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O—A级膀胱表浅肿瘤初期治疗后,复发率高达40—70%,多在6—12月内发生,是日前泌尿科在治疗上存在的莫大问题,本文讨论延缓或防止迅速复发的方法。由于多灶、大片病变及肿瘤细胞转移,造成膀胱肿瘤很高的复发率,只依靠经尿道切除手术常无效。术后不久作局部积极化疗,通过破坏与尿路接触的残留肿瘤活细胞,能降低复发;亦可能对微小癌灶起细胞毒作用而减少新发率。经尿道给药可使肿瘤细胞与高浓度抗癌剂接触而极少全身毒性。可以膀胱内给药治疗浅表移行细胞癌的化疗剂有:1.噻替派。2.乙环氧定。3.丝裂霉素。4.阿霉素。5.卡介菌苗。6.表鬼臼毒素(VM26)。过去对这些药物的效验及毒性讨论不多,故积极应用尚为时不久。  相似文献   

2.
复方五矾溶液膀胱灌注前后膀胱粘膜及肿瘤细胞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复方五矾溶液膀胱灌注前后膀胱粘膜及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应用前景.方法 对4例非肿瘤膀胱手术患者和6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术前2h灌注复方五矾溶液50ml,术中切取组织标本,做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正常膀胱粘膜和肿瘤组织的表层细胞出现明显的蛋白凝固,细胞膜皱缩、坏死和脱落。患者无不适感,亦无不良后遗症。结论 复方五矾溶液膀胱灌注可直接作用于膀胱肿瘤表层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复方五矾溶液膀胱灌注前后膀胱粘膜及肿瘤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探讨其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应用前景。 方法 :对 4例非肿瘤膀胱手术患者和 6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术前 2h灌注复方五矾溶液 5 0ml,术中切取组织标本 ,做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和肿瘤组织的表层细胞出现明显的蛋白凝固 ,细胞膜皱缩、坏死和脱落。患者无不适感 ,亦无不良后遗症。 结论 :复方五矾溶液膀胱灌注可直接作用于膀胱肿瘤表层细胞 ,使其产生坏死和脱落 ,但无副作用。这为今后成为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灌注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和动物研究,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膀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培养EJ膀胱癌细胞后,脂质体转染白细胞介素12(IL-12)至EJ细胞内,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12水平。吡柔比星(THP)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DR),电镜观察E.J细胞微结构的改变。建立裸鼠的膀胱肿瘤模型,腹腔内注射IL-12基因质粒和THP,观察肿瘤体积和血清IL-12水平变化。结果体外实验发现IL-12联合THP治疗组的DR值最高为58.2%±15.8%,明显高于THP组(12.2%±5.6%,P=0.01)和IL-12组(33.4%±7.8%,P=0.046)。并且电镜下发现联合治疗组的肿瘤细胞坏死和凋亡改变最为明显。动物实验中发现IL-12联合THP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其血清IL-12水平也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 IL-12联合THP化疗对膀胱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免疫基因联合化疗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膀胱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羟喜树碱膀胱灌注后膀胱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膀胱灌注羟喜树碱20mg,隔天1次,共3次。对术前术后标本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EIISA)检测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将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灌注前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分别为12.69±3.71和3.92±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灌注前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量、病理分级、发作次数无关(P0.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预后情况有关(P0.05)。结论羟喜树碱膀胱灌注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对浸润性癌及肿瘤体积大者效果差,且灌注后端粒酶活性变化小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对于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Lipofeetamine2000建立稳定可诱导表达的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Western blot检测PML蛋白的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生长情况;Giemsa染色、TUNEL和DNA ladder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情况。结果 经100μmol/L的ZnSO4诱导表达后,与对照组比较PML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且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Giemsa染色提示过表达PML蛋白的细胞核浓染,细胞变圆,DNA ladder电泳提示转染PML细胞细胞在诱导表达后24h出现梯状凋亡特征的电泳条带,TUNEL显示转染PML细胞细胞核内蓝褐色颗粒,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可诱导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同时,过表达PML可以抑制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的体外增殖作用,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性与凋亡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膀胱癌细胞株EJ系在茶多酚(TPP)干预下,用激光共聚焦、MTT、流式细胞仪、凋亡指标(电泳、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一定浓度中茶多酚有明显诱导膀胱肿瘤细胞EJ凋亡的功能,并随着剂量和时间呈正比;茶多酚明显膀胱肿瘤细胞参于膀胱移行上皮肿瘤得钙离子胞内、外的转运,影响细胞膜中PT通道、线粒体的功能与剂量和时间呈正比;维拉帕米在EJ细胞中不影响钙离子的转运;茶多酚明显增效化疗药物在膀胱肿瘤细胞内的浓度。结论 茶多酚具有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和影响肿瘤细胞膜钙离子的通透性的使钙离子在细胞非核部分聚积的双重功效。