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人食管癌细胞株CaEs-17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人食管癌细胞CaEs-17为靶细胞, 给予0、2.5、7.5 mmol/L 3-AB及0、3、6、9、12Gy照射剂量, 采用集落形成法及噻唑蓝(MTT)法观察3-AB的放射增敏效应;彗星电泳法、中期染色体分析法分别观察3-AB对放射所致细胞DNA断裂及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 根据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 得出2.5、7.5mmol/L 3-AB作用于CaEs-17细胞24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21和1.52;MTT实验结果显示3-AB可降低放射细胞的存活分数;3-AB可增加放射所致细胞DNA断裂程度以及放射所致细胞染色单体断裂数。结论3-AB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CaEs-17有一定放射增敏效应;放射增敏的机制可能与3-AB抑制 PARP的功能从而降低细胞对放射所致DNA断裂的修复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高表达的核酶,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几种小分子PARP抑制剂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种肿瘤的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PARP酶促作用和PARP捕获作用,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持续存在,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转变为双链断裂。研究证明,PARP抑制剂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而且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将阐述PARP抑制剂联合放疗的潜在理论基础,总结近年来PARP抑制剂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梳理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具有蛋白修饰和核苷酸聚合作用的聚合酶,参与细胞DNA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已经证实,PARP具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 并与细胞的死亡相关,电离辐射等各种细胞损伤因素都可以影响PARP活性。  相似文献   

4.
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一般由辐照后细胞的存活情况来衡量。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存在差异,不同个体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对于同种辐射的反应不同,而同种细胞对不同的辐射的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DNA是辐射的靶,电离辐射可以引起多种形式的DNA损伤,改变碱基和糖类,引起DNA—DNA和DNA-蛋白之间的交联,同时可以引起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和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大量的中性洗脱实验证明DSB是引起细胞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的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对于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及非突变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PARP-1和BRCA基因在照射引起的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 将BRCA突变乳腺癌细胞(MDA-MB-436)和BRCA非突变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分为对照组(CTRL)、单纯照射组(IR)、单纯用药组(3-AB)和药物联合照射组(3-AB+IR)。通过γ-H2AX免疫荧光焦点,检测DNA双链断裂的损伤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MDA-MB-436细胞较MDA-MB-231细胞放射敏感性明显升高,3-AB可增加两种细胞的放射敏感性。γ-H2AX免疫荧光焦点实验显示MDA-MB-436细胞与MDA-MB-231细胞相比DNA双链的损伤情况明显升高(t=4.57,P<0.05),而3-AB可进一步增加照射引起的DNA损伤,IR+3-AB组的MDA-MB-436细胞DNA损伤最明显(t=3.26,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R+3-AB组的凋亡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MDA-MB-436细胞相比MDA-MB-23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t=2.96,P<0.05)。结论 照射过程中,MDA-MB-436细胞比MDA-MB-231细胞产生更多的DNA损伤和凋亡,因此BRCA突变的乳腺癌细胞MDA-MB-436放射敏感性更强。而PARP-1抑制剂可进一步阻断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修复,从而增加MDA-MB-436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本语言综述了低传能线密度(LET)电离辐射、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和限制性内切酶(RE)引起DNA双链断裂(DSB)末端基团化学结构的改变,这些均为细胞毒因子,与细胞周期无关,可使体外哺乳动物细胞产生染色体畸变,也可引起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核酸内切酶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可人微言轻低密度电离辐射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放疗是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肿瘤耐受和抵抗的出现,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纠正肿瘤放疗抵抗或提高其放疗敏感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是一种功能丰富的核蛋白,鉴于其在染色质结构调节和DNA损伤修复等细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PARP-1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一种放射增敏靶点。笔者就靶向PARP-1调控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辐射与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生化改变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些改变是一系列基因的程序性作用而引起生化联级反应(BiochemicalCascadeReaction)的结果。本文就辐射及其它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生物分子和基因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辐射与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凋亡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生化改变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些改变是一系列基因的程序性作用而引起生化联级反应(Biochemical Cascade Reaction)的结果。本就辐射及其它因素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生物分子和基因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杜文鹏 《民航医学》2006,16(4):16-18,F0003
正畸镍钛丝因其高弹性且弹力柔和、持久,使牙齿能在生理范围内很快移动,不需经常调节,有利于减少复诊时间及缩短疗程,而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镍钛丝作为一种合金材料,含有镍(Ni)、铜(Cu)、锌(Zn)、钛(Ti)等多种成份,有研究表明,金属与合金材料的某些腐蚀析出产物如镍(Ni)、锡(Sn)离子及其衍生物等可引起机体细胞的细胞毒性、过敏、甚至癌变等。笔者对一种口内使用2个月的旧镍钛丝进行细胞毒性实验研究,目的是确定无毒的材料在口内长时间作用生物学性能是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3-氨基苯酰胺(以下简称3-AB)是DNA修复相关酶多核糖合成酶的抑制剂,用1.5GyX线体外照射淋巴细胞后,加3-AB分别培养1.3或6小时,然后分析有丝分裂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3-AB对X线诱导的正常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没有影响,即双着丝粒和环没有增加;相反,Down综合征(DS)病人的淋巴细胞由于X线和3-AB作用的结果,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这些观察表明,DS淋巴细胞比正常者对多核糖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贾海威  聂青 《人民军医》2010,(4):294-296
放射免疫治疗(RIT)是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一种,以特异性抗体为载体,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将放射性药物导向肿瘤区,浓聚在靶器官,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出大量射线,从而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其实质上是一种连续低剂量的体内照射治疗,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的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优点:(1)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  相似文献   

