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D4+T细胞亚群(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MK3-多功能酶标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中反映Th1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反映Th2细胞的白介素4(IL-4)的水平;用Olympus 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结果①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稳定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L-4的水平明显升高,稳定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患者血浆IFN-γ与FEV1%pred及FEV1/FVC%呈正相关(r=0.493,0.366,P<0.05);COPD患者血浆IL-4与FEV1% pred及FEV1/FVC%呈负相关(r=-0.356,-0.423,P<0.05).③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IFN-γ、IL-4均无相关性(r=-0.041,0.039,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存在Th1/Th2细胞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对照组40例,于入院的第1、15天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β、IL-6、IL-8及瘦素、IGF-1水平。结果 COPD患者急性发作第1天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8、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IGF-1则明显下降(P均<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第1天和第15天,血浆TNF-α水平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r=0.65,P<0.01)。结论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瘦素水平明显升高,IGF-1明显下降,与COPD急性发作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19(Interleukin-19,IL-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分别测定COPD组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9、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同期检测各组肺通气功能。结果COPD组急性发作期、稳定期血清中IL-1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急性发作期IL-19水平较缓解期升高(P〈0.05)。COPD组急性发作期、稳定期血清中IL-8、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急性发作期IL-8、TNF-α水平均较缓解期升高(P均〈0.05)。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10水平较稳定期对照组升高(P均〈0.05);缓解期IL-10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COPD组急性发作期血IL-19水平与FEV1.0呈负相关,与同期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IL-19可能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并导致气流阻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呼出气冷凝集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该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COS患者105例,单纯哮喘患者109例(哮喘组),单纯COPD患者104例(COP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100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C中TNF-α、IL-8、IL-10水平,自动血液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利用肺功能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结果ACOS组、哮喘组、COP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3.594、23.188、3.595;20.886、26.966、20.036,P值均<0.05).ACOS组EBC中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哮喘组、健康对照组(t=11.999、13.157、26.807;6.961、7.741、32.49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显著低于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t=7.566、9.568、40.129;t=11.539、14.339、28.837,P值均<0.05),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6.756,P<0.05);COPD组、哮喘组EBC中TNF-α水平、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4.892、14.057;25.544、25.14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32.562、31.045;t=17.372、14.939;13.752、16.341,P值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NF-α、IL-8、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0.697、1.909、2.658、2.457,P值均>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ACOS患者EBC中TNF-α、IL-8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463、-0.504;-0.447、-0.476,P值均<0.05);IL-10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429、0.47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E水平升高、EBC中TNF-α、IL-8水平升高是ACOS的危险因素(P<0.05),EBC中IL-10水平升高是ACO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EBC中TNF-α、IL-8、IL-10水平可能具有潜在的鉴别ACOS生物标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45例.血常规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采用ELISA方法测定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IL-6和TNF-α浓度,同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 COPD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的外周血Neu/Leu%,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较稳定期组进一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 pred值在正常对照组以及COPD稳定期组、急性加重期组则呈递减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TNF-α水平与FEV1% pred均呈负相关(P<0.05),与Neu/Leu%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6、TNF-α、中性粒细胞密切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清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116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组(54例)和稳定期组(6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1β水平。结果 COPD患者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加重组老年患者上述指标也明显低于稳定组,而COPD患者CD8+、TNF-α、IL-6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加重组CD8+也高于稳定组(P<0.05);COPD患者CD3+和CD4+/CD8+均与血清TNF-α、IL-6、IL-1β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出现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9、r-干扰素(IFN-r)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为47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46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采用EKUSA法行血清IL-9、IFN-r水平测定.同时测定两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结果 观察组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r水平及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IL-9水平与FEV1成负相关(r=-0.554,P<0.05),IFN-r水平与FEV1成正相关(r=0.605,P<0.05).结论 IL-9、IFN-r水平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霞  徐艳  王玲  薛玉文  李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0):2020-2022