茶多酚与化疗药物合用能增加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高钙离子浓度可能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改变。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PCR)和多聚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p16基因的缺失、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p16基因缺失率为18.42%,未观察到突变。缺失、突变率明显低于培养的膀胱癌细胞系。结论 肿瘤细胞自原体转入培养环境的适应阶段p16基因缺失或突变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膀胱肿瘤细胞传代中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采用硅胶包埋永磁铁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对硅胶包埋的永磁铁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致敏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计算永磁铁作用24 h后L929细胞的褪色指数和溶解指数,评价样品细胞毒性.使用样品浸提液对30只雄性豚鼠进行常规诱导和激发,24、48 h观察豚鼠腹侧皮肤的红斑水肿反应等级,评价样品的致敏性.观察2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皮内注射浸提液后24、48及72 h局部组织的红斑水肿反应等级,评价样品的皮内刺激作用.观察1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经尾静脉注射浸提液后4、24、48及72 h一般状态、毒性表现和死亡动物数,评价样品的急性毒性反应.将永磁铁固定在3条犬的膀胱前壁后2、4及8周,观察犬一般反应和局部病理变化.结果 硅胶包埋的永磁铁具有轻微细胞毒性作用,无致敏作用、皮内刺激作用和急性全身毒性作用.永磁铁植入后,犬耐受性好,精神、食欲及二便无明显异常,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术后2、4周犬大网膜与膀胱壁在永磁铁周围发生粘连,8周犬下腹壁与膀胱壁在永磁铁周围发生粘连.永磁铁周围的纤维囊壁薄,其下方的膀胱壁增厚,膀胱黏膜面正常.镜下见膀胱壁各层均有不同程度充血和水肿,从浆膜层到黏膜层逐渐减轻.在浆膜层内可见大量的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明显,肌层明显增厚,肌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轻度充血.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排尿报警装置所采用的永磁铁经硅胶包埋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维生素D在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进行了研究 ,检测人正常膀胱、肿瘤组织以及肿瘤细胞系 2 5 3j和T 2 4的维生素D受体 ,分析了在加入或不加骨化三醇时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 ,测定了骨化三醇诱导的细胞调亡。作者采用膀胱内灌注法在膀胱癌的动物模型上研究了骨化三醇的作用 ,对雌性大鼠N 甲基亚硝基脲诱导膀胱肿瘤后 3周开始每周膀胱内灌注骨化三醇 ,连续7周 ,以避免骨化三醇全身治疗的毒性反应。结果显示 ,正常人膀胱组织和肿瘤组织以及细胞系均有维生素的受体表达 ,2 5 3j和T 2 4细胞系的增殖可被骨化三醇显著抑制。在骨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洗液中肿瘤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检肿瘤直径0.5~3.0 cm.以直径为标准,将患者分为A组(直径<2.0 cm)10例,B组(直径≥2.0 cm)20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组织学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部分切除术.A组瘤体直接经由切割镜鞘冲出;B组瘤体在膀胱内用激光将其分割后冲出.清除肿瘤瘤体及碎屑后,经切割镜鞘给予膀胱灌洗,连续留取5次灌洗液,分别进行病理细胞学染色观察.结果 A组10例患者中,8例术后所有灌洗液中未见肿瘤细胞;2例术后第1、2次灌洗液中有少量完整形态和破碎的肿瘤细胞.B组20例患者中14例术后第1、2、3次灌洗液片中可见肿瘤细胞,细胞密度逐渐递减,第4、5次灌洗液片则未见肿瘤细胞;6例术后第1~4次灌洗液片中可见肿瘤细胞,细胞密度逐渐递减,第5次灌洗液片则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经尿道2 μm激光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后,通过连续5次经切割镜鞘膀胱灌洗,可有效地清除膀胱内残存的肿瘤细胞,降低肿瘤细胞播散种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肿瘤组织特异性溶瘤病毒转染过程的影响及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组织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常规培养膀胱肿瘤BIU-87和5637细胞株,以硝普钠作为外源性NO的供体。应用PTIO和L-NMMA分别作为内源性NO的清除剂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采用Nitrate/Nitrite Assay Kit检测NO和(或)病毒作用前后膀胱肿瘤细胞培养液中的NO水平。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O对重组病毒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腺病毒颗粒进入细胞情况和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膀胱肿瘤细胞BIU-87和5637本身培养液中NO水平很低,给予外源性NO供体后NO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重组病毒Ad-UPⅡ-E1A能通过E1A基因发挥溶瘤作用。NO能够促进该病毒转染入BIU-87、5637细胞。50μmol/L和100μmol/L的NO联合Ad-UPⅡ-E1A 30MOI作用后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200μmol/L的NO联合重组腺病毒作用后则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NO对Ad-UPⅡ-E1A的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重组病毒Ad-UPⅡ-E1A能够进入并在膀胱肿瘤细胞内复制,而NO能够提高病毒的转染效率并引起肿瘤细胞自吞噬和凋亡。结论:NO能够促进溶瘤腺病毒Ad-UPIIE1A转染膀胱肿瘤细胞的效率,但NO因其浓度不同对溶瘤腺病毒的溶瘤效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剂量的NO能够下调重组病毒E1A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而高剂量的NO通过上调E1A的表达因而发挥溶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氢吡喃基阿霉素(THP)膀胱内灌注在预防表浅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将80膀胱肿瘤患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完成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有显性提高。