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研究放疗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有无协同杀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成4组:(1)对照组;(2)单纯热疗组;(3)单纯放疗组;(4)放疗与热疗联合组.各组分别进行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肝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均增加(19.98%±1.76%,20.83%±1.84%,32.16%±2.03% vs 16.47%±1.24%,P<0.05或0.01),细胞超微结构损伤,P53蛋白的表达增加(34.98%±1.16%,35.2l%±1.23%,45.50%±1.55% vs 32.00%±1.05%.P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砷酸(As2O3)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FITC-TUNEL染色后荧光摄象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探讨亚砷酸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亚砷酸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5μmol/LAs2O3组抑制程度明显大干1μmol/L As2O3组(P<0.01),二者与不加药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亚砷酸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具有时间依赖性,5μmol/L As2O3组已表现出细胞毒作用;1μmol/L As2O3组作用d 3开始出现凋亡细胞,FITC-TUNEL染色后荧光摄象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亚砷酸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且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烯紫杉醇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烯紫杉醇 (docetaxel)为有丝分裂抑制剂 ,该药还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临床上多烯紫杉醇作为化疗药物已开始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和食管癌等的治疗[1,2 ] ,具有较好效果 ,且副作用较少。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国内尚少有报道。本文就多烯紫杉醇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及其机制进行了探索。一、材料和方法1.药品和试剂 :多烯紫杉醇 (docetaxel,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产品 )2 .细胞培养 :人SMMC 772 1肝细胞肝癌细胞株由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提供 ,于含 10 %新生牛血清 (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 )RPMI 16 4 0 (Gibco BRL)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烯紫杉醇联合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AG490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后的对数生长期前列腺癌DU-145细胞随机分为紫杉醇组、AG490组、联合组及对照组.紫杉醇组、AG490组、联合组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多烯紫杉醇、AG490及二者联合应用干预;对照组不干预.干预24、48 h后采用MTF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干预48 h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Bcl-2表达.结果 紫杉醇、AG490及联合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联合组明显高于紫杉醇组及AG490组,P均<0.05.紫杉醇组与AG490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细胞凋亡率比较亦呈现相同趋势.各干预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紫杉醇组与AG490组(P均<0.05).结论 多烯紫杉醇与AG490均可抑制DU-145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Bcl-2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5.
培养树突状细胞(DC),反复冻融法裂解培养的负载胰腺癌细胞(PC-3),提取细胞抗原,致敏DC,获得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后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生成,MTT法检测CTL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发现负载PC-3细胞抗原的DC疫苗能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的CTL,其对PC-3细胞具有明显地杀伤效应,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7721细胞杀伤作用弱.认为负载胰腺癌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地CTT杀瘤活性,为将来DC疫苗在胰腺癌的免疫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胃癌患者自身血液中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细胞,二者共同培养后,利用MTT法检测DC细胞联合CIK细胞体外杀伤人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的活性。结果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得到的细胞群高表达CD3 CD56 ,平均值达到(56.74±7.63)%。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诱导出的细胞群体对胃癌细胞株MNK-45、MNK-28、SG-7901有杀伤作用,且杀伤活性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结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对胃癌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且其杀伤作用与胃癌细胞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腹腔注射法建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Hu-PBL-SCID)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尾静脉注射mRNA未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Ⅱ组注射抗CD4+、CD8++mRNADC,Ⅲ组为DC,Ⅳ组为PBS,每周1次,共2次,然后接种2&#215;106肝癌细胞HepG-2,观察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肿瘤体积以及测定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CT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种植瘤的细胞周期;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中是否有人IgG。结果鼠血清中均有人IgG,Hu-PBL-SCID嵌合模型重建成功,各组小鼠间成瘤率无明显差异,但Ⅰ组成瘤潜伏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2周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Ⅱ、Ⅲ、Ⅳ组(P〈0.05),Ⅰ组脾淋巴细胞对HepG-2有特异性杀伤效应。Ⅰ组HepG-2有75.82%&#177;4.78%处于G0/G1期,13.54%&#177;2.55%处于S期,10.64%&#177;2.36%处于G2/M期,与Ⅱ、Ⅲ、Ⅳ比较,P〈0.05。认为负载肝癌抗原的DC疫苗体内能诱导产生明显的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抗胃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可以向包括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在内的T淋巴细胞提呈抗原 ,并诱发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反应。该文探讨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体外对胃癌细胞 (SGC 790 1 )的杀伤活性。方法 从胃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 ,应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IL 4)和肿瘤抗原激活DC ,然后用DC激活TIL ,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胃癌细胞和人胃癌细胞株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胃癌细胞杀伤活性 ,杀伤率为 (89.39± 3 .0 5) % ,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 [杀伤率分别为 (54 .37±1 .50 ) % ,(53 .92± 1 .46) %和 (3 .55± 0 .2 5) % ]。而它们对SGC 790 1细胞的杀伤活性则相对较低。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  相似文献   

9.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原位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小鼠肝癌体内抑制实验。以细胞原位凋亡TUNEL染色方法,评估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的抑癌率分别为51.85%和51.16%,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莪术油作用过的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原位凋亡指数(AI)为6.64±1.26,与对照组2.32±0.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的机理可能与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后者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后者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变化.再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肝癌HepG2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IFNγ转染后24 h.各组DC的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13).Ad-IFNγ转染的DC培养上清中有IFNγ的高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Ad-IFNγ-DC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Ad-LacZ-DC和NTDC(P<0.01).以HepG2细胞抗原致敏时,Ad-IFNγ-DC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在E:T=20:1和E:T=50:1时分别为43.64%±3.5l%和48.87%±4.83%.