目的 探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及其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IJISA)分别检测了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吸入激素前后和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血清中IL-8、IL-13水平,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l s用力呼气容积(FEV 1%预计值).结果 哮喘组、COPD组IL-8、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组IL-8明显低于COPD组(P<0.05)、IL-13明显高于COPD组(P<0.05);治疗后哮喘组IL-8、IL-1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 1显著增加(P<0.01),而COPD IL-8、IL-13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FEV 1增加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哮喘、COPD患者IL-8、IL-13与FEV 1均呈负相关.结论 IL-8、lL-13均参与了哮喘和COPD的发病过程,哮喘以IL-13起主要作用,而COPD以IL-8为主要炎症因子,吸入皮质激素可以下调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8、IL-13水平,改善肺功能,而对稳定期COPD患者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NF-κB在稳定期低体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体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NF-κB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COPD组)及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者),测定体重指数(BMI)、血清TNF-α、白介素-8(IL-8)、NF-κ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组血清NF-κB水平、TNF-α、IL-8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NF-κB和IL-8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763,P<0.001),与TNF-α也存在正相关趋势(r=0.407,P<0.05).COPD患者血清TNF-α含量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433,P<0.05).结论 稳定期低体重COPD患者存在全身炎症反应,NF-κB激活及炎性因子表达可能与COPD患者体质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glandin-F_(2α),8-iso-PGF_(2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白介素-17与8-异前列腺素F_(2α)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COPD患者80例(COPD组),根据入院前1年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分为无急性加重组(37例)及急性加重组(43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8-iso-PGF_(2α)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血清IL-17、8-iso-PGF_(2α)水平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IL-17、8-iso-PGF_(2α)水平对于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诊断效能。以COPD无急性加重组为对照,研究血清IL-17、8-iso-PGF_(2α)暴露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关系。结果 (1) COPD组血清IL-17、8-iso-PGF_(2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与COPD急性加重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2)血清IL-17水平预测COPD患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95%CI 0.750,0.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8-iso-PGF_(2α)水平预测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 0.706,0.8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8-iso-PGF_(2α)暴露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相关,血清IL-17、8-iso-PGF_(2α)暴露水平越高,COPD患者急性加重风险越高(OR=OR=3.565, 2.840)。结论血清IL-17、8-iso-PGF_(2α)参与慢阻肺发病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有关,血清IL-17、8-iso-PGF_(2α)水平增高,增加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NAFLD组患者57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2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29例肝硬化7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仅和IL-6水平.同时检查受试者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用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情况.比较各组间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并分析TNF-α、I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关系.结果:单纯性脂肪肝、NASH和肝硬化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NASH组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单纯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组(P<0.05).受试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HOMA-IR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608,0.709,均P=0.000).合并代谢综合征的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P<0.05).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呈显著性相关(r=0.409,P=0.002;r=0.552,P:0.000).结论:TNF-α、IL-6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对NAFLD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并有助于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按照Truelove-Witt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血清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结论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杨璐瑜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389-139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10(IL-6/10)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以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100例和体检正常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哮喘患者治疗前和后IL-6、IL-8及TNF-a、水平,同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急性发作期BA患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续期组(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慢性持续组(P<0.05)。结论哮喘患者血清IL-6,TNF-α,IL-10的表达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种细胞因子均有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老年肺癌患者抗凝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分别与正常老年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CD3~+、CD3~+CD4~+、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D3~+CD8~+、CD3~-CD19~+略高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小细胞肺癌组与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Ⅲ~Ⅳ期组CD3~+、CD3~+CD4~+、CD4~+/CD8~+、CD3~-CD19~+和NK细胞数均低于Ⅰ~Ⅱ期组,且CD3~+CD8~+细胞数高于Ⅰ~Ⅱ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网络紊乱,共同参与了肺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李芝兰  申叶珍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53-1755
