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江西气象预报预测体系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改革思路、主攻方向和业务分工等方面,对江西气象预报预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认为预报预测体系是整个基本业务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的关键,应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农业气象与生态、大气成分、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多轨道的预报预测业务,并紧紧依托气象基础业务系统,加强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合作,围绕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综合利用多种监测资料和预报预测技术方法,以预报人机交互系统为工作平台,加强雷达、卫星等遥感应用产品对多轨道业务的支持,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作用,发展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预报预测业务,连续滚动制作空间上完整、时间上连续的预报预测产品。  相似文献   

2.
对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福华 《山东气象》2001,21(2):25-26
针对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在气象产量序列的分离与订正、趋势产量的预测、气象因子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淄博市冬小麦产量气象统计预报方法研究中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钱培东 《气象》1989,15(12):32-33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正在逐步成为一项日常业务工作,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段给出预测结果,并随预报时效缩短,精度不断提高,就需进行作物产量的动态预测。本文对无锡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单季晚稻,进行了农业  相似文献   

4.
以气象探测、信息网络、分析预测、信息服务四大功能块为主的基本气象业务系统经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而完善“分析预测”功能,做好准确的预测预报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以数值预报为基础,以质量评定结果为依据,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预报业务流程,并在业务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日臻完善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刘海明 《青海气象》2005,(3):70-72,74
青海省气象局自1999年开始推行预报业务体制改革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逐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短期预报和气候预测业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一般性降水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稳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青海省天气预报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特点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拴  王建林 《气象科技》2003,31(5):257-261
文章回顾了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业务支持体系和具有的信息丰富、传送及时、预报技术综合、业务规范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当前业务中存在的大范围作物面积难以估测、产量预报模型有待机理化和动态化以及产量预报应面向全球化等问题。从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提出了气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难题,以增强农业气象作物产量预报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冬麦长势和估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1993年的气象卫星资料,分析植被指数与甘肃省冬麦区33个县市冬麦产量的关系,发现绿峰植被指数与产量存在极好的相关性。另外,从预测产量的角度和预报时限要求出发,可用4月中下旬累积植被指数预测冬麦产量,并给出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小麦产量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诊断指标,研究了预测年美国小麦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与历史上任意一年对应气象要素的关系。根据小麦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建立了基于地面气象要素的美国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分析了西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环流资料与美国小麦产量的关系,利用主要影响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海温、环流资料的美国小麦产量预报模型。根据各预报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加权方法建立了美国小麦产量业务预报集合模型。1995~2004年预报检验和2005~2006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基本都在92%以上,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DCMPS)以及基于此的山东省延伸期预报业务建设、延伸预报产品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延伸预报产品在气象服务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预报产品显示平台具有高效的服务能力、良好的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应用价值;延伸期预报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建设项目"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07年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作物产量动态预报业务技术应用研究"对东北玉米、华北冬小麦和江南双季稻生长模拟模式及参数区域化技术进行了改进,完善了各类作物产量动态预测方法,初步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探讨了该模型与当前业务系统连接过程中实时资料获取渠道及替代解决方案,最终研制完成了省级业务应用系统版本."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研究"在前人单一监测和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作物产量气象预测服务系统是浙江省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子系统。采用集资料处理、产量分析、组建产量预测模式、实时预测等功能于一体,操作简便,自动程度高。经1994 ̄1996年使用表明,系统服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the estimation of drought-related crop yield loss based on the dynamic statistical model of crop productivity forecasting. The obtain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total actual crop yield loss. The approach under consideration is the first stage of creation of operational assessment of expected loss.  相似文献   

14.
作物产量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赵四强 《气象学报》1993,51(1):95-97
准确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作物产量预报的实用价值及其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产量预报的重要指标。十几年来,我国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从无到有、从科研到业务,有了很大进展。预报的准确性常以相对误差来表示,由于不同预报对象(不同农业生态环境、不同地域范围和作物种类)的年际变化相差很大,同样的相对误差,预报的价值及其难度却不同。因此,建立一个客观,合理、通用的产量预报准确性评价指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地域范围和不同作物产量序列的波动特征,认为同样的预报准确度,对不同的预报对象,其价值是不同的。为此,引入预报有效性的概念,作为评价产量预报准确性的统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71—2005年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玉米的全区平均单产资料,根据产量数据的多周期和波动性特点,采用周期修正残差值方法,构建了辽宁省粮食产量灰色预测模型,采用正弦曲线拟合残差序列,对模型的残差进行周期修正,预测精度提高。结果表明:预测"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水稻在2013年以后出现小幅度下降,而单产绝对值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玉米单产至2014年呈持续增产趋势,2015年略有下降,单产波动幅度较小。以2006—2009年实际产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效果较好。水稻单产预测模型精度为一级,玉米单产预测模型精度为二级。该模型对于大灾年份的粮食产量预测精度较差,但可反映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象业务技术是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研发一直是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已逐步迈向精细化、定量化,涵盖了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影响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等诸多领域。随着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支撑农业气象服务的客观产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既有站点产品,又有格点产品,涵盖了日、周、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以农业气象指标、数理统计模型、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平台(CAgMSS)已成为全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的重要品牌。面向现代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精细化、精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作物长势评估与产量预报综合集成技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以及农业气象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未来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决策服务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决策服务系统(ACHPDS)由三部分组成。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预测(AMDP)、农作物产量年景预测(COHP)及农作物种植面积合理配置决策系统(CAAD)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面向Internet的农业气象产量动态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信息时代Internet网上用户对产量预报动态查询的需求 ,探讨了面向Inter net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的解决方案。试验结果表明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是一个光、温、水、土条件长期、综合作用 ,生物量长期累积的过程 ,因此利用积分回归方法 ,考虑全生育期光、温、水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 ,根据已出现的天气实况 ,在假定后期天气条件正常的情况下 ,有可能预测出未来产量的趋势。随着天气实况的逐一出现 ,后期的预报结果可望逐步接近实际值。统计检验和试报结果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当前正在探讨的一些新技术,并就今后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指出①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基本以数理统计模型为主。近年来在多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气候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上说,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研究还不很成熟。②当前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应在指标的针对性,统计模型因子的物理概念和生物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方法等方面加强研究。③多学科交叉、多种预报方法结合、长中短期预报相结合、动态预报和补充订正相结合、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信息与预警模式相结合是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有效途径。建立预警业务系统,开展预警服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不完整气象资料下基于作物模型的产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基于作物模型开展产量实时预报后期气象资料的获取问题,提出通过相似类比,从历史气象资料库中获取替代资料的方案,基于CERES-Rice模型系统评估了平均值处理方案和历史相似类比方案的可预报性和误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稻产量对成熟前2个月内的气象条件较为敏感,基于气象资料和作物模型开展产量预测,在5%误差范围内可获得60%以上的预测概率;以多年气候平均值替代起报日后期气象资料,在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约为60%,成熟前1个月约为70%,但预报误差系统性偏高;采用气候相似类比方法,从历史气象资料中获取起报日后期替代资料,可有效降低预报误差的系统偏差,若引入后期气候趋势信息,成熟前2个月起报预测概率可达80%以上,较采用历史平均值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基于作物模型和气象观测及气候预测信息开展产量预报提供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