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首先讨论“知识”语义环境的涵义和主要表现,继而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含义与特质进行比较分析,重点研究四者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和源流状态,在此背景上进而探讨知识与其他重要概念即心智因素的语义联系,最后集中研究处于知识语义环境中的主要因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层次关系以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以认知域为横坐标、知识层面为纵坐标,对“数据-信息-知识I(模糊知识)-知识II(明晰知识)-智慧”连续统一体进行语义-逻辑分析的层次模型,并以此层次模型为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在不同逻辑层次上“知识”及知识相关因素的动态运动机制和递进跃升规律,重点包括数据的筛选和聚合、从数据萃取信息、信息内化为知识I、知识I向知识II的转化蜕变和知识向智慧的升华,以从原始与基础概念层面为构建知识创新理论框架打下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对目前馆藏资源语义化和国内外知识库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馆藏资源语义知识库的构建方案(以台湾问题为例),以期从广度和深度组织与揭示馆藏资源并且向用户提供知识化、语义化的服务。在馆藏资源语义化方面,有效结合信息计量及文本挖掘方法进行本体构建。同时在知识存储方面,摈弃传统关系数据存储模式,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基于No SQL图形数据库的知识存储方案。从数字文献资源的外在结构组织与内在主题语义两个方面对馆藏资源语义化及台湾问题知识库构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群众艺术馆数字资源整合为例,探讨通过赋予受控词汇"身份",提高资源检索的效率的方法。[方法/过程]定义多维坐标系统空间面、主题坐标轴和坐标点;通过为词汇概念赋予标识符,建立概念与词汇的关联,按一定规则为词汇赋予"身份",以概念优选机制、关联数据技术与索引表构建作为其辅助。此外,通过解析用户检索词语义,构建语义标识符,并对概念标识符进行拆分、组合,利用测算标识符点距的方法建立语义标识符与概念标识符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检索维度优选。[结果/结论]多维坐标系统的坐标关系模型以"面-线-点"的坐标关系处理层次为基础,以"概念定位-词汇定位-资源定位"的检索层次为依据,并结合优选、关联与索引,拆分、组合与点距等相关实现机制,通过量化方法来处理词汇关系,能够提高机器对词汇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从传统走过现代一直到当代,遵循着完全不同的加工逻辑,而这个加工逻辑变迁背后所深深折射的则是知识加工中的隐形专制逻辑与封闭主义:从知识生产的"个体生命性"到知识生产的"客体消费性"一直到知识生产的"自我周期性",知识加工被紧密地镶嵌在一套严密的社会控制链条之中。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生产源于兴趣和爱好,属于精雕细琢的手工艺  相似文献   

5.
以BibSonomy.org真实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站"Related Tag"栏分别获取两个梯次的关联标签集合。采用形式概念分析的方法构建关联标签概念格,并基于概念格对关联标签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以此揭示出关联标签间隐含的概念间关系和潜在的语义关联。对关联标签这一新兴的导航方式中隐含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关联标签间存在的"语义关联词"和"语义下位词"关系,完善Folksonomy知识组织模式的标签导航体系。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构建思路、构建过程等方面对电子政务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总结,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子政务,有必要对电子政务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分析与整合,以便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并建立起适合的知识体系框架。研究采用"逻辑起点论"与"问题系统论"两种方法论,最终提出一个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规律、技术理论知识、管理服务理论知识五个模块构成的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框架,每个模块中的知识内容来源于电子政务问题研究者的各种思想和观点。通过该电子政务知识体系框架,人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电子政务各种属性和关系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审视当前电子政务研究的状态和效果,同时也对电子政务的实践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图4。表2。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7.
陈友良 《新闻界》2020,(4):76-84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相似文献   

8.
客观知识体系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信息科学领域相关性研究对客观知识体系中相关性(即语义相关)的忽略问题,对语义相关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性研究,从语义相关的概念理解、语义相关与检索相关的比较、语义相关与知识组织的关系、语义相关度量方法以及语义相关的应用5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旨在清晰语义相关内涵,强调语义相关在信息科学领域相关性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突出语义相关对知识组织深化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引起学者对客观知识体系中相关性研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的信息环境下,以文献为单元的知识组织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文献中所包含的细粒度知识元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知识元的内涵、结构和描述模型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在对已有知识元概念、分类和描述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知识元的内涵,并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将文献中的知识元划分为常识知识元、引证知识元和创新知识元三种类型,进而从理论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证明了“一个知识元是N(N≥1,N为正整数)个语义三元组的逻辑组合”这一假设。此外,为促进知识元的管理和利用,本文借鉴纳米出版物思想,构建了知识元的语义描述模型,该知识元描述模型由知识元内容、内容的来源信息和支持信息,以及知识元的出版信息四个要素构成。图3。表6。参考文献52。  相似文献   

10.
综述知识服务研究在图书情报界10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知识服务在概念、主体、客体、内容研究上出现的典型观点,审视知识服务实践的典型事例及发展特征。提出从广义知识服务行业角度看图书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并注重与其他知识服务业的交流和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对“知识组织”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以往有关“知识组织”的研究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对“知识组织”及与其 相关的“信息组织”的定义、内容、原则、形式、方式方法和技术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湘玲  赖茂生 《情报学报》2004,23(3):259-264
在知识管理越来越注重实效的今天 ,需要一些新的更有深度的方法来指导知识管理的实施。本文提出了从集成管理的角度来理解知识管理 ,而这种集成又包括三个方面的集成 :知识内容的集成 ,知识活动的集成以及知识价值的集成。文章对知识管理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这三个层次实现集成作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久凤 《晋图学刊》2004,(6):1-3,40
对"知识服务不能作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论点进行质疑,认为知识服务是知识社会对图书情报机构提出的新要求,知识服务能力是现代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馆员素质是制约知识服务能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一说值得商榷:“公共知识”有很多含义,此处“公共知识”定位不明确;知识必须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才能存储与流通,而文献是知识信息化的方式,图书馆资源是文献信息,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并不恰当; 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没有凸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出图书馆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双向互动的中心,这一定位说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即本质,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16.
“知识”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发展能更好地引导实践.作为相关研究的基点,知识概念的明确显得急迫和重要.文章通过梳理汉语词"知识"的起源,在总结知识概念已有的四种认识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一个低限的知识概念,并通过与相关术语的甄别,使知识的概念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知识体系:"经验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体系"、"学科价值体系"。"经验知识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图书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经验知识传统,强调学科知识的经验性质和应用性质,研究范式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方法论特征;"理论知识体系"以"如吾所识"的思维方式,对图书馆学科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图书馆与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研究范式上表现出开放性、成长性特征;"学科价值体系"以"如其所能"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对图书馆、图书馆学科的价值、核心价值和终极价值的探索,其中,强调"转知成慧"的终极价值命题,对于构建学科"核心论域"、引领学科研究范式的二次转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9):146-149
[目的/意义]对苏新宁等著的《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学术特色及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以期促进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研究进展。[方法/过程]运用客观评价方法,从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建构和知识组织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该书做出客观评价。[结果/结论]该书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完善的知识组织学科体系,促进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延伸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升智慧水平是人类用户求索知识的核心价值目标,应该以"智慧"为当代和未来图书馆学的"学科面向"。在明确定义"智慧"概念和把握协同用户培育"智慧"路径的基础上,原则上能够建立面向与通往智慧的普通图书馆学科体系。应深刻转变思维方式,探索建立"客观知识本体"研究范式,重点突破"客观知识关联说"和"全信息微计算技术"等关键难题,积极组织跨学科合作攻关团队,加快该理论体系建立步伐,把图书馆学真正推向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