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 4 0例难治性癫痫进行了 SPECT、 BEAM、 EEG及 CT病灶定位的对比性研究。在间歇期大部分病例SPECT显示有rCBF减低区,BEAM有慢波灶等改变,两者病灶定位率高于EEG及CT,且有较好的一致性。有缺血灶者给予脑循环改善剂有助于难治性癫痫向可治性癫痫转化。  相似文献   

2.
脑水肿的SPECT·rCBF显像和X线CT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比较43例常见颅内疾患的局部脑水肿SPECT·rCBF显像和X线CT资料,发现大多数病例的脑血流降低区比低密度水肿区范围大,一部分病例除局部脑水肿区血流减少外,在脑的其它部位也有血流减低现象。作者就上述现象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及SPECT·rCBF显像对脑水肿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133Xe吸入法测定20例震颤麻痹及10名正常人脑局部区域血流量(rCBF),病例组双半球、脑干-小脑rCBF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组,病例组rCBF值与病情程度无关,CT示弥漫性皮质萎缩、皮质下萎缩及混合性萎缩,其rCBF明显低于CTA正常者,病例组脑动脉对CO2扩张反应能力差。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与脑血流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66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SPECT脑血流显像和神经功能的关系,发现:(1)临床神经功能与rCBF的变化密切相关;(2)失语组与无失语组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rCBF亦存在显著差异,失语的恢复与rCBF的恢复相一致;(3)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DD)现象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大和/或优势半球出血易引起CDD。提示积极改善脑出血患者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脑血流量,有助于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对198例各类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头颅CT、脑电地形图(BEAM)和局部脑血流图(rCBF)检测结果显示脑卒中病人rCBF平均值异常率为75%,有局部区域异常者达100%;高血压者异常率也高达67%。因此rCBF检查是早期诊断各类脑血管病的灵敏指标。在BEAM中缺血性卒中者异常率为91%,出血性卒中为100%,高血压者也高达60%。因此,BEAM检测也是诊断脑血管病的一项极为灵敏的指标,此二项检测方法对脑血管病的动态监测和防治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局部脑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脉注射^99mTc-ECDSPECT检查法测定92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TIA发作间期90例症状相对应侧的rCBF较对侧降低10-25%,CT有无梗塞灶的rCBF异常率及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测定rCBF对TIA具有诊断价值。脑CT扫描对TIA无特别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133Xe吸入法对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无结构异常改变的中枢性眩晕患者44例进行rCBF测定,观察分为眩晕发作期组、眩晕间歇期组和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中枢性眩晕病人59.1%显示血流量下降,其中发作期组rCBF改变明显高于间歇期组,又发作期组及间歇期组的大脑半球血流量及各局部脑叶血流量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14例精神疾患的SPECT检查初步报告余金龙,黄雄,马静山SPECT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天部SPECT是一种脑功能成像技术,通过检测血流显像剂在脑内的分布,可以反映静脉注射显像剂时的局部脑血流(rCBF)特征,rCBF与脑代谢、脑生理密...  相似文献   

9.
鼠侧向液压脑损伤后脑血流量和葡萄糖利用率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液压冲击脑损伤后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局部葡萄糖利用率(rCGU)的变化及其对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和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结果:液压冲击脑损伤导致60秒内CBF短暂升高然后显著下降,且持续60分钟低于正常,同侧和对侧大脑半球的CBF相应降为正常值的79%和93%。外伤后1小时,损伤侧脑皮层,丘脑及海马的rCBF下降12%~59%,对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则下降10%~40%。相反,rCGU在冲击区周围脑皮质及同侧丘脑和海马区升高27%~101%,在对侧大脑半球相应区域则升高20%~91%,海马区由液压冲击引起的rCBF和rCGU分离性变化十分显著,同侧海马CA1和CA2-3区存活的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两星期时显著减少。结论:rCBF和rCGU的分离性变化是引起外伤后神经元尤其是海马区神经元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智能障碍与年龄、性别、病程、脑萎缩、脑功能和了局部血流量(rCBF)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HDS)测试76例PD患者智能,并检查其头颅CT,脑电地形图(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rCBF。结果 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而与性别和病程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的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情况,对11例处于症状发作期的抑郁症患者及13名正常对照者用99mTc标记的亚锡双半胱乙脂进行脑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下额、左前颞及扣带皮质的rCBF显著下降(P<0.01),而右上额、右下额和两侧顶叶、枕叶的rCBF也有下降(P<0.05)。观察组尚存在上额皮质rCBF两侧非对称性(P<0.05),而对照组未见相应的非对称性。提示抑郁症发作时存在某些脑功能区rCBF下降以及两侧脑功能区局部的rCBF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与额叶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额叶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99mTC-乙撑双半胱氨酸二乙酯SPECT技术,以范畴测验为心理作业任务,测量9例高阴性症状与13例低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与心理作业时的局部脑血流(rCBF),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静息状态时,阴性症状与左下额叶rCBF呈显著负相关,低阴性组左下额叶血流灌注增高。心理作业时,阴性症状与右上额叶rCBF呈显著负相关,高阴性组右上额叶血流灌注低于低阴性组。两病例组左、右额叶rCB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左下额叶及右上额叶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患者智能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智能与年龄,性别,病程,脑功能和脑局部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76例帕金森病患者检查头颅CT,脑电地形图和^133Xe吸入法测rCBF,长谷川简易智能评价分度表测试智能,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在智能障碍PD患者,HDS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1,P〈0.01,与大脑平均血流量呈正相关,r=0.67,P〈0.01;  相似文献   

