泌尿系B型超声、MRU及MAG3肾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采用经脐单部位建立手术操作通道,吻合肾盂输尿管前后壁时,离肾盂输尿管吻合口最低点1.0~1.5 cm处于肾盂瓣及输尿管前后壁分别用4-0慕斯线牵引用于缝合吻合口时钳夹与牵拉用,其余方法基本同普通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结果 81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有2例大龄右侧病变患儿术中在上腹部增加一5 mmTrocar后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4(8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10~50)ml、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5(3~10)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0)d.术后行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随访3~6个月,术侧肾实质不同程度增厚,肾盂前后径明显减小或消失,62例形态接近正常,患肾分肾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时采用“非钳夹”式吻合口缝合法安全可行,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