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新生细胞增殖、分化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新生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24 h,补阳还五汤组灌胃补阳还五汤水煎液16.1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30 d.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活体标记梗死灶周围皮层新生细胞.分别于造模后第9、15、3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BrdU阳性细胞、双标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BrdU/Wnt、BrdU/β-catenin、BrdU/散乱蛋白(Dishevelled)阳性细胞.结果 补阳还五汤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9、15、30 d,梗死灶周围皮层BrdU+细胞数均较同时点模型组大鼠增加(P<0.01),双标BrdU+/GFAP+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9、15 d,补阳还五汤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双标BrdU+/MAP-2+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9 d,补阳还五汤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双标BrdU+/Wnt+细胞数增加(P<0.05);脑缺血再灌注15 d,补阳还五汤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双标BrdU+/Dishevelled+、BrdU+/β-catenin+细胞数增加(P<0.05);脑缺血再灌注30 d,补阳还五汤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双标BrdU+/Wnt+、BrdU+/Dishev-elled+、BrdU+/β-catenin+细胞数均增加(P<0.05或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组织新生细胞增殖,抑制新生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促进新生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并可增强新生细胞Wnt、β-catenin、Dishevelled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13g.kg-1),1次/d,缺血后第5~7天腹腔注射Br-dU(50mg.kg-1,2次/d,间隔8h),分别在缺血后第8和35天处死,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后第8、35天,补阳还五汤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阻断方法 (4 VO)制作成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前体细胞 (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 ,观察、比较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3、6、1 2、2 4、36天时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空白干预缺血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水平与缺血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补阳还五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对照组大鼠和空白干预组大鼠则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明显促进缺血再性灌注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上调 ,其机制可能与补阳还五汤有效成分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切割海马伞海马对神经干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成鼠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入切割海马伞侧和正常侧海马后存活、迁移和分化的情况 ,以及切割海马伞提取液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成年SD大鼠前脑室下区NSCs ,BrdU标记扩增。切割SD大鼠右侧海马伞 ,术后 2周将标有BrdU的NSCs植入双侧海马齿状回。术后不同时期行Nissl染色、BrdU免疫荧光、β -tubulin -Ⅲ /BrdU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和AChE组化染色。同时在体外将NSCs种植于 2 4孔培养板中 ,分成三组 :切割组和正常组分别加入切割海马伞侧和正常侧海马提取液。结果 :各时期移植区中均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 ;BrdU阳性细胞沿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迁移 ,并在颗粒下层内形成迁移条带 ;各时期切割侧齿状回中BrdU阳性细胞密度大于正常侧 ;切割侧齿状回中较正常侧有较多Nissl深染大胞体神经元样细胞 ,而正常侧多为小胞体胶质样细胞 ;切割侧海马齿状回见数个 β -tubulin -Ⅲ /BrdU双标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与正常组相比 ,切割组MAP -2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多、分化好。结论 :移植到海马中的NSCs能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 ,切割海马伞侧海马中某些物质表达增强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或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G)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治疗组。每组又根据缺血及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4个时间点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神经细胞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后脑组织的病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7,12d)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各指标各时间点和非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穴位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7d)、神经症状积分(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I/R7、12d)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各时间点)高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结论脑缺血可刺激大鼠DG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针刺穴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促进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补阳还五汤组经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用量为每公斤体重16 g)治疗,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0.1mol/L PBS缓冲液腹腔注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和酶联免疫(ELISA)技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皮质、纹状体、海马区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较少,呈散在分布,而Caspase-3表达微弱。阴性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各区凋亡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Caspase-3表达增强,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补阳还五汤组各区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及Caspase-3表达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下调Caspase-3表达而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损伤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通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制作小鼠脑缺血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7d后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并计数1mm区段内正常形态的锥体神经元数目——神经元密度。结果: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5),提高神经元密度(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其机理有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蒺藜皂苷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对于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分化的影响作用以及蒺藜皂苷培养液浓度变化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方法,将蒺藜皂苷加入离体的海马NSCs的培养液中,应用Nestin、BrdU、NF200、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s的形态及分化而来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并检测由海马NSCs分化而来的细胞的数量.结果 海马NSCs在无血清培养下,可形成Nestin阳性细胞球.在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F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而其中20 mg/kg 蒺藜皂苷干预组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最高.结论 在蒺藜皂苷的作用下,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本课题组将大鼠为分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于脑梗死后3、7、14 d行脑组织切片检测每平方毫米面积内微血管的数量,观察有CD31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发现给药组大鼠缺血侧皮质梗死灶周边区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给药组(G-H)各个时间点(再灌注3、7、14 d)有CD31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分布密集,着色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缺血侧大鼠梗死灶周边区CD3l的表达,从而可能促进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管新生,促进三级侧支循环(新生血管)代偿建立作用,改善了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缺血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内海马CA1区GLT-1(glutamate transporte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术后补阳还五汤灌胃,灌胃1、3、5、7 d后灌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的GLT-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确定GLT-1的细胞定位。