14.
抽动障碍临床、24小时脑电监测和SPECT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S)和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CMTD)的关系及两者脑电图、局部脑血流(rCBF)的异常。方法对38例TS和25例CMT进行临床症状和24小时脑电监测(AEEG)及部分患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TS的临床症状较CMTD严重,两者AEEG异常率分别为50%和52%,均以额区明显,5例有痫样放电。TS和CMTD的rCBF异常呈降低或增加改变,波及范围广泛,与AEEG异常部位无一致性。结论CMTD是TS的临床表型,两者的脑电图和rCBF异常与癫痫相似,提示与癫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作者制作了闭合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氢清除法测定rCBF。结果显示脑损伤后早期rCBF即明显减少(P<0.05),伤后6~12h内下降最为明显,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rCBF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皮质rCBF下降幅度大于白质。提示rCBF的变化反应了脑损伤的程度。作者认为rCBF降低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癫痫亚临床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SPECT的痫灶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建立亚临床发作期脑血流灌注显像方法,与间期显像对比分析定位;并结合脑CT、EEG、ECoG和疗效综合评价其痫灶定位诊断价值。结果:间期SPECT阳性率、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0.91%、77.27%、89.47%,亚临床发作期分别为:95.45%、90.91%、100%,优于传统定位诊断。亚临床发作期病灶放射性摄取比值也有明显增加,ECoG、病检阳性率100%,远期随访有效率90.91%。结论:SPCET具有较高的痫灶定位诊断价值,运用亚临床发作期显像可明显提高痫灶定位阳性率、准确性和灵敏度,表明亚临床发作期SPECT安全易行,能呈现rCBF增加,反映出发作期的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rCBF变化及药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额叶皮层、海马区不同时间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及药物防护作用。方法通过电解式氢清除法对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不同区域、不同时间进行rCBF测定。结果脑缺血急性期、再灌注期rCBF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的药物治疗可改善相关部位rCBF,从而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价值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价值及机理。方法 对 47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用高压氧( H B O)治疗前后测定 r C B F及检查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H B O 组患者 r C B F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灰质重于白质,病灶侧重于非病灶侧);而对照组患者 r C B F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05)。治疗后 H B O 组 E E G 频率虽较治疗前增快,慢波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 α指数,波频改善显著,慢波明显减少( P< 0.05)。结论  H B O 治疗不仅可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对缺血性损害侧大脑半球的血管收缩更为显著,有加重“脑盗血”发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对脑梗塞患者SOD,MDA与rCBF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检测20例脑梗塞患者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自由基水平与rCBF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自由基水平显著增高,SOD活性降低,rCBF明显下降。患者组HBO后与HBO前比较SOD活性显著增高,MDA与rCBF均下降。说明HBO对脑梗塞患者存在的自由基损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焦虑症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与局部脑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3例焦虑症患者(分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和15名正常对照者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结果焦虑症患者rCBF灌注异常率为925%(49/5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未治疗组病人的双侧额叶及颞叶rCBF灌注均有极显著下降,治疗组的左侧基底节下降也有显著差异。结论焦虑症患者额叶、颞叶功能显著降低并且与病程和药物治疗无关。提示额、颞叶功能降低是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神经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