结论:THP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安全性好的膀胱内灌注药,对预防膀胱肿瘤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膀胱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调节机制,其中细胞外基质(ECM)与膀胱肿瘤转移的关系极为密切.ECM主要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和层黏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及氨基聚糖.肿瘤细胞对ECM的黏附与降解是膀胱肿瘤转移的重要过程.研究膀胱肿瘤细胞与ECM的相互关系是肿瘤转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细胞外基质在膀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对淋巴细胞激活,增殖的作用及对E-J膀胱肿瘤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分离健康供血者的T淋巴细胞,加SEA培养其活化增殖,用MTT显色法测定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及对E-J膀胱细胞体外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tadenan(太得恩,原名通尿灵)对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所致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雄性白兔分4组每组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A组行手术但不造成梗阻,B、C、D组手术造成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术后两周,B组予太得恩100mg*kg-1*d-1口服,C组予花生油(太得恩赋形剂),A、D组不给任何药物.饲养后解剖膀胱,取逼尿肌束标本于不同溶液中行电生理刺激观察其收缩功能,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太得恩对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所致的膀胱容量缩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A组膀胱逼尿肌的收缩性明显优于D组及C组;D组和C组膀胱逼尿肌细胞中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明显;而太得恩对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具有保护作用.结论太得恩可保护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对BPH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Wang GM  Yang YF  Sun LA  Xu ZB  Xu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897-900
目的 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丝裂霉素对小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和协同效应。 方法 制作小鼠膀胱肿瘤 (BTT739)皮下种植模型共 37只 ,随机分对照组、低剂量化疗组、高剂量化疗组、HIFU治疗组和HIFU联合化疗组。观察两周内种植瘤体积增长情况 ,计算肿瘤体积倍增时间 ,并作出生长曲线。摘除肿瘤瘤块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HIFU联合化疗组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化疗组和HIFU治疗组。病理学检查发现HIFU造成肿瘤组织大片凝固性坏死 ,肿瘤边缘及坏死区之间有少量活细胞残留 ,但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率降低。 结论 HIFU和丝裂霉素联合治疗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P <0 0 1)。HIFU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除杀灭肿瘤细胞外 ,还发生肿瘤细胞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FI)患者(BPH组)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5例BPH患者和6例无膀胱颈梗阻老年人(无BOO组)膀胱逼尿肌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无BOO组膀胱逼尿肌呈退行性变,肌细胞间隙增宽,细胞中间连接减少,细胞间隙中有胶原纤维分布。BPH组逼尿肌细胞外形肥大,扭曲变形,胞浆内空泡形成,密体明显减少,细胞中间连接减少甚至消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内含较多的胶原及弹性蛋白。尤其慢性尿潴留患者改变更为显著。结论: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BPH患者膀胱排空障碍,对BPH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 1)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增殖的作用 ,以及能否增加TIL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观察在不同浓度的MCP 1(0 g·L-1,1× 10 -4g·L-1,1× 10 -3 g·L-1,1× 10 -2 g·L-1)作用下 ,不同时间相对应的TIL增殖的变化。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CP 1作用后TIL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 MCP 1(1× 10 -3 g·L-1)作用 2周后 ,可显著增高TIL增殖 (P <0 .0 1) ,加强细胞杀伤率 (16 .4 % ) (P <0 .0 1)。结论 一定浓度的MCP 1可促进TIL细胞的增殖 ,并可增强TIL对EJ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内皮祖细胞复合膀胱无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学膀胱.方法 分离培养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制备膀胱无细胞基质.体外检测细胞与膀胱无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观察细胞与膀胱无细胞基质的体外复合.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其表面标志分别为CD133 25.1%、CD34 55.9%、flk-1 97.7%、CD31 82.0%、CDl44 95.4%.成功制备膀胱无细胞基质.生物相容性检测证明膀胱无细胞基质对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活力保持在90%以上.体外观察细胞可以复合于无细胞基质,并在其上增殖、生长.结论 可以应用内皮祖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膀胱无细胞基质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学膀胱,可能成为提高体内组织工程膀胱血管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