结果 :同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在1 d和3 d后可显著增加海马CA1区GLT-1的表达,随后GLT-1的表达逐步下降,而且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5 d和7 d)。另外免疫荧光双染表明GS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后CA1区GLT-1的表达减少谷氨酸的浓度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 ET- 1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 MCAO再灌注模型 ,并用地高辛精标记 ET- 1基因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及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0 .0 5 ) ,两组大鼠缺血再灌注侧皮层和尾状核 ET- 1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健侧相应脑区 (P<0 .0 5 ,P<0 .0 1)。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以诱导脑组织 ET- 1基因的异常表达 ,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损伤 ,补阳还五汤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脑缺血诱导的ET- 1基因的表达 ,可能是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AS)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15min再灌注24h和48h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星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缺血15min再灌注24h后,GFAP免疫阳性反应达高峰,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使GFAP免疫反应减轻;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GFAP表达减弱,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使其增强。[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可能与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HIF-1)的表达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新生7d龄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28只)、HIBD模型组(28只)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84只),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按给药剂量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分别在规定时间点处死,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并通过RT-PCR检测HIF-1基因表达。[结果]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1h后逐渐由兴奋转为抑制,少数发生抽搐;HE染色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各时间点损伤程度比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味补阳还五汤各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空白组多,高剂量组各时间点HIF-1α阳性细胞数均较HIBD组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加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HIF-1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通过上调HIF-1的表达来减轻缺氧缺血所致的脑损伤,此研究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250组)、中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500组)、高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1000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组(U0126组),每组均为12只。采用线栓法行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I/R组行MCAO后2 h再灌注,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和U0126组分别在MCAO前72 h、48 h和24 h经侧脑室注射8 μL 250、500、1 000和1 000 μmol/L HCQ,其中U0126组在每次注射1 000 μmol/L HCQ后12 h再经侧脑室注射8 μL 1 000 μmol/L U0126;对照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6 h时将每组一半大鼠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ERK1/2、p ERK1/2、抗凋亡因子Bcl 2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 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CREB(p CREB)、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 Akt)的表达;再灌注24 h时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量表检测剩余大鼠的神经功能,再断头取脑后采用2% 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 ERK1/2、cleaved caspase 3、p CREB和p Akt表达显著增高,Bcl 2表达降明显低(P均<0.05);与I/R组比较,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 ERK1/2、Bcl 2、p CREB、p Akt表达明显增高,cleaved caspase 3表达降低明显(P均<0.05);与HCQ1000组比较,U0126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 ERK1/2、Bcl 2、p CREB和p Akt表达降低显著,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 结论: 羟氯喹可能通过CREB/Akt信号通路促进p ERK1/2表达,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益气活血化瘀方剂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NSC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Wistar大鼠,采用改良Longal法造成实验性脑梗死模型,在造模后第1,3,7天即症状的急性期分别取材,观察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脑水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等整体动物行为学指标在益气活血化瘀法的影响下的变化;观察实验性脑梗死大鼠NSC增殖、分化在益气活血化瘀治法影响下的变化。结果在给药第3,7天实验方剂药组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高剂量组Nestin阳性细胞总面积及光密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中剂量组Brd U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方剂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增值、分化及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激对大鼠海马CREB、E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的应激对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应激1次组(B)、应激1周组(C)、应激2周组(D)和应激4周组(E),每组动物6只。应激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每天15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ERK的磷酸化及总蛋白(p-CREB和t-CREB、p-ERK/MAPK和ERK/MAPK)水平。结果B和C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和E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t-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和E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ERK44和ERK42的总蛋白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海马CREB的活性,短时间和慢性应激均能降低大鼠海马ERK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方法】复制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15min再灌注48h,取脑组织测定天冬氨酸(GJu)、谷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缺血15min后,脑组织Glu、Asp、GABA含量升高(P<0.05或P<0.01),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脑组织Glu及Asp含量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54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肌肉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创面愈合率低(P〈0.01,P〈0.05),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组VEGF表达和MV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阳还五汤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表达和MVC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促进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caveolin1、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caveolin1、2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在12 h、1、3、7 d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veolin1、2的表达。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正常脑内有一定量的caveolin1、2表达,缺血后caveolin1、2迅速增加,分别于术后3 d或1 d达高峰,补阳还五汤组显著提高caveolin1、2的表达,在3、7 d时模型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调节脑缺血后caveolin1、2的表达,是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