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焕文 《老年世界》2013,(23):26-2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富有的象征,是令人羡慕的“四大件”。我也曾为此默默地奋斗了好多年,最后是单位的互助储蓄助我圆了“四大件”的梦。  相似文献   

2.
李维德 《老人世界》2010,(10):29-29
上个世纪50年代直至六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经是家庭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三大件。新婚前备齐这三大件就好像是一种约定俗成。婚前未置办齐全,婚后也要想法攒钱尽快补上。它们之所以成为三大件,一是其功能决定。手表,看时间方便,又观瞻;自行车是当时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可载货,可驮人;  相似文献   

3.
话人生     
回忆那个年代,制服、自行车,吃的是大锅饭,我庆幸曾经历过它。尽管经历过“文革”中的各种运动,也感受过物质生活的贫乏,但那种单纯带来的美好,我始终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现在我常常伫立于时间的坐标轴上往回踱步,回忆当时社会风云和人情世故在我人生履历上的一丝一毫、一点一滴。哪怕是关乎往事细枝末节的一片叶、一丝风、一朵花。平心而论,我生不逢时,但又比较幸运。童年的光阴、少年时光,物质的享受比较稀缺,而精神的愉悦却是满足的,甚至是丰富的,这要归功于那台春蕾牌收音机。它是那个时代的圣物,尊领着精神的高地。  相似文献   

5.
刘巍 《当代老年》2007,(9):37-37
那个时候,普通人的工资一般是30—50元之间。结婚总体上花费不是很多。我结婚一共花了600元,这在当时来说就不是小数目了。其中400元是婆婆家出的,200元是我母亲送的。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挺开心的。这600元,打个衣柜花80元,打个床花80元,买个缝纫机花120元,还买了一块梅花牌手表。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古就有为出嫁女儿陪送嫁妆的习俗。时代不同,陪嫁的内容也不同。旧时代的嫁妆有很多讲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陪嫁“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八十年代,嫁妆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嫁妆也升高档次,成为录放机、电冰箱、空调;进入信息时代,更有了新的变化——手机、电脑、摄像机甚至汽车已成为时下的嫁妆。  相似文献   

7.
对幸福征税     
改革开放以前,手表是非常重要的奢侈品。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每个小伙子都必须讨老婆,手表和自行车、缝纫机合称“幸福三大件”。但当时鲜有小伙子能凭自己的能力买得起。并不是那些小伙子特别懒,而是因为当时的大锅饭分配制度扼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产出越来越低,收入水平也就不高。  相似文献   

8.
漠雁 《老人天地》2008,(9):44-4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几乎每部电影要带红一位明星。那个时代的女明星有的早早息影,有的卷入了出国潮,只有极少数在影视圈坚持下来。那个时代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女明星近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日日新生活     
新生活里肯定有新,最低限度也不会与旧的生活画上等号. 虽然不敢说新生活日日有新,但看上去总会有些不同,你起码得屁颠屁颠着,一路小跑着,一生忙活着. 多年前,我家对面的房子住过一对新婚夫妇,男的是工人,女的也是工人.他们像所有干活的人那样,早出晚归,所不同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能弄回些新家什.这也算是普通人的劳动果实吧. 那年头,每家每户的日子没什么两样,整天为一日三餐忙着,却梦想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个大件. 我的邻居在那年头玩得如鱼得水.他先是推回来一辆崭新的加重"永久",一有功夫便摆在院子的正中,使劲擦呀擦呀,围着自己的宝贝来回转悠.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永远都没有灰尘,就像当年纳粹们手中锃光发亮的短枪.  相似文献   

10.
张贵 《老年世界》2008,(9):26-26
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用当民办教师时积攒了三年的工资,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辆“老飞鸽”,是我家近30年来唯一的交通工具。我骑着这辆“老飞鸽”,曾下地种田、外出探亲、接儿送女、买米驮面。只要一跨腿,半天工夫就可轻轻松松地走百八十里。它为我应急解难,化忧为喜,与我有着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11.
每一代人的手里都有过一手好牌,那就是他的青春。但并不是每一手好牌都能打出最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好牌砸在自己手上了,或者干脆就自我牺牲成就了别人。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的个人梦想曾经被人造神话和宏大叙事的光焰所覆盖,70年代出生的人,则始终在类似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精神与物质的冲突”之类的永恒二元张力中受到撕扯,备感焦虑,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青春已飘然远去。  相似文献   

12.
周伟 《老年人》2008,(3):36-36
父亲退休了,而他的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却没有退休,仍一如既往地在路上载人载物。  相似文献   

13.
每天上午,81岁的郭玉伦都会骑着他那独特的自行车行走在济南市大街小巷。他的车筐上,用铁丝缠绕着国旗和自制的标语牌,牌上印着红底黄字的醒目口号——“祖国万岁”、“十三亿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世相写真     
家明 《老年人》2014,(11):11-11
正⊙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房子、车子和票子;智商报告、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检测报告和精子质量报告。——结婚"三件"变迁史⊙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10,(6):6-9
自行车.曾是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它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节能环保,不像汽车那样高耗能,有尾气排放,污染空气。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王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宽.汽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庭。近年出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朋友们,你知道缝纫机除了缝衣服还能干什么?来自英国纽卡斯尔的单亲妈妈Jane Sanders说,缝纫机可以用来作画。J ane用她放在厨房的一架上世纪60年代的缝纫机创作出了一系列名人肖像,像是迈克尔·杰克逊、大卫·鲍威、比利·哈乐黛、罗伯特·史密斯等等。  相似文献   

17.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雷锋在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喜爱文艺、写诗、学开汽车、参加解放军,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07,(9):41-41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马维亚称,近几年来,全国每年被盗自行车近400万辆,其中电动自行车70多万辆,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相似文献   

19.
张越 《金色年华》2010,(9):24-25
记忆中的第一次同情和怜惜 我记事晚,能完整地记住事情,恐怕要到五岁以后了。我的家境普通,父母都是一般职员。家里有我和姐姐两个孩子,还有姥姥,算是不穷也不富的人家。那时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概五六岁。那年过春节,我穿着一身新衣服,被妈妈领着出去串门。走着走着,妈妈小声说:“你看那个小妹妹多可怜!”  相似文献   

20.
父亲和陈赓大将、李克农上将到饭店吃饭,竟然都没有带钱。那个年代,高级将领也不能动用一块钱公款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