目的 探讨白介素-8(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AECOPD患者(观察组)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IL-8与TNF-α的基础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刚入院时与治疗一个月后IL-8与TNF-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IL-8平均水平为(0.488±0.221) μg/L,TNF-α平均水平为(3.354±0.282) 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抗感染及综合治疗一个月后IL-8水平为(0.442±0.230)μ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为(2.881±0.289) μg/L,与治疗前相比,TNF-α水平有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TNF-α共同参与了COPD复杂的炎症反应,在COPD急性发作期有显著升高,对临床诊断急性 COPD有指导意义.同时,TNF-α水平可随病情好转而下降,可作为判断COPD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急性肺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急性肺损伤诊断提供佐证并提示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顺序选取60例我院ICU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为观察组,招募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浆NT-pro BN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及TNF-α水平变化,同时进行肺损伤评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NT-pro BNP、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血浆NT-pro BNP、IL-6及TNF-α水平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7031;P0.05);(3)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 BNP、IL-6及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血清NT-pro BNP、IL-6及TNF-α水平在急性肺损伤患者中上调,肺损伤评分联合血清NT-pro BNP、IL-6及TNF-α测定可作为急性肺损伤严重程度评价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血清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茂名城区40~79岁男性居民行肺功能检查,根据肺功能及吸烟情况分四组:COPD吸烟组、COPD非吸烟组、非COPD吸烟组以及非COPD非吸烟组,每组各40例,检测四组人群血清中的氧化应激指标(MDA、SOD)及炎症因子(IL-8、TNF-α)情况,对比其氧化应激失调及炎症因子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轻度COPD非吸烟组相比较,轻度COPD吸烟组患者的MDA、IL-8、TNF-α水平偏高、SOD水平偏低,除TNF-α差异显著(P0.05)外,MDA、IL-8和SOD差异不显著(P0.05);与非COPD吸烟组比较,轻度COPD吸烟组的IL-8、TNF-α水平偏高(P0.05),SOD水平偏低(P0.05),MDA偏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SOD水平偏低(P0.05),IL-8、TNF-α水平偏高(P0.05);轻度COPD吸烟组的MDA、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COPD非吸烟组(P0.05),而SOD偏低(P0.05)。IL-8、TNF-α与MD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7、0.468,P值均0.01);IL-8、TNF-α与SO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3、-0.457,P值均0.01);IL-8、TNF-α与FEV1%pre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P值分别为-0.492、P0.01,-0.697、P0.01)。结论在非COPD患者中,与非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MDA、IL-8、TNF-α偏高,SOD偏低,而COPD人群上述差异更明显。在轻度COPD患者中,IL-8、TNF-α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FEV1%pred呈负相关。提示吸烟所致氧化应激失调可能是由抗氧化剂减少引起,氧化应激失调会导致炎症因子升高,而炎症因子升高会加速肺功能下降,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骨骼肌降解途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白介素15(IL-15)的相关关系,为有效防治COPD患者骨骼肌蛋白高分解提供理论与依据.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模型组30只,健康组15只,采用反复熏香烟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大鼠动物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膈肌、腓肠和肋间肌中IL-1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COPD模型大鼠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E2 14K、MAFbx、Ub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较健康组升高.COPD模型组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TNF-α的水平较健康组升高.大鼠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血清r=0.75;膈肌r =0.81;腓肠肌r=0.82;肋间肌r=0.78,P值均<0.05).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均与E2-14K、MAFbx、Ub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膈肌r=0.88、r=0.86、r=0.87;腓肠肌r=0.85、r=0.87、r=0.76;肋间肌r=0.85、r =0.80、r=0.84,P值均<0.05).大鼠造模结束后体质量净增长与血清、膈肌、腓肠肌和肋间肌中IL-15呈负相关(血清r=-0.90,膈肌r=-0.85,腓肠肌r=-0.82,肋间肌r=-0.82,P<0.05).结论 在COPD模型大鼠中,IL-15可能通过TNF-α共同作用于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影响骨骼肌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于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并纳入同期COPD对照组、结核对照组及常规对照组患者,比较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肺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并分析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肺功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肺功能、NK细胞表达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COPD合并结核患者SIL-2R、IL-6、IFN-γ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均P<0.05);患者FEV1水平与SIL-2R、TNF-α及IL-6水平呈负相关(r=-0.47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7、14 d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IL-6、IL-8水平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天达峰值[(19.53±5.25)、(3.20±1.05) μg/L],之后逐渐下降,第14天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在第1天即达峰值[(59.38±14.37)μg/L],在1-14d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第1天及第4天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373,P<0.05;r=0.541,P<0.01;r=0.646,P <0.01;r =0.305,P<0.05).结论 IL-6、IL-8、TNF-α水平的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临床检测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脑损害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