显著高于Ad.LaeZ-DC和NTDC组(p<0.001)结论:IFNγ的修饰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人脐血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效应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 740 2 (B)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和MTT法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实验则分两大组 ,人外周血DC组为B +LAK +DC ,人脐血DC组为B +DC CTL ,检测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高表达HLA ABC、HLA DR、HLA DQ、CD54和S 10 0蛋白 ;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两种来源DC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②人外周血DC组和脐血DC组的细胞毒活性均为实验组 >对照组 (P <0 0 1) ,人脐血DC组 >人外周血DC组 (P <0 0 1)。结论 人外周血和脐血DC均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 ,均能明显增强效应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 ;而经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更强。提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DC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或未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提供DC联合CIK或LAK治疗结肠癌的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生成DC、CIK、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的表型变化;以CIK+DC细胞、CIK细胞、LAK+DC细胞及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SW480为靶细胞,以15∶1、30∶1、45∶1为效靶比,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杀伤试验活性;ELISA检测杀伤试验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其表面分子HLA-DR、CD40、CD80和CD86表达分别平均为90.23%、73.68%、85.96%、57.55%,与未经肿瘤抗原冲击DC比较,DC成熟的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增加(P<0.01).相同效靶比下,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作用最强,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组(P<0.01);CIK+ DC细胞组在效靶比为45∶1时,杀伤活性最强(P<0.01);单独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DC细胞组(P<0.01);LAK+ DC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独LAK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5∶1时,各杀伤试验细胞组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的分泌量,CIK+DC细胞组的IFN-γ、IL-12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组(P<0.05);LAK+DC、单独LAK细胞组IL-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CIK+DC、单独CIK细胞组(P<0.05);单独CIK细胞组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LAK+DC、单独LAK细胞组(P<0.05).[结论]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单独CIK、LAK+ DC组、单独LAK细胞组.其机制可能是,SW480抗原致敏的DC分泌IFN-γ、IL-12等刺激、诱导CI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明显增强CIK细胞杀伤SW480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TIL与肝癌细胞共同培养后,TIL吸附、包绕和吞噬自体和EBL-7402肝癌细胞,促使肝癌细胞凋亡.接受TIL治疗的肝癌术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干扰素(IFNγ)活性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与单纯手术治疗组比较,TIL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肝癌术后应用TIL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望为肝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人动力素(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效应T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B细胞刺激因子及kinectin麦芽糖融合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尔后用尼龙毛柱分离T细胞,将其与肝癌细胞株7404混合培养.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结果: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空白对照组:3.40%±0.27%;实验组:38.48%±2.64%;阴性对照组:13.03%±2.38%.经统计软件分析,实验组杀伤率与其他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经kinectin融合蛋白刺激的人外周血B细胞诱导的效应T细胞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7404有杀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载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MDRK562/A02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及CIK,将K562/A02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抗原不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以CIK及DC单独培养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实验组对K562/A02、K562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10∶1、20∶1时分别为(42.90±0.67)%、(49.85±0.28)%、(63.36±0.46)%和(23.56±0.43)%、(26.11±0.34)%、(34.46±0.35)%,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P<0.05);实验组对K562/A02的杀伤活性高于K562和MCF7(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物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能明显提高对MDRK562/A0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检测索拉非尼联合As2O3对肝癌细胞的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索拉非尼联合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构建肝癌异位瘤模型,检测索拉非尼联合As2O3对肝癌荷瘤裸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单独给药组相比,联合干预组对肝癌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干预能够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内治疗实验结果显示,索拉非尼与As2O3联合干预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索拉非尼联合As2O3能够增强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是一种潜在的肝癌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DHA联合5-Fu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DHA联合5-Fu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DHA及5-Fu处理后HepG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DHA联合5-Fu较单用5-Fu能更加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凋亡率分别为23.7%,13.2%。经DHA处理后HepG2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联合5-Fu后Bcl-2表达进一步减少,Bax表达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DHA联合5-Fu能有效的抑制Bcl2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HA联合5-FU对肝癌细胞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nnexin-V-PE/PI荧光双标记法、Hoechst33258染色及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检测DHA、5-FU两药单用和联用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联合处理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使用5-FU组或单独使用DHA均明显增加。Hoechst33258染色显示,5-FU联合DHA组细胞中出现明显的凋亡核表现,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采用5-FU及对照组细胞显著增高。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单独使用5-FU组显著降低。结论 DHA联合5-FU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热休克肝癌细胞来源囊泡(exosomes)刺激人树突状细胞(DC)能否诱导出肝癌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方法 43℃热休克(水浴)1h培养肝癌细胞提取胞外囊泡,诱导DC刺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MTT法测定CTL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热休克前后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和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的DC均能促进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热休克肝癌细胞胞外囊泡实验组较胞外囊泡和肝癌细胞冻融裂解物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热休克能够增强肝癌细胞胞外囊泡诱导的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原代培养的自体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从6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中分离胰腺癌细胞,反复冻融获得肿瘤抗原;以该肿瘤抗原致敏外周血DC,诱导T细胞转变为CTL;采用Cr51释放法观察CTL对原代培养的自身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以来源于胰腺癌细胞株Pancl的肿瘤抗原致敏DC和未致敏DC刺激的CTL作为抗原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实验组CTL对自身细胞的杀伤活性为69.05%±15.79%→88.05%±15.34%,抗原对照组CTL的杀伤活性为43.08%±6.92%→67.30%±8.91%,两组CTL杀伤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而实验组与抗原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后者者(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冻融物致敏的DC疫苗可以诱导T细胞产生高效的针对自体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新鲜肿瘤组织来源的胰腺癌细胞比传代的Pancl细胞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