13.
Lennert淋巴瘤,是Lennertl968年首次报告而得名。当时Lennert将其列为何杰金淋巴瘤(Hodsklnlymphoma)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后他又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并根据其特性命名为淋巴上皮样细胞性淋巴瘤(Lympho-epithelioidcelllymnhoma)。现在国内外大多数淋巴瘤分类已将其单独列为一种类型,即Lennert淋巴瘤。该瘤本质为多灶性上皮样细胞反应的T细胞恶性淋巴瘤,属外周T细胞起源。镜下改变为淋巴结原有结构完全消灭,由以下几种弥漫浸润细胞所取代:(1)不典型小淋巴细胞,细胞大小不一,核形稍不规则,呈凹陷或锯齿状,染色质浓染,无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p32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本实验室先前保存的pcDNA3.1和pcDNA3.1一pp32质粒,转染至Pc3M细胞,构建Pc3M—pp32稳定细胞株。吉姆萨染色实验观察Pc3M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测定实验鉴定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MTr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最后,Western印迹检测N一钙黏蛋白(N—cadherin)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筛选并获得了稳定过表达pp32的细胞株(Pc3M.pp32),pp32能引起Pc3M细胞形状的显著改变,引起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增加,明显促进Pc3M细胞的生长,并有效抑制N一钙黏蛋白在Pc3M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过表达pp32可引起Pc3M细胞的形状改变,并可促进Pc3M细胞的迁移、黏附以及生长。  相似文献   

15.
137Csγ射线照射建立成骨细胞衰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37Cs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可引起成骨细胞功能、增殖率及形态的退行性改变。一次照射6.0Gy,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抑制率为28%、增殖率受抑制达48.2%,功能与形态改变与自然衰老细胞的改变类似,认为辐射诱导成骨细胞提前进入衰老状态,可作为研究延缓成骨细胞衰老药物的一种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IA)和遗传基因、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局部炎症等因素有关,而炎症因素在IA的发生、发展、破裂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IA炎性反应可由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如TNF-α可介导平滑肌细胞(SMC)表型转变并使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表达的上调,MMP可破坏细胞外基质(ECM)和内弹力板(IEL),同时因炎症而被募集的巨噬细胞可介导管壁退行性改变并逐步放大炎性反应,最终炎性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引起IA的破裂。提高对炎症引起IA破裂相关机制的认识,有助于寻求安全、有效和精准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提供新的防治选择。本文就炎症与IA破裂关系,及其可能的抗炎治疗降低IA破裂风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和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的偶联物Fe2O3-PLL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MR活体示踪经肾动脉移植入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大鼠肾脏的标记细胞。方法制备Fe2O3-PLL,分离、纯化并培养大鼠骨髓MSCs,Fe2O3-PLL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铁。肌内注射甘油所致肾衰的大鼠分为2组,分别经左肾动脉移植入标记细胞(6只)和未标记细胞(5只),移植后即刻及第1、3、5、8天应用MRI对移植细胞进行活体示踪,并与肾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和HE染色对照。结果MSCs的Fe2O3-PLL标记率近100%,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蓝色铁颗粒位于MSCs胞质内。标记细胞移植后肾衰大鼠肾脏皮质区信号强度明显下降,T2*WI信号改变最明显,而肾髓质及肾盂信号较细胞移植前无明显变化,信号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一直持续到移植后第8天。组织学分析见绝大多数标记细胞分布于肾皮质肾小球内,与MRI信号改变区域基本一致。未标记细胞移植后未见肾脏信号改变。结论Fe2O3-PLL可以有效标记大鼠骨髓MSCs,临床应用型1.5T磁共振仪可对经肾动脉移植入肾衰大鼠肾脏的标记细胞进行初步活体示踪。  相似文献   

18.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或由其他原因引起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大细胞性贫血。其主要特点是外周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MCH)高于正常,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依发病原因,巨幼细胞贫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缺乏叶酸或缺乏维生素B12。所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二是由于缺乏内因子(胃底部粘膜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粘多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所致的恶性贫血。现就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介绍如下。1叶酸及维生素B12的代谢叶酸又称蝶酸谷氨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  相似文献   

19.
一种诊断踝外侧韧带完全断裂的X线摄片新方法南京师范大学医院外科(210024)严敦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常见损伤之一,分为韧带捩伤(纤维牵扯或部分断裂)和完全断裂两类,在治疗上后者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前者。如韧带完全断裂未及时确诊而作为捩伤处理,则全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率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辐射的剂量率能显著影响放射治疗的生物效应,降低剂量率就降低了生物效应。然而。当剂量率降低到一定阈值以下,DNA损伤不能激活细胞的探测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ATM)基因以及ATM基因介导的损伤修复途径,因而出现细胞高的致死性,即“反剂量率效应”。在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下,主要有两条修复途径参与双链断裂(DSB)的修复,即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和同源重组(HR)修复。这些修复系统在亚致死性损伤和产生剂量率效应中起重要作用。如果损伤得以完整和精确的修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就会发生改变;如果损伤不能被修复。则会诱导细胞凋亡。p53基因在低剂量率辐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